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元帅智慧:徐向前
21177300000004

第4章 内线继续作战不利,我们跳到外线去

时间:一九二九年八月至九月

作战:粉碎“鄂豫会剿”

战略:敌进我进,外线出击

“内线继续作战不利,我们跳到外线去!”这是徐向前在指挥红三十一师粉碎敌“鄂豫会剿”时所采取的作战方针。其意是说:当敌以优势兵力向我革命根据地实施“围剿”或进攻时,处于劣势的我军则应根据敌兵力部署和战场态势,以随机应变、机动灵活的作战行动跳到敌人“围剿”或进攻地区之外,摆脱受制于敌的被动局面,尔后利用自己先处战地、地形熟悉、民众支持、充分准备、掌握主动等有利条件,积极寻找和创造战机,给敌以突然而有效的袭扰、袭击、攻击,由此逐步改变战场态势和敌我双方作战力量对比,进而最终达成战而胜之的作战目的。这正如毛泽东所说:“从战场的外线突然包围其一路而攻击之一,于是敌之战略作战上的外线和进攻,在战役和战斗的作战上,就不得不变成内线和防御。我之战略作战上的内线和防御,在战役和战斗的作战上就变成了外线和进攻。”毛泽东的这段论述,概括起来就是“敌进我进,外线出击。”

“敌进我进,外线出击”这一作战谋略是弱军战胜强军,以劣胜优的有效战法,其实质是避敌锋芒,摆脱被动,选择地利,另设战场,创造战机,以求不受或少受敌人制约,充分发挥我想打就打,想走就走,有利就打,无利就不打,能赢能打,不能赢就不打的游击战优势,重新掌握战场交战的主动权。古兵法讲:“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其意是说:两军作战时,最重要的在于控制敌人而不被敌人所控制,能控制敌人的就掌握了主动权;被敌人所控制的就将遭受致命的打击。可见,敌进我进,外线出击,是处于防守的劣势之军争取和创造战场主动权,尽而战胜进攻的优势之军的有效战法。

1929年的6月至8月间,徐向前指挥红三十一师成功地粉碎了敌“罗李会剿”之后,蒋介石又令其嫡系部队第一师师长刘崎组织湖北、河南两省的国民党部队于8月中旬,对我豫东南和鄂豫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二次“会剿”。

此时,第一次“会剿”遭到失败的敌罗霖部已经西调至襄阳、樊城一线,夏斗寅的第十三师已经全部由鄂西的荆门、当阳调到了鄂东。这样夏斗寅的第十三师也就成了这次“会剿”的主力。其具体部署是:以第十三师兵分两路,一路是由南向北进犯,一路是由两向东进犯。另外,还以驻扎在潢川、光山的李克邦暂编第二旅和商城民团顾敬之部,负责由北向南围堵,以皖两之敌第四十六师由东向西配合行动。这种部署,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从四个方向实施合围、向心推进的态势。企图第一步,以四面包围、向心推进、分进合击的战术,消灭红军主力部队。第二步,分区域实施“清乡”、“搜剿”,组织当地的反动地主、民团武装,实施反攻倒算,清查户口,诱迫革命群众“自首”,对拥护共产党、拥护革命的人民群众实施血腥镇压,以此削弱革命力量,使红军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援,妄图彻底破坏革命根据地。

8月10日,敌第十三师第三十九旅第七十八团及师补充团,在麻城、罗田反动民团武装的配合下,分别由松子关、长岭关、铜锣关北犯,向豫东南根据地发起了连续进攻。我红三十二师与赤卫队组织了有力的阻击,先后在麻三冲、吴家店、佛堂坳、南溪、汤家汇、火炮岭等地组织了适当规模的防御和有限度的袭击,歼敌补充团及反动地主武装、民团一部,缴获各种枪支50余支,不仅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而且挫败了数路进攻之敌其中一路的锐气,红军也小有收获。8月16日,皖西之敌第四十六师的一个营,突出深入,孤军冒进,南东向西推进到根据地的南溪一线:李克邦部和顾敬之反动民团为配合其行动,也从北向南推进到根据地边缘。根据进犯之敌所形成的态势,我商城县委鉴于敌强我弱及敌企图形成合围之势的实际,也考虑到我根据地地幅不大,回旋作战范围受限,难于发挥我军优势,不便于采取有利战法展开游击战的情况,于是,决定让红三十二师主动转移到外线作战,迂回到敌人的背后,机动到广大的战场上,积极开展游击战,尽多地创造战机,主动灵活地歼敌。8月17日,红三十二师逐次向光山、麻城边界转移,跳出了合围而来的敌之包围圈。

