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金融可以覆复历史
21190000000023

第23章 中日甲午战争就输在融资上(1)

甲午一战,清政府偿付战争赔款共计3.4亿两白银,等于日本工业资本总额的5倍多。战争融资的高收益刺激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最终毁灭了自己。

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称之为日清战争)在中国民众心中形成了巨大的历史伤口,至今无法愈合。100多年来,对于战争胜败的结局有无数的学术讨论,基本上都沿袭当时文人志士的清谈立场,从清朝腐败、用人不当、战舰落后、列强阴谋等起笔,最终指向制度竞争的核心,继而诉诸变法、改良乃至革命。毫无疑问,历史的逻辑在宏观叙事上总是气势磅礴,但这种大而化之的讨论似乎总是压倒了许多细节的追溯,使得我们除了斗志昂扬外,无从下手循序渐进地加以改善。

在当时的环境下,按传统意义上说,中国的综合国力(人口、资源、军事力量、朝廷财富等)远远超过日本。当时,北洋水师与日本联合舰队铁甲舰方面的数量比是6:1,中国遥遥领先;非铁甲舰方面则是8:9,日本稍占上风,但几乎可以忽略。在战舰的质量方面,北洋水师“定远”号、“镇远”号的护甲厚14寸,即使是“经远”号、“来远”号”的护甲也厚达到了9.5寸;而日本方面,即使威力最大的“三景”号,也缺乏北洋舰队这样强大的装甲防护。不仅如此,北洋舰队的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设计时还综合了英国“英伟勒息白”号和德国“萨克森”号铁甲舰的长处,各装有300毫米口径大炮4门,堪称当时亚洲最令人生畏的堡式铁甲军舰,在世界也处于领先水平。再说火炮方面,无论大口径火炮,还是小口径火炮,北洋舰队均占优势。200毫米以上大口径的火炮,北洋舰队与联合舰队的比例是26:11:小口径火炮方面,北洋舰队与联合舰队的比例是92:50:只是在中口径火炮方面,日本稍稍领先,中日比例为141:209。就平均船速而言,日舰每小时比我舰快1.44节,优势也并不明显。

中日之战不仅清朝认为必胜,英、俄、德、法等列强也看好中国,就连日本军界也认为要以破釜沉舟换得与清分庭抗礼的结果。谁知黄海一战,李鸿章苦心经营多年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台湾被割让,东北几乎也被划出去,刘步蟾、方伯谦等留英将领也将卿卿性命断送在小了几辈的日本同门师弟手上。这种惨烈的奇耻大辱一直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心头,每每成为百年来中日冲突的内在纠结。

19世纪末期,世界各国高度关注海域和殖民地资源,列强都将海军建设当成头等大事。中国和日本分别在19世纪中叶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后,更是发愤图强,提升军力。

甲午战争前,正值慈禧大寿。光绪十八年十二月(1892年1月),朝廷委派礼亲王世铎、庆郡王奕劻总办万寿庆典。不久,又成立庆典处,专办庆典事宜。仿照乾隆年间为皇太后祝寿的成例,自紫禁城西华门至颐和园东宫门跸路所经,分设60段景点,建造各种不同形式的龙棚、经坛、戏台、牌楼和亭座。江南、杭州、苏州三个织造衙门,则特造彩绸10万匹,以供庆典之需。光绪二十年六月(1894年7月),中日战争爆发,有人建议停止颐和园工程,停办点景,移作军费,慈禧太后却非常生气,说:“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身不欢。”后来,清军在朝鲜战场上接连失利,北洋海军又在黄海之战中受到重挫,慈禧太后转而支持李鸿章避战求和的方针,幻想外国出面调停。最后由于形势日益紧张,慈禧太后不得不宣布:“所有庆辰典礼,著仍在宫中举行,其颐和园受贺事宜,即行停办。”在大连陷落、旅顺危急的情况下,慈禧太后在宁寿宫度过了她的60岁生日,而在光绪二十年十月二十四日(1894年11月21日),旅顺失守。

光绪二十一年正月十三日(1895年2月7日),刘公岛陷落,北洋海军全军覆没,而清廷派往日本议和的使臣张荫桓、邵友濂又遭到拒绝,日本要求另派十足全权、曾办大事、名位最尊、素有声望的人为谈判代表。慈禧太后决定派遣李鸿章为全权代表赴日议和,但此时,李鸿章已被拔去三眼花翎,褫去黄马褂,革职留任。正月十八日(2月12日),慈禧太后面谕军机大臣:“即著伊去,一切开复,即令来京请训。”奕说:“上意不令来京。如此,恐与早间所奉谕旨不符。”慈禧太后说:“我自面商。既请旨,我可作一半主张也。”次日,发布上谕,李鸿章著赏还翎顶,开复革留处分,并赏还黄马褂,作为头等全权大臣前往日本议和。三月二十三日(4月17日),李鸿章与日本代表签订了《马关条约》。

值得一提的是,丁汝昌在战前曾提出,主要舰船上应该配置速射炮,需银60万两,李鸿章却声称无款,直到北洋舰队在黄海海战中战败,他才上奏前筹海军巨款分储各处情况:“汇丰银行存银一百零七万两千九百两;德华银行存银四十四万两;怡和洋行存银五十五万九千六百两;开平矿务局领存五十二万七千五百两;总计二百六十万两。”当时中国经济数倍于日本,但在层层盘剥之后,中国实际投入海军的经费却不如日本。尽管中国的北洋水师在19世纪80年代曾经是亚洲最大的舰队,也拥有最为先进的舰只和训练有素的官兵,但在之后的10年基本没有再行投资,甚至维持基本运转的费用也难以筹措。在中法战争结束后的1885年,慈禧太后发布懿旨勘修皇家园林。到甲午海战之前的10年中总共动用了600万两白银,其中从海军衙门经费中挪用了436.5万两。

大敌当前,大清海军无力继续购买更为先进的炮舰,甚至已经在英国Armstrong公司订购的两艘巡洋舰也由于经费不足而被日本购去改成“吉野”号和“浪速”号。这两艘舰只分别在1893年和1885年交付使用,在甲午战争中参加了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重创北洋水师,成为在中国民众心目中臭名昭著的两艘战舰。1900年两舰又参加八国联军对华战争,巡弋渤海;1904年被编入第一舰队,参加了日俄战争中攻打旅顺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