第三节 拿辅概述
拿辅即武术擒拿攻守的辅助、辅导、辅佐技术。它是捦技以外,五大擒拿技术的总称,是构成武术拿技不可或缺的五个基本部分,是拿技的基本构筑,是拿技的基本支撑,是武家擒拿技术教学的基本内容,是积极开展拿技攻守的基本方法、手段、技巧,是成为武家人士所必须修炼的武术擒拿技术,其具有极为普遍的擒拿意义。
一、拿辅的概念
拿辅又称辅拿,亦称直观拿法、直接拿法、硬手拿法,是指武术擒拿攻守中用以辅助捦拿技术的擒拿基本技术总和,属阴,是相对于捦拿攻守的擒拿技术,是完成擒拿主体技术所必需的基本技术支撑,是开展擒拿进攻的基本方法、手段、技巧,是配合、帮助、协同捦拿攻击所必需的辅助技术和具体措施。临阵多用于直接擒拿的技术攻击,与捦拿技术相阴阳,是擒拿攻守的基本辨证,其对立统一,共同完成着武术拿技的全面有效进攻。
在武术拿技攻守运动中,虽说是以捦技为主体,但配角性的拿辅,绝不仅仅是擒技的助手,也是拿技直接攻击的基本方法、手段、技巧,更是武术擒拿技术对抗的基本技术。其不仅可以协助武术擒拿捦法的攻击,也可独立主持拿攻运动的一个局面,更是正面直接开展擒拿攻击的关键技术。其由捕拿、摽拿、捉拿、锁拿、抱拿等五拿构成。
二、拿辅的基本构筑
武术拿技中的拿辅虽然在拿技中是第二性的,但拿辅技术是拿技的阴性母体,其附着、贴靠、嫁接在捦技上,共同完成着武术拿技的系统攻击。临阵中的拿辅攻击,比捦拿攻击还要直接、凶狠、强硬,比捦拿攻击甚至还要柔和、虚无、空道,是武术拿技攻守不可或缺的基本技术,是直接、辅助、强硬进攻对手的擒拿技术。
武术擒拿技术中的拿辅,内容丰富、技巧充实、方法详尽,可归纳为捕拿、摽拿、捉拿、锁拿、抱拿等五大类。中国武学家说:“捕拿者,属木归臣。锁拿者,属金归佐。摽拿者,属火归使。捉拿者,属土归引。抱拿者,属水归卒。”其中,捕拿技术强调的是逮、按、扣。锁拿技术强调的是拤、挟、挎。摽拿技术强调的是扭、拧、绞。捉拿技术强调的是挂、揪、拢。抱拿技术强调的是捞、揽、围。
笼统地讲,这五大拿辅与捦拿一道构成了武术运动的拿技系统,即武术摔技的六大擒拿技术。严格地讲,这五大拿辅各领风骚,各自完成着自己的擒拿攻击。捦拿是拿辅的脊梁,是建立在五大拿辅攻击之上的擒拿技术,是破拿辅又反擒拿的技术,是全面开展擒拿格斗的兜底技术,是所有其他武术攻守所绝对不可战胜的技术。
武术拿技运动中的辅拿是附着、嫁接、镶嵌在拿架上的攻守技术,这个拿架就是从喂送到被抓握把持、从抓握把持到抓握把持破解、从抓握把持破解到反擒拿的捦拿技术。其中,五大辅拿都是主动、积极、直接、一马当先对对手的擒拿,是武术拿技技术的基本构成,是武术擒拿攻守最基本的运动结构和动作单位。
所谓擒拿技术,即抓逮操持把控技术、擒拿技术、反擒拿技术的总称,是有前提、有方法、有技巧、有手段、有技术的拿下技术。直拿技术即对对手的直接抓握、把持、控制、擒拿技术,是有条件、有机遇、有胆略的擒拿技术。拿技系统即由捦拿技术、直拿技术、运化技术三位一体所构成的武术擒拿攻守运动系统。
三、捕拿与捕拿间法
捕拿即擒拿技术的木性技术,是指临阵攻守中用手逮住对手的把位或肢节在臂膀、中轴、下肢配合下采用捕捉、捕控、捕制、捕捞、捕扣、捕别等手段、方法、技巧使对手无法自由活动、反抗、动作的捕拿擒获方法。它是根据敌我距离、架势、动作实际所发起的对敌拿攻。
(一)捕拿构成
武术拿技的捕拿由捕捉法、捕控法、捕制法、捕捞法、捕扣法、捕别法等六种方法构成。在临阵具体操作上,这六法都是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相互辨证的。其中,捕捉即逮抓住对手的把位或肢节把口在臂膀、中轴、下肢配合下直接将对手巧妙捉拿住的方法。捕控即逮抓住对手的把位或肢节把口在臂膀、中轴、下肢配合下直接将对手硬性控住的方法。捕制即逮抓住对手的把位或肢节把口在臂膀、中轴、下肢配合下直接将对手硬性制住的方法。捕捞即逮抓住对手的把位或肢节把口在臂膀、中轴、下肢配合下直接将对手下盘捞起锁定的方法。捕扣即逮抓住对手的把位或肢节把口在臂膀、中轴、下肢配合下直接将对手巧妙扣住的方法。捕别即逮抓住对手的把位或肢节把口在臂膀、中轴、下肢配合下直接将对手反关节别住的方法。所谓肢节把口即传统的人体逮抓部位,如腕、踝、颈等。
(二)捕拿实现
捕拿是具有一定攻击力、强制力和捕获价值的,是比较精到、巧妙、细腻的擒拿技术,是比较有难度、有深度、有力度的擒拿方法。其难就难在捕拿的总体实现上,不仅难在逮、掉、捡、捣、接、抢等的开捕实现上,更难在把、控、制、固、降、伏等的终捕实现上。拿技捕拿就是利用合理开捕手法在抓实对手的同时顺手、顺势、顺力、顺劲、顺情、顺理地将对手捕获在自己手里的擒拿过程,有开始、基本、结束三个部分。拿技捕拿就是通过得手、顺手、定手、下手、撤手,即一得,二顺,三定,四下,五撤而得以实现的,也就是武学理论上的捕得、捕顺、捕定、捕致、捕撤等五个捕拿实现的基本进程。
1.捕得
捕得即捕拿攻守运动中的得手,是指在临阵攻守中自己伺机按设计逮住、掉住、捡住、捣住、接住、抢住对手的把口(肢节把口)或把位,是擒拿一开始的逮得、掉得、捡得、捣得、接得、抢得(俗称捕拿六得)过程。它是捕技的开始部分(俗称开捕),是构成捕拿的基本前提。如果在捕拿过程中不能得手,那也就谈不上捕拿对抗了。
一般意义上的捕得,均要求六得必须在时机、力度、技巧上做到恰到好处,六得的安全性、稳定性、捉控性必须万无一失,六得的速度、占位、劲道必须得体自然。其好处除具有高度的灵活、巧妙、利落建设外,还在捕拿运动中起着开始、开头、开局、开捕以及逮死、掉死、捡死、捣死、接死、抢死对手的作用。
2.捕顺