红三十二师转移出根据地之后,“会剿”之敌的反动气焰更加嚣张,他们丧心病狂地向根据地扑来,立即扶植当地的地方豪绅,组织“编练队”,建立反动武装,挨村挨户地清查户口,反复“清剿”,疯狂地烧杀抢掠,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的多达500多人,其中商城县党组织创建人之一詹欲毫也不幸被捕牺牲。临刑前,他用自己的鲜血在狱房的墙上写下了“共产党万岁”五个大字。面对敌人的残酷镇压和疯狂屠杀,革命根据地的广大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并没有被吓倒,更没有后退或改变立场,而是更加看清了国民党反动派反革命、反人民的反动本质。所以,当地的广大革命群众和赤卫队,在党的领导下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更加顽强,更加坚决,也更加高涨了。

就在敌进攻豫东南根据地的同时,由西向东和由南向北“进剿”的敌第十三师也相继发动了对鄂豫边革命根据地的进攻。8月14日,敌第十三师的第三十七旅由黄安城、七里坪等地出动,一路“进剿”,向根据地的腹地发展,虽遇到我小股部队和赤卫队的袭击,但其“进剿”的“势头”并没有受到阻击。于8月下旬,先后窜至箭厂河、郭家河、白沙关一线;第十三师的第三十八旅也由麻城、谢店、中馆驿等地出动,于8月25日、26日分别侵入到乘马岗和顺河集一带。又遇到了红军和赤卫队的顽强阻击。对于敌军的“进剿”,红三十一师决定在根据地内依托有利地形不断地寻找、利用和创造有利战机,积极地采取阻击、袭击、攻击等战法,逐步地消耗敌人,给敌人以经常性的打击,以大量地消耗敌有生力量,破坏敌“进剿”的协同动作,挫败敌人锐气。8月25日,红三十一师在赤卫队及广大群众的密切配合下,在白沙关反击敌第十三师第三十九旅第七十六团一个营,战斗打得比较激烈,持续了近3个小时,毙伤敌排长以下官兵60余名,给敌以一定的消耗,使敌再也不敢冒然行动。8月30日,红三十一师以一部兵力又在顺河区之鹅公山地区的有利地形上,突然袭击了敌第七十六团的一个营,毙伤及俘虏敌10余名。9月3日,在磨角楼全歼敌第七十五团一个排,缴获了一些武器装备,使红军部队的武器装备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但是,由于敌人进入我革命根据地,遭到了红三十一师的几次打击、袭击之后,也总结了失败的教训,感到小股分散部队的“搜剿”活动,不仅效果不好,难以达到预期的作战目的,而且极易于受到红军、赤卫队的袭击,这就等于给红军的游击战术提供了不少的可乘之机,对于红军的袭击,打又打不赢,阻又阻不住,围又围不起,结果反倒让红军一股一股地给消灭了,实在是得不偿失。于是,“进剿”之敌不得不改变了行动方法,多以大部队“搜剿”为主,尽量减少小股部队行动。

敌变我变。徐向前副师长认为,针对敌多是大部队行动,人多势众,不利于我游击战术的有效发挥这一情况,随即决定从内线跳到外线去,迅速摆脱了受敌人牵制、制约的被动局面,在外线广泛地开展游击战,变内线作战时,敌什么时间打,在什么地域打,采取什么样的战术打,我只能是被动的应付的局面,为外线的什么时间打,在什么地域打,采取什么样的战术打,我均占主动的局面。于是,红三十一师在徐向前副师长的率领下,遂向麻城北部地域转移,并在八字门楼与红三十二师会合,使敌人在根据地的“会剿”及消灭我红军主力部队的企图彻底破灭了。

