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生活中离不开的心理学
21191600000035

第35章 解读男人的内心世界(1)

尽管千人千面、人心难测,但共同的人性倾向、共同的心理特征,会帮助你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发挥自己的心理优势,在男人的世界中获得先机。

要有与不同人交往的心理自信

许多男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在走进一个陌生的房间,或是与一个不熟悉的人碰面时,在心里对自己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该怎样打破僵局,与他人交朋友呢?”

一位老教师,在教研上颇有成就。本来许多人都想结交他,但他与大多数的人都格格不入,似乎独来独往,特别孤立、窘迫。然而在他的小交际圈中,他能说会道,左右逢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截然不同的情景呢?当然是他不善于与圈外人交往。其实,这位老教师很想与圈外人交往,也曾努力过,但自从碰了一次壁后,便封闭了自己,以致弄到现在这副模样。

同单位的张老师本来也是一个一到交际圈外就张皇失措的人,但他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从不气馁,不断培养在交际圈外的交际能力。时隔数年,在一家教育报举办的论文评比颁奖会上,张老师和与会的领导、师长以及编辑、专家、社会各界人士谈笑风生,应对自如,让人不禁感叹其既能做学问,又善交际。

每个男人都有一个相对熟悉的交际圈,或以地域为标志,如邻里之间、单位范围内等;或以人群为界限,如同性之间、同事之间、同龄之间、同学之间等。在这个熟悉的交际圈中,你可以挥洒自如、游刃有余,堪称交际高手。但一旦走出这个熟悉的交际圈,你还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吗?有许多男士一反常态,变得十分蹩脚、别扭,为此深为困惑,深感苦恼。显然今天的交际已要求你不能仅仅局限在熟悉的圈中了,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你不断扩大交际面,越来越多地要求你迎着陌生感,学会与诸色人等打交道。

(1)主动热情地面对全新的交际局面

交际圈外总不如圈中那么熟悉、随意,总会让你感到陌生、僵硬、别扭。当交往把你推到交际圈外时,你应打破怯懦畏缩心理,以积极开放的心态面对一切,这样你就能放松自己,展现出潇洒的风貌,让人认同、欣赏、接受。小李在原单位“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十分得体,很有人缘。后来他被抽调到总公司,进入新的交际圈,小李却笨拙起来,显得特别别扭、窘迫。幸好有人给小李及时传经送宝:进行心理放松,让脸上绽放笑容,主动向别人示好,开放心态,不封闭自我,主动热情地面对全新的交际局面。小李听了这些话,茅塞顿开,之后的一切随即都变得有章法了。

(2)善于寻找彼此的接触点

交际圈外与圈内具有很大的差异,不像圈内有更多的相同点和一致性。这就要求你善于寻找彼此的接触点。比如工作上相通的地方、共同的爱好追求、性格上的一致、观点上的相近等。更细致一点的如衣服品牌相同、知道了同一新闻、认识同一熟人等,都可作为交际的接触点。有了接触点,便形成有一定内涵的合适的交往关系。小张到某单位见习,起初他找不到与圈外人交往的感觉,说出的话文绉绉、酸溜溜的,一举一动都显得与周围同事格格不入。后来他注意到这些人都很注意企业形象和产品广告问题,而他在此方面也很内行,于是他以此为内容与他们谈企业公关,谈广告设计,谈宣传报道。这样他与大家有了共同话题,彼此水到渠成地有了更深入、更广泛的交往,与新的交际圈融为一体。

新的交际圈有新的特点、新的要求,介入其中时你必须调整固有的交际方式和习惯,只有主动来适应它,才会为新的交际圈所接纳。而且对对方的独特的交际方式,即便再不适应,也不能采取冷淡、抵触的态度,要包容一切、容纳对方。油漆工小陈专做装修活儿,一干就是十年。虽然年纪轻轻,却算是个老油漆工了。他的活儿源源不绝,让他应接不暇。人们奇怪他有什么“绝活”,小陈却说:“其实手艺是一部分,交往是另一部分。与东家关系处融洽了,人家总会对你感到满意。”人们再问其交往的诀窍,小陈说:“做变色龙。”小陈的话是调侃的口吻,却道出了事实。可以说与小陈打交道的东家形形色色,但他都能适应对方、容纳对方,绝不以一个油漆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去衡量人、对待人。比如对一位领导,他注重言行的严谨、简约、礼貌;对一位演员,他表现得热情、活泼、随意,有时还说几句俏皮话;对对方一些独特的在他一时看来不可理喻的言行,他总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正是这种“随行就市”的交际方式,让小陈处处得人缘,处处如鱼得水。

