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5-6年级,决定孩子前途的关键期
21191900000019

第19章 5-6年级,孩子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的形成期(1)

如果说1-4年级的孩子处于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的萌芽期,那么5-6年级的孩子们则处于形成期。你既需要准确地告诉他们一些必要的抽象概念,比如对、错、责任、诚实、正直,等等,同时又必须将这些抽象概念更多地融合在平时生活的细节里,把它们具体化,这就需要家长的言传身教。

5-6年级孩子应该培养的人生观

乐观是一种昂贵的心境

孩子具备一个乐观积极的态度有利于他们树立起健全的人生观。他们乐观地看待困难和挫折,本身就是健康人生观的一种表现,同时这种品质还会让他们更容易关注他人和社会的需求,从内心确立强烈的责任感。

孩子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父母应该指导他们用乐观、积极的态度来面对,不能消极厌世。例如当孩子考试不如意,感觉身心俱疲,从而认为考试没有意义、生活没有价值时,如果父母能够指导孩子用积极的态度来看待失意,孩子健全的人生观也就逐渐建立起来了。

小哈是个6年级的孩子,很聪明,学习成绩也非常好。但是小哈一旦遇到困难或者不开心的事情时,总是表现得非常悲观和消极。

有一次,小哈数学测试只考了99分,那1分是因为一道计算题的最后一步计算错误丢掉的。这原本也不是什么大事,可小哈却一直耿耿于怀。他觉得自己的成绩越来越差,这样爸爸妈妈肯定很失望。

小哈还想,“如果我的成绩继续这样降下去,那么中考一定不能考上好学校,又怎能考上大学呢?”回到家后,小哈依旧闷闷不乐。父亲发现了他的情绪不对,便细心地询问,小哈说出了自己的忧虑。父亲耐心地开导他:“一次小小的失误不代表什么,要乐观一些。”可是小哈根本听不进去,一味沉浸在那1分的失误中不能自拔。

乐观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它可以使人看到事情积极的一面,并期待最佳结果。乐观是孩子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并不断进取的保证,乐观的性格是孩子在人生路上对抗失败和挫折等负面影响最有力的武器。

乐观的孩子即使在最坏的境遇里也能看到和享受自己拥有的东西,从而获得快乐的情绪体验。而悲观的孩子即使拥有许多东西,却只关注自己所没有的。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乐观的孩子也许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相反,许多悲观的孩子却常常拥有许多同龄孩子没有的东西。因此,一个人的性格是乐观还是悲观与他的客观条件没有什么关系。

一个乐观的孩子即使身在牢笼也依旧能看到自己拥有的东西。在法西斯肆虐的时期,一位犹太诗人蒙冤入狱。虽然他失去了人身自由,但是他却活得非常乐观。他每天通过囚笼里那个小小的窗户观望日月星辰,生活得非常开心。监狱长知道后,便把仅有的窗户也给封了。可这并未使诗人悲观失望,他说无论怎么样,我的心都是自由的。

乐观是孩子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5-6年级的孩子处在升学的关键期,学习和生活中时常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如果他一味用悲观的态度来面对,就会情绪低落、失去进取心,没有对抗挫折和失败的信心和力量,最后陷入越来越差的旋涡中;如果孩子能够及早意识到没有任何人的生活是完美且没有任何瑕疵的,那么他就能够变得更加乐观一些。因此,父母应该努力帮助孩子形成积极乐观的性格。

孩子的性格是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因此,孩子积极乐观的性格可以通过实践来逐步培养,而悲观的性格也可以通过父母有意识的指引逐步加以改善。

1.培养孩子乐观的心态

乐观的心态与孩子拥有的东西没有关系,如果教养得当,任何孩子都可以拥有乐观的心态。乐观的心态可以使孩子更加关注事物美好的一面,对未来永远充满希望,对生活充满信心,从而使得他们生活得更愉快、学习起来也积极有劲头。

平时在生活中父母要以身作则,遇到困难或者不如意的事情时要以乐观的态度面对。例如下班回来遇到大雨挨了淋,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告诉孩子雨中漫步的感觉也不错。平时孩子遇到困难或者挫折时也应该指导他们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培养他们乐观的心态。

