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广播电视名家访谈
21173200000020

第20章 重塑中国电视的尊严(2)

纪录片创作应有战略规划和政策扶持

·从纪录片创作倾向上看,娱乐化和技术崇拜正在走向一个极端

·中国纪录片应该有“大片”概念,在技术、艺术、思想上达到一定高度,内涵上做到“史诗情思”的统一

胡:接下来,我们一起谈谈近年来的纪录片创作,这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纪录片乃是电视内容体系中文化含量很高的节目形态,这几年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有可圈可点之处,出了不少叫好叫座的精品力作;二是高台一直是纪录片创作的实践者,新影厂又是纪录片制作的主力军;三是纪录片这一节目形态在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媒体品格上都有重要地位。你觉得从国家文化战略的层面看,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策略应该有什么样的考虑?

高:我一直非常冷静地思考这个问题。首先,我认为纪录片的发展不一定非得建立若干个纪录片频道。为纪录片办三至五个频道,但是播出的节目是不是都是纪录片,我估计这可能会出现问题。上海纪实频道播出的并不全是纪录片,仅强调内容的纪实性,其中包括一些新闻节目。我觉得办一个像国家地理频道这样的纪录片频道,的确很难,即使是国家地理频道也不是完全的纪录片频道。让一些好的纪录片进入到更多的频道中去,这其实是一种较好的发展策略。

其次,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应该有战略规划。许多纪录片并不是事先规划的,有些甚至是个人行为。这几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一些影响较大的纪录片,比如《大国崛起》,这个片子是经济频道做的,但它的影响却是出乎自己意料的。纪录片在国际交往中对塑造国家形象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中国纪录片的创作应该有一个国家整体规划,来宣传国家形象和文化。但是,有些纪录片一旦政府部门过多介入和干预之后,却又达不到预想的传播效果。

第三,从纪录片创作倾向上看,娱乐化和技术崇拜正在走向一个极端。《故宫》、《圆明园》、《再说长江》、《大国崛起》、《复兴之路》等,都是很优秀的纪录片,都花了大量的资金在技术上做文章。我觉得,纪录片真正震撼人心的不在影像层面,而在思想层面。

第四,现在民间的纪录片力量在成长,DV的普及使许多人获得了用镜头记录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机会,一些作品表现了主流媒体不太关注的题材,用影像见证了正在发生的历史,很重要也很有价值。民间的这股创作力量很可贵,但是也有很多问题,政府如何制订规则或者通过行业协会去引导,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胡:技术崇拜和娱乐化倾向就像麻醉药一样,可以暂缓你的痛苦和生存困境,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根本的解决之道还是要在内容上下工夫。纪录片的价值在于内容,如何做到“内容为王”,这段时间我强调中国纪录片应该有“大片”观念,大片就是在技术、艺术、思想上达到一定高度的、厚重的纪录片。除了篇幅较长之外,主要是内涵上的深和厚,具体说就是“史诗情思”四个字:“史”就是片子放在历史长河中应该是有分量的,应该是见证历史和揭示历史本质的;“诗”应该是诗意的、超越的,达到一定的审美境界,给人带来充分的审美享受;“情”,以感染力和观众达成情感共鸣;最后要有“思”即思想,应该有思想深度,启迪人的哲理思考。这是所有类型的电视纪录大片应该达到的标准,当然,真正创作出这类“大片”需要人员、资金、机制的保障。

高:我同意你说的,现在有些纪录片缺乏思想,走向媚俗和堕落,没有尊严了。但另一方面,有尊严的纪录片,却可能因为收视率而面临生存危机,是不是那几千个样本户不喜欢呢?这说明,现在纪录片的评价标准比较单一、片面、绝对,要求纪录片承担太多的价值和意义,可能遮蔽了纪录片自身的特点和功能。我们不能够要求一部纪录片同时具备史料价值、市场价值、社会认知价值,只要这三个方面占据其中两个就很有意义了。对纪录片的各种价值要有所分离,打个比方,同样是体育运动,田赛和径赛肯定是不一样的,我们对不同的纪录片也要有不同的要求,否则我们会一直困惑下去。

当前,我们过多地强化了纪录片的市场价值或史料价值,对社会认知价值强调得不够。第九届四川电视节的纪录片大奖给了一部反映阿富汗战争的纪录片《意大利医生》,这说明关照现实依然是纪录片的重心,国际评委们很公道。但现在我们的纪录片创作倾向于对历史题材进行一些故事化的演绎,离现实比较远,类似题材的纪录片比较多,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反而讲得比较少,这是很悲哀的。电视连自己所依靠的基本群众都忘记了,不去传递老百姓自己的声音,这是电视的悲哀,也是电视尊严的问题,是不利于纪录片健康发展的。

