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5-6年级,决定孩子前途的关键期
21191900000017

第17章 5-6年级的孩子也需要“假期”(1)

一提到5-6年级,许多家长就不由得紧张:孩子马上要升初中,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放任自由了,学习时间一分一秒都不能放松。家长为孩子着想的心情可以理解,可孩子的脑袋是有作息规律的,无休止的工作只会让孩子更累,学习的效果适得其反,所以,建议家长把属于孩子的“假期”还给他们。

帮助孩子规划好双休日

给孩子“玩耍”留一点时间

有位家长问:“我的儿子上小学5年级,智商不差,心灵手巧,但就是贪玩,不爱学习。一提学习就没了精神,成绩在班里是倒数的,周末不断地给他补习、开小灶,几乎各种办法都试过了,都不管用。都准备升初中了,还这么玩,我们该怎么办?”

还有家长说:“虽然我的孩子也准备升初中,但我周末总是变着花样带孩子去玩,甚至有时候会提前一周通知他,以这个‘玩’去诱导他先好好学习,周末再好好玩,效果很不错,孩子学习很自觉。”

如果让你选,你会选哪一种教育方式?是周末猛补习还是周末适度地让孩子玩一下?相信明智的家长都会选择第二种方式。

其实无论在哪个年代,孩子只爱玩不爱学习的表现一向是家长最头疼的事,当然,不爱学习可不仅仅是普通孩子的标签,有些名人伟人一样有过“不爱学习”的阶段。

瓦特因为发明了蒸汽机,引发了全世界的工业革命。但是,瓦特儿童时代功课奇差,是个出了名的“笨小孩”。

法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卢梭,曾经被判定为“问题少年”。

还有“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从小贪玩,不爱学习。这种贪玩厌学的毛病甚至一直延续到16岁都没有大的改观。

其实,玩是孩子的天性,不管是哪个阶段的孩子,都有游戏玩耍的需求,这不但是一种身体上轻松筋骨的需求,还是一种孩子处于儿童时代特殊的心理需求,要不然怎么说‘玩’是孩子的天性呢?

其次,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他也能够学到很多东西。所以在面对孩子对学习的冰冷态度时,不要打骂孩子,应该冷静地观察孩子,我们就会发现,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所在。记得有位家长说过,他的孩子喜欢模型,为了研究模型,经常把这些东西拆了再装起来,还有位家长说,她的孩子喜欢研究蚂蚁,蹲在地上能观察两三个小时,衣服裤子总是脏的,但是,其实这样的现象说明孩子爱好观察,具备很好的科学研究的精神。在如今的大环境下,很多孩子只要对一件事产生兴趣,就会为了兴趣达到一切目的。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如果家长能细心地从孩子的这些举动中发现他的兴趣所在,然后抓住兴趣,从放大孩子的兴趣入手,对孩子进行引导和教育,就会找到教育孩子的“突破口”。

生活中,很多5-6年级的很希望在周末的时候帮家长做一些家务或者外出活动一下,但是家长觉得这时候孩子做任何一件与学习无关的事都是浪费时间,就拿做家务来说吧,家长喜欢在饭后对收拾碗筷的孩子说:“你什么都不用管,时间不多了,快去做卷子。”这样的家长表现,其实是错误的。因为正是这样的话扼杀了孩子其他的学习机会,比如,生活自理机会、提神醒脑的机会。有人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在吃完饭后有一个“饭困期”,即使他什么都不做,也没有精神去学习,所以,与其这样,不如让孩子动手洗洗碗、扫扫地,千万不要认为这些课本之外的劳动会夺走孩子的学习时间。

人们都知道劳逸结合做事效率好,这提示家长并没有必要抓住每一分每一秒让孩子学习。周末本来就是休息的时间,上课学习的五天,人的大脑已经处于很疲惫的状态,尤其是处于青春早期的孩子,容易东想西想,想得多大脑就会累,如果周末还不能通过玩耍来放松身心,那么就会无形中给孩子造成巨大的身心压力,这不但对考试毫无帮助,反而会阻碍成绩的提升。

所以,应该把周末还给5-6年级的孩子,无论是安排一些劳动给孩子,还是让孩子去玩耍,都需要留出这一部分时间,让孩子得以活动身心,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学习。