捕顺即捕拿攻守运动中的顺手、顺势、顺力、顺劲、顺情、顺理,俗称六顺,是捕技开展所必需的焦灼过程,是一个较技、较巧、较妙的过程,是实现捕定的方法,是捕拿构成的实质,是捕拿构成的基本部分。一般意义上的捕顺是指捕拿得手后必须迅捷进行六顺运化直至将对手捕定。要求必须在不停连续的捕拿过程中因势利导、随行就市、随机挺进,直至瞬间、短时间、长时间的捕定对手。
3.捕定
捕定即捕拿攻守运动中的把、控、制、固、降、伏,中国武家称之为擒拿六定,俗称六住,是捕技的结束部分,是捕拿构成的最终环节。在捕拿运动中如果不定,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武技捕拿。一般意义上的捕定是指捕拿到达固定位置后必须迅捷强行六定,直至达捕定的基本要求。这便是捕拿的终结,即捕拿攻守的最终结果。
在敌我整个的捕拿过程中,如果不能顺利捕定对手,就意味着自己捕拿的没有成功,就意味着捕拿方法、手段、技巧的全部失败。所以在捕拿运动中,无论如何都必须把对手捕定,使对手在规定的时间内的无法自由活动,犹如待宰的羔羊、被擒的猛兽。
4.捕致
捕致即捕定对手后的合情、合理、合法、合规则、合要求处理,是捕定对手的后续处理。如果是比赛必须按比赛规则进行处理。如果是训教假如对手不服输、不识抬举、不知深浅必须随连续开展不停的捕拿,直至对手最终的成服。如果是罪犯假如对手反抗即可发起致疼、致痛、致休(俗称捕后小三致)的攻击,直至对手无力反抗为止。如果是敌人必须随即发起致残、致废、致昏(俗称捕后大三致)的攻击,直到将敌人捆绑为止。
三致的优越性绝不仅仅在于将对手捕获,最了不起的一面是通过本能性的三致教育、训练、驯击,能使受教育者真正成人、成才、成梁、成柱、成宰,能使受教育者真正成为一个高尚的人、规范的人、尖端的人,造福于人类的人。
5.捕撤
捕撤,是指将对手捕拿并根据作战分寸、尺度、火候处理后,迅捷跳出危险区域所实现的收手站定、稳妥退出、安全撤离,是有组织、有计划、有谋略的迅速现场撤离。它是中国武家按照情势、需要、设计所进行的就势撤离安排,是中国武家从战场一直到可控安全地带所必需的撤离过程,是捕拿的后续环节。如果将敌人捕拿处理后,不进行合情、合理、合道的捕撤,其后果也是很危险的。所以说,将敌人捕拿后,必须迅疾、便利、干脆、利落、巧妙地脱离险境,恰到好处地做好自己的撤离工作。
(三)捕拿作用
武术捕拿攻击是以两足抢占、两手抓逮、臂膀别搅、躯干鼎立、下肢配合来完成的。如此细微全面的攻守运动综合,不仅对对手的肢节、皮毛有着较强的附着锁固作用,凸显其较强的擒拿功能;还可通过系统的捕拿修炼,提高修炼者触知、得知、感知、预知的感知能力;提升人体第三感觉系统的灵敏度,从而改善心身的应急机制,强化人体脏腑的先知调控能力,提高人体对身体疾病的先觉克制水平,提升自身组织、器官、系统灵性、应性、巧性的预知、预测、预料能力的作用。
(四)捕拿功能
捕拿的主要功能是将对手逮控、掉制、捡伏、捣把、接固、抢降和对敌人站立、阵脚、气氛的破坏以及对抗双方劲、力、能、度、量的有效锻炼。尤其是捕拿比赛、对抗、较量,对双方反应速度、灵敏速度、自卫速度的提高,对身体的素质、体质、心质的促进,对胆力、见识、志气的提升和对辨证、施谋、行计能力的拔高以及对身体内外的调节、调和、调理、建设、强化都会有比较明显的促进。
(五)影响捕拿运动的因素
影响拿技捕拿运动的因素很多,除劲力、柔韧、耐力、战机、战法、战术、方法、技巧、招制等一般因素外,主要是捕拿的劲度、力度、强度和捕拿的灵性、妙性、巧性以及捕拿的时间、速度、距离。其次是自己捕攻的得体、得法、得势程度和自己的周旋、运化、切入能力以及对方的干扰、破解、反捕水平等。如果说自己的足力不强、劲气不够、力不顺达,必然导致捕拿根基的松动和根力的流失,使拿捕着力减弱,而无法实现对敌的合理控制。如果自己的灵性不足、妙性不达、巧性不强,必然笨手笨脚,耽搁对敌攻击的精湛捕拿。如果自己的时间不对、速度不达、距离不确,必然会错过捕拿敌人的大好良机。
(六)捕拿运动对下肢骨、躯干骨形态结构的影响
长期从事武术的捕拿运动,除可使下肢骨、躯干骨的骨密质增厚,骨变粗壮,骨面肌肉附着处突起明显,骨小梁排列根据张力、压力、扭力作用更加整齐有规律外。还可使人体的大小关节功能加大,牢固性加强,承受更加复杂武术攻守。
(七)捕拿间法
捕拿间法由捕拿产生,是捕法运动的外环境,是捕拿运动中的合理运化部分,其存在于捕拿运动、游离于捕法之间,具有连接、转变、运化、保护、得先、到位的作用。
四、锁拿与锁拿间法
锁拿即擒拿技术的金性技术,是指攻守中两手抓住对手在上肢、下肢、中轴配合下迅速锁住对手使对手无法自由活动、动作、反抗的擒拿技术,是在对手担心、害怕、畏惧、不敢妄动情况下所实施的锁拿攻击,是根据攻守需要针对对手肢节、中轴、身体远端实际所发起的锁定性拿攻。其具有鲜明的稳准狠特性,是武术拿技极具致残、致休、致死的有效进攻。
(一)锁拿构成
从锁拿的结构形式来看,锁拿由直锁法、运锁法、顺锁法、逆锁法、大锁法、小锁法等六种方法构成。它们六位一体,形式多样、各具特色、辨证擒拿,共同完成着中国武技锁拿的有效进攻。但从锁拿的进攻形式来看,锁拿有手锁法、臂锁法、膀锁法、手臂锁法、手足锁法、手腿法类等构成。
所谓直锁法,即逮抓住对手的把位或肢节把口在臂膀、中轴、下肢配合下直接将对手巧妙缠锁的方法。运锁法即逮抓住对手的把位或肢节把口在臂膀、中轴、下肢配合的运化中将对手缠锁的方法。顺锁法即逮抓住对手的把位或肢节把口在臂膀、中轴、下肢配合下顺势将对手绕住锁定的方法。逆锁法即逮抓住对手的把位或肢节把口在臂膀、中轴、下肢配合下逆势将对手绕住锁定的方法。大锁法即逮抓住对手的把位或肢节把口在臂膀、中轴、下肢配合下将对手腿臂锁死固定的方法。小锁法即逮抓住对手的把位或肢节把口在臂膀、中轴、下肢配合下将对手手足锁死固定的方法。