胡:现在电视批评几乎没有了,中国连一个电视批评的栏目也没有。建立电视批评的队伍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使我们的电视更冷静一些。如果有很好的批评队伍和批评栏目,电视的发展可能会更好一些。

高:还有一点特别重要,很多国家设有资助纪录片创作的基金,但我们国家没有。目前国家资助文化创作的基金,用在纪录片上的不能说没有,但很少。《森林之歌》是财政部拨款的,但这只是个案。国家应该建立统一的纪录片发展专项基金,规范基金申请的招投标程序,促进纪录片创作的繁荣。

“新影”的新探索

·老故事频道的开办,既为素材的重新加工、播出找到了一个出口,也可以完成数字化转换和科学管理

·利用影视的所有相关资源去立体经营、立体开发,才是影视发展真正的产业模式

胡:从电影和电视的互动来看,现在电影经常做一些探索,在影视合流这个大的产业背景下,新影厂的探索对电视行业有什么启发和影响?

高:比较而言,新影厂的资源不算丰富,如果像新影这么一个资源匮乏的单位能够在产业上发展起来,那就说明了一个道理:电视的产业发展应该比新影做得更好。如果新影成功了,那就对电视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胡:新影最大的资源是历史素材,现在许多电视台都有一个资料库或者资料馆,资料馆是素材经营的初级阶段。新影厂的“宝贝”就是这些历史影像素材,如何把这些素材激活起来变成产业经营的一部分?你有什么考虑?

高:新影有一个特别好的传统,就是除了当初制作的成品之外,过去几十年拍摄的那些“边角料”性质的胶片全都在,过去不能用,现在用起来发现特别好。央视的素材大部分是栏目里已经播出的节目带,这么多年基本的无字幕版的节目带入库问题还没有解决好,这是素材经营的基础和前提。央视也有不少胶片,我们也在代管。目前,我们正在将这些素材进行数字转换,数字化之后再建立一个和国外交流、经营的平台,也可以为老故事频道提供素材。

胡:2006年4月16日,中央新影的两个数字频道——《老故事频道》和《证券资讯频道》正式开播。你一直在推行“经营历史”的概念,能否具体谈谈一些战略构想和具体的实施手段?

高:无论电影还是电视,都应该把自己的平台经营好。新影厂有非常丰富的历史资料,但是任何一个资源如果没有被开发利用,实际上还是没有产生价值。以前新影厂的经营方式主要是出售资料,每年的基本收入也就在100多万元左右,对这样一个大厂来说,实际上是微不足道的,因为这么大一个厂,需要更多的钱去维系、去发展。老故事频道的开办,既为素材的重新加工、播出找到了一个出口,也可以完成数字化转换和科学管理。有了老故事这个频道,我们就可以系统地把资料开发出来,并且形成金字塔式的不同层级的开发。这样,我们产生的效益就不是100多万的问题了,通过这个频道的开发、再利用,无论是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有了明显的飞跃。

胡:立体开发对电视来说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基本上还主要是生产节目,利用影视的所有相关资源进行立体经营、立体开发,才是影视发展真正的产业模式。目前,新影厂正在盖大楼,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有什么考虑?

高:我们正在盖三个楼,一个做电影,一个做动漫,一个做老故事。大楼盖起来,我们经营的都是新影自身的东西,跟别人不一样。新影的动漫大厦盖好之后,要做成特色院线专门播放动漫大片。这些年来有很多动漫大片,比如《狮子王》等,我们购买它的播映权很便宜,还可以卖衍生产品。将来,也许再盖一个楼可能就是纪录片的专门院线。另外,我们现在的办公楼是五六十年代的楼,我们在规划利用这个老建筑,包装成一个历史主题纪念馆,参观者可以在此感受到几十年前的生活氛围,获得身临其境的历史体验。我们未来的目标就是尽快进入资本运作层面,以求获得更大发展。

胡:靠广告赚钱这种单一的产业模式现在已经落伍了,付费电视刚刚起步尚处于摸索阶段,至于把电视整体的相关资源拿来立体经营,电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觉得,央视搬迁应该是一个机会,假如利用这个机会进行规划考虑,把两个大楼中的一个经营起来,把体育、文艺包括演出经营起来,就可能把产业链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