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消费心理学
21189100000065

第65章 商店的环境布置与消费心理(3)

(二)拥挤程度

当很多人进入某个商店或店铺空间过多地被货物挤满,越来越多的购物者会体验一种压抑感。很多消费者会觉得这令人不快,并采取办法改变这种处境。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方法是减少呆在商店内的时间,同时买得更少、决策更快或更少运用店内可资运用的信息。结果是,消费者满意度降低、不快的购买体验、再次光顾的可能性减少。

营销者在设计其卖场时,应尽量减少顾客的拥挤感。当然,这在实际中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到零售店购物通常是节假日或周末这些特定时间内。零售商必须在由于大多数时间里店面大于应有的营业面积所支付的例外费用与由于关键购物时段里顾客感到拥挤造成的不满所带来的损失间做出权衡和取舍。

其中,收银台的拥挤程度是影响超市消费心理的最重要因素。北京一项调查显示:有64、7%的顾客在超市不愉快的购物经历主要是由付款队伍太长引起的。45、4%的顾客交款时只能容忍3位以下顾客排在自己前面,40、5%的顾客只能容忍6人以下的交款队伍。

二、商品陈列与消费心理

商品陈列是商店内部陈设布置的核心内容,也是吸引消费者购买商品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超市实行自助式服务和集中式一次性付款的销售形式,它与传统的柜台式销售有很大的不同,消费者可以近距离接触商品,其自助式服务和自主式消费模式使消费者的主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非计划购买大大增加。从消费心理学上讲,“当消费者从紧逼推销和货币支付的双重压力中解放出来时,其购买能量的释放将趋于最大值!”。而要使某商品在众多商品中脱颖而出,让消费者对其产生注意,商品陈列、包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商品陈列包括商品陈列位置的选择、摆放式样的设计以及陈列的装饰衬托等方面。

(一)商品陈列的心理要求

对商品陈列的基本心理要求是: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和兴趣;易被消费者所感知和认识;符合消费者的认识习惯和选择心理,便于消费者接触和选购;要给消费者以干净、整洁、丰满、美观之感等。

1.方便顾客观看

柜台设置的高度应该要适应于消费者的习惯视觉高度。研究发现,普通身高的顾客无意识地展望的高度为0.7—1.7m,上下幅度约为lm左右。在一个从上至下的平面布局中,左边比右边视觉效果好,上边比下边视觉效果好,中间较上下两端视觉效果好,视平线以下至胸部这一区域的效果最好,是最有效的陈列高度。商店可以考虑在这一区域陈列主营商品,如名牌商品、消费者最满意商品、应季商品等,以便迅速引起消费者注意。一项研究发现,放在零售店货架上半部分的品牌比放在下半部分的品牌受到的注意要多35%。

有的超市会把最贵的、或者利润最高的产品放在货架最佳的位置,也就是视线略偏下的那一排。我们随机调查了一家超市的一个调味品货架,从上到下酱油的品牌与价格依次是:加加草菇老抽王,6.7元;美极鲜味汁,19.5元;海天味极鲜酱油,11.9元;李锦记精选生抽,12.5元。“美极鲜味汁”最贵,被摆放在了最佳位置。

2.方便顾客行动

布置营业柜台时,常会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即柜台布置出现“死胡同”的现象,顾客沿一个方向观看了一组柜台的商品之后,必须折回来再观看一遍商品才能走到另一组商业柜台去,有人以为通过这样来回一遍可以增加顾客观看商品的机会。其实这种布置方式是不可取的,顾客折回来观看商品,必然与走入这组柜台的顾客相遇,造成柜台内顾客人数增加,给来往的顾客都带来了拥挤忙乱等不方便的现象。有些消费者只是观光性地浏览闲逛,并没有一定的购物计划,他们一见到“死胡同”般的柜台布置会立刻往外走,结果反而减少了顾客观看商品的机会。因此应该避免这种柜台布置形式。

3.方便顾客挑选

商品陈列要尽可能做到裸露摆放,同时要有价格、货号、产地、性能、规格、质量等级说明,便于消费者观看、触模和比较,以增强商品的感性认识。如果消费者不能直接看到或触摸商品,陈列商品只有价格,而较少有其他说明,这样易使消费者产生怀疑而导致购买欲望下降。

