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市场化进程中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
21185700000053

第53章 农村信用社改革回顾与展望(15)

(6)经营成本高

因农村信用社成立时间较长,由于过去行政干预,企业不规范、改制破产等原因,形成了大量不良资产。虽然员工拥有丰富经验,但是随之带来的是人力成本的提高,与新成立的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相比,大量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内部退养人员的退养金、“三险一金”等无形中增加了经营成本。

(7)农村信用社潜在的竞争压力

新农村政策将使农村更加开放和富有吸引力。随着减免农业税、发放粮食补贴、取消农村中小学学杂费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民逐步富裕起来,对金融服务需求量越来越大,对金融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形成了利润增长点,对金融机构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势必会形成极具眼光的金融机构到农村抢摊设点的局面,如: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转轨经营,争夺农村金融市场;邮政储蓄银行及村镇银行的设立也争夺农村信用社的“蛋糕”。

2.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核心竞争力——遍布城乡的营业网点

农村信用社相对于其他银行而言有诸多不足,但遍布城乡的28万个营业网点正是农村信用社相对其他银行占有的绝对优势,根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和特点可确定农村信用社的核心竞争力为农村信用社网点。构建农村信用社的核心竞争力必须从打造农村信用社网点的核心竞争力开始。把遍布城乡的营业网点确定为农村信用社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有以下原因:

(1)金融是一种信用经济。全国80%左右的人口在农村和小城镇,这部分人对农村信用社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农村信用社成立五十多年来,立足并扎根农村,服务于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与农民群众建立了密切的信贷联系和深厚的友谊,与农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与农村经济共同成长壮大。金融是一种体验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人们更相信他一直所接触的比较了解的金融机构,不管在家乡还是他乡,农信社都是最信赖的“亲人”。全国范围内所建立起来的信用和品牌忠诚度就是农村信用社最大的无形资产。

(2)综合实力较强。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农村信用社已成为网点遍布乡村、覆盖城市,员工队伍庞大,资金实力较强,经营效益转好的金融机构。

(3)农村信用社网点的自身特征。农村信用社网点集合了农村信用社的技术、人才等各种资源,是农村信用社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构建农村信用社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农村信用社网点是农村信用社品牌形象的树立地;是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主要平台;是科技创新的场所;是核心客户资源开发和维持的前沿阵地。农村信用社网点对于整个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网点经营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整个农村信用社的业绩。因此,要构建农村信用社网点的核心竞争力以获得农村信用社的后发优势。

(4)农村网点的进入壁垒和较大的风险性。在网点方面,外资银行、国内其他银行还不对农村信用社有太大的威胁,他们的角逐地为大中城市,他们的人力、物力也不可能短期内在农村大规模建设网点,他们把握“80%的利润来自20%优质客户”的原则,不会太在意中小客户群体。为解决网点不足的问题,他们会发展虚拟银行。

农村信用社网点是农村信用社经营的基础,大、中城市网点在经营中发挥着先锋作用;县、市城市网点在经营中发挥着利润开拓的作用;乡镇网点在经营中发挥着支撑的作用。农村信用社网点的核心竞争力既有其作为银行营销渠道的共性,又有其因地域、经济、政策、人文环境等不同因素而导致的特性,在挖掘共性的同时,更突出特性,切实打造农村信用社网点的核心竞争力。

3.农村信用社核心竞争力的内在结构

无论生物组织还是社会组织,只要它存在持续旺盛的生命力,就必有其内在的有机结构。农村信用社核心竞争力应是有着自身独特层次结构的有机综合体。按其地位与作用不同,可分为核心层、亚核心层和表核心层三个层次,每一层次可由若干因素组成。

核心层是农信社相对其它银行具有优势的农村信用社网点,亚核心层是由战略决策、制度体系和关键资源能力组成;表核心层是由组织结构、产权关系、企业文化、金融技术、人力资源、创新能力等所组成。同一层面的各因素,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从层次结构的相互关系看,核心层处于核心竞争力体系的中心地位,其它各层服务于他;亚核心诸因素处于核心竞争力体系的中间层面,对表核心层诸能力的形成与发挥起着决定作用。战略决策是指挥棒,制度体系是保障,资源能力是关键;外核心层诸因素的竞争力则是核心层、亚核心层诸能力在市场竞争中的具体表现,并对核心层、亚核心层能力的积累与升华起着制约的作用。由此形成一个层次结构有序,地位作用有别,既相对独立、相互区别又相互依赖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

以梅森·贝恩为代表的“结构——行为——绩效”的理论和波特以这一理论为基础的竞争优势理论认为,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首要的和根本的因素在于企业所处行业的竞争结构。影响金融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并非来自外部的市场力量,而是来自企业自身的内在因素,所以农村信用社应当加速其内部诸因素的培育,促进其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并设法长期保持和强化这种核心能力,以应对全球化的金融竞争。

三、培育和提升农村信用社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我国农村信用社现在只是初步完成了组织架构上的整合,没有利用现代网络系统形成全国农村信用社网点一体化的核心竞争力。那么如何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呢?培育和提升农村信用社网点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主要途径包括内部的创新和外部的战略联盟。内部创新是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包括了战略决策、制度体系和关键资源能力所组成三位一体的网点竞争体,只有这种靠内部创新和积累形成的核心竞争力才是难以模仿和难以替代的。从内部创新培育和提升农村信用社网点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亚核心层和表核心层的培育。战略联盟则是通过与竞争对手的合作,加强组织学习,迅速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的外部途径,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和采用。