(二)锁拿实现
锁拿是中国武术拿技锁拿进攻的集大成,是中国武家必须学练掌握的重要擒拿技术,是徒手擒拿较为稳固、牢靠、结实的一种擒拿技术。其对对手的锁拿实现,主要是由拤、挟、挎、扎、扣、卷等六种基本技术来完成的。
1.拤锁
拤即用单手或双手拤住预先选定的对手节颈。拤锁是指用单手或双手揹住预先选定对手的节颈后,随即用其他肢节锁定拤口,以加大拤锁的力度、劲度、强度,使对手动当不得的锁拿技法。其有单手拤、双手拤之分,有掐拤、卡拤之别。
所谓节颈,即人体自然之节便于拤锁的部位,是能使被拤锁者散失自由、活动、意识、性命的部位。如颈节之颈,腰节之颈,肱节之颈,胫节之颈,臂节之颈。其中臂节之颈为肘关节上三寸和腕关节上三寸。关于这个寸的概念,中国武学家认为:“自己的食、中、无三指各为一寸,小指半寸。大拇指一寸半。”
2.挟锁
挟即用自己的两个肢节相较劲挟住所选定的对手肢节。挟锁是指两手逮抓对手并用自己的两个肢节相较劲挟住选定的对手肢节随即应用其他肢节锁定挟口,以加大挟颈的力度、劲度、强度,使对手动当不得的锁拿技法,有环节挟、节节挟之分。
所谓挟口是指两个肢节挟住对手肢节的开口处。环节挟是指由某关节相连接的两个肢节对对手肢节的相挟。节节挟是指环节之外任意两个肢节对对手肢节的相挟。
3.挎锁
挎即用自己两个相邻肢节互成锐角挎住选定的对手肢节。挎锁是指两手逮抓对手并用自己的两个相邻肢节挎住选定的对手肢节,随即应用其它肢节锁定挎口,以加大挎角的力度、劲度、强度,使对手动当不得的锁拿技法,有单挎、双挎之分。所谓挎口即挎角的开口。
4.扎锁
扎即两手将对手肢节、手足、衣裤扎在自己抓握手里的方法。扎锁是指两手将对手肢节、手足、衣裤扎在自己抓握的手里后,随即应用其他肢节锁定,以加大扎口的力度、劲度、强度,使对手动当不得的锁拿技法,有单扎、双扎、换扎之分。
5.扣锁
扣即用自己的手将对手肢节、手足折叠在自己把控的手里。扣锁是指用自己的手将对手肢节、手足折叠在自己把控的手里后,随即应用其他肢节锁定,以加大扣口的力度、劲度、强度,使对手动当不得的锁拿技法,有单扣、双扣、叠扣之分。
6.卷锁
卷即用自己的手将对手肢节、手足、衣裤卷曲、旋曲、扭曲在自己抓握的手里。卷锁是指用自己的手将对手肢节、手足、衣裤卷曲、旋曲、扭曲在自己抓握的手里后,随即应用其他肢节锁定,以加大卷口的力度、劲度、强度,使对手动当不得的锁拿技法,有单卷、双卷、叠卷之分。
(三)锁拿关键
锁拿在武术拿技中是最具有交织、钩连、关闭的擒拿技术,是比较难解、难分、难破的擒拿技术,是相对吃力、吃劲、牢固的擒拿攻击。其擒拿的关键就在于极为强硬的手锁、肢锁、体锁,即毫不犹豫的用手锁拿、用肢锁锁、用体锁锁。
(四)锁拿特性
锁拿进攻的主要特性是对锁定目标的强硬、强行、强迫锁定。中国武术的锁拿攻击不仅具有较大的锁拿力度,还对对抗双方具有极为深层的身心建设。不仅对人体具有很强的控制作用,还对人体的心理建设有着极为显著的效果。
(五)影响锁拿运动的因素
影响拿技锁拿运动的因素很多,除劲力、柔韧、耐力、战机、战法、战术、方法、技巧、招制等一般因素外,主要是锁攻的强度、力度、劲度、硬度和自己对锁扣的强硬封锁以及自己的劲力配合、架势得劲程度、对手的反作用力干扰。
(六)锁拿功能
锁拿的主要功能是有效地拤住、挟住、挎住、扎住、扣住、卷住对手,使对手无法自由、随意、放肆的动作。历尽系统修炼完全可以达到对对手永久牢固、牢不可破、固若金汤的锁拿。临阵高深的锁拿攻击,能够锁的对手无法躲避、无法破解、无法挣扎,为最终拿下对手提供足够的支撑。
(七)锁拿运动对下肢骨形态结构的影响
长期从事武术的锁拿运动,除可使下肢骨骨密质增厚,骨变粗,骨面肌肉附着处突起明显,骨小梁的排列根据张力和压力更加整齐有规律外。还可使人体的骨连接功能加大,牢固性加强,承受力明显提高。
(八)锁拿间法
锁拿间法由锁拿产生,存在、运动、游离于锁法之间,是锁法运动的外环境,是锁拿运动中的合理运化部分,具有连接、转变、运化、保护、得先的作用,与中国武术的化功和运化技术密切相关。
五、摽拿与摽拿间法
摽法即擒拿技术的火性技术,是指攻守中两手抓住对手在上肢、下肢、中轴配合下迅速将对手摽住使对手无法自由活动、动作、反抗的擒拿技术。它是采用一定方法、技巧、手段使对手肢节在迅速旋转、扭曲、团缩中而最终散失自由活动、动作、反抗能力的摽拿方法,是根据攻守需要针对对手肢节扭力所发起的一种摽定攻击。
(一)摽拿构成
武术拿技的摽拿由扭摽法、拧摽法、绞摽法、缠摽法、绕摽法、旋摽法等六种方法构成。在临阵的具体操作中,这六法都是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相互辨证的。其中,扭摽法即逮抓住对手的把位或肢节把口在臂膀、中轴、下肢配合下将对手肢节在扭动中散失自主的擒拿方法。拧摽法即逮抓住对手的把位或肢节把口在臂膀、中轴、下肢配合将对手肢节在拧动中散失自主的擒拿方法。绞摽法即逮抓住对手的把位或肢节把口在臂膀、中轴、下肢配合下将对手肢节在绞动中散失自主的擒拿方法。缠摽法即逮抓住对手的把位或肢节把口在臂膀、中轴、下肢配合下将对手肢节在缠动中散失自主的擒拿方法。绕摽法即逮抓住对手的把位或肢节把口在臂膀、中轴、下肢配合下将对手肢节在绕动中散失自主的擒拿方法。旋摽法即逮抓住对手的把位或肢节把口在臂膀、中轴、下肢配合下将对手肢节在旋转中散失自主的擒拿方法。
(二)摽拿实现
