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电视采访
21173000000003

第3章 电视采访概论(3)

地球同步卫星频道租用以及地面接收系统。为实现现场拍摄与播出的同步,SNG工作系统还必须拥有地球同步卫星频道的使用权和地面卫星接收系统。

1982年,英国在与阿根廷发生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战争时,英军首先利用SNG技术传回了现场画面。中国中央电视台于1997年率先引进SNG转播车,后用于一系列重大直播活动中。此后各地方电视台纷纷把SNG系统应用到电视新闻报道中。比如,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于2003年7月7日正式开播的全新栏目《绝对现场》即为大量采用SNG形式的日播类新闻节目。经过近两年半的运作,其SNG报道组已逐渐脱离栏目,成为从属于频道、直接为《绝对现场》和《南京零距离》两个栏目服务的独立报道组,承担频道每晚4点至8点突发事件的报道。

应当指出的是,SNG工作方式是在ENG工作方式发展而来。在电视直播发展较快的美国,由于SNG系统的价格相对昂贵,许多电视网的地方加盟台都采用ENG加微波传送的方式,即以小型微波传送车和接收设备来接收及传递信号。相比于SNG系统,其价格相对便宜,但传送范围只局限于某个地区或城市,而二者工作原理相似。

SNG采摄方式的引进,使电视采访、报道、播出同步,真正实现了三者合一,技术的发展对电视采访形态及观念又往前推进了一步:

第一,从某种程度上说,它甚至推动了新闻定义的发展,新闻不仅仅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且可以成为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采访工作从一诞生起就在与时间赛跑,100多年前,新闻事业的先驱还在为怎样迅速传递新闻而煞费苦心。英国路透社的创始人保罗·朱利叶斯·路透(Paul Julius Reuter)出生在电讯技术还十分落后的年代,但他的一生都是在争取新闻时效的激烈竞争中度过的。1849年春,路透开始同妻子一道在法国开办了自已的通讯机构。他们把从法国报纸上搜集来的新闻翻译成德文,通过火车将报纸发往德国。路透作为新闻商人,他深深地懂得新闻必须迅速、准确这一特性,在激烈的竞争中他想方设法保持不败之地。1850年,巴黎和布鲁塞尔之间的电报线路接通,但是巴黎与柏林以及亚琛与布鲁塞尔之间仍没有直通的电报线。当时路透的通讯社设在亚琛。亚琛与布鲁塞尔虽然仅仅相隔百来英里,但信息传递只能依赖火车,最快也得等上八九个小时。怎么办呢?路透想到了一个胜过邮政火车的办法。他知道鸽子经过专门训练,可以千里传书,而鸽子,飞行100英里只需2个小时。于是他向一个亚琛人租用了40只鸽子,开始了他的邮政业务。他把消息写在一张薄纸上,然后把薄纸放进一个绸布袋里,让信鸽带到目的地。接应外地来的信鸽,路透夫妇俩等到鸽子到达后,迅速把消息复写一遍,立即由路透跑步把稿件送到当地电报局。这一招,使路透比相邻的沃尔夫(Wolff Teleglaphen Bureau)和巴黎的哈瓦斯(L'Agence Havas)都要略胜一筹。不久,以路透命名的通讯社在伦敦开张了。路透社现在已发展成为一家影响广泛的世界性通讯社。

《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前副总编罗伯特·莱斯特说:“如果说二战前最没有生命的事物莫过于昨天的报纸的话,今天的看法是最没有生命的事物莫过于几小时以前发生的新闻。”随着广播电视的发展,采摄技术和传播技术的不断更新,推动着新闻采访不断缩短新闻事实的发生与采访报道之间的时间距离。顺着莱斯特的思路,现在看来,最没有生命的事物莫过于几分钟前、几秒钟前的事物。电视媒介真正把过去的新闻采访报道“TNT”——“Today News Today”(今天的新闻今天报),转变成现在的新闻采访报道“NNN”——“Now News Now”(现在的新闻现在报)。