2.指导孩子抛弃怨天尤人的心态

心理学家指出,对于同一件事情的不同归因会导致截然不同的情绪体验。父母应该指导孩子积极正确地归因,不要怨天尤人。

12岁的小波放学回到家后,把书包往客厅沙发上一放,便坐在沙发上发呆。妈妈注意到了孩子的情绪变化,便走过来细心地询问。原来小波今天上课时跟同桌借橡皮被老师误认为是不认真听课,他觉得很委屈。妈妈便开导他:“准备文具是每个学生必须在上课前做好的事情,而你并没有做好啊。”小波听了之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就不再纠结于这件事情。

当孩子遇到困难或者失败时,父母应该指导孩子朝着积极的方面进行归因,例如下雨了没带伞,孩子可能认为自己倒霉,但是父母可以提醒他们:“早晨看过天气预报后,知道有雨,让你带伞你却没带,所以是你自己不细心,不是倒霉。”

3.对孩子进行希望教育

孩子对未来充满希望,觉得自己即将开始的是一种更美好的生活,那么孩子便会乐观开朗。父母应该注意对孩子进行希望教育,让孩子对未来充满期待和向往,引导孩子憧憬美好的未来。

罗晓冬虽然今年才刚满12岁,但是他却非常乐观、积极。

一天,他独自一人哼着歌,背着比他的背部还宽大的画板去培训班上课。邻居见了便问他:“冬冬,是不是刚从培训班回来啊?”小冬说:“我正要去上课。”邻居非常疑惑,“为什么你能这么开心地去上课?”小冬说:“因为老师上得绘画课非常有趣,他告诉我们绘画会让我们觉得一切都很美好。”

孩子的情绪非常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父母应该及时察觉孩子的情绪变化,为他们驱逐内心的阴影,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绩,引导孩子憧憬未来,热爱生活,对前途充满希望。

4.允许孩子合理发泄

任何人遇到挫折或者失败时都会有一些消极的情绪体验。心理学家认为,适当、合理的发泄有助于孩子淡化这种消极情绪,从而更关注如何解决难题。

当孩子遇到困难或者挫折时,父母应该引导他们进行合理的发泄,例如告诉他们可以大哭一场或者写日记进行倾诉,但是注意这种发泄不能影响到他人。另外,父母还应该鼓励孩子哭完后擦干眼泪想想如何解决困难。

5.让孩子从悲观中走出来

悲观是一种不良情绪,严重的还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的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很容易因为一件不如意的事情而陷入悲观情绪之中。对此父母要擦亮眼睛,及时发现孩子的悲观情绪,正确地引导他们从悲观中走出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乐观积极的品质。

6.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

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在业余时间多阅读一些中外名著,让孩子在增长见识的同时受到书中人物形象的积极影响和启迪,保持对生活的乐观态度。父母还可以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支持他们多与同龄人接触,让孩子在各种活动中体会到生活的乐趣,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性格。

乐观积极是医治孩子心灵的良药,也是孩子人生路上最好的朋友,因为它能带给孩子希望、愉快和成功。同时,乐观积极的性格也是保证孩子身心健康的关键。

让孩子学会宽容地善待他人

古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要想孩子拥有大海一样的胸怀,就要培养孩子学会善待他人,就是让孩子保持其心灵中本来就存在的爱心、宽容和谦让。如果一个孩子任性、自私、盛气凌人,这不但会使孩子孤僻暴乖,长久下去还会养成恶劣的性格,这必定会阻碍孩子一生的发展。

孩子的每样本领都不会是天生就有的,孩子发展到十二三岁,心智逐渐发展完善,社会经验增多,对人和事的体验也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个时期正是孩子加强学习为人处事规则的阶段,光靠孩子去领悟是很难的,即使是十二三岁阶段已经像小大人一样的孩子。

一位教育家的孩子叫方敏。她是个性格外向的女孩子,今年刚刚进入小学毕业班,平常在学校和同学们很玩得来,大家课间课后经常一起打闹,有一次,方敏和同桌在教室的桌子间追逐,一个平时很调皮的男孩在方敏跑过他书桌的时候故意伸脚去拦着她,方敏当场摔了个四脚朝天,同学们都以为这可有好戏看了,但是方敏笑嘻嘻地爬起来,拂拂衣服的灰尘,笑着又跑开了。这个“大人不跟小人一般见识”的行为让同学们连连夸她有度量。