武术拿技的摽拿实现是由扭、拧、绞、缠、绕、旋等六种技术来完成的。其在武术运动中的动作难度比较大,且具有超常的摽紧、摽硬、摽死能力,同时也意味着摽在中国武学中的构造是比较特殊、奇巧、规范的。
一般来讲,摽拿由摽法构成,摽法的实现者就是摽。在中国武学中摽是指在不停地旋拧对手肢节远端过程中将其摽定使其无法动当的拿攻技法。其摽拿的过程由出摽、着摽、得摽构成,其完成是极具技巧性、连续性、方法性的。
(三)摽拿特性
武术的摽拿进攻,不仅具有较强的摽紧、摽硬、摽死特性,而且还具有极为鲜明的深入、递进、终结特性。其对人体的肢节影响较大,对人体的旋转要求较高,是集反映速度、随机能力、灵敏素质为一体的摽拿技术。
(四)影响摽法运动的因素
影响拿技摽法运动的因素很多,除劲力、柔韧、耐力、战机、战法、战术、方法、技巧、招制等一般因素外,主要是摽的扭紧性、稳定性、牢固性和肢体的扭别动力、劲力、巧力以及攻击时间、距离、速度的合理把持。
在武术运动中如果摽拿的动力不足、劲力不够、巧力不达,必然导致自己摽拿根基的松动,造成摽拿根力的流失,使摽拿效果减弱,无法实现最大程度的摽拿攻击。如果自己的扭紧程度、稳定程度、牢固程度不高,不能完全摽紧对手,也是无法实现最大摽定进攻的。
(五)摽拿功能
摽拿的主要功能是无休止的扭住、拧住、绞住、缠住、绕住、旋住对手;其次,是拿摽锻炼可有效地提高自己手足、肢节、身体的旋转能力,改善各关节尤其是上下肢关节的灵敏度,感悟摽与被摽的真谛。
(六)摽拿运动对下肢骨形态结构的影响
长期从事武术的摽法运动,除可使上、下肢骨骨密质增厚,骨变粗,骨面肌肉附着处突起明显,骨小梁的排列根据张力和压力更加整齐有规律外。还可使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人体六大关键的运动幅度、强大、力度加大,牢固性加强,承受力得以明显提高。
(七)摽拿间法
摽拿间法由摽拿产生,存在、运动、游离于摽法之间,是摽法运动的外环境,是摽拿运动中的合理运化部分,是一摽失效再来一摽的关键,具有连接、转变、运化、保护、得先的作用,与中国武术的化功密切相关。
六、捉拿与捉拿间法
捉法即擒拿技术的土性技术,是指攻守中两手抓逮对手并在上肢、下肢、中轴配合下迅速捉住对手使对手无法自由活动、动作、反抗的擒拿技术,是对手贴近时自己猛然抓住对手把位并采用一定方法、技巧、手段将对手捉死擒获的方法,是根据攻守需要、针对对手架式、依托对手心理动态所发起的捉定性攻击。
(一)捉拿构成
捉拿由捉法构成,概括起来有顶捉法、端捉法、杠捉法、举捉法、搓捉法、别捉法等六种基本方法。这六种方法都是形式多样、各具特色、辨证擒拿的。其中,顶捉法即逮抓住对手的把位或肢节把口在臂膀、中轴、下肢配合下直接将对手硬性顶住捉拿的方法。端捉法即逮抓住对手的把位或肢节把口在臂膀、中轴、下肢配合下直接将对手硬性端住捉拿的方法。杠捉法即逮抓住对手的把位或肢节把口在臂膀、中轴、下肢配合下直接将对手硬性杠住捉拿的方法。举捉法即逮抓住对手的把位或肢节把口在臂膀、中轴、下肢配合下直接将对手硬性举住捉拿的方法。搓捉法即逮抓住对手的把位或肢节把口在臂膀、中轴、下肢配合下直接将对手硬性阴阳相搓捉住的方法。别捉法即逮抓住对手的把位或肢节把口在臂膀、中轴、下肢配合下直接将对手反关节硬性别住捉紧的方法。
(二)捉拿实现
捉拿实现就是两手抓牢对手的把位,然后下肢占位、躯干配合、臂膀较劲,把对手固定在自己设定的位置,随即控制对手的拿攻过程。主要是由两手、躯干、四肢来实现的。其最基本的支撑技术是揪、拢、搭、撅、粘、贴。最简略的捉拿过程即出捉、着捉、收捉。最基本的捉拿手法即抓、兜、开、合、控。其所有做法都是极具功夫、技巧、理论支持的。
所谓抓,是指单手或双手对对手把位、把口的抓定。兜是指捉拿中对对手的抟弄,即双臂膀较劲同时向上的用劲(如提手),同时向下的用劲(如沉手),同时向左或向右的用劲(如挪手),同时向前或向后的用劲(如端手),同时双手顺旋或逆旋的用劲(如揎手)。开是指捉拿中对对手的打开,即同时一左一右的向外用劲(如开手、掰手),同时一前一后的用劲(如撕手),同时一手向上一手向下的用劲(如搓手),同时一手向前下一手向后上的用劲(如拆手)。合是指捉拿中对对手的关闭挤压,即同时一左一右的向内用劲(如合手、鼎手),同时一前一后的相对用劲(如捧手、捋手),同时一上一下的相对用劲(如压手)。控是指对对手的把控、操控、握控、端控、按控、伏控(两手角力的相对控制)。
(三)捉拿特性
武术的捉拿进攻,不仅具有较强的捕捉、活捉、捉弄、捉拿、捉住、捉定特性,而且还具有极为鲜明的把持、操控、制服特性。其在武术运动中的动作难度比较小,且具有超常的控制力。这意味着捉拿在中国武学中的构造是比较普遍、简单、规范的。其凭的是手劲的抓定,借的是腿胯、躯干、臂膀的固控,不仅具有较大的打入势头,而且对敌阵脚的破坏、损毁、践踏都是非常可观的。
(四)影响捉拿运动的因素
影响武技捉拿运动的因素很多,除劲力、柔韧、耐力、战机、战法、战术、方法、技巧、招制等一般因素外,主要是手足臂膀腰腿的强度、劲度、力度、配合和劲力应用、凝聚、挺进的技巧以及攻击时间、距离、速度、部位的合理把握。
在武术捉拿运动中,如果俩手的捉拿力度不足、劲气不够、力不顺达,必将导致捉拿的失败,是根本无法实现捉拿攻击的。如果说腿、胯、臀、腰、膀、臂的配合不当,也是无法实现最大捉法攻击的。如果捉的作用力不能利用、借取、巧使、妙用、豪夺,不仅僵硬别扭,还会有被捉的大漏洞。
(五)捉拿功能
