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台湾,你一定要去
21188600000019

第19章 佛与神,心灵信仰的朝圣(2)

“******”对我来说是一个可怕的字眼,因为我母亲家的一系曾经全部都是“******”教徒。很久以前,妈妈在上中学期间,由于她非常聪明,又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便被挑选出来派到陕西去传教。这“传邪教”的事情在“****”中被捅了出来,使她的处境更加雪上加霜,从此噤若寒蝉。“******”到底“邪”在哪里?我的家里人一直拒绝谈论。现在我却看到了台湾最大的“******”道场,而且荣俊的父母,就是那里的虔诚教徒。

妙贞的公婆老实、善良,待她就像亲生的女儿。他们在退休年龄,还是闲不住地辛勤劳作,继续打理着祖传下来的干货店。我恍然大悟,原来那些进入震撼我的宝光圣殿的,就是荣俊父母那样,普普通通的乡下阿公阿婆。

一天里要消化两个“教”,我怀疑我的神是不是在向我敲警钟了?我信神而不迷信神,认为信仰是至高无上的精神升华。我一直没有找到或者认清我的神,但我感觉她无时无刻不在爱护着我,眷顾着我,这就是我和我的“神”的特殊关系。而正因为我和她的灵犀相通,所以我拒绝别人传给我“假神”。

虽然我也和妈妈一样,不大可能去相信某种宗教。但是,我羡慕锡安山和宝光圣堂的信徒们,羡慕他们的单纯。单纯对人有害吗?没有。只要他们不做伤害别人的事情,就没有什么不好,同样的,任何宗教,我认为只要他们不做伤害别人的事情,就应该被容许存在。

事实上,锡安山和宝光圣堂,都在台湾38年的戒严期间,受到了当局的强制取缔。解禁后,台湾民选当局对这两处宗教场所采取放任态度。它们在获得珍贵的“自由”后,宗教设施被重新修建,与此同时,当地政府加强观光旅游的发展,为公众敞开大门。反过来,观光旅游对当地的经济回馈也非常大,所以,这两处宗教场所都一直在持续的扩建之中。

我赞赏台湾这样一个多元的社会,这是佛与神能够同时存在的地方。

心灵信仰的朝圣

从那以后,我自觉不自觉地开始注意周围台湾人的信仰归属。我后院的邻居,遗传科学家郭博士的太太素芳,不只是家庭主妇,还是我们善化镇基督长老会的女牧师。瑞在亚蔬的英文秘书郁曼,在台大英语系读硕士时是基督徒,以后工作后又转为佛教徒,而且她信奉得非常彻底,在家做居士,留发修行,终身不嫁。和我一起在善糖小学做义工的静致,从跳元吉舞讲起,向我介绍了她所从属的道教庙宇“土地爷庙”,对她的家庭和周围邻里的重要。逢年过节、婚喜丧葬,土地爷从始至终,介入到乡亲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参与整个小区中家家户户的重要活动,祝福保佑着他们。

一查数据,发现原来台湾八成以上民众,都有宗教信仰,这个比例与现在西方国家的信教人数,可是超多了。台湾宗教最特别的,莫过于成功地将教义和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思想,引导到社会生活和工作中,而不仅仅停留在祈祷、仪式和祭拜中。

我们在高雄宗教圣地佛光山,与一位比丘尼共进午餐。本来以为她会借此机会,向我们传播佛教。但她讲的都是自己一路寻求精神超脱的艰难漫长过程。直到她在这里的佛教学院注册上学,并在佛光山丛林学院毕业后,她才渐渐心平气和起来,内心满怀感恩。她祝福我们的,真诚而又简单,就是和善平安。

八仙洞是台湾东海岸的著名景致,以台湾最早的史前文化遗址著称,目前被列为台湾一级古迹。这十几个海蚀洞穴,原在海面下经由海浪冲蚀而成,现在却高低散布于山壁上。其中最大的是灵岩洞,形势巍峨,浑然天成。洞内经人工修饰,建有佛殿、石桌椅、莲花池等,称为灵岩寺,奉祀观音菩萨。我询问主持的尼姑:“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你住哪里?”她指着洞前的一棵大树,我惊异,原来她就住在峭壁旁,这绕树而建的小小树屋里。“有观音菩萨陪伴,我既不感觉清苦,也不孤独寂寞。”

