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风雨茅庐:郁达夫大传
21176000000221

第221章 后记(3)

《儒林小史·郁达夫看小说睡觉》 1932.10.16《申江日报·江声》青龙

《儒林小史·王映霞颇有闲居之叹》 1932.11.7《申江日报·江声》青龙

《郁达夫》 1932.11.10上海东华图书公司《中外文学家辞典》顾凤城

《儒林小史·郁达夫喜作旧诗》 1932.10.16《申江日报·江声》青龙

《创造社和中国文学运动》 1932.12光华书局《创造社论》顾凤城

《郁达夫》 1932.12日本东亚同文会调查部《现代中华民国、满州国人名鉴》

应该说,在海上文坛,那时郁达夫什么样的名声都有,他仿佛天生扰是一个知名而有争议的人物。但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名重要作家,获得如此的名声,可能大多其他作家望尘莫及的。严肃的、讥笑的、舌泼的、冷嘲的、谩骂的、赏鉴的,什么都有。郁达夫的确是个既普通又不平凡的人,一个充满人间烟火味的作家,喜怒哀乐,七情六欲,都可以莲入文化界的饭后余谈,他是性情中人!郁达夫在三十年代的名声太响完了,他的塑像太高了,以至于不少报人挖空心思炒作他的花边新闻。

郁达夫的名声并没有因他们迁居杭州而衰退。这一时期,郁达夫拘创作又有一个高峰。他由小说转换为日记、记游、闲散小品,写出最比秀的散文作品,翻译方面成就斐然。他这时的文学结集有《忏余集》、《断残集》、《达夫自选集》、《浙东景物纪略》、《屐痕处处》、《闲书》、《达夫短篇小说集》、《达夫游记》、《达夫散文集》,译文结集有《达夫所译短篇集》、《几个伟大的作家》(翻译论文集),未结集的作品就更多,比如连载的《自传》、《闽游滴沥》、《高楼小说》等等。作为一个作家,在短短的几年内有如此多的文学结集,如此高产,文字又如此优美,涉猎范围又如此之广,恐怕是不多见的,这与他不忘购书,增加自己文学素养密切相关。这一段时间,他写出最优美的小说《迟桂花》,散文《钓台的春昼》、《故都的秋》、《书塾与学堂》等作品,足以留芳百世。从旧体诗、小说、小品散文、游记、杂文、政论,郁达夫差不多随意拈来,洋洋洒洒,一篇篇妙作就产生了,这在中国的这一段时间内是绝无仅有的。要知道,在中国的早期,郁达夫、鲁迅等作家的生活来源仅有几个稿费,没有其他的固定收入,穷困的文人谋生并不容易啊!何况郁达夫在这一段时间内,他要赡养两个家庭,依靠他的才情写作建造了他没有住过几天的风雨茅台庐呐!

没有固定的收入,只依靠几个稿费,这在当时的欧美也许是非常正常的事,但不幸他们生活在抗战以前的中国,却显得谋生不易。郁达夫有他的一个庞大的家庭开支——柴米油盐酱醋茶,孩子的读书,礼尚往来,有时还要迎接贵宾,怪不得他一向贤慧的妻子也口出怨言,发誓矧女不嫁不事生产的文人了!但郁达夫虽然清贫,却是当时仅有的中屋依赖稿费生活的几个伟大作家之一,而另一个作家便是他的好友鲁利先生!

当然郁达夫的创作越多,他在创作上也就越有市场,洛阳纸贵信刁诬也!编辑先生、大奖赛的评委们,都特别垂青。他们为杂志能有一篇达夫的稿子、法书而绞尽脑汁、挖空心思,甚至于有人以偷得郁达夫昏稿件为荣。为了生活,郁达夫不得不以他出色的文笔四处写作,而那些主编们为了获得郁达夫的文稿,获得郁达夫的青睐,有时不惜先寄群费,然后反复寄信勒索。

当然,写作是困难的。当局搞新闻检查,搞文化检查,迫害进步化。而郁达夫是有红帽子的,他又是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真男子!要使作品源源能在报刊上发表,不被检查老爷取消,又要保持****特色这是颇不简单的事情。以至于他自己也知道这路是越走越狭窄了…

