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2.3运作机制
运作机制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
(1)运用市场化运作机制,实现“资源—资本”的生产与再生产。其要点是:要善于通过市场交换和运转,使各生产要素结合形成一个新的结果,并获得要素效(收)益的最大化。在这种运作中,参与市场的主体是多元的,包括法人组织、非法人单位和自然人;参与运行的要素是多样的,凡能交换的要素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自然的和人文社会的都可以加入;整个运转核心围绕的是价值或利润问题;活动的特性主要在于竞争;活动方式表现为自由流动,即有钱赚就进入,无钱赚就退出;运行原则要求是公开、公平、公正。
(2)建立和掌握城镇的储备、供应量、阶段和区位的控制及其相关制度。从经营角度来考虑,这一条是关键。以土地经营为例,由于地价由土地供应量制约,因此要有序安排土地供应数量,否则不能有效提高土地经营效率。同样,土地供应的时间阶段、区位安排,也要根据相关因素统筹决策,运用好土地供求和价值规律的“时间差”和“空间差”,产生的效益才较理想。
(3)建立土地和城镇公共产品(服务)的价格调节与管理制度。价格是市场机制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手段,与城镇经营效果密切相关。要重视地价管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依据市场供求关系和土地资源状况,制定好基准地价和协议出让土地最低价格标准。对于城镇公共产品(服务)可实行政府与市场机制结合定价的办法,调节资源流向,实现资源的市场有效配置。同时,也要改革城镇公用事业管理,对基础设施等资源特别是匮乏或重点资源,要采取合理的有偿使用办法,并逐渐理顺整个公用事业收费价格,做到该由政府管的价格和收费抓住、管好,该由市场管的价格交由市场调节,让价格机制在城镇经营中充分发挥作用。
13.3.2.4配套制度
主要的运作配套制度应包括:①允许并鼓励各种非国有资本与国有资本共同参与城镇经营,并开放法律法规未禁入的所有经营范围;②建立健全土地招拍挂运作、土地交易许可、土地交易申报等制度;③建立城镇经营资源及相关交易信息的披露制度和可查询制度;④建立健全城镇经营中介组织尤其是土地市场中介组织的执业制度;⑤建立健全城镇经营监察管理尤其是土地监察管理制度,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
13.3.3农业产业化运作机制
13.3.3.1产业化经营的互动机制
要建立适宜并能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互动机制。这包括:一是贸工农、种养加、供产销的互动机制;二是农业产业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的互动机制。要从规划实施一开始就考虑这个问题,才能把握住农业产业化的方向和逐步推进、落实农业产业化的全部内容。如清泉农业产业化一开始就要考虑好与生态旅游业、特色农产品批发集散为主的商贸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的互动发展,才有利于形成“三化”之间的良性循环。
13.3.3.2组织与管理机制
适宜的组织与管理机制,实际上就是要一头解决销售问题即市场化问题,一头解决规模生产、技术改造即用工业办法搞农业生产的问题,因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一环,而且农业经营越落后越关键。在组织管理的形式与机制上要因地制宜,形式多样,根据农民的接受程度和发展需要,逐步建立健全和发展创新。针对两镇实际,当前要大力推广和完善以下三种形式:
(1)协会等经济合作组织+农户。这种形式的优点既把农民生产与市场和农业社会化服务联系起来了,又在初期阶段容易为农民所接受,同时如果条件成熟了,也可向紧密型经营发展。
(2)公司(大户)+农户。这种形式较松散,较适宜发展初期,尤其是大户往往能带动一组、一村甚至一方,其作用不可低估。但这种形式的利益机制不易正常化,往往会影响纵深发展。
(3)公司+基地+农户。这种形式由于公司基地的建立,市场效应、对农户的示范效应以及对规模经营推动都较大,因此,要大力引进和积极培育龙头企业,特别是引进科技含量高的龙头企业。
随着产业化经营的深入发展,或者在部分经济发展较快的村组,松散的合作形式会由于利益机制的约束,越来越不适宜规模更大的生产以及与市场的需要及风险对接,这时,随着条件的成熟,要注意引导发展以下组织管理形式,或推动群众进一步创新:
(1)股份经营形式。这类经营形式按法律关系还可以细分出几种,参股方可以是农民或集体,入股既可以是土地经营权也可以是实物、现金、技术、管理等,因而不仅利益机制趋于规范化,合作更紧密,也有利于农村实现“三个转变”,有利于更大规模经营、技术推广和市场扩展。
