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泛长三角区域合作背景下的江苏经济创新发展
21190900000009

第9章 泛长三角区域合作与江苏经济创新发展(8)

2.泛长三角区域合作对江苏经济创新发展的意义

泛长三角区域合作既是泛长三角经济区发展的内在要求,也对江苏经济创新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江苏经济与长三角经济尤其是上海经济和长三角经济腹地进行区域合作,是泛长三角经济一体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于江苏经济来说,接轨长三角经济区尤其是上海经济,早接轨会带来早发展。接轨长三角经济区尤其是上海经济的关键在于加强经济联系,经济联系的紧密度越高,融合的通道就越畅通。与长三角经济腹地进行区域合作,江苏经济应在自己的经济基础、产业特点、资源禀赋等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在区域合作中寻求快速增长和创新发展机遇,探求发展空间。

(1)进行泛长三角区域合作有利于江苏经济空间结构优化和融入更大范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体系。长三角经济区是中国国民经济中的泛长三角大范围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区域之一。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基于区域经济板块内各次级区域经济板块之间、各区域经济板块产业之间的专业化分工与合作而形成的经济一体化。随着中国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泛长三角经济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其区域经济内部的市场分割为统一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体系所取代。江苏经济是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体系中的核心区域之一。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是江苏经济空间结构优化和融入泛长三角大范围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难得机遇。因此,进行泛长三角区域合作,有利于江苏经济在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体系中实现经济空间结构优化和经济要素的“互补”发展。

(2)进行泛长三角区域合作有利于江苏产业结构优化。随着长三角经济的持续增长,其产业结构也发生着向优化方向演进的显著变化,且对泛长三角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具有明显的示范与促进效应。长三角经济的第二、第三产业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6年长三角经济的三次产业比重为3.72:54.95:41.34,其中上海、江苏、浙江经济的第一产业在其GDP总值中所占比重分别为0.9%、3.96%、5.83%,都低于11.7%的全国平均水平。作为长三角经济极核区的长三角经济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对泛长三角和江苏经济的产业结构变化起着优化带动作用。进行泛长三角区域合作有利于江苏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随着全球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跨区域、跨国界转移,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和对外开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一些跨国公司把生产基地移入长三角及其经济腹地,以获取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发展平台。这也为泛长三角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并进行区域合作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江苏经济是泛长三角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泛长三角区域合作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泛长三角区域合作和经济一体化对江苏经济的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必然产生重要影响,从而促进江苏经济的产业结构高度化。

(3)进行泛长三角区域合作有利于江苏经济创新发展。进行泛长三角区域合作首要的是要进行长三角区域合作。长三角经济区是中国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制度与技术创新中心。创新是区域经济板块发展的主要动力。长三角作为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经济增长的核心区域,在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过程中,无论是国有企业改革,还是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区域性法规调整,市场管理方式及经济主体行为规范改进和效率提高,都对整个泛长三角经济区产生重要影响。长三角聚集了大量实力雄厚的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良好的人文积淀和雄厚的科研实力,使之成为中国重要的新产品生产基地和新技术研发与扩散的中心。江苏经济要在泛长三角区域合作中实现创新发展,必须要在进行长三角区域合作中使其成为对外开放前沿,重要的制度与技术创新中心。只有这样,江苏经济才能在泛长三角区域合作中为自己创新发展赢得重要的发展条件。

在区域经济创新发展中,经济要素和经济活动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要素和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即整体经济要素和经济活动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集聚,促成空间结构形成和演化;二是经济要素和经济活动的产业集聚,即产业的区域分工或专业化生产,或某一类产业在一个特定的地理范围内集中,形成产业集聚和产业发展。从这种意义上说,泛长三角区域合作背景下的江苏经济创新发展,也主要是表现在经济要素和经济活动的这两个方面的变化,即泛长三角区域合作背景下的江苏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创新发展。因此,本书的第二章至第九章是从上述两个方面分析泛长三角区域合作背景下的江苏经济创新发展的,即第二至第六章分析泛长三角区域合作背景下的江苏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第七至第九章分析泛长三角区域合作背景下的江苏产业经济创新发展。

泛珠三角经济区是近年来中国国民经济中的特别引人关注的大范围区域经济板块。2004年6月3日,“9+2”模式中的各省(区)政府共同签署《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标志着由****广东********张德江倡导、得到“9+2”模式中的省(区)政府积极响应的“珠三角”经济合作框架正式建立。

“泛珠三角”经济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启动,有其特定的宏观经济背景和现实基础。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广东经济逐渐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域经济板块之一,具备了总量、开放度及区位等诸多优势。其间,广东对区域合作的视野从“小珠三角”合作(珠江东、西岸县、市的合作)扩展至“大珠三角”合作(“小珠三角”加上港、澳的合作)。自19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形成了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三大区域经济板块,但在三大区域经济板块中唯独珠三角洲地区的经济腹地狭小。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广东将“大珠三角”合作进一步扩展为“泛珠三角”合作(粤、桂、闽、琼、湘、赣、川、滇、黔加上港、澳的“9+2”合作模式)。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是中国经济适应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化发展的战略需要。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推动,广东省与周边各省(区)的经济都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在开拓东盟市场和发展经贸关系上,华南、西南各省(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人缘优势,是中国经济通往东南亚市场最重要的战略通道,而广东作为世界上重要的加工制造业中心之一,与东盟在制造业和技术结构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互补性。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可以增强中国经济与东南亚经济的对接能力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对于扩大中国经济对东南亚经济的影响,为中国经济发展谋求稳定的周边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也是“9+2”省(区)为适应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积极推动亚洲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赢得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