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财政干部应用文写作
21188900000039

第39章 事务文书的写作(4)

一、成功做法及创新举措

(一)建立应急决策指挥机制。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科学高效的应急指挥是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的组织保障。地震发生当日16时,我厅党组召开紧急会议,成立了由厅长黄锦生同志任组长,其他厅领导和厅机关相关处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四川省财政厅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资金调度、灾情统计、信息宣传、后勤保障等工作小组。厅领导班子成员打破原有分工,实行党组集体领导下的统一指挥,通过每日厅长例会和特殊、重大事项临时碰头会,确保上级交办事项及时处理、工作信息及时互通、综合事项及时协调;各处室也打破分工,打破工作常态,迅即投入抢险救灾工作,保证了省委、省政府决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确保了全省财政系统抗震救灾工作有序、高效推进。

(二)开通救灾资金拨付快速通道。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全省财政系统紧急开通救灾资金拨付“快速通道”,不分昼夜向灾区调拨应急抢险资金。我厅在第一时间启动了抗震救灾应急保障预案,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要求,于12日当天紧急开通抗震救灾资金拨付“快速通道”,为救灾物资供应和救援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5月13日凌晨1时,我厅就将首批4.5亿元救灾资金专调到了灾情最重的阿坝、绵阳、德阳、成都等市(州)和扩权试点县(市)。同时,省财政密切关注灾区库款情况,对困难群众临时生活补助、遇难人员家属抚慰金和后续生活补助等重要专项资金,也通过“快速通道”实行专项调度,切实保证了灾区应急需要。

(三)创立资金应急保障模式。为确保抗震救灾应急需要,我厅党组研究提出了“调度资金保急需、灾情稳定作分配”的资金保障模式。在应急抢险阶段,各类抗震救灾应急资金一律先不下达预算,采取对市州专调资金、对省级部门预拨资金的方式解决应急需要,切实确保了应急物资采购、医疗救治、交通通讯抢险等资金需要,待灾情稳定后再对预算进行调整确认。实践证明,这一应急保障模式既解决了应急抢险和灾区的燃眉之急,又较好地解决了因信息不对称、数据不准确、灾情不明朗带来的资金安排难的问题,有力地保障了抗震救灾,全省没有任何地方因为资金支付问题影响抗震救灾工作。

(四)建立灾区过渡期财力保障机制。地震灾害给财政发展造成巨大影响,全省财政因灾减收,重灾市县全面短收,部分山区县、民族县几乎绝收,财政支出压力空前,收支平衡面临巨大挑战。为解决地震重灾市县因灾巨额减收带来的基本保障困难,省财政加大了对重灾市县的财力补助力度。2008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省财政本着公正、公平的原则,根据受灾影响程度,并选择地震重灾区因灾财力损失、基本运转需求等相关因素,下达德阳、绵阳、广元、雅安、阿坝等5个重灾市(州)本级以及汶川等51个重灾县重灾区过渡期财力补助资金26.5亿元,有效保障了地震重灾区政权机构正常运转和履行基本公共服务职能的支出需要。

(五)多渠道集中统筹财政资金。在没有年初预算作保障的情况下,为保证应急抢险和抗震救灾的资金需要,我厅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及时制定出台了《关于统筹资金集中财力保障抗震救灾工作的意见》、《关于厉行节约全力支持抗震救灾的通知》等一系列关于统筹资金、集中财力保证救灾的文件和措施,要求各级各部门及时调整预算安排,对已批复的部门(单位)预算或部门与财政共同管理的待批复专项资金进行逐项清理,将可暂缓执行的项目资金调整用于抗震救灾。在省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08年省级财政对年初已定项目预算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并通过压缩省级机关日常公用经费、清理归并存量资金、动用省级预备费和预算稳定调节金以及集中各类财力增量等办法,共筹集抗震救灾资金121.01亿元。这样的力度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

(六)全面加强抗震救灾资金监管。抗震救灾资金量大面广,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实施监管的时间紧、要求高、难度大,是对全省各级财政部门的重大考验。

