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广播电视名家访谈
21173200000007

第7章 会诊中国电视——关于中国电视现状及问题的对话(5)

胡:所以一个良性的局面是在竞争中出现的,是在合作中实现的,如果没有对手,实际是没有意义的,只会萎缩,没有成长。

刘:《焦点访谈》这个节目越来越萎缩,就是因为全国只此一家,别无分店;没有竞争的动力,它就不可能从上层那里争取更多的话语空间。凤凰的“9·11”直播,对中央台形成了极大刺激,他们就借此争取了更多话语空间,这次伊拉克战争报道,中央台就走在前面了。

胡:所以,现在就要改变以前那种“不是鱼死,就是网破”的老观念,竞争对所有传媒和从业者都很重要。

刘:我想这个问题,根本还是一个市场问题。当每个市场竞争非常充分以后,就会出现一个多元化的格局。有的人只做高端产品,只服务于少数人,有的人只做大众产品,服务于大众。市场有一只无形之手来调控,每一个角落只要有利润空间,就会有人插手。凤凰不做平民化,广电总局规定凤凰只能入户三星级以上的酒店和一些高档社区,所以凤凰必须做以政治和文化关怀为核心的高档传播消费。当市场竞争格局比较清晰,当市场竞争水平比较成熟,自然会出现分化的局面。到了这种时候,行政配置资源的作用就小多了,一切由市场来推动。我觉得这个问题是根子问题。我最近越来越喜欢讲制度这两个字,制度确实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制度确实是万万不能的。我从中央台出来之后,我和过去的同事有过很多接触,我最大的感觉我们有些地方不一样,尽管我们对电视的追求是一样的,我想了想,其中根本原因是因为我们的“屁股”不一样,“屁股”不一样,制度就不一样,选择就不一样,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会不一样。

胡:每一个从业者都要改变观念,不要老把对手都看成敌人,而应该把他看作是激发自己,并把自己做大的一个合作者,他既是竞争者,又是合作者。

刘:我今天说这么多,说实话我还没上升到成天到晚忧患中国电视事业整体格局的地步。作为一个职业电视人,我经常感受到中国电视从业人看起来风光,其实无路可走的内在困境。这种“无路可走”来自于体制的格局,导致大家没有多少可以选择的空间。在一个没有选择空间的时代,在一个没有太多竞争的时代,人怎么会有什么出路呢?我经常看到一些很优秀的人才,困在体制里,没有出路,也没有办法。很简单,全国的电视人才不知道往哪里流动,只能是县级台往市级台,市级台往省级台,省级台往中央台,而中央台哪里有那么多干部岗位,所以就形成临时工一大堆,合同工一大堆,部聘、组聘一大堆的混乱状况。如果在一个那样的时代(“竞合”时代)里面就完全不一样了,我们所有的人都被激活焕发了第二青春,我们被挑选,我们也选择,人生就会产生新的格局,包括传媒的研究者、策划者,他们的命运也都会不一样。

传媒教育正面对市场的挑战

·一方面大量过剩,另一方面又严重紧缺,这是一个相当大的矛盾

·现在淘汰起来往往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整个一代人

胡:所有问题的后面都有一个“人的问题”。人都不是天生就这样的,人是在机制中产生的,是在竞争合作中产生的。这就又出现一个问题:中国的传媒教育,包括新闻传播教育、广播电视教育,据说现在已经发展到有数百家高校做传媒教育,从媒体的需要来说,尽管报纸、期刊、网络和其他媒体都在争相延揽人才,但是另一方面媒体真正需要的领军人物,或者骨干人才,或者专业化的人才,大家总觉得一方面大量过剩,另一方面又严重紧缺,这是一个相当大的矛盾。

