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让每一个学生发展得更好
21169000000002

第2章 关于发展性教育的若干思考(1)

从1995年起,我提出了发展性教育的观念,经过10年的教育实践,形成了“让每一个学生发展得更好”的办学思想和“学校的一切为学生的发展而存在”的办学理念。所谓发展性教育,就是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在教育方面的体现,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它的对立面就是完成性教育。发展性教育我们也可以把它叫做“终身教育”,而完成性教育我们也可以把它叫做“一次性教育”。因此,我们在学校要提倡和推行的是“素质教育”、“发展教育”、“终身教育”,要克服的是“应试教育”、“完成性教育”和“一次性教育”的弊端。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新的时期,用科学的教育观念,把学校办得更好,让人民群众满意。

十年探索十年实践——我的发展性教育观

2005年3月,我的有关发展性教育观的专著《人的发展——教育的基本维度》一书由教育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在此书里,我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发展性教育的理念、原理、内涵和特征,并从德育、教学、研究性活动、艺体教育实践和制度机制保障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我在发展性教育方面的教育实践,全书20多万字,是对我的发展性教育观的一个系统全面的总结和展示。此时,距离我对发展性教育的最初设想和实践,已经整整10年了。10年来,教育发展态势复杂多变,我孜孜不倦地追求教育发展的科学道路,这条路漫长而艰辛,但也让自己从迷惘走向了澄明之境!

一、探索之路——从迷惘到澄明之境

1.“人的发展”给我的启示

长期以来,我一直在思索着中国中学教育的诸多弊端,力图在当前困窘的基础教育中,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发展道路。如何会想到发展性的教育观呢?最初是在1989年,我到华东师大参加培训,培训内容就是教育评价,教育评价重在过程,而不是结果,在这个期间授课教师曾讲到发展性的教育评价;1992年我参加了为期半年的重庆市党政干部学习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学习哲学,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学说,当时,这些对我都有特别大的启发。

1992年,我受四川省委外事处派遣,赴美国华盛顿州讲学一年,我被邀请到西雅图的Amboy Middle School任教,住在一户为中学教师的美国夫妇家中,有机会经常与他们探讨教育问题。同时,我还在该校所在学区的13所中学和小学讲课,有机会同广大美国学生和教师接触,从而比较深入地了解美国基础教育的精神。我的教育思想在这一年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美国的日子里,我看到了教育摆脱了完成性教育的束缚后的另一种可能——一种开放的、民主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旨在促进学生个性和创新潜力发展的教育。我真实地体验到了杜威的名言“教育即生活,生活是经验继续不断的重组和改造”“重做中学”的深刻内涵。凡是充分流动、具有多元化和选择的环境,便会为充分发展个人开创和适应的能力创造条件。

在这一时期,我系统地学习了东、西方教育思想。也就是从这时起,我开始接触并深入思考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在将中、美教育进行横向对比的时候,我似乎找到了中国基础教育的根本症结,即完成性教育,它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人格成长,只有把教育发展的目标同人的发展理论逐渐结合起来,才能改变当前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这种观点,逐渐地成为日后我比较系统地思考和实践发展性教育的思想基础和内在动因。

2.十年的探索实践之路

1993年,我结束为期一年的访学回国,相继担任重庆八中校长和重庆一中校长兼党委书记。我是满怀信心踏上教育管理岗位的。那时正是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时代,在高考指挥棒的支配下,学校、教师、学生都东奔西突,疲惫不堪,完成性教育模式也已日见僵化和封闭,我毅然决心着手进行调整和改革。

经过一年多的初步实践和反复思索,1995年,在重庆八中主持工作的时候,我开始从学校发展的角度,全方位审视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初步提出了发展性教育的一些思考,开始了以发展性教育的办学思想进行教育实践的道路。1997年4月的《重庆教育学院学报》刊登了我的第一篇关于发展性教育的文章《让学生更好的发展——关于发展性教育模式的若干思考》,同年《重庆教育》杂志第5期和第6期连载了我的关于系统探究发展性教育模式的长达万言的文章《“发展性”教育模式初探》,该文从学校管理的角度,就发展性教育的管理、教学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实践操作,作了较为粗略的论述。这是我对发展性教育的前期实践和探索。

2001年,被调任重庆一中校长兼党委书记的我在不断实践和不断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学校的一切为学生的发展而存在”的办学理念和“让每一个学生发展得更好”的办学思想,并以此作为重庆一中的管理理念和教育哲学。在实践中,我不断地求证并完善发展性教育的理论,以使之能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可操作性。让我欣慰的是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获得了以前不曾有过的发展,这就让我更加坚定了改革的信心。自此,发展性教育的实践在重庆一中全面展开,学校的整体面貌也随之有了改变。