省财政厅党组带领系统干部职工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按照“廉洁救灾”的要求,完善监管机制、整合监管力量、突出监管重点,全力确保抗震救灾资金管理使用安全、规范、有效。

一是完善监管机制。建立横纵联动监督机制,我厅与纪检监察、审计、民政、财政部驻川专员办协作配合,建立了信息互通、成果共享、协同一致、简约高效的监督机制,实现了监管力量的有机整合,形成强大的监督合力;完善资金监管规章制度,对全省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调整支出结构保救灾、规范和加强抗震救灾资金使用管理等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创新支出绩效考评机制,扩大考评范围,确保资金公开透明和高效运行。

二是突出监管重点。针对抗震救灾各个阶段资金管理的形势和特点,我厅不断调整监督管理的重点,适应不同阶段资金监管的需要。

在应急抢险阶段,我厅重点对省民政厅、交通厅、卫生厅等承担应急抢险任务的单位使用管理抗震救灾资金的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为科学分配、调度资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我们还对各种专门用途的救灾资金一律实行专账管理,有的甚至实行专户管理,严格使用范围和对象,确保了救灾资金专款专用,有效地防止了挤占挪用和个人侵占等问题的发生。同时,按照及时、及早监管的要求,我厅还组织大量人员深入灾区一线开展监督检查。例如,在6月,我厅就从市县财政部门抽调40余名干部,组成20个工作小组,分赴五个重灾市,对医疗机构地震伤员紧急救治费用进行了核查初审。

在过渡安置阶段,重点对应急抢险阶段的各类支出事项进行清理,督促资金使用部门加快资金结算进度,明确支出预算,避免滞留延压。严密跟踪因灾生活困难群众后续补助、农民过渡建房补助、农房重建补助等安民政策的落实,认真清核受灾人数、户数,及时查处和纠正违纪违规问题,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确保国家对灾区的各项民生政策及时兑现落实。8月,按照省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督检查领导小组的安排,我厅从全省财政系统抽调100名干部分赴各重灾乡镇,对救灾资金物资使用开展了长达几个月的驻点监管工作。同时,我厅还努力规范救灾物资采购活动,督促采购单位按照《政府采购法》规定办理采购事项,严格遵循公开招标和定向采购等工作程序。

此外,我厅还高度重视做好捐赠资金管理工作。对抗震救灾捐赠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并代省委、省政府草了一系列加强救灾捐赠资金管理的制度规定,进一步规范了救灾捐赠资金的分配管理,也使捐赠人能及时了解掌握所捐资金去向。

三是丰富监管手段。第一,加强日常监管。厅各业务处室按照职责分工,分别负责灾民安置、交通运输、道路抢通、医疗救治、卫生防疫以及救灾物资采购等抗震救灾重点专项资金拨付的审核把关和资金使用情况的跟踪检查,动态掌握资金使用情况,做到资金日常监管工作全覆盖。第二,强化重点检查。我厅积极会同财政部驻川专员办、省监察厅、省审计厅等部门联合开展抗震救灾资金的重点检查工作,着重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公众关注度高、容易发生问题的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抽查,严肃查处滞留滞拨、挤占挪用、随意分配、优亲厚友、损失浪费、弄虚作假、截留克扣等突出问题。第三,开展专项核查。对于日常监管、重点检查中收集掌握的信息以及群众举报反映的问题,我厅按照“全面核查,一查到底”的原则进行专项核查,对违纪违规问题督促相关单位进行了纠正,并将核查结果向举报人进行了通报。

二、体会和启示

(一)必须统一指挥,确保政令畅通。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令行禁止的纪律保障,是做好财政抗震救灾工作的前提。地震灾情发生后,我厅迅速启动了应急决策指挥机制,成立了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厅党组统一集体领导,坚持每天一次的厅党组、厅领导碰头会议制度,实行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度。灾区各级财政也建立了应急统一指挥制度,严明工作纪律,保证了令行禁止、政令畅通。广大财政干部在坚强有力的统一指挥下,讲政治、顾大局,关键时刻拉得出来,危难关头冲得上去,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实践证明,建立应急决策指挥机制,实行统一指挥,是推动全省财政系统抗震救灾工作紧张有序、卓有成效的前提和保证。