不要干涉孩子的周末

发达国家的父母是如何教育孩子的?为什么他们的孩子学习的主动性那么高?想必中国的家长很想知道吧。一位德国母亲雷纳特说:周末都留给孩子们玩耍、上网、看电视……但是平时一定要把作业做完。

然而中国的家长会觉得很惊讶——业成于勤荒于嬉呀!他们在对待孩子的周末上则显得很不宽容。“虎妈”是美国耶鲁大学的华裔教授,她骂女儿垃圾、要求孩子每个周末补习,每科成绩拿A、不准看电视、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等。其实,很多其他中国母亲也一样:一心想要孩子成绩好,周末带孩子上一个接一个的补习班。

雷纳特不赞成“虎妈”的做法:“周末就是孩子们上课一周之后休息的时间,我们不能要求孩子再做功课。”雷纳特的儿子蒂姆告诉记者,一到周末他就开始放松,可和同学或邻居去踢球或外出游玩。如果要考试,有时候周末才会准备一下。而父母一般都不会要求他周末做什么。

雷纳特还说,德国家长很少刻意要求孩子学什么的。孩子的书包都不重,只有基本教科书和作业本。德国的孩子也有作业,小学作业较简单,中学会困难些。但作业一般最多1个半小时就能做完。与中国学校放学时间不一样的是,德国的学校一般下午3点-4点就放学了,孩子回来做完作业,还有大量时间自己支配。

一个美国家庭中有三个上小学的孩子,他们在周末通常有自己的安排:13岁的男孩喜欢摆弄机器,周末负责帮父亲割草、浇花、打扫院庭;12岁的女孩喜欢做点心,能根据不同的食品配方烘烤出各种各样美味的点心;10岁的小女孩会编织五颜六色的茶杯垫,而父母并不认为孩子们那是在浪费时间,也不会逼迫孩子去上那些“补习班”,他们看重的是能力,而不是成绩。

日本的父母比较重视孩子的身体素质,周末体育馆里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去玩耍、锻炼身体。通常来说,在中国的学校里,多数是成绩好的孩子最受人喜爱,但在日本,则是体育好的孩子最受同学尊敬。重视孩子的身体素质,全体参加体育活动,已成为日本式育儿的一大特点。

由此看出,世界范围内在育儿方面都有一个普遍的认识——尊重孩子的自由权利,让孩子自己支配自己的时间以及重视身体活动。如果,我们还是要求孩子放学回家写作业,周末上奥数班,寒暑假上若干个补习班的话,不单是孩子的身体机能要退化,他的脑袋也会变得越来越迟钝。因为身体各部分的机能是相互影响的,身体得不到自由活动,脑袋是会受到禁锢的。

放学后的时间——学习时间的重中之重

20分钟+10分钟——让孩子自己管理好做作业的时间

随着孩子进入小学高年级,学习内容逐渐增加,在家里做功课的时间也会越来越长,因此如何让孩子自己有效地安排好做作业的时间,增强孩子自我管理学习的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一般孩子的注意力一次能保持20分钟,超过这个时间做事效率就会降低。按照这个规律,孩子在家里可以按“小课”的节奏学习,即每学习20分钟就休息10分钟,一般说来一个小时的“净学习时间”就是40分钟。

培养孩子自己安排学习时间的能力,可以从安排做作业的时间练起。

首先,孩子需要知道自己的作业要花多长时间。每天放学后,让孩子先思考一下老师布置每一项作业的目的,哪些项目是复习,哪些项目是预习,让孩子有个清晰的目标。接着把要做的作业,按先后顺序列清单,每项作业后面写上自己给出的时间“预算”。虽然一开始可能算的不准,但坚持一段时间,孩子就会比较了解自己的速度了。把每项作业需要的时间加在一起,就是完成全部作业需要的“净时间”,共需多少节课,按每小时两节课算,能算出总共需要多少小时,也就是“毛时间”。这个“预算”过程看似麻烦,但能有效提高孩子管理时间的能力,而且做熟练了以后花几分钟就能完成。

其次,孩子需要搞清自己有多少时间。因为小学生一般要睡够10个小时,也就是自然睡醒所需要的时间,才能保证上课精神集中,所以让孩子养成定时睡觉的习惯很有必要。如果八点半上床的话,就意味着到八点要停止学习,准备整理书包和洗漱了。所以孩子放学后首先算算自己需要多少小时学习,再看看到八点之前还有多少小时,大概就知道时间是紧是松,如何调整自己的速度了。

