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中国武术技法
21167500000060

第60章 后记

在国家体委、人民体育出版社、太原师范学院传统体育研究所有关领导专家的积极配合和共同努力下,中国武术理论系统工程于2001年正式启动。首期工程项目“构成中国武术理论的五大主体论著——武学五大主体论著”原定于2006年底完成,预计2007年用四种世界通用语言翻译成册,计划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赠与全世界各国武术队相关友人。

工程项目确立后,为了明确了解国内外中国武术、武学的研究现状,我们于2001年12月12日组织召开了“全国武术理论研讨会”从而捋清了首期工程项目的科研思路,确立了首期工程项目准备突破的理论难题。2002年国家体委副主任徐才先生,用一下午的时间,就中国武术的科学研究事宜,对我们做了全方位的强调、指示和部署,奠定了该项目的研究基础,自此我们从五个方面,展开了有计划、有目标、有信心的推进与具体任务的逐一按时完成。其中,第一部《中国武术功夫》由人民体育出版社于2002年正式出版发行。其余四部《中国武术技法》、《中国武术艺法》、《中国武术基础理论》、《中国武术攻守理论》都于2006年底完成初稿。但皆因中国武术未能正式成为奥林匹克运动会项目而暂停。后在人民体育出版社有关领导关照下,《中国武术基础理论》由人民体育出版社于2009年出版发行。后在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财政厅、三晋出版社有关领导关心、照顾、支助下,《中国武术攻守理论》、《中国武术技法》才得以正式出版发行。其中《中国武术功夫》荣获第四届山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和山西省第四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国武术基础理论》荣获山西百部工程二等奖,并在香港第七届国际武术节学说研讨会上被专家教授们誉为“当代中国武家圣经”。

为了更顺畅、更完备地完成中国武术理论五大主体论著的构筑,我们做了大量的前期理论探索和论文著述,这一阶段我们称之为首期工程项目,例如说:

为了对中国武术技法运动即拳术运动,乃至中国武术运动的发展,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并真正加强中国武术技法乃至所有中国武术运动的学科建设,我们撰写完成了《武术用名科考》、《武术学的基本构筑》、《武术的基本框架》、《武功到底怎么练》、《武技到底怎么练》、《武艺到底怎么练》、《武机到底怎么练》、《武格到底怎么练》、《武的到底怎么练》、《武强到底怎么练》、《武道到底怎么练》、《武能到底怎么练》等十二篇专题论文,这些论文解决了“武术最根本的问题”,对中国武术理论以及学科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理论支持和整体理论架构。为展开“武学五大主体论著”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推动国内外中国武术技法运动即拳术运动,乃至中国武术运动的发展,透彻了解古今中国武术技法,乃至所有中国武术运动的经典内涵,并真正把握国内外武学科学研究的前沿成果,我们撰写完成了《武术到底是什么》、《国人为什么非练武不可》、《武术与中国社会》、《中国武术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的统一认识》、《中国武术国际化进程中的硬性支撑》、《武术到底该教些什么》、《武术到底应该学些什么》、《孩子们究竟怎样才能来玩武术》等八篇论著,主要解决了“什么是武术”“武术与中国”“武术沿革”等最基本问题;

为了提升中国武术技法运动即拳术运动,乃至中国武术运动的品味,着实理解古今中国武术技法,乃至所有中国武术运动最实质性的内涵,并真正打造国内外武学科学研究的真谛,我们撰写完成了《中国武术概论》、《中国武术经穴理论》、《中国武术医学》、《健康长寿问自己》等四部著作,主要解决了“武术基本理论”和“武术功用”这样的问题,让民众知道推广、研究武术是和现实生活很密切的工作;

根据中国武术技法运动即拳术运动,乃至中国武术理论系统工程首期工程项目研究的需要,首先在香港等东南亚地区进行了系列的学习、考察、访问、调查、研讨,并就当前国际拳术运动乃至全部中国武术运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其次在意大利等欧洲地区进行了系列的学习、考察、访问、调查、研讨,并就当前国际拳术运动乃至全部中国武术运动的前沿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讨论。又在在美国等美洲地区进行了系列的学习、考察、访问、调查、研讨,并就当前国际拳术运动乃至全部中国武术运动的瓶颈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讨论。最终举办了中国武术鉴赏的系列讲座,并完成了《中国武术鉴赏学》的初稿撰写。

在错综复杂的中国武术理论系统工程的首期工程项目研究中,除以太原师范学院传统体育研究所的学术团队为主体研究外,该项目还广泛吸纳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名师参与科学研究,主要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围绕发展趋势展开微观性的研究探讨,这些问题大都贯穿于首期工程项目的五大主体论著的整理撰写过程中。