捉拿的主要功能是揪住、拢住、搭住、撅住、粘住、贴住对手;其次是开展必要的捉拿练习、捉拿教学、捉拿训练、捉拿锤炼、捉拿修炼、捉拿锻炼;其三是进行有效的手足功能活动、可观的攻守本能调节、深层的神经系统改善;其四可大大改善自身的把持水平、附着能力、捉弄智慧和有板、有眼、规矩、规范的做人理念以及死缠、烂泡、难缠等做事素质。它与存活、生活、仙活、生存、斗争、攻守是息息相关的。
(六)捉拿运动对手足骨形态结构的影响
骨是人体运动的杠杆,外力的承受者,内脏的支架。长期从事武术的捉拿运动,除可使手足骨骨密质增厚,骨变粗,骨面肌肉附着处突起明显,骨小梁的排列根据张力和压力更加整齐有规律外。还可以使腕关节、手关节、踝关节、足关节活动能力加大、强大加强。
(七)捉拿间法
捉拿间法由捉拿产生,存在、运动、游离于捉法之间,是捉法运动的外环境,是捉拿运动中的合理运化部分,具有连接、转变、运化、保护、得先、拨乱反正的作用,与中国武术的化功密切相关。
七、抱拿与抱拿间法
抱拿即擒拿技术的水性技术,是指攻守中两手抓住对手在上肢、下肢、中轴配合下迅速抱住对手使对手无法自由活动、动作、反抗的擒拿技术。它是对手在担心、害怕、畏惧、不敢妄动情况下最容易实施的擒拿攻击,是根据攻守需要针对对手架势、站位、距离、局部、整体客观实际所发起的抱定性拿攻,是武术拿技最为常规、最为多见、最为原始的一种有效擒拿形式,在古今人与人的攻守格斗中是最具普遍意义的。
(一)抱的分类
抱在中国武术运动中有空抱手、搂抱手、实抱手之分,有应抱手、通抱手、叠抱手之别,有拢抱、干抱、搬抱之别。其中,空抱手是指武术保健、娱乐、康复、延年、益寿运动中用双臂或单臂所作的抱物模仿手势,由上抱手、下抱手、左抱手、右抱手、前抱手、后抱手组成。所谓上抱手,即双臂向天的抱,中国武家称之为天和,为百收之作。下抱手即双臂向地的抱,中国武家称之为地和,为百出之作。前抱手即双臂向前的抱,中国武家称之为人和,为百恒之作。这三手空抱在中国武术运动中是极具轴心性的,是人类万格进退中百动千动的三大核心主体。所谓搂抱手,是指武术日常生活中用双臂或单臂所作的礼节性、保护性、爱护性拥抱。实抱手是指武术攻守、对抗、作战运动中用双臂或单臂所作的实质性硬性抱物。
所谓应抱手,是指武术运动中手心朝向自身所开展的心心相印、相映、相应的抱物修炼。通抱手是指武术运动中手心相对所开展的两心互通、互联、互用的抱物模仿。叠抱手是指武术运动中手、小臂、大臂所作的具有层叠性质的抱物练习。这里的抱主要指中国武术运动中对实际物体的手抱方法。
(二)抱拿构成
武术拿技的抱拿由抱法构成,抱法即将对手强行抱住的方法,由抱臂法、抱腿法、抱腰法、抱头法、抱干法、抱盘法等六种方法组成,其形式多样、各具特色。辨证论抱,是极为本能的一种搂抱技术。其中,抱臂法即逮抓住对手的把位或肢节把口在臂膀、中轴、下肢配合下强行将对手臂膀巧妙抱住的方法。抱腿法即逮抓住对手的把位或肢节把口在臂膀、中轴、下肢配合下强行将对手腿胯巧妙抱住的方法。抱腰法即逮抓住对手的把位或肢节把口在臂膀、中轴、下肢配合下强行将对手腰干巧妙抱住的方法。抱头法即逮抓住对手的把位或肢节把口在臂膀、中轴、下肢配合下强行将对手头颈巧妙抱住的方法。抱干法即逮抓住对手的把位或肢节把口在臂膀、中轴、下肢配合下强行将对手躯干上下抱住的方法。抱盘法即逮抓住对手的把位或肢节把口在臂膀、中轴、下肢配合下强行将对手上盘、中盘、下盘抱住的方法。
(三)抱拿实现
武术拿技中的抱拿是由捞、揽、拢、搂、伏、降等六个基本技术来实现的,有出抱、着抱、收抱等三个基本实现过程。其讲的是本能的发挥,求的是技巧的把控,要的是理论支持,是中国武术拿技攻守运动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擒拿技术实现。
所谓理论支持,是说武术拿技抱拿以及其他所有武术运动的每一个动作,都有着极为现实的系统理论支持,这是中国武术所特有的一种文学承载、文化承载、文明承载形式。任何没有理论支撑的武术运动动作,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武术了。
所谓文学承载,即中国武家乃至所有炎黄子孙、中华儿女对攻杀战守场面、阵势、胜败的描述与评说和对战斗优势、劣势、差距的分析与鉴别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吃喝、繁衍、攻守等人类生死存亡所必定涉及问题的关注、提问、回答、探讨、建设、打造。这是一代又一代绝对不可间断的口碑延续,是人类乃至所有高级动物生存发展的一种至关重要承载。
所谓文明承载,即中国武家乃至所有炎黄子孙、中华儿女对自己创造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思维文明所坚决实施的不间断、不流失、不倒退的承载。
所谓文化承载,即中国武家乃至所有炎黄子孙、中国百姓、中华儿女对自己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思维财富所坚决实施的不间断、不流失、不倒退的承载。其有一个极为鲜明的三重特点,第一层即对攻守运动动作的叙说、解释、阐述;第二层即对攻守运动动作的理论记录、理论辨证、理论研究;第三层即对攻守运动动作渊源即人类开展攻守运动动作所必须依托的身体打造、心理建设、谋略探寻。
(四)抱的特性
武术的抱拿进攻,不仅具有较强的捞抱、揽抱、拢抱、搂抱、伏抱、降抱特性,而且还具有极为鲜明的原始特性、本能特性、常规特性。其动作难度比较小,且具有超常的控制性、破坏性、捣毁性、践踏性、无奈性。
(五)影响抱拿运动的因素
影响拿技抱拿运动的因素很多,除劲力、柔韧、耐力、战机、战法、战术、方法、技巧、照制等一般的因素外,主要是抱的绝对劲气把握、相对力度把持、熟练技巧拿捏和手足的巧妙配合以及抓拿能力、得手、得劲、得力、得势、得时程度的有机结合。
