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扑朔迷离的海洋之谜
21176500000031

第31章 海鸣之谜

广东湛江硇洲岛的东南海面,每当天气变坏或风暴来临之前,海上就发出有规律的“呜、呜”之声,这声音犹如闷雷,一高一低,参差有致。出海的渔民听到这种声音,马上起网,迅速驾船返航,以躲避风暴的袭击。

渔民们把这种声音称为“海鸣”。可这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

硇洲岛的渔民中有这样一种传说:“海鸣”是海中的一个“水鼓”发出的声音。这“水鼓”是从前建造硇洲岛的国际灯塔的时候,法国人安放在海中的。灯塔给过往船只指引航向,“水鼓”则用做天气预报,“水鼓”发出的声音,是预测风暴将要来临的“警报”。

据说这种传说曾引起有关方面的兴趣,并为此作了一些调查和研究。

湛江旧称广州湾,清末(1898)被法国侵占,至1943年被日本侵占前一直为法国所统治。硇洲岛附近的航道,是进出湛江港的咽喉之地,由于浪大流急,时常发生船只沉没、触礁事故。

法国侵略者为了殖民和掠夺的需要,曾在硇洲岛上建了一座较大的为船只引航的灯塔,但是否同时在海中安放了“水鼓”这种仪器,则无从知道,也未找到这方面的史料。为此,曾派船到这一带海域搜索过,也是一无所获。所以究竟有没有“水鼓”这种仪器,不得而知。

1969年,人们曾在这一带海域发现有一群“海猪”栖息。这“海猪”可能是指“江豚”或“海豚”。于是,又有人认为“海鸣”是“海猪”预感到天气即将变坏,它们烦躁不安,因而发出了“呜、呜”的叫声。

这声音也可能是“海猪”相互间的联络信号。

自1976年以后,“海鸣”的声音逐渐减弱,以至消失了。有人认为,这是由于“水鼓”年久失修,功能逐渐减弱以至完全损坏的结果。而认为是“海猪”叫的人则说,这是由于70年代以来人们在这一带海域的活动增加,影响了“海猪”的正常生活,所以“海猪”就迁到别处去了,当然也就没有“海鸣”之声了。

还有一些人认为,“海鸣”是从远处传来的风暴的声音。声音在海面上和海水里传播的速度大大高于风暴中心移动的速度,因此,远处的风暴声先于风暴到达硇洲岛东南海面,使海面发出“呜、呜”的风声。

这几种说法都不能自圆其说。例如,说是“水鼓”发出的声音的人,无法证实“水鼓”是否存在;说是“海猪”叫的人,无法回答“海猪”只在这一带海上叫,迁到别处就不叫了的问题;主张是从远处传来的风暴声的人,也无法说清风暴声为什么不在别的海区出现,以及1976年以后这里的风暴声为什么减弱了、消失了等问题。

至今,硇洲岛东南海面曾出现过的“海鸣”现象,仍然是个不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