这样做“预算”的好处很多,尤其是有的作业需要上网查资料,孩子很容易被网页上其他有趣的内容吸引,一个一个链接看出去,到转回来已不知花掉多少时间了,很有可能该干的那件事情反而没时间干了。可是如果限定了要完成的时间,比如某项作业20分钟,就可以保证自己目标不偏离,全力以赴完成当前最主要的任务。

最后,休息的时间干什么也要让孩子好好规划,比如喝水、上洗手间、望远、整理文具、洗洗袜子等小衣服,总之不要用眼使劲看什么东西,使眼睛得到及时的休息。这种习惯的好处是可以避免孩子在学习时间分心,例如突然要上洗手间而只得离开书桌,或者钢笔突然没水需要马上吸水,等等,这些都会打断思维的连续性,降低学习效率。

需要家长注意的是,该休息的时候要督促孩子按时休息,如果连续看书两到三节课,人就会过度疲劳,剩下的时间再多有可能也没力气继续集中精力了,反而浪费时间。如果到了休息时间,某项作业只要再多几分钟就搞好了,那就完成后再休息;如果剩下的内容还很多,那就先休息等下节课再继续。因此,为了保证学习效率,需要严格区分学习和休息的时间,只有会休息的人才会学习,建议孩子养成“学习时不离开书桌,休息时不黏着书桌”的好习惯。

另外,在安排作业顺序时,家长要提醒孩子注意交叉安排文理科目,让左右脑轮流工作。同时,建议孩子先做一项较为容易的作业,因为相关研究表明,开始学习的几分钟效率一般较低,但随后会逐步上升,15分钟后效率达到最高。

具体采用“20分钟+10分钟”的方法时,用计时器比用闹钟要方便,不需要总是看表或频频设置该提醒的时间:一个计时器固定设置在20分钟,是学习用的时间;另一个固定设置成10分钟,是休息用的时间。

人们常说时间就是金钱,其实时间的价值也许比金钱更高,因为再富有的人也不能为自己买下比任何人多一分钟的时间。善于利用时间就是节约时间,家长自己首先要注意对生活中的各项事务做出合理的时间安排,“不要担心孩子不听话,要担心孩子时时刻刻都在看着你”,只要家长给孩子树立了珍惜时间的榜样,孩子一定也会做时间的主人!

怎样教,孩子才愿意放学回家写作业

一位老师接手小学高年级的班级以后,很多家长向他请教:

我的孩子到3-4年级的时候还是很乖的,一放学就回家写作业,现在上5年级了,反而没有以前懂事,每天都是在外面玩到该吃晚饭时候才回来。

孩子各个方面表现都不错,就是放学不马上回家,喜欢东溜达西溜达,一直玩到我到处找,亲自把他赶回来才肯回家。

孩子不知道是不是冷血的,他居然说家里一点温暖都没有,放学了不想回家,总是念叨要离家出走。这到底是为什么啊?

可能大家都发现了,这是存在小学高年级学生当中的普遍现象,尤其是男孩子,有时候他们待在教室里玩,赶都赶不走;除此之外,有些孩子还喜欢串门,经常放学了就到同学家去玩,不到天黑不愿意回家,这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这个阶段的孩子逃避家庭?

经过调查发现,高年级的孩子之所以不愿意放学马上回家,更多的是因为想逃避父母的唠叨和催促。

也许家长可以先来听听孩子们的心声:

以前放学回家可以看电视,玩游戏然后才开始写作业,现在爸爸妈妈管我很严格,一回到家就把家里的气氛搞得很紧张,什么都不让我做,就让我乖乖地去做作业、学习,还成天唠叨一堆大道理,其实这些我都懂,就是听多了,觉得反感,所以放学干脆不回家了。

我不回家的理由很简单,就是想要自由。每次我一回到家,即使我在写作业,妈妈也要成天在说“你怎么怎么的”,感觉她总是对我什么都不满意,我觉得很失败,也没有一点自由。

回到家做完作业,每次想开电视看会,我爸就像特务一样过来强行关掉电视,然后让我看书、复习,就连小伙伴来找我玩,爸爸都不经我同意拒绝人家,最后搞得再也没人找我玩……

我妈妈就是唐僧那一类型的人,同一句话她可以说上十几遍:宝贝,一定要好好复习,考个好学校,让我跟你爸有个盼头;宝贝,快点做功课,时间不多了,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