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市场化进程中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
21185700000043

第43章 农村信用社改革回顾与展望(5)

4、外资入股利于增强优势,消除隐患

4.1双赢——“外资本土化”与“本土国际化”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也需要进行“本土化”进程,但是网点资源、客户资源相比中资银行还有着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农村金融市场这块,近些年来一些商业银行不断收缩网点,农村信用社成为了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力军。通过参股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通过农信社广泛的网点和雄厚的本土资源,弥补外资在中国本土化上的不足,缩小文化差异,逐渐建立客户群,开展扩大在华业务,赢取更大的利润才是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目的。

与此同时,农村信用社也可以借助外资银行入股的机遇,学习其优秀的管理理念和机制,引进外资的先进技术与金融产品,改善农信社现今单一的业务现状,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更好更高地发挥自身的本土优势。另外,随着金融业开放的逐步深入,农信社在以后的发展中不仅仅是把目光放在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上,也应该走出中国,走向国际。就总体来说,目前我国各大银行的国际化重点还是侧重于在国内建立国际业务部从事外汇业务,和国外的银行建立代理关系。而更高的形式就是借助外资银行投资入股的机遇,借助外资银行的力量和帮助,直接设置国外分支机构,增强国际竞争力。当然,作为各单支独立法人信用社来说,单独在境外设置海外机构的设想目前来说涉及到资金、法律、制度等方面的问题暂时还不大现实,但是立足于长远来说,农村信用社可以朝商业银行银行方向转型发展,那么,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就是一个非常必要而且大胆的改革和创新!

4.2外资享受政策优惠,农信社学习独立

外资银行作为一个单独的主体进入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必定不能像农村信用社一样享受得到国家和当地政府及监管部门的政策扶持和优惠,这给其业务开拓和发展带来了不少的难度。例如在前面所举的例子:在税收上从2003年开始至2006年底,免征西部地区农村信用社企业所得税,对其他地区农村信用社按应纳税额减半征收,营业税有5%降至3%。单就这个税收优惠来说,就是一个非常诱人的政策。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目的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如果它入股农村信用社,作为参股方,它可以和农村信用社联手推行其适合中国市场的高端先进产品,而原本只有农村信用社才能享受到的国家优惠政策,外资银行也同样能够享受,这也是农村信用社在将来吸引外资参股的一大卖点。那么,对农村信用社来说,习惯了国家和当地政府长期的政策性优惠倾向和扶持,一旦国家和地方政府不再给予优惠政策,或者减少优惠政策,又该如何去除依赖性?外资银行就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一个成功的外资银行作为独立的主体,不像中国的金融机构一样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在其发展壮大的历程中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商业经营模式和管理理念。它会带来高度成熟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有自己的专业系统和技能;有严谨规范的操作管理系统和流程;有着低资本要求高回报率,这些都是农村信用社所缺乏和需要的的。在引进外资参股以后,我们可以逐步深入学习外资银行的这些理念、经验和探讨其模式,不仅能够使到效率大为提高,也能从这些商业模式和管理理念中探寻一条适和农村信用社独立发展壮大的腾飞之路。

4.3提升品牌化竞争

在过去的2006年,“理财”这个词是最时髦的一个名词,全社会的目光和相当大一部分的金融资源都集中在了“理财”上。银行理财,已经在个人理财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与各大银行纷纷抓住时机推出了各种各样的金融理财品牌相比,农村信用社在2006年可以说并没有能够抓住机遇,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农村信用社作为独立法人分散在各处,难以靠自己的力量推出与商业银行竞争的理财产品,难以形成竞争力。就像一个拳头,当你打开五指时,根本无从发力。虽然数据不一定就是各银行理财产品真实竞争力的反映,不过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农村信用社的理财产品所处的大概位置。

