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5-6年级,决定孩子前途的关键期
21191900000010

第10章 5-6年级,父母必须明确的问题——小升初经常出现的问题(3)

从这位聪明的教授的教育事例看出,在学习上,孩子常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家长千万不要代替孩子去解决,那样做对孩子个性、能力的培养都是不利的,父母应该以讨论、激发、引导的方式,让孩子自己动脑解决困难,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样才使得孩子获得“钓鱼”的能力(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单单是得到不能持续长久的“鱼”(答案)。

5-6年级的孩子,情绪上的自控能力和自我调适的能力已经发展成型,这个时侯,家长应该重点培养孩子规划自己的学习,自己主动去学习的习惯,这也是授之以渔的一种方式。在明智的家长看来,让孩子自己主动去学习,这不但不会产生整天催促孩子学习的那种排斥心理,还能让家长自身也省去不少麻烦和精力。因此,5-6年级,家长应该尽量减少陪伴,在孩子做功课的过程中,偶尔去一两次看看孩子是否遇到难题,然后指点一二就可以了。

好成绩是快乐学出来的,不是逼出来的

在小学里,打好基础远远比分数重要,因为对于小学生,学校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良好的学习心理。在自信、快乐、舒展的状态下学习,成绩自然就会越来越好。

孩子读到5-6年级,面临的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考试,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也决定了他们一定会看重孩子的考试成绩。现实中,当孩子没有考好的时候,许多家长对孩子非打即骂,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牢记要好好学习,殊不知,这样对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毫无益处,只能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压力。现在家家户户只有一个孩子,家长望子成龙,在孩子身上寄托希望是情有可原的。确实如此,父母爱孩子天经地义,孩子聪明了就是自己聪明,孩子快乐了就是自己快乐,孩子能出人头地自己也就能扬眉吐气。但是幼小的孩子还无法承载父母太多的期望。特别是孩子在小学到了高年级,面对学习科目的增加,同学之间的竞争,以及准备升学考试,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再给孩子施加压力,往往得不偿失,轻者可能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厌倦感,重者还可能造成孩子的心理疾患。

其实学习成绩只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孩子的学习情况,既不全面也不准确,最好不要只盯着孩子的分数。家长应该更在意孩子的学习状态。一个孩子对自己充满自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起来有旺盛的精神,何愁没有好的成绩?孩子好的状态不仅可以左右自己的学习成绩,而且对今后的发展都会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在学习的问题上,不给孩子确定所谓的目标,希望他能轻松快乐地学习,不被考分压得喘不过气来,知道只要他自己努力了结果并不重要;希望他自己能接纳自己,特别是接纳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考试成绩不好,要找自身存在的原因,要勇敢面对现实。同时,家长对他的学习既不指责,也不和别人攀比。因为不攀比,孩子学习成绩好了,不欣喜若狂,学习成绩差了也决不沮丧。在这方面,家长给予孩子的永远是信任的目光,期待着他靠自己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

有一个作家在教育孩子学习的方法上出了一本书,书中写道:

小学5年级的时候,一次期中考试,方策的成绩不好,自己有些垂头丧气。晚上,方策回到家里,怯生生地告诉妈妈:我这次考试数学成绩不太好,没考100分。

我问:“全班有多少考100分的?”

方策回答有十几个,我说是差了点,再问怎么丢的那2分。

方策嗫嚅地回答:“计算时有一点马虎。”方策为自己的马虎深深自责,甚至觉得自己爱马虎的毛病就是改不掉。

我宽慰方策:没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时,那么多专家、学者也曾出现过设计方面的问题,我们出现这点小毛病不要紧的。

方策惊讶地看着妈妈。停了一会儿,我又说,尽管不是什么大事,还是注意点好,如果你现在形成了爱“马虎”的毛病,将来让你设计人造地球卫星,一旦因为“马虎”让卫星出了问题,那得造成多大损失。再说,因为马虎,这科差几分,那科差几分,加起来就不是几分的问题。具体说到考试,一定要做到不该丢的分,一分都不能丢。方策点头称是。然后作家妈妈还教给她一些方法,就是考试时审题要仔细,做完题后要注意认真检查,等等。

