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艰难的复兴:中国21世纪国际战略
21178500000073

第73章 中国地缘环境和对外战略下(2)

在地区层面。印度将南亚国家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不容他国染指,对于中国与斯里兰卡、尼泊尔、孟加拉国、不丹等国发展正常的国家交往妄加揣测,肆意干涉,严重影响了中国与这些国家正常国家间关系的发展。受此影响,在与中国接壤的14个陆上邻国中,不丹至今仍未与中国建交。在东亚地区,印度近年来奉行东向战略,积极将其力量渗透到南海地区,借助美国,与菲律宾、越南、日本等国一起构筑防华包围圈,压缩中国的地区空间,摆出一副与中国角逐东亚的势头,不能不让中国重新审视印度的真正意图。

关于经济领域,中印两国之间也存在着不同形式的竞争。首先,作为后发国家,两国的产业结构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雷同,产品之间不可避免存在着占领国际市场的竞争,比如在非洲地区两国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但是,印度的低龄化的人口结构和快速增长的人口规模在未来的竞争中将成为中国的一大压力。其次,两国发展的成功经验事实上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即中国模式和印度模式,这既是发展经验的总结,更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于发展中地区而言,这两种模式的取舍实际上就是一种关于国家国际威望和声誉的竞争。

(三)中国可以采取的对印战略

针对中印边界纠纷,中国一方面坚持平等协商,本着尊重历史、互谅互让的原则,争取和平解决的最佳前景,同时,做好各方面的部署准备防止战争的爆发。具体说来,可以采取的措施如下:一是,利用青藏高原的地缘优势,部署适量但不必多的军事力量,尤其是战略武器,形成对印的战略不对称优势。牢牢掌握对中印边界的制空权,部署精干的陆军力量尤其是装甲部队和山地作战部队,保证冲突发生前期能够掌握冲突地区的主动。优化进藏的道路建设,除青藏铁路外,提高新藏线、川藏线和滇藏线通行能力,保障运输后续力量的畅通。二是,利用印度与南亚国家如巴基斯坦、尼泊尔和不丹的矛盾,在西线牵制印度的战略资源部署。三是,保持中国海军力量在西亚、印度洋的存在,从南线形成对印度的战略牵制。四是,密切中印两国的经济联系,大力发展两国在其他地区如非洲、拉美经济合作,扩大两国的共同利益,提高战争爆发的成本,降低武装冲突的概率。五是,与印度合作或者单独开发雅鲁藏布江的水利、水电资源,建设高原高水位水库,掌握对印的“水”武器。

对印度出于平衡********和中国崛起而奉行的联合俄美牵制中国的举措,我们可以尝试搭建中美俄印高层战略对话机制。一来防止中国成为周边大国制衡的目标;第二,以高层对话的形式提高大国间的战略互信,尤其是改善中印之间战略互信严重缺失的状况,防止误判的发生;第三,这样的战略对话机制可以给印度的地区抱负和国际抱负以充分的国际尊重,缓解由于中国急速崛起而给印度带来的战略疑虑和恐惧;第四,对话的具体议题和领域可以覆盖更加广阔的领域和地区,防止这些国家的战略注意力过分集中于中国的周边地区,尤其是东亚。

针对中国和印度两国不同的国际处境和对待国际体系的不同主张,即中国事实上是国际体系的既得利益者,希望国际体系的变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反观之,印度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而主张根本性改革现行的国际体系和格局。中国可以借重西方国家对印度关于国际体系和格局的主张以外交上的牵制,更好地维护中国的国际利益。

虽然中国在中印经济相互依赖体系中具有不对称的优势,但是随着印度国内年轻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的优势,这种优势在未来会受到很大的挑战。基于此,中国可以考虑适当放宽计划生育政策,改善人口结构,降低老年人口比重以使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更加持续经久。

五、中国在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与中国的对俄战略

从历史上看,中俄之间因为领土多次发生过战争;20世纪,当世界形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时,中国一度与苏联结盟,是社会主义阵营中重要的一员,后来与之交恶,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两国关系逐步正常化。21世纪的中俄关系会怎样呢?