传播学专家指出,今后的电视媒体的竞争就是现场直播的竞争。20世纪末期,轰动台湾的“白小燕”案中,从白小燕被绑架到被害,以及在抓捕罪犯的过程中,台湾的电视媒体都派出SNG转播车全程跟踪播出,有的人认为正是SNG的直播给犯罪分子提供了警方的动向。这个看法在台湾引起了轩然大波,即媒体能否为了抢新闻而不顾社会和民众的利益。但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技术的进步为电视新闻的采集所带来的革命。

纵观电视媒体业,许多知名的电视媒体都是在直播报道的竞争中风起云涌。1980年成立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沉寂多年终见天日,是得益于其海湾战争的直播报道。1996年建立的卡塔尔“半岛”电视台为世界瞩目是其对伊拉克战争的直播报道。凤凰卫视更得益于“9.11”事件直播报道。2001年,美国发生“9.11”事件,在中国已是夜晚11点左右,凤凰卫视中文台迅速与前方记者联系,中断原来的播出计划,现场直播“9.11”事件的事态发展,而前方记者也是随时向台里提供第一手的采访信息。“9.11”事件的报道让凤凰卫视这个刚刚起步的小台迅速扩张了影响力。中央电视台因为“5·12”汶川大地震的报道见证了其报道能力。台湾东森电视台新闻部经理林天琼说:“在台湾电视激烈竞争的情况下,有SNG收视率不一定高(因为你有人家也有,你快不一定比人家更快),但是没有SNG一定输,把电视机打开看不到即时性的新闻是不行的。”

第二,电视新闻报道是过程式的报道而不是结论式的报道。

电视新闻报道与事件同步进行,其过程中的悬念感与未知因素正是报道的魅力所在,这种方式完全打破了过去结论式的报道,真正发挥出了电视媒介的特性。在直播报道中,电视媒体将信息的搜寻、选择、组合等等直接展现在传播行为中,与报道同步进行,形成一种信息流。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原城市频道总监李响说:“说SNG改变了中国电视新闻报道形态一点儿不为过,这正是我们的核武器。”

第三,这种方式利用卫星技术进行新闻的采集与播出,不仅大大提高时效,还能加强电视媒体演播室的即时控制与引导。由主播在演播室以电话或卫星连线方式和外地记者对谈,可以实现新闻的直播化,扩展新闻事件的解读背景。电视媒体在第一时间不仅提供新闻事件的现场,同时提供媒体对事件的解读,这不正是暗含“新闻报道是聚焦事件所产生的影响”这一含义吗?从英文的本义来看,“新闻”是news,是由东(east)、西(west)、南(south)、北(north)四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合并的。电视媒介达到了把东西南北的信息第一时间整合与传播的新闻应有之意。从这一点我们也意识到,电视直播不是重大事件的特有采访方式,而应该成为一种常态。如何加强电视直播报道的常态化应该成为电视媒体发展的重要问题。

4.数字新闻采集时期(DNG)基于数字摄像机和数字录像机等数字摄录和编辑设备基础上的新闻采集方式。数字摄录设备记录改进了模拟式摄录设备的信号记录、处理、储存等方式。由数字摄录设备记录下的视频音频信号都是数字信号,它具有多代复制性能好、重放图象声音质量高、整体电路集成度高和电路工作可靠性高等优点。它的信号失真度小,防干扰能力强,信号传送质量高,更适合于信号的远距离传输。数字技术与ENG工作方式的结合产生了DNG(Digital Satellite News Gathering)“数字卫星新闻采集”工作方式。从实质上说,DSNG是指在前期拍摄中以数字技术录制声音和图象,在后期进行数字化、非线形编辑的工作方式。DNG系统包括了DSNG,即数字卫星新闻采访车。2000年,广州电视台率先引进内地第一台DSNG数字卫星新闻采访车。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当晚的《新闻联播》节目中,中央电视台即通过四川电视台的DSNG转播系统播出了温总理在专机上接受专访和抵达四川的消息。

纵观电视采访的技术发展,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电视采访的发展轨迹以及其发展趋向,从而思考如何更好地使用这些技术手段为信息传播服务。认识到这一点,也就认识到电视采访的一个本质特点。下面,我们可以从两个电视报道案例的分析中更进一步认识如何利用发展中的电视技术手段传播信息。