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的理财品牌排在第16位,排位靠前的都是各大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可以看出,农村信用社要研发自己的金融理财产品,推出自己的品牌,在技术、市场和时机上有很大的难度,相应的成本也会较高。这个时候,外资银行进来了,我们不应该只是持着“狼来了”的态度看待外资银行,还应持着“朋友来了”的态度选择携手合作。外资银行在理财产品上有着巨大的优势:比国内银行更新、更高度、更成熟的国际知名理财产品;更优良的硬件设施;更优质的服务水平;更专业的专业理财咨询和顾问。这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外资银行能够通过对特定的客户群体进行研究定位,推出适合该群体的理财产品和服务,也就是差异化服务——度身定造!英国一家银行在研究了英超球员们的收入和理财需求后,专门为这些高收入球员定造了一个收益良好的理财业务。而在中国,还没有哪一家银行能够根据不同客户群体的理财要求特地量身定造一种理财产品,各大商业银行推出的都是大众化的理财产品。农村信用社如果要研发自身的理财产品不仅成本高,难度大,而且研发出来后时机也错失了,选择引进外资银行的知名理财产品,不仅更能吸引客户的目光,也会赢得客户的信赖,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学习如何研发理财产品新技术和推出营销技巧。

4.4资产全球化差异

这是一个比较新颖和少见的名词,为了便于理解这个名词背后的涵义,先看看一个例子:同样一件物品,例如一幅明代唐伯虎的名画,如果只限定在某一个城市里拍卖,或许只能卖几十万,但是如果限定在某个省份内拍卖,喜欢唐伯虎的画,又能出得起价钱的人会出更高的价钱来购买这份名画;那么如果是全国范围内呢?再如果把这幅画拿到世界上,这幅画可能得到的价值就会因为买家范围的扩大而增大了。资产全球化差异,就是这个意思。

在2006年我国金融市场开放之后,外资银行为什么愿意出高价购买中资银行的股份,甚至拿到控股权,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资产全球化差异让外资银行有利可图,外资银行具有中资银行所没有的全球化视野和资本利用率。外资银行在收购或者控股中资银行后,可以对其中的资产结构进行整合利用,优化配置。在中资银行手里没能体现价值的资产经过外资银行的整合,创造了新的,更大的价值,这也符合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结果,就是把所有的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最好最有效的配置,创造更高的价值。外资参股农村信用社,也符合了全球经济发展的潮流。或许有人会担心农村信用社会被外资银行吞并,这种担心是没有理由的。在全面开放金融市场后,农村信用社没有了把外资银行挡在国门外的屏障。不寻求合作谋发展,将来也只能是因失去竞争力而不得不倒闭的下场。接受外资银行的投资,通过这种方式推动经济增长和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并不会损害农村信用社的利益。

5、农信社未来发展定位

农村信用社与外资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其他商业银行在制度结构、资金规模、信用保障、网络技术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即便是我国的金融市场对外全面开放,也不能急于求成。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在农村,目前与及未来几年的客户类型基本上是中小客户,切忌在市场定位方面向外资和商业银行比拼。我国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日益重视,坚持和努力经营好农村金融市场,做好市场规划,与中小企业保持互动关系,依托雄厚的本土资源和广泛的网点做依托,尝试机制改革,提高服务,树立品牌。同时有条件地挑选和接触与农村信用社发展有紧密相关的外资银行,寻求行入股业合作,以期得到更大的提升,为将来由农信社转向商业银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继云:外资银行新的发展战略及启示与借鉴,中国房地产金融,2006.8

[2]王颖:入世后东莞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市场定位分析,现代信合,2007

[3]林华:中小外资银行“下乡赶集”,南方金融,2006.11

[4]章定强:境外投资参股中资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浙江金融

[5]蓝益江:论信用合作,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

[6]黄若尔,詹绚伟:从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看我国银行业的改革,2006

[7]常罡:对国内商业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几点思考,金融理论与实践,

第四节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阶段性评价与未来发展方向——以辽宁省为例

都本伟

(辽宁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一、引言

2003年,在解决“三农”问题的大背景下,国家启动了新一轮的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这次改革与以往相比,不论在管理体制上还是产权制度上都有了新的突破。4年来,无论是存贷款规模,还是盈利水平,无论是内部管理,还是社会公信度,全国农村信用社都发生了令人惊喜的变化。但是,有关本轮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争论却从未消失,关于改革的路径、方向至今是众说纷纭。那么,如何对4年来的改革进行阶段性评价?农村信用社下一步应该如何发展?本人有幸经历了本轮辽宁省农村信用社改革,愿意就以上问题以辽宁省为例尝试进行解答,有不到之处还请各位批评指正。

