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富裕的杠杆:技术革新与经济进步
21176400000022

第22章 技术史描述(16)(3)

在农业领域之外的技术进步以多种方式影响了食物的供应。钢铁器具、排水和灌溉管道、蒸汽动力的打谷机、条播机以及机械收割机缓慢而毋庸置疑地提高了生产力,扩大了食物和原材料的供应。可是旧事物在这里比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更加抵制新事物,现代工具和技术继续与数百年来一成不变的手工作业并存。农业的机械化遇到若干重大技术难题,农业中的大量工作,如除草、采摘和挤奶,都是由人手指的动作来完成的,这同人手臂的清扫和敲打动作是不同的。我们已经看到在纺纱中用技术代替人的手指是多么困难,农业中遇到的大量困难与此相同。农业(相对于制造业)机械化发展缓慢的第二个原因是缺乏动力代用品。在大多数工业化的过程中,制造活动可以在动力源的场所产生,利用更有效的能源因而相当简单。而对于农业中的大多数活动来说,不得不把动力源带到生产场所,因此,在制造业和运输业已经采用蒸汽机很久以后,犁、耙、割、捆等动作依然有赖于草食动物。仅当工作可以在动力来源附近完成时,机械化才来得相对早一些:苏格兰人于1784年建造的脱粒机迅速传播,伦敦技师詹姆斯·夏普(James Sharp)于1777年建造的风选机亦如此。这些机器在19世纪前半叶就使用了蒸汽机,不过它们仍属于某种例外。内燃机把难题解决到如此地步,以至于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逐渐引进到大西洋两岸。在美国,1880年收割每亩小麦平均耗时20人/时,到1935年这一数字下降到了6.1。

有些历史学家对经济福利感兴趣,食物的准备和储藏是他们的特殊兴趣所在。人生病大都是多年的营养缺乏或者误食了被污染的食物所造成的。把食物烹饪后再真空密封,这种储藏食物的想法是尼古拉斯·阿帕特(Nicolas Appert)在1795年偶然发现的。最初,阿帕特使用玻璃器皿来存储食物,但是在1812年,一位名叫彼得·杜兰(Peteruran)的英国人建议使用镀锡罐存储食物,人们很快发现这种办法更胜一筹。到1814年,布莱恩·邓金向皇家海军供应罐装汤和肉。罐装法也是技术先于科学的一个极佳例证,这是因为,惟有在路易斯·帕斯托尔(Louis Pasteur)的开创性的发明之后,人们才理解为什么罐装法管用,而且人们到19世纪末才清楚最佳的烹饪温度大约是240c'F。在美国内战时,罐装食物在向军队供应食物方面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它还导致了迅速成长中的城市对蔬菜、水果、肉类消费的巨幅增长。

其他的食物储藏法也开始得到使用。19世纪50年代,盖尔·波尔登(Gail Borden)发明了奶粉,为联邦政府赢得内战助了一臂之力,也为他本人赢得了大笔财富。但到了世纪末,他的这个脱水思想同样成功地应用于蛋和汤。1877年,古斯塔夫·德·拉瓦尔(Gustav de Laval)发明了离心乳酪分离器,不久,这种分离器就成为丹麦、荷兰和爱尔兰等国奶制品联合体的基石。帕斯托尔亲自演示了如何对瓶装牛奶消毒。冷却是另外一种储藏形式。在18世纪,冰冻食品储藏在冰室里,19世纪出现了冰冻食品的国际市场,尽管在温和季节冰冻食品的价格非常昂贵,只有富人才负担得起。在1834~1861年间,机械冷藏逐渐得到发展和改进。1834.年,英国颁发了第一个冰冻食品加工专利;1861年,澳大利亚悉尼建造了第一座冷冻牛肉厂。到1870年,从美国运送到英国的牛肉都是用冷却法(20~30)储藏的。然而,储藏牛肉的有效方法是温度在14。F左右的冷冻法。1876年,法国工程师查尔斯·特里尔(Charles Tellier)建造了第一艘冷藏船“弗里格利菲克” (Frigorifique)号,该船满载冷冻牛肉从布宜诺斯艾利斯扬帆来到法国。到19世纪80年代,来自南美和澳大利亚的牛肉、羊肉、羊羔肉已经供应到欧洲人的餐桌上。虽然欧洲的畜牧业饱受这种竞争的折磨,但是消费者——所有经济进步问题最终的仲裁者——却深受其惠。一般而言,技术变革使食品的价格降低到如此地步,以至于许多国家的农民而不是消费者,转向各自的政府求助。蛋白质食品相对于碳水化合物食品价格的下降不仅有助于扩大欧洲人的日常食物,而且使之得到改善。

其他工业部门

有两个工业部门在工业革命的早期阶段扮演了一个核心角色。虽然在1830年之后经历了相对较慢的发展,但是它们的生产力得到了持续稳步的提高。在矿业中,当人们认识到压缩空气的优势时,一大技术难题克服了。在1849~1856年间,发明了充气采矿工具,例如用于地下挖掘的回转刀具。可是,至少直到19世纪末,动力工具才取代了锄头和铁铲。

