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现代新闻写作:框架与修辞
21176600000013

第13章 新闻写作的材料及主题深掘(1)

第一节 新闻写作的题材

新闻写作与其他创作在结构上应当是相同的。当人们完成由现象到采撷工作,灵魂发生感念时,便会归结类型。其中,较为突出的便是题材。

第一,它是一种通用的划分,因而也必然允许全体人类进入其中造访对问。就像美国文艺批评家韦勒克所说的,是一种“公关机构”。

第二,它是一种“集中”,往往将同一类的事实的若干生动特性“罗织”门下,待时机成熟便熠熠生辉,别具风姿。在这一点上,它更像我们讨论人类社会现象学时所说的,是生命表现的“单元观念”。

第三,它的品性特质,也是为着“聚焦”的便利,同时便于受众的接受。

第四,它的挖掘,可使写作者较为轻松地找到一种思考与借鉴,以大生命理解透析世界的视点亦可顺理成立。

题材就我们所点到的上述几点而言,的的确确是比较重要的叙述元素。它组织着我们要说的话。

一、题材的分类

题材的分类是一个极困难的问题。因为任何小小的事件都交叉地反映着人的多重世界,因而是交互的与渗透的。所以,就划分的立意而言,也只是为了方便而已。

因而,依不同的标准,分类亦不同。

中国第一部由国人自撰的新闻学著作《新闻学》认定可分为“意内与意外二种”:

所有新闻社预知这事,如开选举会、运动会、演说会、纪念会等事,均为意内新闻。因何日开会均事前宣布,新闻社之编辑,得一一记之于簿,每日开视之,即知当日有何事举行,可派访员届时亲去采听报告一切……至意外新闻,凡忽然发生之事,如遇险、火警、水灾等事,均属之。因此等事均突如其来,新闻社不能于事前布置……

中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著作《实际应用新闻学》则将题材总归于政治与社会两大范畴。②所例列者甚为详细,例如属社会题材的有:前清皇室及旗人生活、警察厅之案件、市政新闻、交通题材、监狱题材、军士风气题材、消防题材、图书题材、天气观测题材、动植物题材、儿童题材、贫民生活题材、娱乐题材、体育题材、戏剧题材、音乐题材、经济题材、宗教题材、地方事务题材。

台湾学者王鸿钧教授所著《新闻采访学》出版于1955年,他罗示题材则为:法院新闻、犯罪新闻、疾病死亡新闻、灾祸新闻、选举新闻、首都政治新闻、省县政治新闻、经济新闻、体育新闻、科学新闻、文艺新闻。

1974年出版的欧阳醇《实用新闻采访学》则划定为:党政新闻、国会新闻、外交新闻、军事新闻、财经新闻、工商新闻、交通新闻、文教新闻、医药卫生新闻、司法新闻、社会新闻、影剧艺术新闻、省市政府新闻、议会新闻、地方新闻。

成书于70年代,由杰克·海敦撰著的《怎样当好新闻记者》,广泛涉及政治、法律、社会、宗教、财经、劳工、医疗、卫生、科学技术、体育等题材范围。

朱利安·哈瑞斯、克利·雷特、斯坦利·约翰逊三人合著的《全能记者必备》备受时人欢迎,它将题材分为:疾病、死亡、殡葬、火灾、车祸、节令、气象、犯罪、法律、经济、科教、家庭、生活、生活方式、体育、娱乐、文学、艺术等方面。

澳大利亚学者林赛·雷维尔和科林·罗德里克编著的《新闻实践指南》一书则罗列题材如斯:政治、工业、法庭、治安、市政、航运、航空、保健与医疗、金融、海外、体育、文学、艺术、音乐、公共关系。

而著名的“世界新闻摄影荷兰基金会”每年组织的比赛,则将之分为突发性现场新闻、特写新闻、新闻人物、日常生活、快乐事件、体育运动、艺术与科学、自然八大类。

在当代中国较为突出的《专业采访报道学》中,蓝鸿文教授则将题材分为:政治、外事、法制、军事、工业、农业、财贸、教育、科技、卫生、文艺、体育十二类。

视点不同,分类亦异,然而,这并不重要。我们想借它们的具体表现重构人类一部分奋斗史。分类只是权宜之计,细致的表现更有活生生的意义。

二、发掘你的题材

有一天,本市新闻版主编脸色忧郁地审视着付印单上寥寥无几的文章标题,他抬眼看了一下钟,然后把目光落在一个引起他注意的倒霉的年轻记者身上。

“现在离截稿时间还有九十分钟”,本市新闻版主编说:“你出去采写一篇轻松活泼的特写文章,准备放在头版上。”

主编语气坚决、严厉,并含有“不然的话”的弦外之音。年轻人感觉到了压力,匆匆奔出。

不到五分钟,他发现了题材:在一幢高楼的第三十一层窗台上,有两个人正在擦玻璃。记者打电话叫来了一名摄影记者,然后去采访两名擦窗工人。文章的角度是:在三十一层高楼处工作,一步闪失即可招致粉身碎骨之横祸,这种工作到底怎么样?

