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球新格局与中国产业的调整和发展
全球金融危机后,新的世界产业结构变动、产业分工和贸易结构是什么呢?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该如何应对,如何发展和布局自己的产业呢?
(一)全球产业结构变动格局与机遇和思路调整
从全球产业结构大的变动趋势和格局来看,除了北非海湾产油国外,大约有四个阶梯。第一个阶梯是发达国家,欧美日等国在后工业化阶段发生了上述的产业结构调整。第二个阶梯是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等进入后工业社会不久的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产业空心化并不十分严重,一些产业在向第三个阶梯的国家和地区转移。全球金融危机后,主要是提升产业水平,放慢转移速度,防止产业空心化。第三个阶梯的国家和地区是中国等新兴发展国家。但是,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国的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差异较大。中国和印度处在工业化前后进程中,其中中国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南亚和非洲转移;巴西工业化进程快要结束;俄罗斯的工业结构偏重重工业,****也提出再工业化的战略。第四个阶梯则是南亚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在早期和中期阶段,承接世界各国的产业转移,特别是承接适合自己国情的技术产业的转移。
目前。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有三个重要方向:一是继续推进产业的科技进步,保持其产业的全球竞争力;二是调整产业结构的构成,满足就业的需要;三是发展绿色产业,实现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
21世纪头10多年中,发生了美国次贷和欧洲主权债务两大金融危机。负债过高支撑福利体系、经济过度虚拟化、税负过重等等导致失业率上升、财政困难和金融体系出问题。在未来的许多年中,要将过度消费的欠债吐出来,财政要紧缩,福利要减少,经济会低速增长甚至负增长,生活水平一定程度上停止,甚至下降。对中国这样的国家,最大的不利是外需减少,对外投资的连带损失。
这对中国产业发展是一个挑战:即实施近30年的出口导向的工业化发展战略,到了一个十字路口,需要调整。这样的大的变化,全球产业分工与协作需要进行新的布局。大的格局上,中国过去出口导向的工业化战略,已经到了需要由内需导向的工业化战略进行替代的时候了。
(二)中国产业发展的思路和战略
抓住全球经济发达国家经济下行与亚太地区经济上行的机遇期,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思路和战略,主要有以下内容。
第一,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达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基本经济制度,不容摇摆不定和随意改旗变道。从意识形态和观念方面,一定要在未来的发展中,坚决执行党的******报告精神,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做到三个避免:一是避免出现大量民营企业移民国外。党的******前,有人片面理解不搞私有化,甚至提出,要清理原罪,更甚者提出,搞共同富裕,需要再来一次“分私营企业家财产”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革命。这种舆论,使一些民营企业人心不宁,拟寻找能保护人身安全的地方,特别是浙江和广东等地的民营企业家,大量地申请加入其他国家国籍。二是避免民营企业大量地向国外转移财产。******之前,重庆等地唱红打黑,尤其是出现一些先关押起来,再进行查证,扩大或者捏造罗列罪名,将民营企业财产没收充公,补充财政,甚至有关权力机构拍卖补充经费。这是导致2008年到2011年大量民营企业向国外转移财产风潮的重要诱因。三是避免民营企业转移产业,使中国民族产业过早空心化。实际上,企业家移民,公司财产转移向国外,也就意味着制造业和其他产业向国外的转移。我们鼓励中国投资“走出去”。但是,这是一种不正常的“走出去”,这些企业家们,自己和家庭都移民国外了,国内的工厂关门了,在国外寻找新的投资项目,重新在国外发展产业,这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就断了。
第二,新格局中中国产业发展的国际战略。需要认识到的是,在新国际产业革命中,相当多的领域中,技术方面中国与欧美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但是在其他许多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所以中国需要及时调整产业发展的国际战略,一是在产业的科技进步上,实施赶超战略,利用中国科技研发成本低、人力资源规模大、中国人科研能力强的比较优势,改革体制,在一些关键领域进行自主技术创新;并且,通过贸易、投资等方式,继续引进、消化和再创新技术,为我所有和所用。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全面提高前移中国产业在世界经济中的科技竞争能力。二是与欧美国家的“再工业化”战略区别,我们实施“强工业化及可持续工业化”战略,促进第二产业的技术升级,重视外资企业在国内产业链的水平分工,以及与国内产业和企业的关联配套,从制造业大国转向制造业强国,并且使制造业发展经久不衰。三是在发展绿色产业方面,既重视节能生态环保自主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也利用全球重视生态环境的有利契机,要求欧美国家积极转移此类技术,重视引进消化和再创新,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利用新的节能减排技术全面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彻底改变高耗能和高排放的产业格局。四是在保证中国产业不空心化、满足就业需要和民族工业发展占优势的前提下,适度放开国内消费品市场和向外转移一部分高能耗高排放产业及一小部分特别是低端的制造业,以顺应世界产业分工协作和转移的大格局。五是经济发展实施贸易和投资走出去战略,形成中国的跨国公司体系,在全球参与资源和市场的分配,从资源上讲,在公平贸易的基础上,更多地利用全球矿产、土地、淡水等资源,弥补中国发展的资源需要;并且,更多地输出中国的制造产品,包括服务,以平衡投资和贸易中的进出口,以及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中的国际收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