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与方法
21185000000004

第4章 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及其涵义(3)

1.3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新方略

统筹城乡发展,正是根据对城乡对立运动客观规律的深刻认识,基于现阶段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城乡差距的实际存在状况,提出的推进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新思路和新方略。

1.3.1城乡关系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表明,城乡分离自产生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既对立又联系、不断缩小差距直至发展到更高形态的城乡关系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演变趋势大体表现为:乡育城市→城乡分离(二元)→城乡互动→城乡互融→城乡一体(一元)。在这一过程中,特别是进入近现代社会以来,工业对于城乡分离关系的演变和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按照经济学的研究,现代工业对于城乡关系的影响和改变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即工业化初期阶段,社会经济的主导产业仍然是农业,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占主导地位,城乡分割严重,城市工业发展主要依靠农业积累和农村支持。第二阶段,即工业化中期阶段,社会经济的主导产业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城乡分离关系和二元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一方面,工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依靠自身力量实现增长,而且拥有了一定积累,在极大地推动了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同时,社会经济发展日益依靠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带动;另一方面,农业虽然转为非主导产业,难以为这个阶段的工业化提供所需积累,但农业可以为工业和城市提供继续发展的广阔市场空间,促进工业和城市的更快增长,同时也要求改变落后的状况才足以更好地满足城市和工业发展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因而工业和城市有必要反哺落后了的农业和农村。因此,统筹城乡、工农协调发展,逐渐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成为这个阶段的重要特征。第三个阶段,即工业化后期阶段,随着工业化的完成,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变为一元经济结构,城乡关系进入互融共荣、一体化发展新阶段。

1.3.2统筹城乡发展是根本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正确选择

按照城乡关系发展演变规律所揭示的阶段进程衡量,我国目前总体上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一方面,经济增长已主要来自非农产业,城市化进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已在主要程度上依靠工业和城市的带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已初具条件;另一方面,农业与二三产业之间、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联度加大,迫切要求城乡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实现协调发展,缩小差距。在这样的形势下,顺势而为,统筹城乡发展,既是工业和城市继续发展的要求,也是改变农业和农村落后的要求;既反映了改善城乡差距、调整城乡关系的需要,又具备了改善差距和调整关系的能力。因此,统筹城乡发展,适应了城乡关系发展演变新阶段的要求,是现阶段我国改善城乡关系、缩小差别的明智选择,是符合城乡关系发展演变规律要求的、根本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正确选择。

回顾历史,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曾被迫开始和做出过具有统筹城乡发展意义的探索。由于农业生产力低下,缺乏产出和积累,城乡生活资料匮乏,工业原材料紧张,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因时制宜地开始了农村改革。由于对农业的正确调整,城乡关系也开始好转,城乡居民收入比从1978年的2.36:1下降到1985年的1.85:1。农村贫困人口由2.3亿人降到1亿人以下,长期农产品短缺局面得到扭转,农民在收入增加下对自行车、缝纫机、手表三大件有了强烈需求,在刺激轻工业发展的同时又带动了重工业的发展,产生了产业之间、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效应,被邓小平称赞为一个农业支持工业、城市支援乡村的生动、有说服力的发展过程(杜受祜,2005)。

但是,那时对农村的改革和城乡关系的调整并不是一种规律性的把握和完全理性的认识,因而随着城市改革的启动,农村改革几乎停滞下来。同时,城乡差距即使在改革开放后,也一直处在下降——上升——下降——回升的不正常变动中。所以,一方面通过20世纪80年代初期农村改革的成功,要看到城乡协调发展对我国是多么必要和重要;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缺乏理论指导的探索带来的城乡改善过程是多么曲折和多么无奈。

而现阶段我国提出要通过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这就明确了一条必由之路。它按照城乡发展演变规律的要求,突破了把“三农”问题与城市及社会其他单元割裂开来的思维定势,把“三农”不再作为一个孤立系统来考虑,而是与工业和城市发展一起作为整体统筹协调发展,统筹实现工农联动和城乡共同繁荣。这条必由之路,是我国长期以来寻求的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新思路和理论升华,是我国在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推进城乡发展的正确选择。

1.4统筹城乡发展的涵义

1.4.1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

由以上分析可见,统筹城乡发展的提出,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对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加快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的科学认识,是全新的发展方略和发展道路。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的定义。从城乡统筹发展的本质要求来分析,其基本涵义应当包含如下内容:(1)统筹城乡,是把城乡经济社会作为一个统一系统来对待,整体考虑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城镇居民与农民的发展问题。

(2)统筹发展,是要求城乡之间开展要素的双向互动和优化配置,排斥孤立、割裂、片面发展的推进方式。

(3)统筹的重心,是“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的中心,又是增收问题。

(4)统筹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即要求在进一步提高工业本身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同时,用先进适用技术对农业和整个农村经济进行根本改造,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带动大量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将农村经济纳入全国统一的市场化、社会化轨道。

(5)统筹发展,要求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农村又以其发展,进一步支持和满足工业和城市发展的需要。

(6)统筹城乡发展的目的,是促进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的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加快实现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推进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1.4.2统筹城乡发展的外延

统筹城乡发展是一个包含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多方面内容的统一体,但其实质是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因此,统筹城乡发展涵盖的范围主要应是:

(1)城乡收入分配统筹。这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集中要求和反映。要求通过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统筹调整,扭转“重工轻农”、“重城轻乡”取向,加大农业和农村投入,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城乡收入分配失衡问题。

(2)城乡产业发展统筹。这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要求打破城乡产业分割,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发展工业和服务业,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建立起稳固的产业基础和产业支持,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更大平台和空间。

(3)城乡劳动就业统筹。要求破除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实现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这是解决“三农”问题和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实质要求。

(4)城乡公共事业发展统筹。要求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教育、卫生、基本建设和社会保障供给体系与制度。

(5)城镇化发展统筹。要求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更好地支持、带动农业和农村的发展。

(6)城乡体制改革统筹。要求大力破除城乡分割的各种体制性障碍,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统筹城乡发展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