2008年10月22日,新当选的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召开,中央电视台CCTV-1和凤凰资讯台都进行了现场直播。记者见面会在当日上午11∶30正式开始,直播11∶30以后的直播现场,两台节目均一致,而我们主要比较中央电视台和凤凰资讯台(以下简称“凤凰台”)在记者见面会开始前的直播节目。中央电视台在10∶30的时候开始直播特别节目。

在记者见面会开始之前的直播节目中,中央电视台CCTV-1基本上采取的是演播室访谈穿插事先编辑好的VCR包裹的形式,至始至终没有给事件现场的画面和信息。

凤凰台在当日上午10∶30的正点播报中开始直播节目。

记者见面会原定于11∶00开始,实际上是推迟到了11∶30才正式举行。应当说见面会前的一个多小时是颇受人期待和关注的,也是极具悬念和过程感的,尤其是当见面会推迟以后,无形中延迟和积累了观众的期待。通过比较,我们会发现,凤凰台及时地把观众期待的现场展示出来,第一时间把观众拉到现场。其直播过程中的具体操作体现出这样一些特点:

第一,接近现场,强调现场。现场是新闻的生命,主持人第一时间连线现场记者吴小莉,迅速为观众传达现场信息。此时画面也切到人民大会堂的见面会现场,虽然见面会尚未开始,但是从现场拥挤的记者席,嘈杂的声音,观众能够感受到那种紧张感。这就是新闻的一种投入战斗的状态。“有大事发生了!”,这就是新闻现场的潜台词,是记者提振观众精神,从而使其参与到事件中去的方式。新闻的品质从何而来?从现场中来。

第二,现场记者吴小莉的连线报道牵带出最新、最鲜活的信息。所有记者提早到达,现场五百人左右,必须持请柬进入,地点在人民大会堂一楼东大厅。最重要的是,经过她的观察与判断,发现主席台有十个站位点,从而推测政治局常委人数仍然维持九个不变。前方记者简洁、清晰的描述把观众带到了现场,把一个立体的、富有信息量的时空展现给我们。这就是前方记者的观察所得,是一个记者的新闻敏感的体现,是她为新闻所做的独家解读。作为记者,你能不能从这十个站位点读解出有价值的信息呢?

第三,通过多信息的整合,使空镜头成为一种动态。吴小莉的连线报道把看似没有更多含义的空画面带动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说,记者事先拍好的人民大会堂外面行走的人群、招展的红旗、庄严的建筑这些空镜头并没有实际意义。但是通过信息的整合,通过前方记者同期声的并行,这些空镜头都具有了现场、现在时刻的意义。

第四,过程感的塑造。电视是时间的艺术,其线性的发展轨迹决定了其对过程的重视。凤凰台在主持人与专家何亮亮在演播室的访谈中,随时会插入前方记者吴小莉发自现场的报道,不断报道事件进程。因此,从直播开始到见面会开始这一个多小时的节目中,事件进展的过程感充分地体现出来,而过程感中蕴含的悬念、曲折自然闪现,从而牵引着观众的视线。

对比CCTV-1与凤凰台的这两个直播节目,我们的结论是,CCTV-1的这个直播是静态的、安静的,没有发挥电视的技术特性。而凤凰台的节目是动态的、跃跃欲试的、有过程感的,充分体现了电视这一声画一体的采访与传播技术手段的特点。

技术发展对电视采访与传播至关重要,但是采访与传播观念的提升才是竞争的咽喉所在。技术问题与如何利用技术手段的问题从来就不应该成为一个并行相悖的两面。其实,在电视媒介发展的早期,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大家对技术的推崇远远大于对观念的探讨。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这种技术上的差距越来越被抹平,竞争的方向和核心转到新闻观念的竞争。对此,孙玉胜在《十年》一书中很好地诠释了“电视”这个词的含义,电视的英文“television”一词来自希腊语,“tele”有“远”和“远处”的意思,而“vision”有“视”和“看”的意思。因此,从英文“television”理解“电视”应是“远处的图像”或者“从远处看”,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电视的本质要素是:同步、现场、真实、过程。从传播学角度来说,电视首要是作为信息传播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