(一)中国在俄罗斯的相关利益

中俄两国交往源远流长,尽管历史上尤其是近代以来两国恩怨不断,但随着1996年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和“世代友好,互不为敌”国家关系方针的确立,两国的关系已处在历史上最佳的水平。俄罗斯作为中国最大邻国,横亘整个中国北部,回顾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苏交恶时中国国家安全所面临的严峻局势,可以知道俄罗斯对于中国的安全利益来说是多么重要,可谓国家安全的“半边天”。理性地讲,对于两国安全的最大利益而言除了睦邻友好,互利合作之外别无他途。

在国际舞台上,中俄均为世界大国而且在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上持有相同的立场,中俄战略协作关系的发展对于制约单边主义,改革旧的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秩序,促进国际关系的均衡化与民主化和国际格局的多极化起了重要作用。而且俄罗斯对中国崛起的战略判断持积极的态度,对华关系的热情也在日益增高,基调空前积极。****在总统竞选纲领中明确提出,“俄罗斯需要一个繁荣、稳定的中国,中国也需要一个强大、成功的俄罗斯”,“中国经济的增长绝对不是威胁”,而是“俄经济之船借力中国风的机遇”,“俄罗斯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自信表示欢迎”。至于两国间存在的某些利益差异和意见不一,****强调必须“按照亲密朋友的方式去解决”。俄罗斯支持中国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问题上的政策。概言之,俄罗斯已经成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可资借重的最为重要的力量。

在地区的层面,俄罗斯整合中亚的“欧亚联盟”战略和加快融入亚太的“东进”战略,对于对冲美国重返亚太、立足中亚的努力,改善中国的周边战略环境,巩固西北部战略后方,减轻中国在东北亚的战略压力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在经贸领域。2012年,中俄双边贸易总值分别为881.6亿美元,增长11.2%,中国已成为俄罗斯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俄罗斯地大物博,它的能源、矿产、木材、工业原材料和一些基础工业的技术是中国发展经济所需要的,尤其是来自俄罗斯的能源可以有效地改善中国能源进口的结构,缓解能源运输的“马六甲”困境。俄罗斯需要中国的资本和市场,在经济相互依赖体系里中国已经具有了不对称的优势,这也成为中国国家利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俄之间的利益冲突与利益关系博弈

尽管中俄两国关系近年来发展良好,而且可以预期这种良好的势头将保持很久的时间,但是,中俄之间依然存在着不和谐的因素,这些因素有些是显性的,更多的是隐性的。

中俄两国在文明和文化上始终泾渭分明,并且很难对话,因此容易相互误解,产生隔膜和不信任,这是两国关系波动的深层心理原因。中俄都是世界大国,都在经历经济上的崛起,相互之间难以形成“权威魅力”,吸引对方加入到以自己为核心的共同体中。而且中俄的大国抱负很容易将对方不自觉地视为潜在的竞争对手,从而持有防范心理。这成为中俄关系发展的潜在障碍。在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基于历史的原因和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的现状,俄罗斯担心帝国会因为中国人的到来发生断裂,从而对中国人的入境和活动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戒备心理。中国在日本海出海口的权利由于前苏联铁路设计上的故意压低水面净空而名存实亡,至今俄罗斯仍然不愿提及。事实上,在国际上俄罗斯也在提防中国。中国与印度和越南都有领土争端,但是俄罗斯却与这两个国家大做军火生意,尤其俄罗斯出售给越南的武器几乎一夜之间使得越南的海军实力迈进了现代化的行列。虽然俄罗斯也在向中国出售武器,但同样的装备印越两国的技术含量显著地高于中国,如俄罗斯出口给中国的是S—30MKK战机,而印越两国得到却是S—30MKI战机,后者的技术性能远高于前者,而且具有对地攻击的能力,这是前者所不具备的。

与俄罗斯潜在的对华提防心理一道构成中俄关系障碍的还有俄罗斯对外政策的现实主义倾向。俄罗斯是一个超级现实的国家,在国内,俄正在实行“全面现代化”的国家复兴战略,俄罗斯尤其是其主流社会清楚地知道,这个战略目标的达成只能是走西方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可以印证的成功的道路,进而最终融入欧洲社会。西方的资金、技术、发展理念是俄罗斯所离不开的,其制度设计和价值理念也是西方的。加之,西方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垄断地位,俄罗斯发展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关系始终是其对外战略设计的核心与最终关怀。这也成为俄罗斯对华关系尤其是在一些具体事务领域出现反复的根本原因。鉴于此,无论俄罗斯的欧亚联盟战略还是东进战略,牵制防范中国的意图始终是存在的。近年来,俄罗斯始终对中国在北极地区的关注和科研活动持一种怀疑的态度,担心中国在北极卷入太深而危及到自己的利益,这将成为中俄之间未来的一个重要的利益分歧点。