在纺织业,有一项重大的发明脱颖而出:缝纫机。在工业革命的早期阶段,尽管世界各国都在寻找能够在缝纫过程中取代人手的机器,制衣业仍落后于其他纺织工业。在1846年以前的60年里,美国、英国、法国、奥地利和德国等发明了17种能够缝纫的不同机器(Thomsom,1984,p.249)。这些机器起初在技术上不能正常运转,但是解决之道在1830年以后出现了曙光。人们通常把缝纫机的发明归功于美国人伊利亚斯·豪(Elias Howe),其实,他只不过完善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部件。1846年,他获得了锁边机的专利,该机由金属零件制成。在缝纫机中,关键是要洞察到:不应该摹仿人手的缝纫动作,而应该使用双线系统,针眼在最下面,把两根线缠绕在一起就算缝了一针。在完善缝纫机方面,作出最大贡献的当属伊萨克·梅里特·辛格(Merritt Singer Isaacs),他用脚踏板来驱动缝纫机。据保守估计,由于缝纫机的使用,生产力提高了500%,(Schmiechen,1984,p.26)。稍后,缝纫机被改造,用来制鞋(麦凯伊[Mckay]鞋机始自1861年)和地毯(1880年)。缝纫机的年产量从1853年的2200台增长到1870年的50万台。不过,与纺织业中的其他许多发明不同的是,由于不需要集中的动力源,缝纫机没有进人工厂;相反,它一直在家庭手工作坊(主要是妇女)中使用,并且创造了一套声名狼藉的血汗工场系统。缝纫机在采用可互换部件方面发展缓慢,辛格公司远在其竞争对手转向完全采用可互换部件以后仍然使用熟练的裁缝(tounshell,1984,pp.67—123),其成功主要在于其出色的市场营销。

在纺织工业的其他部门中,1850年以后的时期完成了早先就已开始的技术变革。梳毛部门长久以来一直未能实现机械化,在19世纪50年代引进了李斯特一多尼索普(Liszt ——onisthorpe)剪毛机,这使约克郡的精梳毛纺业重新焕发了青春。海尔曼(Heil—mann)的精梳机广泛用于欧洲大陆,尤其是在阿尔萨斯。在纺纱业,画眉机一度占据统治地位,直到19世纪60年代才慢慢地被翼锭精纺机所取代。翼锭精纺机是罗得岛一位名叫约翰·索普(John Thorp)的技师于1828年发明的。在纺纱骡机中,经纱是由滚筒和旋转纺锤的联合动作给送的。翼锭精纺机与纺纱骡机不同,前者在快速转动的环锭上有一个称为“行走器” (1~aveler)的夹子,通过夹子的循环运动来编织纱线。行走器引导纱线,确保纱线缠绕在纺锤上。环锭纺纱法是连续式的,而不是间断式的,同骡机纺纱技术相比,环锭纺纱法所需要的技能和力量都更少。不过,环锭纺纱法所生产的产品稍差一些,精细纱线尤其如此。环锭纺纱法直到19世纪后半叶才广泛地传播开来,可是一经传播之后,它就迅速地占领了美国的纺织工业。然而。英国兰开夏郡依然钟情于骡机,这一事实长久以来让经济史学家迷惑不解,因为这个事实似乎表明,英国纺织工业不愿意采用更高级的技术。在织布业,动力织机在1850年后继续取代手摇织机工人,不过,仅当诺斯罗普(J.H.Norxhrop)于1894年建造了第一台自动织机以后,自动化操作才进入了织布业,而且它在20年里对美国织布业所做的事情同罗伯特的自动骡机在1830年对英国纺纱业所做的事情是一样的。到这时,英国的纺织业已经失去了其优越的技术地位,各纺织部门采用诺斯罗普自动织机的步伐也较缓慢。

在19世纪后半叶,纺织业的机械化进程具有扫尾作业的性质。这时,工业革命陷入了一场大漩涡。针织业就是一个较好的例子。李在1589年发明的针织机,迟至19世纪晚期依然是针织技术的核心。此前一引进的重大改进是编织棱纹织物的一个辅助装置。该装置是由杰迪代亚·斯特拉特(Jedediah Strutlt)于1758年发明的。斯特拉特后来成为阿克莱特的合伙人。人们经常断言,针织业中的技术进步受阻于低工资,因为针织工人在本质上是没有其他被雇用的机会的(Wells,1958,p.598)。机械化较晚的另一个所谓的原因是诺丁汉郡针织工人的骚乱,这很可能把潜在的发明者吓跑。然而,这些因素在其他行业中同样存在,它们在阻碍进步方面似乎影响甚微。把动力应用于针织业的主要问题纯粹是技术上的:难以把精密的机械装置改造为动力更强的机器,因为精密的机械装置会改变线宽,从而影响长袜的质量。马修·汤森(Matthew Townsend)和威廉·科顿(william Cotton)分别在19世纪40年代后期和60年代早期解决了这些技术问题,此后,针织业的机械化进程就像其他纺织部门一样迅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