3.理论的深入与完善

2001年7月,我先后6次赴上海参加教育部高中骨干校长的研修和学习。上海是一个与世界教育发展共同呼吸的城市,全球化知识经济给世界教育尤其是中国教育带来的巨大机遇和挑战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也更加坚定了我执著地走发展性教育道路的信心。

在陆有铨、钟启泉两位学界泰斗的引领下,在著名学者陈玉琨的悉心指导下,我的发展性教育理论迈向了更深刻和完善的阶段。在这一年的学习过程中,我连续撰文,从理论依据、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的发展、教育评价、教师发展等角度,对发展性教育进行了系统的、深刻的分析和研究,先后在《重庆教育学院学报》、《重庆教育论丛》、《重庆教育》、《中小学校长》、《人民教育》、《重庆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了《再谈发展性教育》、《教育应该加快自身的变革》、《试论素质教育的发展性》、《学校的一切为学生的发展而存在》、《学校教育要为人的全面发展打基础》、《永恒的向度、生命的风景——发展性教育理论和重庆一中办学探索》等系列论文,这一系列的思考和论文使发展性教育由最初的改革设想一步步完善成为一套自成体系的理论框架。至此,我的发展性教育观经过了近10年的酝酿、实践、思考和总结,已经逐步地成熟,我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已开始得到同行的认同,当然,我们还将继续努力,并加以完善。

二、发展性教育观的探究和成效

中学教育作为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发展性品质人才的重要摇篮。发展性教育观以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全社会教育的发展为宗旨,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全球化竞争的需要,它必将成为2l世纪教育的主流。因此,我个人认为,在新的发展时代里,只有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坚持发展性教育观,才能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中学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1.完成性教育阻碍学生的发展

完成性教育希望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想一劳永逸地培养一定规格的中学生,它希望学生在自己的中学时代就形成足够其一生享用的原始知识和技能,这是工业经济和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因此我们也叫它一次性教育或应试教育。这种教育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升学为本,以考试为本,是一种“塑造”人的教育,也就是做这样一个模型,把人放在里面一压,一次性成型。21世纪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全球化社会,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知识信息社会,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技术更新速度超过人类代代相替速度的情况。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我们的教育必须要影响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完成性教育观念的弊端日益显现出来,已经严重滞后于信息时代知识更新要求。

2.发展性教育观的核心灵魂是人本思想

我在诠释和实践我的发展性教育观的时候,贯穿着一个核心灵魂,就是人本思想,即对个体发展的关注和浓厚的人文关怀。每个学生都是以个体的方式独立存在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发展性的教育观意味着全心全意地爱每一个学生,而真实的、完整的“爱”则意味着了解、尊重、关怀、给予和责任,最终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我认为,发展性教育观是一种以人为本,把人的发展看做第一位、终极目标、关注人的终身命运的教育观,它体现的是一种人性化、人本化的教育形态,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方向。

对学生来说,人本化学生观的确立,能使教育教学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主体意识、主体精神、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得到良好的发展。

对教师而言,人本化教师观更注意尊重教师人格,满足教师精神需求;重视激发教师工作的内在驱动力,采用民主的、富有人情味的管理,重视人的主动性、社会性与创造性,重视学校与教师个人的互动,能把教师内在的发展需求与外在的压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对学校而言,发展性教育观指导下的“学校的一切为学生的发展而存在”的办学理念和“让每一个学生发展得更好”的办学思想重新定义了学校的价值,其核心是把学生的发展放到了教育系统的最中心地位,学校只是学生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我们提出学校的发展,其本质是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归根结底,还是人的发展。

3.发展性教育观研究什么

(1)研究的范围。我们不仅要探讨学生在校的学习发展,而且要延伸到终身发展,不仅对它一个阶段研究,而且要对它各个领域,包括职业道德、身体等等方面的研究。

(2)发展的原因。研究教育领域中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因。

(3)发展的方向。学生的发展是正常的发展,还是反常的发展;是暂时的发展,还是持续的发展,是通过什么样的早期状态发展到后期的状态;在发展的过程中希望学校、家庭、社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通过什么样的教育促进他们的发展。促进学生尽可能的发展,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最高的阶段。对于某些不能按发展方向达到下一个阶段的个体,要帮助其保持可持续性,留有他们今后发展的空间。

(4)在具体操作层面,最关键的是课程的发展性和科学性。发展性教育的实施可使教育的结构更灵活,教材课程的设置更科学,给学生提供一个个体发展的机会。提供这种机会更广泛、空间更广阔、时间更充裕,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4.发展性教育观要在实践中才能展现生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校长“不仅应当宣传和把科学知识推广到实际工作中去,而且要用自己的创造性的意图和思想把全体教师组织和联合起来”,还应当“力求做到使学校全体工作人员——从校长到看门工人——都来实现教育思想,使全体工作人员都关注这些思想”。发展性教育观的实现关键在于实践,缺乏实践的理论必然也是空洞的,因而,发展性教育观只有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加以实践,才能不断获得自身发展的生命力。