这个故事是《特写写作技巧》一书作者丹尼·威廉森讲给我们的。他同时告诉我们:寻找新闻写作题材是易如反掌的事,只要你愿意,你会发现漫无边际、无法计量的题材,你一辈子也写不完。

假如你是一名《卡皮特尔城新闻报》的记者,下班回家的路上,你路过一座吊桥,看到桥边的小棚子里孤零零地住着一个人。你发现了一个有魅力的题材,你将写道:

约翰·多尔顿干的工作是本市最孤独的。

每天,成百上千的人从多尔顿的身边走过,但是谁也不和他打招呼,甚至也不向他招手致意。

六十四岁的多尔顿住在第九街八零一号,孑然一身地看管吊桥已有四十多年了。

“要不是桥被吊起来,谁也不会注意到我的存在。”多尔顿忧郁地笑了笑说,“当人们在桥头等着水上的笨家伙通过时,他们有时会不耐烦地按喇叭,甚至还会骂起来。”

“工作倒不坏,只不过感到孤独罢了。”

如果你是《华盛顿邮报》的记者,国家健康统计报告亦能使你获猎一个好的题材,你将这样写下去:

美国黑人寿命连续缩短

一些官员认为是里根经济政策所致(标题)

[《华盛顿邮报》1989年12月15日报道]据美国健康状况统计中心的一项报告说,本世纪美国黑人寿命首次连续两年下降,而白人的寿命却不断增加。

该中心死亡率统计所主任亨利·罗森堡说:“问题很严重。如果找找原因,那就是凶杀和交通事故……”

黑人近几年来死于艾滋病和其他传染病如肺炎和肺结核病的人数也多于白人。

一些官员把这些问题部分归咎于里根政府的经济政策。

他们说,里根的经济政策导致无家可归者增加,给穷人的援助和保健费用减少。

美国健康状况统计中心的报告说,到1984年白人的估计寿命增加到75.3岁,黑人为69.7岁。1985年和1986年后,白人估计寿命到创纪录的75.4岁,而黑人的估计寿命比1985年降到69.5岁,1986年又降到69.4岁。

到处是题材,你俯拾即是:

可以是“迈阿密的间谍用品商店‘生意兴隆”’(《迈阿密的间谍用品商店》);

可以是“河内人行道的状况”(《河内的人行道》);

可以是“飞机上的众生相”(《空中小姐谈机上众生相》);

可以是“美国纽约的排队”(《排队的艺术》);

可以是战争的气氛(《巴格达充满战争气氛》);

可以是游泳明星的叹息(《比昂迪叹息赚钱不易》);

可以是老人婚姻的不愉快(《九旬老翁、七旬老妪婚事不顺心》);

可以是成都市的小茶馆(《成都的茶馆文化》);