这几年,也是报刊上追踪郁达夫最激烈的时候,郁达夫动辄有人魔踪报道,无聊的文人找他诗词唱和,讨厌的政客招他宴饮,附庸风雅雕绅士找郁达夫要字,为了保护自己,他还不得不装上一层保护色——办头土脸。除了正当的报道外,不少日报记者还不惜郁达夫生活的枝杜节节,甚至添油加醋,无中生有,诋毁郁达夫和他的朋友们。上海的《艺术新闻》刚刚报道《上海“礼拜五派”——郁达夫、鲁迅、茅盾、洪深等一致通过》,杭州的《民国日报》、上海的《福尔摩斯》立即报道《徐之音与葡达夫》、《郁达夫一度热爱徐之音》;杭州的《文学新闻》刚刚报道《郁达夫对客挥毫》,《福尔摩斯》马上又说《郁达夫厌恶胡云翼》、《郁达夫战中券麟》、《郁达夫颓废》。报刊对郁达夫的生活也在追逐:《郁达夫新筑届室·日食甲鱼》、郁达夫是“文坛酒鬼”也是“文坛烟人”,他是“酒中八仙之一”;有人刚刚说“郁达夫发财了”,立即有人出来说“郁达夫没有发财”;甚至于写郁达夫“当裤子”、“吃醋鱼”……,一时间,郁达夫什么什么都有,甚至相反的报道,真叫你哭笑不得。可见郁达夫当时在中国文坛的名声,没有几个人可以企及。

郁达夫太有名了,但他得到的是一个左翼作家的名声,这个名声对作家来说并不是好事,这是要掉脑袋的。他不得不四处躲藏,最后移乡下”杭州。为了生活,他们一家迁居到生活费用较低的杭城,无疑是他聪明才智的妻子的决策。郁达夫的名声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好政客们也并没有因此让达夫当上什么委员与议员,白拿干薪,而是处处乏难,让他白白浪费时间去陪同上司。这使郁达夫无所适从,他受到群小勺包围,加上风雨茅庐的欠薪,他不得不跳出这围城,重新寻找创作的源进入福建的八闽山水,一边写作,一边做“官”,以解决生活之需……

一个作家的步履如此之坚实,并没有人云亦云。在左翼作家最困的时期——在白色恐怖中,坚持在海上抗争。他并没有逃到海外或隐居于乡村,而是一直与鲁迅、茅盾等左翼文人协作,这是应该得到雪世文坛嘉奖的事。但郁达夫同样遭到以前的朋友的无端攻击,郁达电左右没讨好,动辄得咎。

在福建,在武汉,甚至在南洋,郁达夫经历了人生最大的变故。母兄亡、妻离子散、逃难南荒。但郁达夫依然没有忘记他的作家使命。

电与那一支笔结下了终生不解之缘。郁达夫不仅是最优秀的作家、诗也是最最认真的编辑、导师、爱国主义的说教人。他在大半个中国向离奇经历,他的爱国主义情怀,不仅有一批批好学生,而且留下了永垂不朽的名声。他是一个好作家,一个好编辑,一个勇敢的战士,但他色对不是一个好父亲,一个好丈夫。为了民族事业,为了祖国的光复,也舍家抒难。他在中国文化界,遭遇了最惨痛的命运,舍身南洋,为万虽的日本宪兵所残害……

郁达夫的一生是曲折、薄命、凄惨的,他老是遭人误解。可以说,在扣国现代文坛,再也没有一位作家有像他那样如此曲折的经历,也没有隹像他那样悲惨、壮烈!有谁像他那样为了祖国的抗战大业,为了他的艾学事业会不顾一切,捐弃_切呢?

如果说迁杭之后,郁达夫的文风为之一变,娱情山水,写出最耐人寻味,足以传芳的游记、小品、诗歌、散文。抒发性灵,描写闲情逸致,做故日记,写写旧体诗,或者为人作传,甚至写写天气,说说回忆,考证史抖,这一段时间后,你不得不承认,郁达夫的作品更加严谨、活泼,更加幽默.更加具生活趣味。他的这时候的作品,看起来是谈谈生活,谈谈民族文艺,翻翻旧书古籍,他的作品看似不经意,事实上是处处雕琢,没几个人能够与之匹敌。一册《闲书》代表了他这时的文风,足以传世了。

那么郁达夫在抗战爆发的前后,文风又陡然一变,变得更加忧国民。在他的文章中足以感受到山雨欲来风满楼,中日战争迫在眉睫政治气候。郁达夫完全走出诗人的象牙之塔,投身于抗战洪流。郁趔夫在一九三六年与一九三七年初,写过《日本的文化的生活》、《国防务一阵线下的文学》、《今日的中华文学——它的动向和作品》、《关于中匡的现状》、《可忧虑的一九三七年》、《世界动态与中国》、《日本朝野对辞国局势的看法——过大过小或误解的原因》、《全面抗战有线后》、《“力一八”六周年的现在》、《******感言》、《九国公约开会》等等,郁达夫二改他离开政治的气氛,爱国的激情使他不仅写小品,而且大量地撰写笮战斗力的时事政论,在文化相对落后的福建,郁达夫差不多是单枪匹马,摇动他那支充满才情的笔,鼓吹救亡,抨击错误的言论,郁达夫已绍开始成为战前的抗战文人。