请看,家长没有给孩子施加任何压力,又帮她卸掉了包袱,方策轻松了许多。以后再考试时,方策明显地注意了许多,仔细审题,答完试卷再认真地检查,很少出现因为马虎而丢分的问题。

但总会有一两次偶然情况,让孩子这个失掉原本该拿的分数。作家妈妈说有一次,老师漏判了孩子的一道题。由于那道题没有得分,影响了她的总成绩。本来可以进入班级的前几名,现在却成了第十名。方策回到家跟妈妈说起这事,有些郁闷。妈妈倒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还安慰她:“老师要判那么多的卷子,出现一点小的疏漏在所难免。老师的漏判并没有影响你对知识的掌握,至于名次,并不特别重要,不必过分计较。你以后有的是机会,下次考好了,你不仅可以进入前几名,说不定还能拿第一呢,你说是不是呀?”听了妈妈的一番话,方策的心绪平静了许多。

其实分数、名次这些表面的东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真的不用太在意,若是太在意,最后孩子读书只为那分数和名次了。再说了,排前几名不一定是最有前途的孩子。杭州有一位老师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她所教过的那些尖子生在进入中学、大学乃至工作后,往往淡出优秀者的行列,而最有出息的往往是位居第十位左右的,她称这种现象为第十名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位居前几名的学生,他们面临的压力大,在兴趣培养、知识拓展和个性发展等方面往往受到许多限制。而未受“尖子生”束缚的学生,所受的压力较少,心态较为轻松,有精力和时间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发展也更全面,成才的概率也更高。

另外,家长降低自己对孩子的期望,也能让孩子回归快乐学习的状态。因为如果面对着一个不合理的或不可能的目标,孩子实现起来很难或者根本就不可能实现,他很可能就会放弃。家长要尽量把自己对孩子的要求转化成对孩子的建议,尽量不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鼓励孩子在学习上长本领,不把分数看得太重。同时,父母们还要常常告诉孩子,自己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就像当家长的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对自己的家庭负责一样,学习就是孩子的生活。通常每当孩子一旦认同学习与自己的责任关系,他也比较心甘情愿地去学习。

名校不是孩子唯一的选择

每年的升学时间到了,也是家长头疼的时候,究竟为孩子选择哪所初中才适合他呢?怎样评价一所初中的学校才准确呢?在盲目地为孩子选择期间,家长们是否能够聆听孩子们的意见呢?能否静下心来看着自己的孩子?选择学校是有一定的风险,不要跟风,别人选择的不一定适合你的孩子,所以家长选择学校一定要有理性。

不要盲目地相信广告信息

在小升初的阶段,关于小升初的广告信息满天飞,家长不要盲目地相信,仓促的决定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其实很多决定都是带着一点偶然性。家长要多方收集信息,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可以去实地考察学校,比如听听别人对学校的评价,在校学生的学风问题,升学率怎样,等等。建议家长在选择学校的时候要以一种平常的心态去对待。

名校不是家长们唯一的选择

虽然有很多学生和家长都喜欢名校,但名校也不是家长们唯一的选择。许多家长都认为名校出的学生肯定好,因为他们有一流的教师队伍,聚集所有的好学生,学校的学习风气很好。然而,名校可能不适合所有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学习跟不上别的孩子怎么办,这是一个不理智的选择。家长如果一味地把自己的孩子往名校送,孩子可能在校内学习方面跟不上别的孩子,各个方面会逐渐地变得很差劲。

家长应该要根据孩子的能力和水平,找对孩子的真实位置才是最重要的,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

国内某一个教育栏目组对小学升初中的择校问题持续关注,在节目里,一位刚刚逃离“小升初”大战硝烟的母亲拿着孩子为择校而考取的一摞摞专业证书满脸辛酸。虽然孩子也如愿被重点中学录取了,但是为了这一纸录取证书孩子付出得太多了,现在回想起那些为考取证书而四处奔波的日子,仍然感觉不堪回首;在这个栏目里,通过对不同孩子的采访发现:只要用心,上了重点中学的孩子和上了普通中学的孩子在学习能力和才智等各方面的发展并没有太大差异。栏目最后抛出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是让无休止的考证占据孩子所有的时间,还是还给孩子快乐的童年?