位于花莲县新城乡康乐村的慈济静思堂,是慈济功德会所在地。这里记录了一位土生土长在台湾的尼姑,引人深思的非凡故事。1966年,年轻的证严法师,带领十几位同修弟子和信徒,成立“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从竹筒里省下的五毛钱做起,她遵循印顺法师“人间佛教”的观念,信奉“人人观世音,个个弥陀佛”的理念。长达45年身体力行,证严法师将出世的传统佛教,入世为民间慈善行动。如今,400万慈济人,10家慈济医院,7所慈济院校,遍布32个国家和地区,证严法师也因此被称为“东方特丽莎修女”。

终于,我反应过来,在台湾这个热带阳光的岛屿上,公益和慈善事业得以不断地发扬光大,还是因为信仰。而信仰的根基,已深深地扎在台湾民众的心里。

知识链接:台湾民间信仰

台湾民间信仰普及与盛行,是个“多神之岛”。教堂寺庙遍布,信徒众多。据不完全统计,台湾总计有寺庙教堂21186个,神(佛)职人员49658人,外籍传教士1926人,神学院84所。供奉的主神有两百多种,主要有观音、妈祖、土地爷、释迦牟尼、关公、保生大帝等。台湾的宗教信仰可分为三大类,一是高山族的原始信仰,二是民间通俗信仰,三是各种正式宗教。

高山族的原始信仰

台湾高山族至今仍保留原始的宗教信仰,但也接纳了许多其他新的宗教信仰。其祭祀活动颇具原始宗教特色,较著名的有阿美族摔角节(元月初)、曹族团结祭(2月15日)、布农族打耳祭(4月底)、阿美族赶鬼仪式(5月底)、卑南族丰年祭(7月上旬)、阿美族祭司节、赛夏族矮灵祭、排湾族竹竿祭(每五年举行一次,又称五年祭)等。现在许多仪式成为旅游的主要观赏项目。

民间通俗信仰

民间通俗信仰是指融汇一般风俗习惯而为多数人普遍信奉的一种民间信仰。民间信仰在台湾非常盛行,历久不衰。一般大致可分为三类,即天地、神佛与祖先,但不同群体有不同的信仰与崇拜。基本上,泉州籍主要信奉保生大帝、清水祖师与郭圣王等,漳州籍多尊奉开漳圣王,客家人则多尊“三山国王”及在当地形成的义民庙。每逢年节、婚嫁丧葬、祭典,民众都会祭天地、神佛与祖先。其中妈祖崇拜是台湾民间信仰人数最多与最普遍的一种信仰。

中西并存的宗教

台湾依法登记、有组织活动的正式宗教有14种,即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大同教、天理教、理教、轩辕教、天帝教、天德教、******、巴哈伊教(大同教)与真光教团等。

台湾开发早期,民间信仰主要是由大陆南部传入的一些宗教信仰。17世纪,荷兰与西班牙人相继占据台湾后,开始了西方的传教活动。至明清时期,台湾除对天主教与基督教有所限制外,其他宗教信仰不受限制,宗教活动得以发展。鸦片战争后,天主教与基督教开始在台湾传播。日本占领台湾后,采取了“独崇神道”、排斥“异端”的宗教政策。对****,禁宰牛羊,禁从大陆聘阿訇;对佛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大肆驱逐其教徒,原有的传教士改由日本人控制;对道教禁传禁信。与此同时,大搞“寺庙神升天”,焚毁神像,没收财产,宗教发展大受影响。

台湾光复后,正常的宗教活动得到恢复与发展。台湾宗教信仰自由,发展迅速,同时也出现一些新兴的宗教。2001年9月,台湾行政部门通过“《宗教团体法》”草案,将宗教团体明定为三大类,即寺院、宫庙与教会、宗教社会团体、宗教基金会。

台湾宗教门类繁多,依来源可分成三类。一是源于大陆的中国传统宗教,如佛教、道教等;二是由外国传入的,如基督教、天主教等;三是台湾本地创立的,如轩辕教与天帝教。虽然各宗教来源不同,教义和教规也有很大差异,但基本上相互承认与尊重,较少发生宗教派别之间的冲突。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岛内也出现许多新的宗教组织与派别,如新中华理教、新儒教、天宫教、存在教、科学人教、统一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