发展性教育如何体现?首先,要成为学校的办学理念。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学校的一切为学生的发展而存在”,这一理念就是发展性教育观的体现。在重庆一中,这种理念已经成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灵魂,大到学校的校务管理、大型活动的开展、学校教育的评价等,小到班级班规、寝室管理制度、学生评价标准的制定、心理咨询活动、课堂教学操作等,都在实践着发展性教育观的思想和理念。重庆一中广泛开展的丰富的课外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无一不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换句话来说,就是评价学生的标准不仅仅只是考试成绩,而是学生们在这样的教育和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在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能用到的能力、素质和品质。

正因为如此,重庆一中作为一所中华名校,在教育改革中找到了自己的立足点,在新的时期展现了新的风采,而且并未因为这些活动的开展而影响到学校的升学和考试。近年来,在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有数十名学生进入高中数理化全国冬令营和信息学全国夏令营,现在学校办有留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预科班和国际部,毕业5届共400余名学生全部都考入了英国、新加坡、加拿大和澳洲的世界名牌大学。还有7位同学获得香港中文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著名学府的高额奖学金。校男子篮球队曾获全国中学生篮球比赛冠军,并代表中国中学生赴希腊参加世界中学生男篮赛获第8名。校田径队多次在全国、省、市比赛中捧金夺银。校艺术团参加由文化部举办的全国艺术节,两次获全国“群星奖”大赛金奖第一名,在全国享有盛誉。学校在全国中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和机器人大赛、全国中学生无线电测向、中央电视台“异想天开”、“三星智力快车”、全国计算机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等比赛中,多次夺冠,居全国中学领先地位。

三、寻找更贴近中国学生发展的办学思想

1.道路仍然漫长

对于未来社会人才培养的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今年在日内瓦召开的第47届国际教育大会上发表的公报和建议中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全球化概念,指出基础教育要“确保所有中学生融入个性自主、公民意识,融入劳动世界和社会生活的能力,以及尊重自己个性、接受外界事物与不同文化和不同社会的能力”。校长的使命,应该以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为中心,分析全球化产生的新的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制定符合自己学校实际情况的人才培养目标。

诚然,当前素质教育已经是一个大家随口便出的词语,新课程改革进行这么多年了,“以人为本”的口号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在社会、家庭、学生的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中学教育是否真正落实到了这一点呢?能否使我们的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创造性潜能获得充分的重视和发挥?作为完整的生命个体,他们能否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中国的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才是更贴近中国学生发展的办学思想和理念?我们教育改革的力度恐怕还要加大,素质教育的实施力度恐怕还要加大,世界斗转星移,急剧变化,教育如何才能不落后于时代?我们对教育探索的道路仍然漫长。

2.探索永无止境

21世纪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发展性教育,亦即促使人的素质现代化、以人的现代化促进社会现代化的教育。培养人的现代素质、国民素养,是未来教育中我们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中学教育应当思考的问题。

教育国际化在为我国带来经济、文化、教育等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挑战,最根本的做法是不忘民族精神教育,中学教育既要打开视野,走向世界,又要把教育国际化与弘扬民族精神的教育结合起来,如何培养既有民族灵魂,又有世界眼光的学生,这是未来教育的重大课题。

具有健康完整的人格,能够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保持内心的和谐,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之一。为塑造21世纪中学生的健康人格,我们必须继承传统,立足现实,放眼未来,选择、构想、设计出适合21世纪中学生的理想人格模式,用以引导、教化、培养和塑造他们的健康人格,这也是未来发展性品质一项重要的内容。

个性发展是人类自身成长的内在要求,是人类解放程度的一种标志。培养、发展人的个性是教育应有之义。教育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不仅具有自然科学、应用技术的知识,而且具备科学的理论素养及思维方式,具有对现代生活的选择能力,对现代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以及个性化的创造能力。然而,有限的教育资源,能满足尽量多的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吗?

我想,上述的问题只是教育发展前景思考中的一小部分,发展性教育是一个面对未来的教育理念,发展性教育观的提出和实践,以其对人的发展的深层关怀,必将在当前迅猛发展、变化莫测的教育大变革中体现其前瞻性的价值。

当然,我的发展性教育观的理论尚有不成熟的地方,提法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也难以被教育界或社会的所有人接受,但是它在实践中所蕴涵的生命力却十分旺盛,所展示的前景也十分广阔。教育发展的明天,没有悬在空中的科学理论,也没有固步自封的科学理论,它的科学性必将得到实践的进一步证明,其本身也将在新的实践中继续得到充实完善。

探索的路还很长,我将继续我的探索。让每一个学生发展得更好,是我毕生追求、不懈奋斗的目标。

(作者在首届中国教育家大会上的发言,2004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