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让每一个学生发展得更好
21169000000029

第29章 学校管理与队伍建设(5)

年级管理理论与实践若干问题的思考

为了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目标,重庆一中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深化学校内部管理改革,并把加强年级管理、强化年级组职能作为重要的课题加以研究。学校在高中年级进行了连续3年的“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及年段目标管理”的试点,取得了初步的经验。现将我们开展以上工作的主要思考汇报如下,以就教于同行,供大家研讨。

一、学校培养目标与学校内部管理改革

1.加强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列宁在《共青团的任务》一文指出,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必须“把学校活动的每一步骤,把教育、训练和学习的每一步骤,同全体劳动者反对剥削者的斗争联系起来”。根据我国30多年社会主义办学的经验和教训,联系最近几年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中央和国家教委反复强调,必须在中学生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国情教育。因此,社会主义学校必须对青少年进行必要的、系统的、分阶段的、讲实效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这是学校育人目标的根本着眼点,也是制定学校全面素质教育的前提。

2.完善学校的管理体系

学校必须改革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必须改革内部的管理机制。两项改革相辅相成。在当前,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学校的管理系统,增强其对教育、教学过程的调节作用,保证育人目标顺利实现,尤为重要。

3.学校管理改革的根本思想

学校管理改革的基本思想,一是创造新型的学校经营观。管理改革的目的在于通过教育管理的作用,保证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增强学校的教育力,达到教育目标。二是变过去的“随遇管理”为“科学管理”。计划、实施、评价是学校管理的基本职能要素,应把以上要素作为科学的内部管理的基本指标,并作为内部管理改革的主要出发点。以上两个目标,都需要通过加强年级组,实现年级管理来完成。

4.明确学校内部管理机制

基于上述3点,并结合我校实际,明确了“教研组与年级组并存,以年级组为主”的内部管理机制,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管理形态,以构成更合理的、更有效的、责权明确、育人目标具体的内部管理组织。

二、加强年级管理与强化年级组的职能

1.加强年级管理的重要意义

加强年级管理,强化年级组职能是搞好学校内部管理改革的重要课题。年级管理介于学校的全局性管理和班级管理之间,起着两者的媒介作用,作为学校管理的中间组织进行管理活动,在规模大、学生人数多的学校,年级组已成为班级、多学年编制的组织体,以学年为单位来协调数个班级的管理手段变得更加重要。无论从教育的角度还是管理的角度来讲,过去往往被视为徒有其名的年级组,现已经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织单位。国际上,凡是学年制的学校,都注意发挥年级管理的作用。早在1975年,日本文部省在《学校教育法实施规则》中就明确规定设学年主任(即年级组长),形成学年主任制度。

2.加强年级管理的特点

加强年级管理能适应系统目标管理的特点,有利于“全面贯彻方针,全面育人”,有利于学校总体管理目标的实施,提高管理水平。年级组应发挥以下职能:明确学年阶段的目标,同时把它统一到实现学校管理目标的高度;制订出具体的年段教育计划和评估方案,作为实施年段教育的基础;对各班级的教育活动进行指导,将各班主任之间的协作加以具体化;进行重要的教育、教学的信息交流;配合学校,或独立地开展对各班级及教师的考核评价工作。

3.正确处理年级组和教研组的关系

处理好年级组与教研组的关系,以教学为中心抓好年级工作,年级组主要以教育管理促进教学工作,是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基础。从功能上讲,教研组的职能作用是年级组无法取代的。因此,学校在强化年级组职能的同时,应注意加强教研组的建设,使教研组和年级组分别从纵横两个方面对教育、教学计划的实施和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发挥作用。

4.从加强德育的角度来考虑年级组的建设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在“1990年全国城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上指出:“学校内部的管理体制,比较赞成设年级组,这有利于加强德育工作,可考虑年级组与教研组并存,以年级组为主。”我们应充分利用“以年级为主”的内部管理体制在加强德育方面的优势,按年段制订出德育工作的目标计划和贯彻实施《德育大纲》的具体方案,使德育工作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层次化和系统化。

