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1-2年级,激活孩子能力的关键期
21191700000033

第33章 1-2年级,孩子经常出现的问题(3)

第4招:找出孩子不安的原因

有时外在环境可能使孩子感到不安,比如说地震、天空中的闪电等,这就是有些孩子对大自然感到恐慌的原因,或者是过大的声响、突然的惊吓等,都有可能成为孩子不安的来源。这时父母可以寻求心理治疗师或其他音乐、艺术的治疗,协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第5招:从游戏中得到安全感

陪伴孩子参与活动,或是通过游戏中的肢体接触,这都有助于建立安全感,父母平时可以多花点心思,设计一些简单的游戏,或手工劳作等,让孩子从锻炼动手能力,同时也让亲子情感升温,沟通更加顺畅。

第6招:容许孩子哭泣

有时一些小小的挫折就可能让孩子感到很委屈或孤立无援,比如生病、争宠,或是被隔壁小孩子抢走一颗糖果等,这时孩子哭泣只是想要吸引大人的注意力,来寻求一些安慰。不过有些父母却以训斥的方式不准孩子哭泣,其实此举是不可取的,因为适当的哭泣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宣泄方式,可以及时排除负面情绪,协助建立安全感。

第7招:不要将教养责任推托出去

良好的家庭依附关系对孩子有着一辈子的影响力,养育自己的孩子是父母的责任,保姆或幼儿园等毕竟只能提供协助,根本无法取代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而恰巧有些家长的观念就不是特别科学,他们让为既然已经付钱给幼儿园或学校,那么老师就应该负起所有的教养责任。殊不知如果父母不能以身作则的话,那么孩子回到家中一样会受到不良影响,同时也无从建立良好的安全感。

经不起挫折

在非洲大草原的奥兰治河两岸,生活着许多羚羊。动物学家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东岸的羚羊不仅奔跑速度比西岸的羚羊快,而且繁殖能力也比西岸的羚羊强。为了研究两岸羚羊的不同之处,动物学家们在两岸各捕捉了10只羚羊,然后把它们分别送到对岸。

一年后,由东岸送到西岸的羚羊繁殖到了14只,而由西岸送到东岸的羚羊则只剩下3只。这是什么原因呢?动物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这些羚羊的生存环境是相同的呀……后来,动物学家们终于找到了原因。

原来,东岸不仅生活着羚羊,在其附近还生活着一群狼,为了不被狼吃掉,羚羊不得不每天练习奔跑,使自己强健起来;而西岸的羚羊因为没有狼群的威胁,过着安逸的生活,结果奔跑能力不断降低,体质也不断下降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在安逸环境中的人往往过于脆弱,只有不断经受困难和挫折的人,才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强大的生存能力。

挫折,就是俗话说的“碰钉子”。《心理学大词典》对“挫折”的解释是这样的:挫折是在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世上的事情往往是这样:成果未成,先尝苦果;壮志未酬,先遭失败。

遭遇挫折是每个人都会遭遇到的,一、二年级的孩子也如此。当挫折来临时,我们没有选择,只能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并作出自我调整。

作为父母,当然是不希望孩子遇到挫折。但是,挫折是客观存在的,父母不可能一辈子替孩子遮风挡雨,让孩子生活在温室里。

中国的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种爱的方式往往是从孩子懂事起就开始产生影响,导致了孩子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例如下面这个故事:一个4岁的中国的孩子打翻了牛奶,父母会立即跑过去,甚至有些父母甚至会说:“都怪这杯子,这么滑,让宝贝抓不住,妈妈把这杯子扔掉,宝贝不哭!”于是,孩子不哭了。

一个美国的孩子打翻了牛奶,父母不会跑过去抱孩子,而是微笑着对孩子说:“宝贝,过来,先到厨房拿块海绵,我们一起把牛奶擦干净好吗?”然后,父母会和孩子一起去收拾打翻的牛奶,还会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去端杯子,避免杯子滑落。

结果是,美国的孩子到小学一、二年级时,已经能乐观地面对困难,积极地寻找各种方法去解决困难;而中国的孩子到小学一、二年级了,遇到困难时多会消极逃避,有些孩子甚至把责任推给父母,遇到重大的挫折时,孩子则六神无主,甚至出现轻生的行为。

林林今年8岁,上小学二年级。原本他是班长,后来因为犯了个错误被老师撤职了。他心里非常难过,觉得老师不再喜欢他了,他甚至感觉到同学们都在嘲笑他。他不敢和爸爸妈妈说。过了几天,老师又批评了一次他,林林当场辩解了几句,老师就说他顶嘴,接着又狠狠把他批评一顿。本来林林心里就很难受了,现在更委屈了。回到家他忍不住哭了,但爸爸妈妈不但没有安慰他,反过来嘲笑他不像男子汉。他更加难受不堪,觉得爸爸妈妈、老师和同学们都讨厌自己,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拒绝上学,拒绝和父母交谈。