(六)抱的功能
抱拿的主要功能是在攻击中使对手在瞬间散失其他所有的正常攻击。其次,出色的抱法运动不仅能提高自己正常搂抱的水平,而且对敌我合璧的空间把持能力、自动抱转能力以及控制、附着、锁定等能力的培养、维持、提高、提升有着极为显著的作用。其三,合理的抱拿技术修炼,对人体瞬间感悟能力的改善,对人体位觉的建设,对身心应变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鲜明的。
从深层影响上来讲,抱拿技术的修炼不仅会使自己的意、志、胆、识、情、欲得以积极向上的重树、改造、发泄,还会使自己的精、气、神、血、津、液得以良好的疏通、代谢、调整,更会使自己的劲、力、能、量、度、态得以充分的建设、强化、增长。
从攻守层面来讲,抱拿技术的修炼不仅具有较大的上盘抱控力、把持力、制动力,还具有相当的着附性、干扰性、破坏性,更具有让人难解难分的捞抱、揽抱、拢抱、搂抱、伏抱、降抱功能,是武术攻守中最令人难以摆脱的擒拿技术。
(七)抱拿运动的影响
长期从事武术的抱拿运动,除可使上肢、下肢、躯干骨骨密质增厚,骨变粗,骨面肌肉附着处突起明显,骨小梁的排列根据张力和压力更加整齐有规律外,还可使自己的运动操控水平、承受水平、应受水平得以提高,控制能力、运化能力、操持能力加大;也可使自己的骨关节牢固性加强、支撑力加大、稳定性增加。更可大大增强运动者的斗志、胆略、认识和体质、素质、品质以及力气、劲气、心气、勇气、盛气等。
(八)抱拿间法
抱拿间法由抱拿产生,存在、运动、游离于抱法之间,是抱拿运动的外环境,具有连接、转变、运化、保护、得先、破坏的作用,与中国武术的化功紧密相连,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拨乱反正的功效。从攻击角度来讲,抱拿间法不仅具有维护攻击抱法的作用,还具有辅助、变通、支撑攻守抱法的作用,更具有充实、弥补、填补攻守缺陷的作用。
第四节 拿技技法解析
拿技是武术运动技术中特别缠手、柔狠、和毒的运动进攻系统,是由许多手足、腿胯、臂膀、臀腰、头肩等武术功夫组成的,是拿住、拿获、拿下对手的一种武术进攻技术,是摔技以及其他所有武术攻守技术的保底技术,是武术攻守修炼的终极技术。
一、拿技技法概述
拿技技法包括两手的逮抓技术和臂膀、腿足、腰胯、头肩的缠绕锁控技术,是以扭转、运化、拧别为依托擒拿,是直接与对手展开擒拿与反擒拿的擒拿对抗。它以捦拿技术、捕拿技术、锁拿技术、抱拿技术、摽拿技术、捉拿技术为核心,具有变被动为主动、变动打为静较、变狂攻为雅斗的攻守特点。
(一)拿技技法概念
拿技技法又名擒拿技法,俗称贴打技法,是指中国武家在利用和改造手足、腿胯、臂膀、臀腰、肩头擒拿功击力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并在搏拿厮杀中体现出来的拿技方法总称。它是以上肢、下肢、躯干等锁扣、拧别、扭摽、固定功夫联合动作的结果,由捦拿技术、捕拿技术、锁拿技术、抱拿技术、摽拿技术、捉拿技术等六大技术构成。
所谓捦拿技术,是指中国武家在利用肢节擒拿和改造擒拿功力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并在攻杀战守中体现出来的捦拿方法、手段、技巧总和。捕拿技术是指中国武家在利用肢节擒拿和改造擒拿功力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并在攻杀战守中体现出来的捕拿方法、手段、技巧总和。锁拿技术是指中国武家在利用肢节擒拿和改造擒拿功力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并在攻杀战守中体现出来的锁拿方法、手段、技巧总和。抱拿技术是指中国武家在利用肢节擒拿和改造擒拿功力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并在攻杀战守中体现出来的抱拿方法、手段、技巧总和。摽拿技术是指中国武家在利用肢节擒拿和改造擒拿功力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并在攻杀战守中体现出来的摽拿方法、手段、技巧总和。捉拿技术是指中国武家在利用肢节擒拿和改造擒拿功力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并在攻杀战守中体现出来的捉拿方法、手段、技巧总和。
(二)拿技技法源流
拿是人类站立行走的始作俑者,是极为本能的能力,拿是极为原始的攻守。对一个正常人来讲纯属先天的本能反应,是与生俱来搏打厮杀本领。所以说,中国武术擒拿技术的起源问题,就是生存在华夏古老大地民族的起源、立足、存活、发展问题。中国武术的擒拿技术,就是中国古人在利用肢节擒拿和改造擒拿功力过程中,不断积累、总结、应用、升华的结果。
武术擒拿技术在所有中国武术的九大技术中,排行第四,是拿住、拿下、拿倒、拿定、拿死对手的核心技术。它在黄河文化发源地的三晋大地上的积累是极为厚实、丰富、多彩的,尤其在晋北极具古今代表意义的北路拳中,始终占据着武术六大核心技术即踢打摔拿搏撕的中心位置。
(三)拿技技法传承
拿技技法的传承问题,一直是武术传承的重大问题,一直是大才、大智、大慧者所必须首先关注的问题,一直是有志气、有理想、有抱负者所必须倡导的问题,一直是血性青年、钢铁战士、英雄儿女所始终提倡的问题,一直是开国帝王盛世将相所首先高度解决的问题。
