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媒介经营管理的理念与实践
21173100000023

第23章 中国电视制作与播出关系初探(3)

在公司成立之前,海润由于没有电视剧生产许可证,主要和其他影视制作公司合作拍片。一部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在国内引起轰动,此后和诸如紫禁城影业公司等合作拍摄了《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红岩》等。2000年海润依靠电视连续剧《永不瞑目》树立了自己的品牌。海润每年投资3000万元,制作电视剧100部(集)以上。2000年投资超过亿元,制作电视剧300集。在电视剧发行上,海润走的是中央和地方相结合的路子。一部电视剧先卖给地方有线电视台,然后再卖给省台,最后卖给中央电视台——部分电视剧优先卖给中央电视台一套,每集30万人民币左右,一部分电视剧优先卖给全国30多个上星电视台。

由于电视剧制作和发行市场的逐步建立,全国电视剧的生产制作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据广东影视业的统计数字,1998年广东各影视制作公司生产的电视剧为767集,生产数量是电视台、电影厂的两倍,1999年广东各影视剧制作公司规划生产的电视剧是电视台、电影厂的3.7倍。2000年北京国际电视周,各制作机构提供的电视剧在产量质量上都有很大提高,远远高于各电视台电影厂提供的节目。

(二)电视专题、电视栏目的制作

1.“体制内”电视节目制作

体制是对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在机构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制度、形式的综合。体制内电视节目制作,是指我国电视台内部的电视节目制作、经营、管理。

电视栏目的制作和播出关系是电视媒体一直在探讨的问题,特别是90年代后期,电视媒体在积极探索改革节目生产的成本核算和经营管理体制。

(1)制片人制的运作机制1993年中央电视台新闻改革时创办了新闻杂志栏目《东方时空》,1994年创办新闻评论栏目《焦点访谈》。这两个栏目实行“制片人制”。制片人来自于电视台内部,由制片人从电视台外招聘一批节目制作人,实行第二种用工制度,这些招聘人员没有固定工资,完全按照节目的好坏论质拿钱,这样就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这样的竞争激励机制下,依靠社会力量共同完成节目制作。此后制片人制和依靠社会聘用人员的制作体制在电视台发展起来,电视台制片人在确定节目选题、筹集资金和组建制作人员,使用设备上都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灵活性。而在电视台的打工人员成为电视节目制作的生力军。许多电视台也有了台聘、部聘、栏目聘用等“几类人员”的制作层次。湖南电视台为了适应上星的需要,于1997年对机构进行了一些内部改革,按照不同的性质整合了制作和技术等部门,形成了新闻中心、社教中心、电视剧制作中心、技术制作中心、文体中心、电视生产技术中心等六大部门,并把权力直接放给栏目。

其王牌节目《快乐大本营》和早间板块节目都实行制片人制,权力直接下放给制片人而不是给中心,制片人有权支配自由领取台里拨给的资金。上海东方电视台、湖南经济电视台都实行全员聘用制度,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台长,台长有权选择副台长和所有节目制作播出人员,每年签一次聘用合同,推行一定比例的滚动淘汰率,奖金分配向节目质量和收视率倾斜。这种竞争激励机制极大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了电视台的竞争能力。湖南经济电视台的《幸运1998》栏目即是在这样的体制下创出高收视率的节目。

根据中央电视台和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对电视制片人所做的调查,目前各电视台有2/3的节目部门实行了制片人制;电视台2/3的自办节目是由制片人运作。就制片人产生来看,电视台人事部门正式任命的占29.1%;由电视台领导任命的占18.2%;由业务部门指定的占41.8%。他们的特点是从他们所在地电视台取得全部或部分拍摄资金,必须对上级领导负责,而不是独立行使主权。这就有别于社会上的独立制片人。

(2)成本核算成本核算是通过电视台内部核算,理顺单位内部管理体制,树立成本意识,优化电视资源组合,提高工作效率和投资效益,提高节目质量,这直接影响到台内制作与播出分离的改革方向。

早在1992年,中央电视台就开始实行节目经费预算管理;1994年在技术部门推行“技术设备有偿服务管理办法”,将节目技术制作费用纳入节目制作成本中,对一些部门或栏目实行经费包干管理;1997年制定节目经费包干制度,对《东方时空》、《夕阳红》等栏目试行经费包干制度,对电视剧制作中心和中国电视报社实行经济承包,各编辑部门实行经费包干使用,加强量化管理。1998年,台内制定了“技术设备有偿服务和占用相结合的管理办法”,这些办法使节目部门有了最基本的费用控制意识,初步建立了投入与产出必须相匹配的成本观念。在台内技术设备有偿使用上,上海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许多电视台开始推行“制作设备IC卡管理系统”,便于对制作设备的实时监控和自动收费,对机房设备使用率进行统计分析,为技术管理和设备再投入提供准确数据。1999年4月1日中央电视台开始全面实施成本核算。中央电视台从对固定资产的清产核资,量化经费定额控制指标,核定技术设备设施使用费,组织人力资源调查等基础工作入手进行成本核算。

推行成本核算理清了节目制作部门与技术部门等方面的经济财务关系,对节目制作的投入产出有了科学的评定标准,这就为节目制作部门相对分离出去,成立专门的节目制作公司打下了基础。

(3)节目制作市场化随着节目需求的不断增加,电视内部制作力量已经明显不能满足节目增长需求,电视台开始与社会节目制作公司合作,共同制作节目,并使节目逐渐市场化。中央电视台的《幸运52》,北京有线电视台的《欢乐总动员》等游戏节目都是电视台与节目制作公司合作的结果。重庆电视台的长线节目完全是选购制,电视剧独立核算或者社会投资,依靠评估定价,1998年发行的30%的电视剧是依靠评片后购得,每周播出的栏目实行备份制,严格播出前的评估制。重庆卫视周末版的20多小时节目全部和北京英事达公司合作。中国教育电视台和国家体育总局中体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办《中体运动传输网》。

除此之外,国外的电视制作媒体也已经采取各种方式向中国这个电视大市场输送节目。由于政策形势不明朗,他们通过与国内电视媒体合作,输送电视节目,或者合资开办节目制作公司,包装国外节目投入中国市场。上海电视台与正大综艺公司共同投资500万美元,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节目制作公司。澳大利亚南星制作社1997年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52集十分钟的节目。澳大利亚Waverley国际公司与陕西电视台和黑龙江电视台合资成立陕西华图广告公司和黑龙江华龙国际电视与广告公司,重新包装澳大利亚和欧美公司提供的节目,向各省市电视台提供。

(4)电视台内部节目制作公司的成立在实行制片人制和成本核算的同时,随着制播合一体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电视台开始逐渐探索分离制作部门成立电视台内部节目制作公司的路子。2000年6月,广州电视台宣布在该台艺术中心、节目交流部、少儿部、文艺部、科教部等五个部门实行制播分离。6月2日出台了“同意节目各部门职工自行出资组建节目制作有限公司”的各项原则,规定“节目各部门职工可依据《公司法》的有关规定,以自愿为原则,自行出资组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节目制作有限公司;节目各部门现有的车辆、设备等固定资产经评估作价后,可按照市场价格租赁给节目制作公司使用”,还规定了人事关系和待遇的具体措施,与此配合,“电视台还将3个自办有线频道及34频道部分白天节目时段开放,让节目制作公司竞争承办”。广州电视台已同意原艺术中心、少儿部、文艺部、节目交流部职工自行出资组建四个有限责任公司,其他相关人员自行出资组建六个公司。这一举措在广州电视台引起极大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