林林的表现反映出他抗挫折能力太差,此外也与父母平时过于娇惯、溺爱有关。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当孩子遇到问题时,不要过多安慰或者过多责备,而是教给他应对的办法,帮他调整心态。

在孩子面对挫折时,家长还有这样的应对办法:

一年级的小贤被班上的同学轻轻推了一把,胳膊淤了一点血,那个同学拒绝向小贤道歉,回家就跟妈妈说这件事情,妈妈非常气愤,第二天去学校找到了这个同学理论,要求同学向小贤道歉,而同学迫于小贤妈妈的压力,终于向小贤道歉了。

表面上看,中国的父母似乎帮助孩子解决了困难。其实,当孩子再次遇到挫折时,孩子仍然不会独立解决问题。因为,父母的全方位保护和包办代替给孩子留下了终身的“残疾”,即能力的残疾、心理的残疾。这样的孩子由于永远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伞中,尽情享受着父母的照顾,所以当困难来临时,只会躲在父母的怀抱中,不敢独自去面对。

有些父母因为从小都不重视孩子的挫折教育,导致孩子心理素质脆弱,根本无法去面对任何挫折和困难。

有一个12岁的男孩,考完试拿着考试卷兴高采烈地飞速跑回家,母亲打开考卷一看,才考75分,马上就开始唠叨了:“你怎么才考这点分啊?人家×××经常考100分,你怎么才考75分啊?还值得拿来跟我说。”这孩子当时情绪非常激动,站着直发抖,突然一脚就把窗户给踹开了,一纵身就从楼上跳了下去,这个母亲大叫一声就赶快跑到楼下,抱着脑浆迸裂的孩子痛哭起来,立刻就精神失常了。结果父亲回来了,一看到这种情况就昏死过去了,这是最近刚发生的一件事。后来父亲看了考卷,原来是75分,而这75分是全年级第一名……

还有我们大家都知道1998年洪水爆发,有一个小孩叫江珊,8岁上小学二年级,洪水爆发的时候被困住了,抱着一棵树16个小时,后来被武警战士救出来了。第二年在菲律宾同样是洪水爆发,也是一个8岁的孩子叫依玛,也是被困16个小时,当被救下的时候已经死亡了。专家分析,如果16个小时抱着树是不至于导致死亡的呀,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心理上的崩溃、惊吓导致的死亡。

网上报道过一个北大的研究生离校出走,临走前给他母亲打了个电话讲:“我没有能力,妈妈,我没有能力。”这几个例子都说明了从小培养幼儿抗挫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今天普遍出现抗挫折能力降低的原因是什么呢?

从家庭角度讲,首先,现在城市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溺爱是家庭中严重存在的问题,也就是所谓“温柔的陷阱”,特别是隔代疼。有个奶奶说,我孙子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我都知道他要什么。家长成了孩子的清道夫和铺路石子,比如,怕孩子自己系不了鞋带,就买不用系鞋带的鞋,鸡蛋剥好了才给孩子吃,以至于孩子上了小学后,鸡蛋不剥好了都不知道怎么吃等等。这就不自觉地完全剥夺了孩子面对困难的机会。照顾得太好的孩子缺乏激情。其次,就是家长的怕输心理和处处都要孩子争第一。家长常常对孩子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要求。当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或出现问题的时候,家长的心里比自己买的股票下跌、公司业绩下降还难受。再有就是表扬过多。天天都是“你真棒”、“你最棒”,使孩子患了“表扬依赖症”,听不得一点批评意见。

既然遭遇挫折是人生必经的坎儿,那么我们就必须教孩子学会接受挫折。与其一辈子替孩子遮风挡雨,不如让孩子自己去面对人生中的风雨,开创自己的人生之路。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件坏事,关键在于他对待挫折的态度。”因此,明智的父母应该从小就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让孩子从小就“吃点苦”,借此来训练孩子强大的内心。

应该如何培养幼儿的抗挫折能力呢?

从幼儿角度讲,我们的目标就是增强幼儿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方法主要有:

1.肯定法:要让孩子建立自信。孩子只有多次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才能应对失败的考验。

2.小步骤法:将困难分解成一个个小步骤,化整为零,一步步接近目标,最终获得成功。

3.故事法:讲一些小动物小朋友不怕困难的故事鼓舞孩子。

4.榜样法:利用孩子心中的偶像,以奥特曼、黑猫警长、嘟嘟熊等做榜样。

5.提醒法:“摔了不哭”、“打针勇敢不哭”等等。

6.辩证法:“虎气与猴气”。首先是对困难和挫折不怕,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这就是虎气;另外还要有猴气,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7.个性化法:针对孩子的气质、性格、能力,采取不同的个性化方案。例如对胆汁质的孩子用激将法等等。

当然,人生不可能克服所有的挫折和困难,培养抗挫折能力的核心就是:培养自信的、乐观的、追求幸福的心理品质,自我激励能力和积极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