拿技技法是人类擒拿本能升华的结果,自然拿技技法的传承也是最古老而原始的传承。这与其他高级动物一样都是从身教开始的,随着人类语言的产生完善又升华为言传身教(其中的言传是人类所特有的,身教则是高级动物所普遍的),随着人类文字的产生完善又升华为集身教、言传、文字为一体的传承,随着人类文化、文明、科学的产生完善才有了今天集身教、言传、文字、音像、电脑为一体的传承模式。拿技技法与其他武术技术一样,永远是人类斗争的底线,具有极为显明的擒获、拿下、制服、赢得、取胜、获利作用,如此传承足显当代中华儿女的伟大振兴。
在现行的武术拿技技法传承中,身教传承仍然是第一性的,其次才是口碑传承、文字传承、音像传承、电脑传承。
(四)拿技技法构筑
武术拿技由拿技技法构成,许多形式、结构、功力相近的拿技技法以它们之间的间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具有打探功能的拿技照法。几种不同的照法结合在一起构成行使一定章法进攻的拿技招法,几种招法依次结合在一起构成执行连续拿技攻守运动的制法,这些制法构成了以擒拿技术为主体的武术攻守进退、武术运动套路、武术保健模式。
(五)拿技技法研究范围
武术拿技技法的研究分析,主要是古今人与人常见捦法、捕法、锁法、抱法、摽法、捉法等拿攻技法的优化、探讨、发明。一般包括捦拿的技术方法、捕拿的技术方法、锁拿的技术方法、抱拿的技术方法、摽拿的技术方法、捉拿的技术方法和方法实施所必需的抓法、把法、操法、控法、持法、握法以及所有武术擒拿技术所涉及的功法与功法之间、技法与技法之间、功法与技法之间相互联合、相互配合、相互组合、相互集合的内在外在联系。
二、拿技进攻
拿技进攻是指武术运动中用一定的技巧、手段、方法将对手抓逮、把持、操控在自己手里的进攻技术,是最为稳妥、温和、高雅、文明的进攻技术,是生擒、活拿、不要命的进攻技术,是伴有威胁、震慑、强迫等思想工作的进攻技术,是在对手放弃拼命、玩命、要命前提下方可展开的进攻技术。其进攻基本程序有六,即动线、动因、动理、章法、格理、作战。
(一)拿技动线
动线在中国武学中是指正常人做事、做局、做工作所必需的基本路径。拿技动线即拿技行动的基本路线,是指置对手于自己擒拿之中所必需的基本铺垫,其首先必须选好学练、比赛、格打、决斗、修炼的场地和备好拿场四宝、亦称拿房四宝(锦、绳、套、索),然后动气启功走招,方可进行功夫、技艺、招法的对抗。
所谓锦即可用来捆绑的布条和带子,绳即可用来捆绑的绳子,套即可用来捆绑的环形布条、带子、绳子,索即可用来缩绑的技巧布条、技巧带子、技巧绳子。
(二)拿技动因
动因即行动的原因,拿技动因即自己为什么要擒拿对手,拿对手想达到什么目的,在什么情况下来拿。一般情况下的擒拿都是建立在不打、不拼、不杀基础上和打斗结束部分以及专门的拿技比赛(有裁判)、对抗(没裁判)、较量(挑战性攻守),是技巧、力量、耐力的较量。
(三)拿技动理
动理即行动的道理,拿技动理是指置对手于自己掌握之中的根本理由、对外理由、对内理由。现实生活中的生擒活拿是绝对不会避免的,世人之所以学练擒拿技术,就是为了在突如其来的擒拿与被擒拿攻守较量中占足主动、迎刃而解、依实处置,以免在人与人、士与士、敌与敌的攻守对抗中被擒、被拿、被捉,或者说擒不了、拿不好、捉不住。
(四)拿技章法
章法即武家开展攻守的人文道德、组织规程、办事条例、攻守规则、攻击办法、防守策略以及理想的攻杀战守方法、手段、技巧、招法、计策、谋略,拿技章法是指用符合擒拿攻守组织规程、办事条例、比赛规则所采取的擒拿方法、手段、技巧、招法、计策、谋略。对中国武家来说,任何攻守都必须有足够的了解、认识、掌握,其了解的关键,就是宏观章法(即大面上的章法)、微观章法(即小面上的章法)、攻守章法,只有这样才能合情、合理、合法地把握攻杀战守的分寸、尺度、火候,达到预期的攻守目的。
(五)拿技武理
格理是指置对手于理想地步的武术攻守理论,拿技格理是指采用擒拿技术置对手于理想擒获之中的武术攻守理论支撑。由于中国武术文化、武学文明程度的高度极致,使得武术攻守运动中任何一个攻守动作,都有着足够的武术理论支撑,没有基理、格理、的理、战理等武术理论支撑的攻守运动动作,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武术了。
(六)拿技作战
作战是指中国武家集动线、动因、动理、章法、格理、谋略为一体所形成的强大攻守,具有极强的攻杀战守力,是中国武术攻杀战守的最高形式,是现实生活中最具强制力、征服力和扼制力的攻击,是中国武学斗争、攻守、对抗、作战等四大主体形式之一。其中斗争为东,攻守为南,对抗为西,作战为北,是武术运动、武学研讨所必不可少的基本素材、理念、核心,是成为中国武界大家所绝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拿技作战是指中国武家所开展的单纯擒拿的攻杀战守,属相对和平状况下的擒拿比赛、对抗、作战,是相对和谐理想的强制、征服、扼制训教,具有极强的把持、握控、固定能力,有软、和、硬之分,有明、常、暗之别。
三、拿技外象
拿技外象即拿技运动中的外表成像,由拿技架式、拿技形式、拿技运化组成,是中国武家对拿技攻守外在形象的分析。它是拿技攻守的基本呈现,是武术、武学科学研究的基本依据,是攻杀战守中所必须拿捏好的拿攻架式、把持好的拿攻形式、完善好的拿攻运化,是人与人攻守战守的必须。
(一)拿技架式
中国武学中的架俗称架子,是指武术攻守运动中始终所保持的人体基本构架,泛指武家的站立姿势,大多是针对运动锻炼而言的。式俗称式子,亦称通用式,是指武术运动中能够通用、公用的攻守式子,泛指武家攻守的基本姿势,也特指武家攻守的运动定势,大多是针对攻杀战守而言的。