(3)探索规律,见机行事

交际无论圈内圈外都有其自身规律,懂得并遵循这些规律,你的交际就会显得得体、适宜,反之就会无所适从,左右碰壁。有时这些规律复杂而微妙,这就要求你善于因情求变,在具体情境下探索和体会特殊的交往规律。比如与上司交往一般要注重距离原则,但有些上司个性比较开朗、热情,喜欢比较随意的人,或者在某种情境下、某个时段内,上司心情好,容易接纳人,你见机改变方式更易获得好感。

男人心里的情感世界须知

哲人说:眼睛乃心灵的窗户。看一位男人是否成熟,首先要观其眼神。成熟男人的眼神是既深沉又温柔,他看世界时是深沉的,他看女人时是温柔的,他的温柔如毒药般,可以让女人为此而沉沦,这其中还含有让女人怜惜的淡淡的忧郁的味道。

成熟的男人并不需要英俊相貌,他将感情深深地藏于心底,不会轻易地表达出来。他只用默默地付出来证明感情的存在。他对喜欢的女人除了温柔的注视,还有对女人急躁性格的极大的宽容。正是他的这种藏而不露,反而增加了女人的好奇心理,女人了解他越多,被他成熟的人格魅力吸引的概率就越大,于是女人“自投罗网”也就不足为奇了。

成熟的男人一般比较沉默,不会像年轻人那样去张扬,他不会去开花里胡哨的玩笑,更不会去哗众取宠。他若喜欢一个女人,会用自己成熟的言行去引起她的注意,但他又不会轻易地对这个女人提起“爱”这个字。他不会像年轻男人那样问:“我可以吻你吗?”他已经懂得吻女人不需她同意,他深深懂得不宣而吻是偷心,因为他在同女人的交往中,善于发现她眼神的变化,他可以感受到她感情的加温,当达到一定的温度时,他敢于毫不胆怯地吻她,他明确知道这一吻,会让女人觉得是多么的浪漫、多么的幸福。

成熟的男人也不需要酷酷的外表,因为他懂得爱一个女人、爱一个家庭的前提是必须先爱自己,他爱惜自己的身体,他懂得健康的体魄对女人的重要性,于是他不沾烟酒或尽量少沾烟酒,他会把女人和孩子当成最重要的财富、最疼爱的宝贝。

成熟的男人对自己的女人懂得如何使用善意的“谎言”,并将之当作家庭生活中的调和剂。他知道女人好幻想、好浪漫,他对自己的女人体贴恩爱,对孩子关心呵护。他懂得女人在厨房忙活时,只需过去说一句暖心的话或轻轻的一个亲吻或从背后柔柔地拥抱或给女人一个会意的眼神,便会让女人感觉到自己是那么地被他、被家庭所需要,感觉到自己是整个家庭的顶梁柱,而累死累活也是心甘情愿,不但毫无怨言,反而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而心满意足。

当然,成熟的男人对外面的女人而言同时也是危险的男人,他很能吸引外面女人的眼光,是真男人都不能排除好“腥”的天性,偶尔也会寻找更新的刺激,去沾沾“野花野草”,但是,他不会因此去真正地影响到自己的家庭,就是万一东窗事发,只要不是被“人赃俱获”,就是打死他也不会对自己的女人承认,因为他已经深深地懂得组成一个家庭的艰辛,懂得维护一个家庭的重要。

男人的事业心理

21世纪的今天,发展越来越迅速,这就让男人有了生存危机,要想顺利地渡过危机,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自己的事业上有所建树。

有一份调查报告指出,75%的被采访男性说他们生命中工作最重要,75%的被采访女性认为她们的生命中家庭最重要。

只要是男人,无不把工作看成他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如果一个男人找到了工作,他就心安理得地认为自己已经负起了责任;如果一个男人找不到工作,则被认为是窝囊废一个。是男人,就必须工作。男人如此要求自己,女人也如此要求男人。

对于大部分女人来说,工作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而对大部分男人来说,工作本身就是目的。

亨利·福特说:“工作就是睿智,就是自尊,就是获得拯救。因此工作不是灾祸,而是无比的恩泽。”