不要盲目给孩子请家教

请家教的利与弊

望子成龙,这几乎是现代家长内心共同的期许。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考上理想的中学,学个好专业,在未来竞争社会中能领先一步,家长们本着“再穷不能穷孩子”的想法,省吃俭用,节衣缩食,不惜一切代价,为即将升入初中的孩子请家教。据了解,家教收费低的为每小时30元左右,高的为每小时200元,个别艺术类(如钢琴)甚至每节课高达500元以上。若一个孩子要同时请几门“家教”的话,高额的家教费就成为一些家庭每月中一笔可观的开销。

那么,在孩子通往成才的道路上,究竟有无必要请家教,家教在其学习中利大还是弊多?大家众说纷纭,观点不一。

利:及时弥补缺漏纠正不良习惯

偏向为孩子请家教的家长认为,家教作为一种辅导教学,如同一顿加餐能给孩子补充知识营养,只要请得适时恰当,对孩子的学习就能促进作用。

首先,当孩子在学习上出现漏洞,特别是当孩子在个别学科学习成绩滑坡,学习感到吃力时,短期请家教能及时补上欠缺的知识,不至于让孩子因一门功课的成绩不理想产生思想压力,对其他学科的学习造成连带影响,从而丧失对整个学习的信心。

其次,家教采用的是有针对性的单独授课方式,可以弥补大班授课的缺陷,能更好地体现因材施教。一对一的教学方式,会使孩子的心理比较平衡,不会产生被轻视和冷落的失落感,学习兴趣会越来越浓,成绩自然就会越来越好,自信心也随之增强。

此外,学习吃力的孩子,大多在长时间里形成了这样那样的不良学习习惯。而对于普通家长来说,很难发现自己孩子在学习上的某些弊端。家庭教师就不同了,他们凭借着丰富的专业经验,会立即发现问题所在,并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纠正不良习惯,使其在补上功课的同时,逐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弊:形成依赖思想助长厌学情绪

当然,家教运用得不得当,就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如果孩子习惯性地在课堂上注意力不够集中,平时学习不够认真。为这样的孩子请家教,会使孩子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依赖思想:反正放假以后,还有人辅导,平时学得透不透都没关系。

一位6年级的数学老师和自己的同事感慨:现在的孩子啊,真是无忧无虑的!

原来今天上课时,班上一个学生在一节课整整40分钟里面,一直在和同桌说小话,本来数学老师不想批评他的,但是几次暗示,这个学生依然我行我素,数学老师当场严肃地批评了他一番,但是这个孩子居然没有一点愧疚之色,还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反驳老师:我听不听你别管,我爸妈给我请了家教,反正我能写出作业就是了。

为这样的孩子请家教,会使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上更加不下功夫。久而久之,反而会助长孩子的懒惰思想,而家教也很难把课堂上所学全部补充起来。在这种情况下请了家教,反而得不偿失。有的家长盲目从众,看别人请家教,也急着给自己的孩子请;有的因工作忙无暇管孩子,就把孩子的学习承包给家教。

有的家长认为为孩子花大价钱请了家教,再学不好就不是自己的责任了,自己求得心安理得。由于家长的盲目行事,很易滋长孩子某种不良心理,如:攀比,炫耀。其请家教的目的不在于学好知识,而是把“家庭教师”当作显示富有、身份的筹码,这对孩子的成长百害无利;有的家长甚至采用“马拉松式”的家教,增加孩子的负担,结果适得其反,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事实上,并非所有孩子都需要请家教。

关于家教,家长们不要盲目跟风,而是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定。

孩子如果成绩好、学习也很自觉的话,那么请家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浪费。此时,大可不必为孩子请学习类的家教。

如果孩子的成绩不尽如人意的话,那么家长可适当请家教,但要注意不要一下子请太多的家教,以免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要先根据孩子的情况,看最需提高的科目是什么,然后请这个科目的家教。等到孩子有一定的进步时,再酌情请其他的家教。有些孩子学习不好,不是笨,而只是学习方法的问题。可能请一个家教,帮助孩子找到了适合的学习方法,使孩子触类旁通,其他功课也可能就此好转。所以,家长不要太着急。

此外,现在很多家长都有一个误区:选家教第一点就要选学历高的,学校名气大的。可事实上,选一个家教,关键并不在于名气大不大,而在于合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