一九三七年、一九三八年,郁达夫投入了神圣的抗战事业,写出劣量的杂文,那是真正短、平、快的作品。救亡高于一切,他信心十足,井往于战地,痛骂日本战争贩子与投降、祸国殃民的卖国贼,更多地理性分析祖国与敌国国情与命运。可悯的是郁达夫这时因为这可诅咒的品争,导致妻子叛离,母亲饿死,内外交困,几近绝望,一气之下携妻带子.出走南洋……

郁达夫的在三六、三七、三八这三年,外间对他没有更多更好的诃价,倒是日本的文坛倍加注意郁达夫的动向。此时的中国文人大多已将精力投身于救亡工作,这时的救亡工作是一种目的,也是一种时髦。

郁达夫从不搞形式主义,他总是脚踏实地,继续他的写作,他完全放弃了他的格言——“我是作家,不是战士,”他早已是一名战士了,而且是运筹帷幄的将军了。他完全有能力胜任更为重要的工作。但他的家庭变故与国民党的所作所为有关,他只是国民政府的点缀与摆设,但这完全无损于他的声望。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郁达夫逃入印尼之前,郁达夫作为新加坡《星洲日报》的《晨星》与《繁星》主编,郁达夫在编辑之余,写了三百余篇作品,这里面大多数是与抗战密切相关的杂文、社论、政论、随笔、编后余谈、散文。他一方面面临家庭巨变,一方面继续他的宣传写作,全力投身于神圣的抗日战争事业。这一点也许只有像郁达夫这样的文人才能做到。郁达夫的宣传近于道德说教,但这是为了民族大义,为了祖国统一大业,为了救亡大目标,无可指责。郁达夫的南洋之行,以他的政论、随笔痛斥日本帝国主义的战犯的可恶,分析救亡形势,对中国抗战事业满怀信心。他也间或写一些回忆、评论,向南洋的文学青年介绍国内外文化。郁达夫的南来,是郁达夫家庭的终结,却是南洋文化青年的福音,因为郁达夫是抗战之前和期间绝无仅有的在此工作达三年之久的有国际声誉的从祖国来星的文学大师。他的来星,不是来访,也不是讲学,更不是便道,而是与南洋文化、南洋侨胞血肉相连,同甘共苦,一起生活,共同面对日寇的威胁。他在新加坡陷落之前可是新加坡马华文化抗日救亡联合会的主席,他用自己的整个身心与热情投身于神圣的抗日战争事业!

南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后,我们的这位可敬、可爱、可悯的郁达夫在国内几乎销声匿迹。几乎很少有人知道这位伟大、勇敢、壮烈、薄命的诗人郁达夫。谁知道并且能够体会到郁达夫的无助、无奈、悲愤与惨痛呢?国内的文学新人辈出,而郁达夫为了抗战大业在南洋打出一片天空,但就在南太平洋战争开始不久,这一颗文学巨星已为乌云所遮掩,他隐匿了。又有几个国人知道这个一代天才、文学巨匠此时正孤单地寄迹于南洋苏门答腊深山老林中呢?郁达夫似乎真的从这个世界上销声匿迹了,他的名声也黯然了……。只有当这位伟大的诗人、小说家、爱国主义者、真正的文学大师为国捐躯的噩耗传人大陆的时候,祖国的文坛才起了轩然大波!我们的朋友郁达夫死了,他是在抗战胜利之际,为野蛮的日本宪兵残害了,谋杀了!痛悼郁达夫的文章相继刊出,郁达夫的死是特别令人伤心的!为了追思郁达夫,连篇累牍的回忆文章,一时成了报刊的主要内容。每一个正直的文学家都为失去这位年富力强,风格卓越的文坛大家而悲痛。当然也有一些无聊文人——

落水失节的文人,嘲笑郁达夫不与他们一样变节堕落,在南洋新加坡这种文人一度大行其道,写出《郁达夫,值几占钱?》这样的无聊文章。盖棺定论,郁达夫以其勤奋的创作,以他始终如一的节操,以他在创造社、左联、抗战、新加坡时期的地位,奠定了他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爱国主义者的地位。郁达夫是不朽的,是中国现代文坛中形象最高大、品格最完美、境界最崇高、临终最悲壮惨烈的民族雕像之一!

郁达夫永垂不朽!

历史,非常沉重!也非常庄严!揭过了那最沉重的一页。郁达夫身后,紧接着的是一段不同寻常的岁月。抗战胜利了,那个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的******,那个在血腥中建立了政权的大独裁者,一边放弃了对一批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欠下了中国几千万人命的日本战犯战争审判,轻易地放弃对日本法西斯政权的战争索赔要求,将亿万人民浴血奋战取得的战果付诸东流;另一方面,在美国主子的撑腰下,一手挑起内战,要把刚刚从日本铁蹄下解放出来的中华民族重新推向水深火热中。这就是中国现代历史的最后一战,也就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