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媒介经营管理的理念与实践
21173100000062

第62章 后记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的“媒介经营与管理”栏目创办于1999年,至今已经走了整整十年的历程。这十年既是我国传媒产业飞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传媒经营与管理作为一门学科蓬勃发展的时期。

“媒介经营与管理”是我国较早以栏目的形式对媒介运营中的实践与理论问题进行集中研究的专栏。它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实证研究,以个案研究、调查,或者宏观视角,对我国媒介的经营、管理、发展中的热点、焦点、难点等问题投入理论的关注,既有对传媒管理实践的理论总结,又有对传媒管理理论的基础研究,是传媒一线与理论界沟通的桥梁,也是传媒经济学科建设的阵地。

2003年“媒介经营与管理”栏目获得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颁发的“第二届全国新闻专业期刊优秀论文、优秀栏目大赛优秀栏目银奖”等,这些奖项都是与该栏目专业的作者队伍与高水平的专业论文分不开的。因而借着《现代传播》创刊30周年与中国传媒大学建校55周年之际,出版《现代传播文丛》的机会,重新整理、温习那些优秀之作,既是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同时又将是对十年来支持“媒介经营与管理”栏目的作者表示感谢的最好方式。

本书从国内的媒介产业化研究、国际媒介经营与管理的推介与借鉴以及传媒经济学科建设等三个方面遴选已经发表的23篇文章,这三部分内容也成了整本书的基本架构。

作者队伍既有一线的专业人士,又有媒介研究的专家学者,内容涉及国内外媒介实践理论的提升与学科的探索。如黄升民的《中国电视媒介的数字化生存》、《“媒介产业化”十年考》,尧风的《中国电视产业集团化的未来之路》,陆地的《略论两电市场的双向不完全对称开放》,李向阳《资产管理创新:广播影视业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操作模式》等国内媒介产业化、媒介管理研究。

胡正荣的《结构·组织·供应链·制度安排——对当前西方媒介产业的经济学分析》,刘燕南的《公共广播体制下的市场结构调整:韩国个案》,葛岩的《美国广播电视市场上通货:受众调查》等国际媒介经营管理的理论总结。

2006年第1期发表了周鸿铎的《传媒经济不是经济学科—我的传媒经济理论形成过程》引起较大反响,在本刊先后发表昝廷全的《论传媒经济学与系统经济学之间的关系》,支庭荣、谭天、吴文虎的《传媒经济学不是经济学的弃儿》等争鸣文章,生动活泼而又深入地探讨了传媒学科建设中的基本问题,有力促进了该学科的建设。

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与新媒体的发展,本栏目也将眼光投进正在迅猛发展的新媒体的发展方向,关注网络和传统媒体的关系,新媒体的本体特征及可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新媒体自身的经营管理或者新媒体发展对于其他媒体经营的影响等,发表了高福安、李天云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对当代媒体及媒体管理的影响》,方兴东、胡泳的《媒体变革的经济学与社会学——论博客与新媒体的逻辑》等专业论文。

上述在业界颇有影响的专家的论著成为入选的经典之作。一些年轻的学者如张树庭、罗霆、曾祥敏、支廷荣、邢建毅、刘瑾等作品也为本书带来了青春、活力与智慧。

由于篇幅有限,一些优秀的论文未能入选,在此表示歉意。

1998年由于我们的主编胡智锋教授的好意收留,在人生十字路口之中彷徨的我才得以加入《现代传播》。一年后胡老师创办了“媒介经营与管理”栏目,并由我来主持。从1998-2008年,这十年既是《现代传播》与《媒介经营与管理》栏目迅速发展,逐步建立品牌效应的十年,也是我从一名学生成长为一名成熟编辑的十年,我对《现代传播》有一种特别的情感。

像校园的白杨一样,我在这些优秀论文中吸取知识的营养,在纪念本刊创刊30周年的时候,我也很乐意把这些曾经受益匪浅的作品拿出来与爱好知识的人们分享。

潘可武

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