拿技架式即拿技运动中所特有的基本架子和式子,是拿技运动动作的基本支撑。中国武学家认为:“常用为架,通用为式,专用为势。”具体来讲,拿技架子是指武术拿技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大气蓬勃的基本构架,是武术运动标准化、系统化、完整化的根本。拿技式子是指武术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直观细腻的肢体定式,是武术运动公式化、攻守化、规范化的根本。拿技势子是指武术运动中所体现出来的随机应变的相对而格势子,是武术攻守对峙化、应变化、鼎立化的根本。其都是千姿百态各自为战的,皆有大、中、小之分,有单、双、混之别,有攻守、娱乐、保健之异。
(二)拿技形式
拿技形式即拿技攻守运动动作的基本形式,是指拿技攻守运动动作中所特有的搏打厮杀形式。其极具特色的基本形式,首先是出其不意的逮、准确无误的抓、一次到位的操、结实玄妙的把、稳健持续的握、得体到位的持;随后是巧妙机智的捦、强悍硬朗的捕、牢固精准的锁、随机难缠的抱、无休无止的摽、稳妥自然的捉;最后即稳稳当当的提、结结实实的按、循序渐进的顶、稳如泰山的压、牢不可破的定,永不孙撒的固。
武术拿技中的运动形式是丰富多彩、千奇百怪、千差万别的,都有快、中、慢之分,均有功、劲、力之别,皆有攻守、娱乐、保健之异。虽说武术拿技基本运动动作的形式是一对一对拿,但在运动训练、实际操练、临阵攻守应用中多采用三对一、五对一、七对一的拿攻形式。因为,擒拿对一般人来讲,绝不是一个人可以轻易拿住另一个人的,而武家攻守的基本原则是“数倍于敌”。
(三)拿技运化
拿技运化即拿技动作中的基本运动转化,是指拿技攻守运动中为了摆脱被动局面、为了得到自己所需要的格局所采取的有目的、有方法、有技巧的运动转化,是最终多化在绳捆、袋装、枷锁、手铐、脚镣等稳拿之上的技术。其极具特色的基本运化,首先是顺势中的快速运化、逆势中的强硬运化、常势中的巧妙运化、机遇中的瞬间运化、被动中的拨乱反正运化、险境中的化险为夷运化;其次有攻守中的功力招法运化、娱乐中的表演锻炼运化、保健中的养生导引运化、长寿中的延年益寿运化、康复中的防病治病运化、理想中的长生不老运化;其三有向内的储藏运化、向外的释放运化、持禀的建设运化;其四有上丹田的思想意念悟运化、中丹田的魂魄胆识志运化、下丹田的劲力能量度运化;其五有人体精微的精气神血津液水运化、人体内部的五脏六腑八大系统运化、人体浅表的筋骨皮发毛肉的运化。也就是说,对尖端、智慧、文明的武家来讲,真可谓是“拿技运化通天下,人生处处皆运化。
四、拿技依托
拿技依托即开战武术拿技攻守所必须依托的德行、礼仪、规矩,是中国武家在拿技攻守运动中所必须遵守的基本人道。它是中国武术拿技所维护的中华文明根本,是中国武家身、道、能三大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中国武家前进发展的理论根基,是指导中国武家行为举止的基本指南。
(一)拿技德行
德行即为人处世的大德大行,大德即中国武家做人的基本总则,大行即中国武家做事、做局、做业的基本行为规范。这里的拿技德行是指除正常武家德行外在拿技攻守运动中所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拿技德行是指拿技运动中攻守双方所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是中国武德的一部分。拿技德行的拿捏与其他武术功夫、技艺、招法攻守运动一样,必须遵守对大则大、对小则小、硬大勿小的基本原则。所以说,拿技使用的分寸、尺度、火候,必须首先搞清对手德行的大小,以及其德行大小装换的基本规律。如果对手是小德行,就必须斤斤计较、有章有法、规规矩矩、有板有眼的对待。如果对手是大德行,就必须统筹考虑、无形无色、生存第一、安全第一、求胜第一。
(二)拿技礼仪
礼仪即中国武家为人处世的基本礼仪,礼即中国武家为人处世所必需的基本礼节,仪俗称面子即中国武家攻杀战守所必需的基本仪式,是武家脸面、场面、局面的总称,是中国武家做事、做局、做业所必需的基本仪式。礼仪在中国武学研究、武术运动中,是极具深刻内涵的。其实人间所有礼仪都是非常深刻、神圣、不可侵犯的。
拿技礼仪是指拿技运动攻守中双方所必须遵守的礼道、礼节和仪式、场面,是拿技运动的基本礼节和仪式,与其他所有武术攻守运动礼仪一样,是鉴别对手有没有人味、有没有教养、有没有修养的重要标志。
拿技礼仪与其他所有武术攻守运动礼仪一样,主要以抱拳礼、对拳礼、鞠躬礼为主。在场面上一般打招呼多用抱拳礼,在攻守前多用对拳礼,在结束时多用鞠躬礼。这所有的礼仪,虽说只适应于光明正大的武术比赛、对抗、作战,但足以彰显了中国武家堂堂正正做人、做事、做局、做业、做家和规规矩矩处世、立世、救世、助世、造世以及认认真真学习、工作、科研的一面。
(三)拿技规矩
规矩即中国武家为人处世所必须遵循的规矩。规即武家做人、做事、做局的基本规则、规范、规章,矩即武家做人、做事、做局的基本拿捏、把持、操控。
拿技规矩是指拿技运动中攻守双方所必须遵守的规程、规定、规则,是人与人擒拿语言、擒拿意志、擒拿思维对抗的一种实现。主要是对攻守场地、时间、项目、着装、裁判员、运动员等所有比赛相关的制定,是一般比赛所必需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