在男人那里,工作不只是养家糊口,它代表他的尊严,成了身份的代名词。而且,工作越是重要,身份就越是显赫。这就是为什么如此多的男人拿职业来衡量自己也衡量别人的原因。

男人以干大事业为荣。因为男人心里都明白,平凡的工作人人都能干,而且都能干好,但是大事业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只有头脑聪明,工作真正投注心力的人才有权利和能力去干大事业。男人天生的独立性、攻击性、冒险性、支配性,使他们有着“胜为王败为寇”的强烈的竞争意识,并将这种意识带入工作中。假如一个男人干的既不是大事又不能成功,那么他到底算什么男子汉呢?所以,千万别同男人开工作的玩笑。

男人为了自己的事业或者职业成天乐此不疲地奔忙,爱情虽然是他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但上帝分别赐给男人和女人的爱的含义存在着极大的失衡。

法国作家巴斯塔曾说:“男人时常动情,恰似蜻蜓点水;女人一有爱恋,便是一往情深。”

冰心曾说:“男人和女人心里所了解的爱情,根本就不一样……男人活是为事业,女人活着才为爱情。”

女人易于将此人生观的差异,视为她们爱男人胜于爱自己的证明。而事实是,如果男人不能在工作和做事能力中肯定自己,他又哪有精神去关心女性呢?

如果生活中的男人在工作上不顺心,经济压力也很大,那么他在情绪上绝对不会对身边的人有裨益,他的精神、精力及注意力,不管有意还是无意,都会完全集中在他对工作的不愉快上。如果他不能感觉到一丝的成就,要他完全宽心,实在比登天还难。

并不是男人不关心女人,他也未必只关心他的工作,应该说他的工作对他的影响很大,自我价值感的重要性远大于同女人的交往。

男人固执和矜持的心理

研究东方文化,你会发现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自尊心和面子是束缚男人的“精神小脚”,使他们缺乏豁达、明快和灵活的自我态度。在外国人看来,东方男子所谓的“大度和隐忍”,实际上代表了一种深层的自卑情结。

男人在社交上的固执和矜持,有时看起来很怪癖。曾经有这样一个事业很成功的男士,他不屑与上司、下属、邻居、亲友来往,一贯独来独往。唯一的爱好是喜欢打台球,挥杆击球,什么斯诺克、花式撞球,说起来头头是道,打起来得心应手,但要和他聊天,你简直找不到可以交流的语言信息。心理学认为:男人更需要社交中的安全感,更需要一种人格面具以掩盖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思想。男人的固执和矜持常常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1)不容他人冒犯自我疆界

心理学认为,男人比女人需要更清晰的自我疆界,因而也就更容易感受到被冒犯。压抑是一种缩小自我疆界的折中办法,但压抑使男人失去优化自己的心境和情绪的能力。开放性的人其实不太在意直陈自己,因为他无条件地接纳了自己,因而也可以无条件地接纳他人。

在社交场合,我们经常会发现,在聪明睿智、美丽大方的女性帮衬下,男人们尚能保持几分儒雅潇洒,但失去了女人做润滑剂,男人群里,留下的就只有沉闷。一位女性白领说:“男人真有些奇怪,在家里天高地阔夸夸其谈,见了别的男人就没话可说。有一次,我和多年的女友见面,各自带着老公,我们聊得很开心,但两个男人之间却自始至终不怎么说话。当我们起身到另一处时,两个男人就这样各自沉默地坐着,好像谁也不认识谁。相反,我去老公朋友家,我和对方的太太很快就亲热得难分难舍,老公和他的哥们倒慢慢地寡语起来,成为陪衬人。”

(2)独特的观念

一位男性谈到他为什么不愿移民美国时说:“我有几个移民美国、加拿大的朋友,他们给我来信说,觉得很难融入当地的文化习俗。我的一个哥们儿在国外近十年,还只喜欢看中文的书和报纸,并不是他不懂得英文,也不是他要保持龙的精神,而是他品尝不到洋文化的乐趣。”

有一位学心理学的女士,去年和丈夫移民加拿大,不到两个月,丈夫就遛回了北京,说是离不了那盖碗茶,舍不得那方块字,其实是难以忍受那种“文化休克”的孤寂。而那位妻子却约了别人的太太,结伴驾车周游加国东西海岸,一会儿是温哥华维多利亚的海滨,一会儿是多伦多安大略湖,其乐融融。

中国男人的内心深层对异种文化有一种天然的排斥,这可能来源于我们的精神文化中的闭关传统,而女性看起来更易于放弃和创新,更易于包容和接纳。最近,一家时尚杂志在网站上发帖子,问:“参加正式的宴会,你会愿意主动和别人交谈吗?”读那些回帖你就有一个感觉,男人心中的规则和禁忌要比女性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