(2)股田制形式。即若干户农民通过协议,自愿将各自承包的土地以入股方式进行合作经营,其实质是土地股份合作制,是以合作制为组织载体的一种农业产业化发展形式。这种方式,通过农民自觉自愿合作起来,对扩大经营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交易费用、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优化生产结构、提高农业比较效益都有好处,值得适时引导发展。
13.3.3.3土地流转机制
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涉及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土地流转问题。目前,两镇土地流转中主要以农户间自发转包、互换、委托经营、转让、租赁等形式为主,集体对土地的调整也只是在少量个别地块进行,土地经营权缺少其他合法的流转渠道。因此,要认真重视和积极解决土地的流转及市场机制问题,否则任其自然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必然受阻和大大延缓,甚至成为一句空话。
(1)要明确土地流转的主体是农户的基本原则。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严格执行土地承包政策,始终坚持尊重并保护农户主体地位,基层政府不能以任何名义和借口强迫农民实行土地流转。
(2)坚持土地使用权的商品属性,即土地承包权就是商品,是商品就可以流转,就有交换价值。
(3)加强土地流转市场培育。当前,主要是解决市场信息、机构、规则制度等,以解决两镇土地目前流转量小、流转期限短、低偿甚至无偿比例高等问题。
(4)按照市场价格进行有偿流转。这里,既要明确市场价格主要是由区位、交通、自然资源等条件和供求关系决定的,也要掌握好价格的比较优势和灵活机制。
(5)土地流转方式可灵活多样。要及时总结流转的成功经验和典型示范,抓住农民喜欢“眼见为实”的特点,引导农户扩大推广现行有效流转形式,支持农户和集体组织进一步向土地股份合作制、土地股份经营方式等新形式方向发展,进一步创新更好的流转形式。
(6)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的管理机制、利益机制和风险机制。既确保所有权、承包权和农民利益不被侵害,又不违背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
(7)加强土地流转的监督管理。这包括乡镇政府和集体组织这两个层次,应制定出合理规范而又切实可行的办法来。
13.3.3.4科技服务和金融服务机制
农业产业化,离不开农业科技化。要建立健全科技指导、服务、推广、承包、试点等多种形式、办法,完善和创新服务机制、利益机制和风险机制,有效地解决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特色、品质、规模、效率、成本、效益等问题。
要推动金融机构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支持,加大各商业银行对农业产业化尤其是龙头企业的贷款力度。要推动农村信用社积极完善农村信贷担保体系,增加农村小额信贷,扶持农民开发建设。本着适度、稳妥原则,也可允许农村民间金融和外资金融的发展。总之,要积极探索新的金融服务方式和服务机制,切实帮助解决农民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资金需求。
13.3.4人才运用机制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大量人才,包括提高农民的素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快慢,说到底,也还是人才的竞争。两镇规划的实施,必须十分重视解决人才问题,越穷越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才有根本的出路。
13.3.4.1人才培训与引进机制
要重视农民教育和本地人才培训。政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利用职校、培训、参观、会议、现场指导、网络和电化教学、委托培养、宣传资料、广播广告、典型示范、对口帮扶等多种形式,免费教育与有偿服务结合,针对不同人群、不同需要、不同阶段情况,采取有计划的、长期不懈的、结合实际的教育与培训,切实提高农民素质,培养出一大批靠得住的本土各类人才。
要重视人才引进。两镇目前急需建设人才,其解决捷径就是要转变观念,抓好人才引进和建立人才引进机制,主动招贤纳士,尤其是聘请专家、“高手”,以调入、聘用、兼职、顾问、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两镇建设。同时,也要吸引优秀打工者、学校毕业的大中专、技(职)校生到乡镇创业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