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网络传播实务
21172900000045

第45章 后记

经过近半年时间的拼搏,《网络传播实务》的编写工作终于画上了句号。

这是一次集体协作的演练,在参与教材编写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这项本以为难以完成的任务还是如期交稿了。

这是一本有理论指导并有大量案例支撑的实用性教材,如果说它能够与已出版的其他同类教材有明确区分的话,那就是立足于网络传播实践并紧贴实践同时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实践。以实用性为导向,这是在教材编写之初就确立的指导思想,在参与教材编写人员的选择上同样坚持了这一原则。

尽管教材从动笔到完成的写作过程只有几个月时间,但相关的准备工作却是漫长的。作为本教材的主要撰稿人,我从2006年进入《现代广告》杂志社负责《互动网络营销专刊》的编辑工作开始,就一直深入观察并研究网络营销的发展,先后发表了近50篇专业文章,总字数超过20万字。在随后撰写博士论文的过程中,我查阅了大量专业书籍,博士论文《论数字品牌的营销传播策略》就是我深入研究品牌通过互联网媒体进行营销传播的阶段性成果。从2007年至今,以某大型门户网站市场营销顾问的身份深入网络营销实践的经历,让我有机会了解更多与网络营销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并使自己的网络营销理念能够跟得上网络传播的实践,从而对这一领域的发展做到整体性的把握。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如果一个研究者只是通过二手甚至是三手的资料作为研究基础的话,是很难做到对行业发展进程的真实了解和深刻把握的,在这个基础上总结的经验和发表的言论,注定在变成文字的时候就已经过时了。如果要想让一本给学生编写的教材有实际应用价值,与业界的对接是最起码的要求。基于这样的观念,我在接手这本教材编写任务之初,就将合作者锁定为业界有理论兴趣同时又有丰富经验的从业人员,于是,搜狐公司的蔡越越和李志宏就成为合作的首要人选。两个人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占据领先地位的搜狐公司拥有超过十年的从业经验,均为搜狐市场部的高级经理,她们在市场营销和网络广告创意、设计领域有足够的发言权,资深的专业背景和丰富的一线经历能够保证教材的高起点和广视野,她们亲身参与策划、实施的案例无疑是新鲜的、有质感的。如果能充分发挥业界直接触摸市场脉搏的优势,结合成功的营销案例,这本教材一定会让学生大受其益的。这也决定了本教材在人员分工上的基本思路,即发挥每一个人的优势做自己最擅长的事。也许呈现给大家的还有许多不足,但业界与学界各取所长、有效对接的尝试方向却是不容置疑的。

本教材的分工情况是:张佰明负责确定教材整体框架的构建、统稿、编辑和校对工作,并负责第一章、第二章第一节、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一、二节、第七章第五、六节的撰稿工作;李志宏负责第二章第二、三节、第六章第三至第六节的编写工作;蔡越越负责第七章第一至四节和各章配套案例的编写工作。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搜狐网新闻中心总监张帆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使我们对于网络新闻的编辑理念有了更为深入的把握;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06级学生林笛收集、整理了大量最新的、有代表性的网络新闻案例充实到教材中;2007级学生李敏捷对网络传播技术部分的内容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2009届毕业生、《现代广告》记者刘晛校对了全书并提出了有益的修改意见。2010届毕业生程新闺、陈凯君、王凡凡、茅腾飞承担了一稿的校对工作,他们作为该教材的首批读者找出了许多文字上的错误,并促使我以更为严谨的态度对待教材出版过程中的各个细节。这些外围力量的支持不但保证了教材的编写进度和稿件质量,而且对于增强教材的实用性和可读性也大有裨益。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院长李双教授对教材的立足点和整体风格也提出了宝贵意见,而他力排众议坚决支持自编教材项目上马并最终让梦想变成现实的实干精神,也成为我们完成这部教材的重要精神支柱。没有他的远见和坚持,就没有这部教材的面世。

我的博士生导师喻国明教授一直关心教材的编写进度并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意见,在撰写教材期间积极为我推荐发表论文,让我能腾出更多精力投入到教材的写作中。在参与由他主持的相关课题研究过程中取得的研究成果,有些内容已经体现在教材中,他对传媒发展的敏锐观察尤其是对网络传播实践发展的深刻洞见,无疑提升了教材的结构视点和学术视野。

在整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我的爱人除了分担了大量的家务从而保证我有足够的写作时间外,还参与了整部教材的文字校对工作。我的岳父母一直帮我们照顾年幼的女儿,没有他们的辛勤付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编写这样一部教材也是不可能的事。

本教材的编写借鉴了相关教材的内容,主要有《网络传播概论》(彭兰著)、《网络传播学》(南宏师、张浩主编)、《网络传播技术基础》(洪杰文主编),没有这些编著者的开创性工作,这部教材的编写会变得更加困难。

感谢你们为教材编写工作提供的无私帮助和大力支持!正是有了你们的坚强后盾和强大支持,我们才有机会做一点创造性的工作。请接受我们的诚挚谢意!

张佰明

2010年6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