5.加强班级授课制

按照年段目标和学年计划,并充分实行班级授课制的实际,在年级组协调下,发挥班主任的创造精神、自主性和全年级教师最大的教育热忱及教学水平,开展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活动,使班级教育尽可能地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三、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及年段目标管理

1.按年段制定素质培养基本要求

为了使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就必须按年段制定切实可行的素质培养基本要求(即年段教育目标)。在制定素质培养基本要求时,应考虑以下原则:①全面,学生的素质需要全面培养,年段目标应融合思想、道德、学习等多方面的素质教育为一体;②定向,学生的素质培养应具有方向性,要有规划、有控制,既有总体目标,又有阶段目标,既有长远目标,又有近期目标,从而使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在正确的导向下进行;③有序,即按既定的目标和素质培养序列,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素质培养;④有格,就是按照年段的基本要求序列,提出学生素质培养的标准,做到导向有格可依,学有格可循,考评有格可据。

2.制定对素质培养的评价标准

制定与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相适应的一系列评价标准。为了使其科学化,在制定标准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综合性,按基本要求确定评价量标的赋分标准及权重,既注意重点素质培养,又注意全面发展;既注意单项考核,又注意综合评价,使学生的素质发展得到全面的认定。②互补性,制定评价标准时,既注意学生日常行为的评价标准,又注意社会性的政治、思想、道德的评价标准;既注意学生行为的具体评价标准,又注意教师对学生的整体印象标准,把定性与定量的评价结合起来,从而使对学生的素质一应俱全得到科学的、准确的衡量。③连续性,一是指时间的连续性,评价不要时断时续;二是评价标准的连续性,不要朝三暮四经常变动。评价过程的稳定可以使学生素质得到稳定的提高。

3.建立年级教育管理工作系统

在年级教育管理工作中,尽量做到团结协调,合理分工、各司其职是教育导向和量化管理真正得到具体实施的重要保证。在年级教育管理系统中应注意几个方面的协调:一是教师导向与学生自理相交叉;二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沟通;三是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导向相结合。

4.加强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在学生素质培养及年段管理过程中,学生的自主管理是一个重要方面。在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方面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独立自主的管理能力,并注意各班级参与管理的学生干部之间的制约作用与平衡作用,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优势。

四、今后的设想

变完全的年级制为稍有灵活的年级制是今后努力的方向。作为垂直组织的年级制和作为水平组织的班级授课制是我国目前中小学内部教学组织的基本形式。这种按年龄编班的学年制的班级授课方式为教育的普及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不能适应个别差异的问题也日渐突出。特别是在重点中学,学校提供的教学过程不能很好地同学生的能力差异的幅度相适应(就是说,学校只提供适应中等程度学生的教学过程,能力高的学生只好逐年升级,能力低的学生则跟不上进度,随着年级的递升,学生间的学习能力差距进一步拉大)。教材、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的划一,文理偏科,学生知识不合理等问题愈加严重,学生的兴趣与特长的发展受到制约是目前的普遍问题。

应借目前高中教学计划调整的有利时机,发挥我校年级管理的优势,搞好教学计划的调整工作,按照调整后的教学计划,开设必修课、选修课,协调同学年各班开展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国防教育等,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研讨把定型化、长期化的教学形式变成更灵活、具有通融性、可变性的教学形式,以及小班教学与合班上课的组织与协调等课题;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充分挖掘重点中学师资和教学设备的潜力,不断地对教师分工的课程进行调整,鼓励教师担任多学科的教学;最大限度地进行高质量的教学,不拘泥于班级甚至年级的框框,在更大的范围筛选适应的人才,试行多年龄的教育组织进行培优,或采用“小班教学”等形式进行培优与补差。年级组应该在以上课题的研究与教学改革实践中更好地发挥“联络”、“调整”和“指导”的作用。

(选自1991年全国8所重点中学教学改革研讨会第8次扩大会议经验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