在经济领域,俄罗斯担心沦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原材料供给地,从而对华存在过度的经济依赖进而丧失其经济的独立性。近年来一个前所未有的担心越来越被俄罗斯所认可,即随着中国国防科技力量的迅速发展,中国武器出口会夺走俄罗斯传统的市场。这也导致了近年来中俄军事技术合作停滞反复局面的出现。

(三)中国的对俄战略

中俄关系的显著特征是:政热经慢,国际共识广泛,但是潜在的制约中俄关系的因素尤其两国深层次的战略疑虑难以消除。基于此,中国的对俄战略设计既要注重拓展两国的互利合作,还不应忘记牵制的一面,具体说来如下。

在国际政治与国际战略的层面,我们还要继续充分认识到俄罗斯的战略价值,增信释疑,加强全方位的战略协作。在必要的时候,尤其是在中国的安全面临极为严峻挑战的时候,可以考虑变“战略协作”为“准盟友”,并且以上合组织为基础构建“准同盟体系”,打造两国和平崛起的地缘战略依托,以持续中国的现代化复兴进程。扩展上合组织的职能,在保持其增加国家间政治互信,维护地区稳定,打击三股分裂势力的功能的同时,增强其促进地区间经济合作所可以发挥的作用。对于俄罗斯极度关注的中亚地区,中国暂时不宜拓展太多的政治和军事影响力,但要持续地增强中国在本地区的经济存在和渗透力,形成经济上关键要依赖中国的情势。

在经济领域,除了继续强化经济上的相互联系形成更加密切的相互依赖关系之外,更重要的是消除俄罗斯对中国发展中俄经济联系的疑虑。俄罗斯担心会沦为中国的原材料供给地,担心中国在俄远东地区的经济活动会造成该地区的中国化,最终导致帝国的断裂。因此,中俄的经贸一方面要继续扩大合作的领域,以双方合资合作经营的方式挖掘潜力,必要时可以让俄占有更大的股份。另一方面对于赴俄经营的中方公司和人员要加强引导、教育,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避免出现违法经营的活动。对于军事技术交流,尽管俄罗斯的军事实力相比之前苏联已严重衰退,但是俄罗斯的海军、陆军和战略导弹部队的一些武器装备的技术性能仍然很先进,仍有一些技术甚至是关键的技术非常值得我们引进和借鉴。俄罗斯的经济严重依赖能源、原材料的出口,很容易受到国际经济形势的制约。中国可以择机利用俄军工企业的财政困难引进我们需要的装备和技术,事实上俄罗斯需要中国的资金来保持军工体系的持续运转。

对于俄罗斯对中国的潜在的下意识牵制,中国必须考虑相应的反制措施。首先,中国要持续地加大对军事力量的投入,尤其是远洋海军和远程战略空军的建设必须加快步伐,厚植国家安全的最后根基。在亚太地区只要中国的整体军事力量没有超过美军在太平洋的军事量与日本军事力量之和,中国就不是俄罗斯的主要军事威胁,但足以牵制俄罗斯在本地区的军事盲动行为。其次,密切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济联系,用经济手段拴住中亚,在俄罗斯的中南部站稳脚跟,但要避免过度地投入太多的军事关注。再次,支持欧盟一体化的进程,包括欧盟的东扩。借重北约的军事职能在俄罗斯的西部形成战略上的对俄牵制。最后关于北极问题,中国可以选择的做法:一是,联合俄罗斯一起进行北极的科考工作;二是,中国可以借助于印度做“有声有色”的大国的心态与之联合,进行北极地区的调查研究,甚至也可以选择与日本、韩国联合。总之要避免在北极问题上发生与俄的单独对峙。

六、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国家利益与中国的中亚战略

中亚各国在历史上就与中国有着密切的往来,在21世纪,中亚地区既是中国打击三股势力、保障国家安全需要密切合作的区域,同时,本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广阔的市场以及两者之间互补的经济结构也是中国发展对外经济合作大有可为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