向根据地“会剿”之敌见我红军主力都已经转移到了外线,根据地内部没有抵抗力量了,于是便展开了疯狂的“清乡”、“搜剿”,妄图镇压革命群众,消灭革命力量,彻底摧毁我党我军创建的革命根据地,由此迫使我红军失去根据地的作战依托,失去革命群众的支援,失去革命力量的补充。但是,敌人的企图恰恰没有得逞。面对敌人的大肆“清剿”,根据地的党组织领导广大群众展开了广泛的游击战争。村村户户都实行了空室清野,使敌人所到之处没有吃,没有喝,没有用,逐步消耗到补给不济的程度,从而造成了战斗力的衰减,厌战情绪加重。除此之外,根据地的赤卫队全部隐蔽到了深山密林之中,时刻盯着敌人的动静,瞄着敌人的行踪,当时的根据地就“红旗红枪弥山皆是”,枪声人声昼夜不绝,以致使敌人每到一地,便陷入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无可奈何的困境。当时参加“会剿”的敌第十三师团长叶蓬在给其上司的报告中写道:“黄安七、紫两区收光山观音堡、柴山堡、天台山,方圆二百余里,民众完全赤化。小部军队到赤区境内,则红军、赤卫队匪民众群起而攻,四面受敌:大部军队到着境内,或略事抵抗,数十里内逃窜一空,粮食、牲畜、衣物一并带走。军队每到一地,宿营无地,采买莫由,问路无人。驻屯,则所守之境土为空地,保护谁来?宣传,则所发之文告为虚纸,警劝谁去?清乡,则无户口可查:自卫,则无人可组;若云自首,其来归者绝无一人……”从这位团长所述的字里行间,足见我根据地军民开展游击战之威力和效果。

根据地党组织领导广大革命群众和赤卫队所开展的游击战争,使敌人在根据地内的“清乡”、“搜剿”等企图既遭破产,摧毁根据地、镇压革命群众的目的也与本来的愿望相反。与此同时,正是由于“会剿”之敌陷于根据地内革命群众和赤卫队所开展的游击战的泥潭,为我在外线实施外线作战的主力部队红军创造了诸多有利的战机,造成了“会剿”之敌后方的危机。黄安、麻城南部和黄陂、孝感北部的红军、游击队开展的游击战十分活跃,破坏敌人的电线及电话线路、袭击敌人据点,炸毁敌人的补给仓库,捕捉敌人的零散人员,伏击敌人的小股部队,截断敌人的补给线等等,与敌作战的主动权、选择战场的主动权、打敌方式的主动权、打敌规模的主动等,统统掌握在我之手中,敌人的“搜剿”、“围剿”、“会剿”实事上完全被我所控,受我所限,搞得敌人终日不得安宁,担惊受怕,也使深入革命根据地纵深的敌人感受到了来自红军和游击队所开展的游击战的巨大的威胁。

我红三十一师、红三十二师会合后,形成了较强的军事实力,共同进攻光山南部的敌人据点新集,连续围攻了四十天,虽然没有攻下,但也给敌人以相当的消耗。这一围攻作战,使根据地内“会剿”的敌人发觉我红军主力在光山、麻城边境作战,而且攻势较猛。为了寻找我红军主力决战,敌人不得不调整在根据地内“会剿”的力量,于9月12日将侵入豫东南根据地的敌之第七十八团和补充团迅速西调,企图再次构成合围态势。但是,就在敌人调整兵力部署的同时,我红三十二师又乘机返回了商南地区,先后消灭了禅堂、关家店、南溪、丁家埠等地的反动地主、民团武装“编练队”,镇压了一大批反革命分子和土豪劣绅,并在南溪等地召开了革命群众大会,追悼死难烈士。大会上,革命群众愤怒控诉了敌人的反革命罪行,并纷纷要求参加红军,参加反“会剿”作战,向敌人讨还血债。红三十二师随之迅速扩大,豫东南革命根据地不但没有被敌人搞垮,反而很快又得到了巩固。敌人镇压革命群众,摧毁根据地的企图最终被彻底粉碎。

此时,我红三十一师利用在根据地内赤卫队以积极的游击战行动牵制敌人注意力和主要兵力的有利战机,在副师长徐向前的率领下,跳到敌人“会剿”的外线的宽大地域,分兵数路,广泛机动,灵活作战,相互协同,相互策应,相互依托,相互支援,展开了积极而有效的游击战。徐向前指挥部队,广泛机动,灵活作战,什么地方有利就在什么地方打,什么时间有利就在什么时间打,哪一路敌人好打就打哪一路敌人。所以,牢牢地控制着战场上的主动权。就这样,红三十一师在外线向南出击,先后歼灭了黄陂的长堰、夏店之敌,黄安的八里湾,麻城的谢店等地的地方反动民团,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打得“会剿”鄂豫边根据地的敌人,防不胜防,一筹莫展,难以应付,十分被动。敌打我时,让敌人找不到我,追不上我,打不着我;而我打敌时,则能盯得住,打得到,消得灭。当敌人处于这样一种处处受困,处处碰壁,处处挨打的被动局面时,不得不于9月下旬退出根据地,猥集到各个据点中去,而再也不敢对革命根据地轻举妄动了。就此,敌人的第二次“会剿”也随之被彻底粉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