可以是中国北京居委会老大妈的活动(《居委会的老太太真能干》)。

记者是实用主义者,他只管去发掘他有兴味的题材,因而理论划分倒显苍白。

题材就在日常生活中,在我们身边,顺着好奇心去探索吧。

在《新闻摄影学原理》一书里,我和我的合作者已经探讨过它们的各自特征与表现,例如,我们一一细列了八大类型题材中的细部表现,或许可为写作者提供点什么。②

灾难事件。例如自然界的袭击、干旱、洪水、风暴、毒气泄漏、地震;例如人类航空航行理想的饱受打击——沉船、飞机失事;还有城市崩塌、战争等。

快乐事件。可能来自战胜的喜悦,来自间接的胜利感,来自心领神会的喜欢,来自不协调的幽默。

日常生活。例如几代人恒常的亲情、普通人的愁闷孤苦、种族歧视、平凡人的一日生活。

科学与艺术。例如医疗革命、惊人的精神创造、帮助人的“猿猴助手”……

自然界新闻题材。风、雨、雪、电皆可为之。

新闻人物。透视英雄于历史中的典范之用。

体育新闻。透视多种能量、意志的碰撞及其实在世界。

我们的意思是:人生世界的多种感赋及天然表现,都能成为发掘的题材。

AssociatedPress与通信员之通信规则,同样能印证这一点,它已经是历史的一部分了。

政治新闻之无私见常见而其重要又足以引起超过省界之

一般的注意者,可以报。

仅关一地之选举报告,得本社命令后,可以报。

公民大会、演说、宴会等事,经本社命令,则报之。

铁路上要员之黜陟,与社会有关者,则报之。

铁路新公司之组织,或旧公司之合并,与托拉斯或其他联合商行之与设立,与巨额之产业及资本并公众之福利有关者,则报之。

营业失败至三万元以上者,又接收人之任命,皆报之。

监守自盗至万元以上者,则报之;如激起众愤,则为数虽较小,亦可报。

同盟罢工,因而失业有二百人以上者,可以报。使因罢工而大产业受损,或交通阻碍,或发生扰乱情事,皆可详报。

剧烈之大风雨,因而发生人命财产之损失者,则报之。

伤亡至二人以上,或损失巨额之财产,皆可报。

铁路遇险,致财产损失

……

这是一份历史材料,但它已然证明了题材的广泛性。

我们必须注意到另一个世界似被忽视,亦即社会风气与道德的题材开掘。事实是,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新新闻主义”正卖力地投身于此。它揭露了那些藏在隐蔽处的私人隐私、社会文化的蹒跚发展、各种反文化的暴力事件、非人道的破坏行为,为道德作种种报告与反思。

题材是无边无际的,只要能让读者感兴趣,那么,它就是有价值的写作题材。

记者必须努力去学会辨认可能惹人注意的事件事实,同时发掘它们。

第二节 发展成主题

新闻写作与主题的关系曾令人颇伤脑力。有人认为,新闻作品是新闻事实的报道,如果以主题律之,则失却其客观性。事实上,许多作品并无主题可言,这也在相当程度上支持了这一观点。

一、重要性及价值

这的确颇费思量。但我们都明白,新闻是借事实来说话,因此,不论怎样的否定,新闻作品的主题是无法否定的,因为既说话,必有其意。

可以说明的是,这意的作用是零散文字的“一贯”,不可忽却。然而,它的呈示方式却万千差异。

它们得之于这“意”的高远、深迈。

元人杨载《诗法家数》云:“立意要高古浑厚,有气概,要沉着。忌卑弱浅陋。”元人陆辅之《词旨》亦称:“命意贵远。”清人沈谦《填词杂说》主张“立意贵新”。为此,创作者宜深究其境,不为外在表象与概念所伤害。立意者应心思飞荡,勿躁于.一时,否则“则志意己抑郁沉滞,局在一曲,如何写貌物情,摅发人思哉?”(《林泉高致》)

创造者亦应“易、直、慈、谅”(平易、正直、慈爱、体谅),方能使题材之意蕴开掘弥深,刺激与冲撞亦大。

无此,黄远生的《囍日日记》则无横贯时代的力道,也不可能成为绝妙的历史精品;

无此,记者里查德·巴恩斯亦无法完成《“在毒气室门口,他们发给每个孩子一块糖果!”》这样令人心碎的报告;(!)

无此,于芜言更无法完成名扬千古的精彩华章《上海人物》。

立意高迈,方得无碍四处,发挥发射真理之光的作为。

而这一切则源自最健全的人生与社会原则,是与具足圆融相对应的一种结果、一种声音。

二、呈示方式

新闻写作的主题可以直接体现出来,例如:

“通货膨胀使语言和美元一道贬了值”

(美联社一条电讯的标题)

也可以是暗主题的。这类作品的主题是暗藏在报道之中的,只是不明白表露出来,只如实地叙述事实。例如,1981年8月8日,原国民党飞行教官黄植诚驾机投诚,回归大陆,新华社发布这个消息后,国民党放出风声,说黄植诚由于飞机导航系统和无线电出了故障,在大陆“迫降”经“洗脑”成了“统战工具”。

对此,合众国际社驻台北记者写作了《台湾封锁黄植诚驾机回归’大陆的消息》报道。乍看起来,记者只是客观地报道事实,在报道台湾当局的“解释”后立即引用“空军一位经验丰富的试飞驾驶员”的话指出,像黄植诚那样的飞行员,“就是闭着眼睛也能飞回台湾”。以事实点化意见,既客观真实,又寓意于物。

第三类体现为多主题之合体。这些体现是由一篇报道的第一主题、第二主题、第三主题甚至更多的主题糅和而成的。例如,

《****总理说中国准备讨论武器问题》(见第二章)即如是。

第四种主题展呈方式是涵化式的。有人以为,这类作品实际上没有主题,但在我看来,喜降春雨这类消息当然亦有主题。它的体现方式是大气的,它只点一些让人无法偏向的自然事实,然而,我们可以理解:自然变化正对着我们人的生存环境。因而,喜降春雨为什么不是表明我们的生命空间得到调整呢?②自然新闻正以中观来广吸人类视线。因而,它虽体现细微,但却有无量的外围因素共佐共成,其意思绝非不存在。这种体现方式当然是“大道无形”式的体现,我们必以大的眼界去悟化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