目前实行开架销售的商店很多,这种销售方式不仅能让消费者更清晰地观看商品,还能用手触模到商品,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比较、选择心理,激发购买欲望。采用这种方式销售时,商品的摆放高度应与消费者易于触摸的高度相吻合。在我国,成年女子最适合的触模高度为距离地面60—160厘米的空间。商品摆放在这个空间里,成年女子不弯腰、不踮脚就能用手拿到商品。据此,可以把妇女用品摆故在这个高度空间里;由于儿童用品基本上也都是由成年女子来购买的,也可以摆放在这个空间里。对于成年男子来说,由于他们的身高普遍高于成年女子,所以他们最适合的触模高度也稍高于成年女子的最适空间,大致在60—180厘米。

一般而言,开架销售方式得以缩短顾客与商品之间的距离,让顾客在没有心理压力的环境中挑选商品作出选择,要比封闭售货方式更有可能增加顾客的冲动购买。这也是以传统柜台销售方式为主的百货商场在与自选超市的竞争中败下阵来的重要原因。

4、适应购物习惯

对品种繁多的商品进行货位分布时,应考虑到消费者的购买习惯,以便于消费者寻找、选择商品。具体地说,零售企业在市场营销中,应根据消费者对商品的要求和购买习惯,对方便品、选购品和特殊品进行合理的摆布。这三类商品与消费者购买习惯的关系。

商场内的货位分布与产品陈列对消费者冲动购买行为有着重要的引导与刺激作用。冲动购买商品(如“低值易耗”商品、选择性不强的商品)的货位分布通常在商场主层或底层、主通道两侧、通道拐角或出入口附近,位置突出明显,消费者易于发现取拿。许多商场还在收银台附近摆放一些便利品或小商品,如糖果、口香糖、电池等,利用消费者等待交款的机会增加冲动购买可能。冲动购买产品往往采取开架售货,产品陈列的高度与消费者环视高度相适应,并辅以相应的灯光照明,增加消费者感知产品与冲动购买的机会。

消费者对选购品的购买要求,侧重选择机会多,有对商品质量、功能、价格、式样、颜色等进行认真、细致比较的环境。因此,选购品的摆布和陈列地点,应选择营业面积宽敞、光线充足、噪音干扰小的位置,符合便于挑选、易于选购的要求。

消费者对特殊品的购买要求,注重多方比较、反复思考、慎重决策。因此,特殊品的摆布和陈列地点,应选择商店顶层的僻静之处及环境高雅的位置,符合选购时间长、有安全感的要求。沃尔玛超市中设有的“店中店”“珠宝厅”等高雅购物场所正顺应了消费者这种特殊心理。

许多大商厦的一层多为化妆品、名表等非生活必需品,地下多为食品超市,而顶层多为快餐店。此格局也是研究了人们的购物心理和行为规律而设置的。研究发现,与传统上认为第一印象会产生积极的知觉效应相反,大部分消费者实际上对第一家商铺持消极态度,人们通常忽略刚进门就看到的东西。食品超市往往把冷冻冷藏的熟食、鸡鸭鱼肉、奶制品等放在超市的最尽头;饮料、小食品或促销品会放在最外面,以减少顾客提重物的时间。

5、要清洁整齐、疏密有致

陈列的商品数量不宜过多或过少。陈列太少,会使陈列显得不丰满,也易使消费者产生难于好中选优或都是别人挑剩的感觉,所以,应随时填补货物销售后留出的空间。当经营品种少时,可采用陈列多个同类商品的方法来弥补。但也不能塞得严严实实,以免使人感觉沉闷、压抑。货架之间的通道应畅通,宽窄要适宜,给人以思索的余地、想象的空间。据分析,自由市场中2/3的购买决定是在通道里作出的。如果商品陈列合理,可以增加10%的冲动型购物。

即使是从商品陈列的一般要求上看,商品的陈列也要做到清洁整齐、美观大方、井然有序,切忌随意堆砌;还要做到丰满多彩、库有柜有,切忌稀疏不整。如果货物上如有积灰应随时清除,否则会使人很“倒胃口”。

小资料:产品脱销的影响

脱销是指商店中的某种品牌暂时缺货。很明显,它会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这些可能的后果包括:

(一)购买行为

A.在原来的商店中购买替代品牌或替代产品。在今后的购买中,替代品牌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取代原品牌

B.推迟购买,直到原来的商店里该品牌到货

C.放弃购买

D.到另一家商店购买原品牌。在该商店里,消费者购买所需的所有商品或只购买脱销商品。今后的购买中,第二家商店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取代原来的商店