刘:我刚才讲中国电视的“冬天”到了,为什么呢?因为现在几乎所有的中国电视人都定位在20世纪90年代那个电视的辉煌时期,仍还保留有一种文化的优越感和事业的优越感。其实在今天无论电视人的个人收入,还是电视事业的重要性,已经远远不是90年代那样了,但是由于电视的体制问题没有解决,这些人也没有更多的选择机会;由于体制没有改革,使得他们提升自己、面向市场、适应竞争的意识也不是很强。实际上,我最近见到这样的人特别多,我经常感觉到这一天到来的时候,这些人将会很痛苦。他们很像国有企业的技术工人,论技术,论质量,这些人比民营企业的工人好多了,但是在市场这个大熔炉里面,最痛苦的就是这批人,因为市场不需要他们,因为他们不适应市场。你会发现,现在淘汰起来往往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整个一代人,我就担心我们这一整代的电视人“啪”的一下就被淘汰掉了。在报纸里,80代的报纸除了几十家大的以外,其他报纸中老一代大多被淘汰了,现在上来的全是90代年后期培养出来的,这批年轻人脑子非常活跃,下面的骨干全是二十几岁,他们适应市场,非常灵活,能够忍受各种压力,迅速成长。现在淘汰往往是一代人的淘汰。

胡:你从市场的角度对人才做了分析,那么从传媒机构、教育机构来讲,如何适应这个市场,对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现在我感受到了一种压力。因为传媒教育的更新似乎更难,传媒教育的机制、体制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状态,教学计划也相对滞后,然后将这种理念渗透下去的时候,实际上跟这个时代已经脱节了,已经落伍了,似乎市场需要和教育培养永远是一种矛盾,这种矛盾在短期内解决起来也不是很乐观。正如你刚才说的,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事业本身正进行着剧烈的更新换代,这种巨大的变革,已经使20世纪80年代受教育的那批人进入了人生的“冬天”,那么新一代的这些人,尽管他们当中有一些优秀者会寻找到自己的位置,但实际上大多数人面临的却是一个“冬天”,现在不会将来也会。我期待着我们的传媒教育与我们的中国电视一样,即使是必然要走入“冬天”,也要在市场挑战的面前,顽强地打拼下去,以培育出未来传媒的优秀人才,迎接自己下一个灿烂美好的“春天”。

结束语:未雨绸缪,在深化改革中开拓进取

我们今天从中国电视的“逢三变革”,谈到了中国电视目前正在发生的、令人惊喜的许多新迹象,也谈到了许多现实存在的、令人困惑的问题。既然是会诊,就必须直面现实,正视问题,而不是回避矛盾,只有这样,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当然找问题,找症结,也需要开药方,由于中国电视这一领域、这一对象实在太过于庞大、太过于复杂,这个药方是不太容易开出来的,只能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一定要开出一个对中国电视方方面面都起作用的大药方,那就只好是笼而统之的,有益无害的,我们把它概括为:未雨绸缪,在深化改革中开拓进取。这个笼而统之的大药方包括以下三层意思:一、未雨绸缪:这意味着中国电视每一种理念的推行,每一个行动的付诸实践,都不要匆忙、简单和盲目地拍脑袋,而应当把周密的调研、反复的论证和前瞻性的预测结合在一起,做出较为客观的、科学的和可行的判断。只有调研、论证、预测走在前边,才有可能避免理念与行为误入歧途。二、深化改革:这不仅指的是宏观层面大的体制、机制改革,也包括中观的、微观层面的对策、策略的变革。深化改革既要遵循传媒市场的普遍规律,又要尊重电视传媒的特殊传播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激活生产力,提高凝聚力,满足传媒自身方方面面的利益需求,并以此为评价标准展开改革的方略与措施。三、开拓进取:中国电视面临的上述问题,有些是中国社会整体转型所带来的普遍问题,有些是传媒大格局中此消彼长、此起彼伏的变动带来的问题,有些则是电视传媒自身或历史性积累或正在发生的问题。面对如此复杂的各种问题,只有直面现实,用热情、主动、积极、创新的姿态,大胆地开拓进取,才能扫清改革道路上的各种障碍,才能赢得令人满意的中国电视整体发展与进步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