如果说中国武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攻守、娱乐、保健上的话,中国武学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武术经典、武术理论、武术辨证之上。这是中国武术源远流长、万世不竭的实质突破,是中国武术技法运动乃至中国武术理论系统工程首期工程项目研究的重中之重。这个研究,一方面需要对古代拳术以及所有传统武术的教学、修炼、继承有一个客观公正的不可或缺评价和定位;另一方面需要对当代拳术以及所有武术运动当前的研究传统、演变逻辑、内在困境与走向世界所受挑战的准确理解与定位;再一方面需要对当代拳术以及所有武术运动长足发展所面临的发展理论瓶颈进行完整系统的打造和建设。只要我们对当代拳术以及所有武术运动如何走出内在的理论困境,如何应对外在的实质性挑战,如何在人类基本教育中发挥作用,如何在武术攻守、娱乐、保健中得以实质性的修德、振兵、治气,如何在武术学习、练习、修炼中得以真正的崇兵、兴戎、尚武,而使人类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提出自己科学、合理、系统的见解,并系统论证我们对当代拳术乃至武术发展趋势的基本观点。那拳术运动乃至所有武术运动,自然就会在世界各地健康的生根发芽、枝繁叶茂、茁壮成长。这正是世界人民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热爱中国的行之有效的最伟大的创建。

该项目选题前沿、视角独特、资料详实,依托经典而古老、依据客观而现实。其既是探索性的、也是创新性的、还是划时代的、更是基础性的。本书作为项目核心结项成果,真正体现了人类活动、运动、劳动等肢体建设所必须的科学命名、系统分类以及传统完整的阐述和论述。其首先考察了古今拳术运动以及所有中国武术运动面临的内在困境,与走向世界所受到的全方位挑战,论证了五千年来炎黄子孙围绕拳术运动、拳术理论展开的一系列久而未决的问题,并对未来人类肢体如何为活动、运动、劳动、攻守、娱乐、保健、科学、技术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撑。其次,通过对中国武术技法基本问题、基本观点、基本内容和历史演变以及其传承的基本脉络的考察,对现有拳术发扬光大所存在的困难、问题和拳术陷入困境的内在原因以及可能的学科出路的剖析,论证了拳术理论打造的必要性,阐述了拳术理论的基本结构、内涵、功用和攻守、娱乐、保健以及谋略、计策、辨证。其三,对人类肢体运动动作、方法、技巧进行了完整系统的阐述和攻杀战守因果关系的探觅以及对人类搏打厮杀真谛的学说性揭示。第四,通过对人体运动动作特征和解剖形态结构以及特有的生理功能的人体科学论断,概述了拳术运动动作的基本原理。第五,根据中国武术运动动作的理念和观点,探讨了一直困扰中国武术传承发展的理论系统和中国武学古今存在的非充分决定性论题,提出了武术科学对发展瓶颈利用问题。第六,借助远古传说、古代历史、近代教训、现代成就、当代实际案例,进一步印证了武术技法的实用性、现实性和永远的不可或缺性。

本书的呈现有许多发自肺腑的感激之言是无法省略的。首先,真诚感谢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政府财政厅有关领导对这项关乎中华儿女修德、振兵、治气等基本教育项目的高度关心。其次,真诚感谢我的父母和恩师给我留下的大量医、武、道经典图书,草书撰记和密切相关的大批精选资料,以及精湛绝伦的大量功夫技艺。然后,真诚感谢师兄弟姐妹、同事同学、家人亲友在我完成该项目中,所提出的许多启发意义的建议和问题,使我进一步捋顺了思路、澄清了思想、增强了信心,本成果的完成采纳了他们的真知灼见。最后必须特别感谢三晋出版社的张社长以及责编同志,他们为本项目的实施做了许多具体工作,他们在本书的审定与出版过程中,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与劳动,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宝贵意见,使本书的不足之处降到最低,并有助于提高本书的经典性、可读性、依托性和可持续的发展性。

本书作为一种术理性的探索研究,无疑是中国武家的经典,也是叙述炎黄子孙修德、振兵、治气和人类实现基本教育的全书,更是叙述中国武家乃至人类运动动作、娱乐保健和原始肢体活动情况以及法典、教义、格言的经性书籍,自然会有许多不足之处,欢迎读者给予批评、指正、斧正。

我们欣慰的是,通过该项目的组织实施,我们不仅公开了许许多多传统禁止向外传播的技法,还开阔了武学界科学研究的视野,也培养了一批武术技法科学研究的学者,拥有了中国武学理论系统工程的研究经验,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而且,论证了中国武术技法乃至中国武术和中国武学开展科学研究的纲领,阐述了作为炎黄子孙和当代武学科学研究者开展中国武术理论系统工程科学研究的基本根基性框架,突出了中国武术和中国武学科学研究的黄老一脉意识,强化了中华文明的延绵不断、持之以恒、颠扑不破现实,达到了与国际学术界对话的水准,为武术精髓继承、科研创新、服务全人类铸就了一个崭新的平台。

张泽正

2013年3月31日于山西大学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