(一)从亚核心层培育和提升农村信用社网点的核心竞争力

1.制定能够获取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战略

制定能获取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战略是农村信用社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这依赖于高层的战略决策能力,该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的三大基石之一。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迅速而富于开拓性的战略决策是核心能力竞争的基础。高层决策者必须对自身特点以及国内外本行业发展趋势的变化做出及时清醒的判断,找出培养核心竞争力的机会与条件,制定金融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确定发展目标、发展方向、业务和利润的增长模式,培育自身的独特优势。

2.设计能够获取核心竞争力的制度体系

制度对宏观经济绩效的决定作用已为诺思所论证,其基本原理对于微观经济也同样适用。一个没有优势制度的企业不可能形成核心竞争力。而优势制度的建构依赖于企业的制度演化能力,这种能力一方面源于自身的演化积累,另一方面取决于企业制度制定者能否根据原有制度演化的路径、发展目标、内外环境和核心竞争力培育的需要,对制度进行优化设计。农村信用社的制度设计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正式制度安排,主要包括产权制度、法人治理制度、风险防范制度和各种管理制度;另一类是非正式制度安排,主要指金融企业文化环境的营造,包括经营理念、服务意识和价值观等。这两类制度的相互补充,能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对农信社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培育起着持续的决定作用。

3.积累能够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资源

没有独特的资源,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就成为“无源之水”。根椐资源学派的观点,通过积累和运用可控的独特资源,是组织获得差异性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对于金融企业来说,金融品牌、服务信誉、金融网络技术和高水平的金融人才是其关键资源之所在。因此,按照战略发展目标,不断开发、积累、整合、利用相互关联的关键资源,并通过相关制度安排充分激发其潜力,这是农村信用社获取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二)从表核心层培育和提升农村信用社网点的核心竞争力

1.明晰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关系

产权制度的改革是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关键,如果农村信用社的产权不明晰,就不可能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农村信用社其他方面的体制改革也不可能取得实质性成效,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农村信用社无论采取合作制、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关键都是要通过明晰产权,解决“谁投资、谁管理、出了风险谁承担责任”的问题,从而形成“资金自筹、经营自主、盈亏自负、风险自担”的经营机制。明晰农村信用社产权要解决好以下问题:

(1)明确合作金融组织的产权特点

农村信用社产权构成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入股社员的股金;另一部分是公共积累,主要是农村信用社税后按比例提取的公积金转化的资本金,属社员共有产权,为了增强信用社后续发展能力,资本金在社员股金分红后,继续作为社员共有部分存在,属于集体所有,用于弥补亏损和业务拓展。

(2)提高信用社增资扩股能力

设立资格股和投资股两种股份来迅速扩充信用社资本金。资格股由社区内农户、信用社职工、产权明晰的企业等自愿入股,入股金额起点根据各地收入状况确定,股份可以按规定条件转让或退股;投资股由个人或企业自愿入股,资格股和投资股都有权参与信用社管理与分红。

2.建立健全高效的内部管理与组织结构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提高法人治理能力,完善治理结构,建立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与经营管理层的法人治理机制,健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社员代表大会和监事会制度,降低经营决策风险。

(2)创建能够获取核心竞争力的金融管理模式

创建高效稳健的管理模式是农村信用社获取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该模式的设计应以客户为中心,实行客户经理制。实行业务管理、风险管理、审计监督分离,风险防范控制垂直化,逐步加强公司、同业、零售等业务线的垂直化运作,以便建立一整套明确完整的传导、执行、监控机制及灵敏的市场反应机制。经营管理规范化,提高风险防范能力。规范也是竞争力,我们要规范管理劳动用工;规范管理信贷资金;规范管理财务收支;规范管理印章凭证和现金、中间业务。建立风险甄别系统用于分析风险来源及成因,区分风险类别及危害性程度;建立风险预警系统来传递风险信息并建立风险资料库;建立风险规避系统来具体实施风险规避行为,对风险进行分散或转移;还可建立全程监控系统,对风险管理进行全面监测和控制,力求从贷款的整个流程上对风险实施控制。

(3)构建能够获取核心竞争力的资源整合机制

虽然任何单一的资源不可能形成核心竞争力,但是,一个有效的整合机制却可以将相互关联资源转化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金融产品或服务。资源整合机制的构建不仅依赖于相关制度的设计,而且依赖于金融企业的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增强。

(4)优化配置营业网点,提高服务效率

近几年国家控股银行业务重点由乡村向城市、由小城市向大中城市的战略转移及各地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为信用社重新定位发展区域、开辟发展空间带来了难得机遇和契机,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市场份额,壮大实力。首先,根据区域经营环境、金融资源及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合理确定辖区内营业网点的最佳数量,优化区域布局。其次,确定不同网点的目标客户群、业务种类和网点类型,打造精品网点和名牌网点。再次,从网点选址到营业面积、内部装修和配套设施制定统一的标准,在功能定位、人员配备和操作流程方面推行标准化、规范化,提升网点在客户心目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