(二)口头行为

A.消费者可能就第一家商店向同伴做出负面评价

B.消费者可能就第二家商店向同伴做出正面评价

C.消费者可能就替代品牌或产品向同伴做出正面评价

(三)态度转换

A.消费者降低对第一家商店的喜爱程度

B.消费者增加对第二家商店的喜爱程度

C.消费者增加对替代品牌或替代产品的喜爱程度

在这些可能的后果中,没有一项是有利于脱销的商店或品牌的。例如,3/4的购买行为都表现为转换品牌或推迟购买。如果另一品牌被购买,那么将来该品牌就比在原定品牌没有脱销的情况下更有可能被再次购买。制造商也会面临当前和未来销售的双重压力,因此,有效的分销渠道和存货管理对于制造商和零售商均极为重要。

(二)商品陈列方法

消费者在商品繁杂的商店里,总是希望能很快找到自己所要购买商品的陈列位置,为了方便消费者寻购商品,应根据消费者的认识习惯和心理规律安排商品陈列位置,并保持相对稳定。同时,为了使商品对消费者产生更大的吸引力,或方便消费者选购商品,在柜台陈列上,还要运用一些艺术手法和心理方法。

从陈列位置、陈列形式等方面看,商品陈列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分类陈列法

即根据商品的种类、特点及消费者的选择心理,对商品进行分门别类的有序陈列。这是通常的陈列方法,也符合消费者按类索求的心理。例如,一个百货商场,商品可以分为服装鞋帽、床上用品、布匹衣料、呢绒绸缎、日用小百货、箱包皮具、文体用品、儿童玩具、家用电器、各式钟表、搪铝五金、金银首饰、化妆洗涤、工艺美术、糖酒食品等类。这些商品应分别摆放在不同的柜组里,以方便消费者寻找和选购。在柜台陈列时,每大类还可分成许多小类,如服装按男装、女装、童装、中老年服装分别陈列;纺织品按毛呢、化纤、丝绸、棉布分类陈列等。对于有相互补足或连带关系的商品,可以相邻陈列,如:皮鞋与鞋油及鞋刷、西装与领带、儿童用品与儿童食品、妇女用品与儿童用品等,这样可以方便消费者选购相关商品,或引发对相关商品的购买需要,增加销量。另外,还可以根据同类商品的质量档次、价格高低、花色繁简、颜色深浅等特点,进行分别陈列,这里一般还要考虑到消费者的主导购买动机或选择倾向如何。

张世君(2007)研究了大类商品销售利润率变化趋势和消费者购买大类商品频率变化趋势,他把商品分为:美容化妆类(A类)、青年女士服装(含鞋帽)类(B类)、青年男士服装(含鞋帽)类(C类)、儿童服装(含鞋帽)类(D类)、老年服装(含鞋帽)类(E类)、金银首饰珠宝类(F类)、日用小百货及小家电类(G类)、家用电器类(H类)、IT数码类(I类)、体育服装及用品类(J类)、医药保健用品类(K类)等大类。

从提高商场的经济效益和更好地服务顾客、为顾客着想的角度出发,大类商品的布局按以下方案较好。以一个地下一层、地上四层的商场为例。

1.将家用电器类和日用小百货及小家电类商品布置在地下一层。这样可以很好地兼顾方便顾客购买和商品销售。

2.将美容化妆类和金银首饰珠宝类商品布置在地上一层,重点提高该类商品的销售额,从而提高商场的销售利润率。

3.将青年女士服装类、青年男士服装类和体育服装及用品类商品布置在地上二层。因为这类商品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年轻人,而且消费频率很高,方便了这类消费者将会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

4.儿童服装类和老年服装类商品布置在地上三层,体现老、青、少合理结合。因为从我国的传统购买习惯来看,儿童服装类和老年服装类商品多数是三代人在一起共同决策购买的,而且这两类商品的买单者多数为青年人,因此,地上三层不高不低,可以较好地兼顾老、青、少三个层面顾客的需要。

5.将IT数码类和医药保健用品类商品布置在地上四层(最高层)。消费者对这两类商品的购买多数是理性购买行为,即使楼层较高,不会太多影响销售情况。而且,在我国多数消费者对医药保健用品类的购买是不太喜欢被其他人所看到,把这类商品布置在较高楼层,因顾客相对较少,可以起到保护消费者隐私的功效,更好地体现商场的以认为本的经营理念。另外,相对来说,IT数码类商品价格较高,体积较小、重量较轻,消费者需要支付的货币也较多,该类商品布置在较高楼层,也可以起到既方便顾客购买,又保护消费者隐私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