(二)必须打破常规,确保保障有力。非常之时,当有非常之举。为切实做好抗震救灾应急保障工作,我厅着力在以下三个方面打破常规:一是在职能分工上打破常规,从厅领导班子到厅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都不再局限于原有的工作分工,实行统一指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随时接受组织上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务。二是在财力安排上打破常规,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尽可能压缩一般性支出,通过动用预备费、调整结构等多种方式,积极筹措资金保障救灾之需。三是在资金拨付上打破常规,在应急抢险阶段先不下达预算,采取对市州专调资金、对省级部门预拨资金的方式来解决应急需要。这些超常规措施的推出,有力地保障了我省抗震救灾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必须注重调研,确保科学决策。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基础。地震灾害发生后,为贯彻落实好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各项政策,我厅主动深入调查、超前研究,狠抓政策衔接、政策创新和政策落实工作,先后制定了灾区困难群众生活补助、灾害遇难人员家属抚慰、农村永久性住房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政策的具体实施办法,努力把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安民政策变为易于操作的具体条款、变为方便灾区人民领取的实惠,确保各项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实践证明,只有注重调研,才能切合实际,才能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政策的可操作性。

(四)必须主动公开,确保公众知情。谣言止于公开。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既是确保公众知情的重要途径,也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的有效形式。抗震救灾期间,为及时澄清和纠正社会上和网络上出现的一些救灾资金被挤占、挪用的不实传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切实做到“阳光救灾”,我厅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各种媒体,将救灾资金的接收、安排、拨付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开发布;在省政府门户网站设置《抗震救灾捐赠资金接受使用公示》专栏、《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财政资金及政策公示公告》专栏,积极参加省政府新闻发布会、省广播电台和省政府门户网站的在线访谈节目,对抗震救灾捐赠资金接收情况、恢复重建资金使用情况和相关政策信息进行了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同时,还积极督促资金使用部门加强基础工作,坚持调查摸底、张榜公示、公开发放等工作程序,做到账目清楚、手续完备、群众知情,确保向社会各界交出一本明白账、放心账。

简析:这是一篇专题性工作总结,采用总分结构写作,由前言、成绩经验和收获体会组成。前言部分为总说,直接交代了工作的背景、取得的工作成果与基本评价,开宗明义,简洁明了;以下为分说,“成功做法及创新举措”部分列出六个小标题,用大量真实的事实和数据证明从属主旨;为深入分析“全面加强抗震救灾资金监管”工作,作者又从三方面具体阐述,“点”和“面”的材料结合使用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体会和启示”部分将感性的东西上升成理性的认识,找到了规律性的东西,即“必须”和“确保”。该总结主旨突出集中,材料全面充分,真实准确,结构严谨,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二)案例二:综合性总结分析讨论提示:

阅读并整体感知综合性总结的写作技巧。

这则总结的结构特点。

这则总结从属主旨的表达特点。

这则总结在材料使用方面的特点。

二OO九年度开放型经济工作总结

2009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市外经贸委的精心指导下,我县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树立信心,抢抓机遇,促稳定,促振兴,保增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年初的总体布署,以建设内陆开放型生态经济高地为目标,认真履职,扎实拼搏,较好地推进我县外经贸工作。现将2009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2009年度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引进县外资金。截至11月底,全县签订项目143个,合同引资118.13亿元,到位资金18.77亿元;意向性项目77个,意向引资105亿元;续建项目24个,到位资金12.05亿元。1-11月合计利用县外资金30.8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72%。

(二)利用外资。新签外资项目1项,合同利用外资1236万美元,实到外资896万美元,完成市目标任务的896%,同比增长5.9%。

(三)外贸进出口。截至12月14日止,全县进出口总额完成1800余万美元,同比下降8.6%;出口1626万美元,完成市目标任务的81.3%,同比下降9.4%。

到12月底,全县预计出口2100余万美元,可超额完成市下达的出口目标任务。进口174万美元,同比增长11%。

(四)外经合作。(具体内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