为什么一个只有12岁的女孩子被人故意捉弄,难道她不疼、不委屈吗?当然不是。她疼,她也委屈,只不过,方敏从小爸爸妈妈就教育她,做人要宽容,这样才能获得尊敬。

在方敏刚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她妈妈的同事带着自己的两个女儿到家里来串门,然后两家人就到附近的游泳池去玩。在水池中,方敏坐在卡通救生圈里,由两个小姐姐推着,在水面上漂浮。一会儿,两个女孩和方敏在水中嬉戏打闹起来,大人在水池边大声喊“别打闹”,那两个孩子根本就不加理会。忽然她们一个失手推了一把方敏的救生圈,失衡之下,方敏连人带圈一起翻入水中,人一下子沉了下去。幸好,周围的哥哥姐姐们反应迅速,将方敏托出水面,由于施救及时,方敏仅仅呛了几口水,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虽说虚惊一场,但是事情的严重性仍然让在场大人感觉到后怕,方敏妈妈的同事一气之下就想打骂两个孩子,但是被方敏妈妈阻拦了。方敏妈妈说,尽管我担心、害怕,但还是极力克制自己,未表现出任何过分的惊慌和恐惧,也没有对孩子们因为打闹险些酿成祸端发泄自己愤懑的情绪。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两个年纪尚浅的小女孩,为了不让几个孩子留下心理阴影,我们更应该宽大处理,让孩子更懂得自我反省,记忆深刻。

其实孩子所有的行为方式、行为习惯都是来自抚养人的影响。家长对那些“事故”的处理,无疑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对人、对事的态度。比如,发生事情,这个时候家长的反应很重要,家长的情绪、家长对整个事件的认知和评价,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情绪和判断。孩子也最善于察言观色,孩子摔倒了是因为家长害怕,所以孩子才害怕;孩子受到了伤害,是家长的愤怒才带动了孩子的情绪。孩子的心理成长就是从他人的评价开始建立自我意识的,这个时期父母的言行甚至情绪对幼儿的影响至关重要。所以发生“事故”之后的一段时间,父母的处理方式、人生态度是孩子记得最深刻的,并且可以传承。

孩子进了学校,在集体生活中与同学相处,吃亏、占便宜甚至被欺负都是常有的事。家长的过度干涉和介入会使孩子失去独立解决人际关系冲突的机会,而教育孩子以牙还牙更不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启发和引导孩子宽容和善待别的同学,让孩子自己在与别的同学相处中学会处理一些简单的人际关系是孩子成长的阶梯。

我们深刻知道,如果一个孩子不会忍让、不懂谦逊、不能与别人友好相处,那他将不受欢迎,成长会受到阻碍。同时,学会宽容、善待他人,是一个孩子必须需要建立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对于他日后的工作、生活、人际交往是极有帮助的。

学会和别人一块分享喜悦

从小培养孩子学会分享,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健康的人生观,因为将来的社会不仅是处处充满残酷竞争的社会,更是需要事事合作的社会。分享从某种方面说也是一种能力——合作的能力。

现在5-6年级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从小习惯于吃“独食”,所以凡是他能够得到的东西,都是属于自己的,占有欲十分强烈。而从成人这个角度看,现在家里只有一个宝贝,有什么好的、好玩的肯定是要留给他的,这样一来,就让孩子觉得很是优越,有好吃的他不会想到要跟家人分享,因为家人从来也不会这样要求。如果家长觉得这是很疼爱孩子的一个表现,那么家长就大错特错了,其实你正在误导他“学会分享”的人生观。

在这里提出5-6年级的阶段培养“学会分享”人生观,并不是引导大家要到这个年阶段才开始要求孩子学习分享,这是不可能的。这个行为的培养都是越小培养越好,只不过这个行为有一个萌芽和形成的时期。恰好5-6年级这个阶段,孩子身心发展突然加快,达到一个各方面完善、成型的关键期,因此,这个阶段,我们更要在培养孩子“学会分享”这一块上多加关注,以促进这个观念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