二、改革的阶段性评价

自******启动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全国农村信用社加强了内部管理,各项政策措施逐步落实,经营管理的外部条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各项业务有了较快的发展。以辽宁省农村信用社为例,截至2007年6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各项资产总计为1755.78亿元,比2002年增加784.38亿元,增长80.7%;所有者权益95.41亿元,比2002年增加162.91亿元;资本充足率为12.14%,比2002年提高54.84个百分点;各项存款余额1229.25亿元,比2002年增加552.55亿元,在省内金融机构中排名第六;各项贷款余额895.03亿元,比2002年增加436.23亿元,在省内金融机构中排名第五,其中农业贷款余额占全省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余额的90%以上;不良贷款余额80.46亿元,比2002年减少170.84亿元;不良贷款占比为8.99%(四级分类标准),比2002年下降45.81个百分点;2006年经营费用实现了同口径零基增长,实现经营利润12.7亿元,比2002年增盈17.9亿元。

在规模获得迅速扩张的同时,长期以来困扰农村信用社发展的一些问题也得到了缓解:县级联社法人治理框架已经搭建,法人治理的形式已经具备;随着不断接受大学生和同业优秀人才,员工队伍开始出现结构性变化;制度建设不断进步,农村信用社初步形成了一整套制度管理体系,使内部管理逐渐规范化;科技网络建设速度不断加快,使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品种和服务手段有所改善;企业文化建设开始起步,作为凝聚企业员工纽带的作用开始显现;强化案件治理工作,遏制了农信系统案件频发的势头。

需要指出的是,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所取得的成果具有强烈的“政策效应”,即改革中所取得的成果主要是由政府给予的各种优惠政策带来的,而靠农村信用社自身努力得来的成果却很有限。以辽宁省农村信用社为例,改革中获得央行专项票据117.5亿元,置换历年亏损挂账23.1亿元、不良贷款94.4亿元,使不良资产数额、不良资产占比和累计亏损额迅速下降。截至2007年6月末,享受国家税收减免3.9亿元,分红补贴4.3亿元,保值贴补息8.7亿元,减免清收处置不良资产税费242万元,建立风险准备金7540万元。此外,辽宁省各级政府还在不良贷款清收、处置等多方面给予了大力帮助。显然,如果没有这些优惠政策,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试点工作是不可能取得以上阶段性成果的。

在看到改革试点工作诸多成绩的同时,还必须看到,目前全国农村信用社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历史上沉积的各种财务包袱问题,二是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问题。

以辽宁省农村信用社为例,截至2007年6月底,全省农村信用社尚有92.7亿元累计亏损;按照四级贷款风险分类,不良贷款余额80.46亿元,不良贷款率8.99%,但按五级贷款风险分类,则不良贷款余额上升为303.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33.9%;按照五级贷款风险分类结果提足拨备,拨备资金远远不足。

另一方面,尽管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制度、管理体制发生了重要变革,但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问题,突出体现在法人治理结构徒有其表,“形似”而“神不似”,这又与农村信用社自身产权仍不清晰、管理体制究竟应该如何理顺等问题高度相关。在产权问题、管理体制问题等根本性问题仍然不能解决的情况下,运行机制、队伍建设等重大问题自然也不能得到根本性解决。

总体说来,几年来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获得了阶段性成果,体现在存贷款规模迅速扩张、资产质量迅速改善、资本充足率稳步提高、支农作用凸现、企业形象明显好转,已经成为现阶段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金融力量。但是,这些改革成果取得的基础尚不牢固,在相当程度上还属于“政策效应”的成果,农村信用社依然面临着产权、体制、风险、机制、队伍建设等多方面难题,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仍然是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