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5-6年级,决定孩子前途的关键期
21191900000026

第26章 巩固亲子关系的关键期——和5-6年级孩子沟通是一门高深的艺术(1)

孩子5-6年级就踏入了青春叛逆阶段,这时候最典型的一个特点就是不听话,喜欢顶嘴。而家长往往最不能忍受孩子的叛逆,一发现端倪就会极力压迫,以防止反叛的苗头愈演愈烈。可对于一个自我意识和自尊心都已经成型的十二三岁孩子,他对家长的压迫是非常敏感的,这个时期如果亲子间沟通不畅,那么双方对彼此的误解就会加深。我们把这个危机时期理解为巩固亲子关系的关键期,家长应该从多方面学习和孩子沟通的技巧。

亲子关系的地雷——缺乏沟通

有一个故事,可以说明缺乏人在交际中缺乏沟通的危害。

狮子和老虎之间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战争,到了最后,两败俱伤。狮子快要断气的时候对老虎说:“如果不是你非要抢我的地盘,我们也不会弄成现在这样。”老虎吃惊地说:“我从未想过要抢你的地盘,我一直以为是你要侵略我!”

这个故事所折射出来的道理,同样很适合于亲子之间的交往,尤其是面对青春期的孩子。通常青春期的孩子对父母都怀有一种敏感的情绪。如果家长总是板着脸教训他应该如何学习,那么有可能就会造成双方之间的误解——像狮子和老虎一样,由表面判断对方的敌意,其实缺乏内心的沟通就会让彼此只看到表面的情绪。

这样一来,孩子就容易滋生叛逆情绪:你让我学,我就偏偏不学,看你怎样?这多让父母伤心的一种状态。其实这一切都是相互的沟通不畅造成的。

有一个孩子。刚进入小学6年级,是特别叛逆的一个小孩,据说他回到家从来不会当着父母的面写作业。起初他的父母很生气,总是希望通过教训他让他能够主动做功课、看书。然而孩子越是被责骂,越是叛逆,父母让他往西,他偏偏往东,因为孩子的叛逆,父子之间曾经爆发过几日几夜的冷战。孩子这种厌学的状态持续一个学期。在这个学期的期末,学校开始考试,父母已经对他失去信心,扬言不再管他。可是令人大吃一惊的时,这孩子期末考试居然每一科都达到80分以上,数学还考了95分。他的父母为此感到很困惑。

拿到成绩这天,父母和孩子之间终于进行了一次开诚布公的谈话。首先是向孩子表达了赞扬之意,然后认真地检讨了过去教育方法的粗暴。接下来孩子也逐渐向父母敞开心扉。原来孩子并非不想学习,而是父母每天总是催促他学习,对他所取得的成绩也不进行肯定,而是不断地要求他做得更好,除此之外,还总是强调学习不好,让孩子不要回来“啃老”,听得多了,孩子就以为父母为了摆脱他这个包袱,才拼命让他去学习、考好成绩,所以孩子为了气父母,从来不当他们的面学习,而是在学校,或者在夜深的时候,偷偷地起来把学习补回来。当父母听到这样的话,显得很惊讶:我们从来没有这样想过,说话本意是为了激励你更有动力去学习。

由此可见,其实双方的想法都没有恶意,只是大家没有经过沟通,不理解双方的想法罢了。如果亲子关系很糟糕,不妨先从沟通开始吧。能帮助父母和孩子进行沟通的办法有如下几个:

1.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为什么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可以帮助沟通?

小羊请小狗吃饭,它准备了一桌鲜嫩的青草,结果小狗勉强吃了两口就再也吃不下去了。过了几天,小狗请小羊吃饭,小狗想:我不能像小羊那样小气,我一定要用最丰盛的宴席来招待它。于是小狗准备了一桌上好的排骨,结果小羊一口也吃不下去。

这就是说,己之所欲,也勿施于人。凡事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就好比,家长觉得参加奥数培训可以提高孩子的数学成绩,可是孩子参加一两次不愿意去了,他说,奥数课很没意思,和上数学老师的课没什么区别,他更想通过下棋来提高自己的思维。这时,家长只需要多进行一下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想想,这样,家长会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

2.信任

两只鸟在一起生活,雄鸟采集了满满一巢果仁让雌鸟保存,由于天气干燥,果仁脱水变小,一巢果仁看上去只剩下原来的一半。雄鸟以为是雌鸟偷吃了,就把它啄死了。过了几天,下了几场雨后,空气湿润了,果仁又涨成满满的一巢。这时雄鸟十分后悔地说:“是我错怪了雌鸟!”

从这个故事看出:即使是在亲密的关系中,如果失去信任,只会徒增你对对方的怨恨等负面情绪,那么幸福的家庭就毁于怀疑和猜忌。所以,对孩子要保持信任,即使看到孩子总是在玩游戏,家长也要先问问:你的作业是不是做完了?而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骂一通再说,如果孩子已经做了呢,这样不信任的行为就会打击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这可能会让他慢慢对家长也不信任,认为家长百般挑剔,不可理喻。

批评5-6年级孩子的诀窍

现在许多教育学家都在提倡赏识教育。用欣赏和鼓励的教育方法伴随孩子成长,这的确是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好方法。但赏识只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它适用于教育孩子的很多时刻,但当孩子出现有意违反家庭、学校的规定,故意捣乱等行为时,如果父母们再用“赏识”的方式来教育孩子,那可能导致孩子不能分辨是与非,会蔑视规则,长大后甚至还会蔑视法律。

每种教育方式都有自己的用途,批评也是一样,它作为“赏识教育”的一种有益补充,是不能退出教育舞台的。

学者都认为:孩子小的时候,家长严厉地批评他们,而事后父母明确向孩子表明“爸爸妈妈还是爱你的”,那孩子就会心甘情愿地改正错误,并且还会像以前那样爱父母。但是,到了5-6年级,进入青春叛逆期,孩子的自我意识和理性思维出现之后,如果父母还像小时候那样批评孩子,孩子不但不会轻易“买账”,而且还有可能记恨父母。

所以,在5-6年级的时候,孩子犯了错,家长再想批评孩子,就要好好考虑一下批评的技巧了。

和小时候相比,5-6年级的孩子除了自我意识和理性思维出现之外,还有一点重要的是自尊心大为增强,这时候的孩子从心里排斥父母责骂自己,无论由于什么事。所以,父母们在批评他们时,千万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以下几点注意事项,供家有11-13岁孩子的父母参考:

1.批评孩子时,千万不能说“你总是……”

就像前面所提到的,很多父母在批评孩子时,常常很具“总结性”,例如:

“你总是那么粗心,不该丢的分都丢了!”

“你做事不要总是那么拖拉,行吗!”

“你的成绩总是最差的!”

也许父母们不知道,当作为批评用语时,“你总是……”这个句型具有很大的威力。具体来讲,它会促使孩子向以下两个方面发展。

第一,逆反,叛逆。5-6年级,孩子自尊心大为增强,如果父母总是用指责的方式批评他们,那他们就会厌烦父母的唠叨,甚至会因为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而拒绝与父母沟通,从而形成叛逆的性格。

第二,放弃努力,自卑。作为父母,我们可以这样想一想,如果有人整天在我们的耳边不停地说我们的缺点,我们的心情会怎样,我们的思想是不是会发生变化呢?

5-6年级的孩子,虽然他们已经认为他们是大孩子了,但他们的思想还很不成熟,并且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父母是孩子每天接触时间最长的人,如果父母总是用“总结性”的批评数落孩子的缺点,那孩子很容易就会把自己的缺点放大,进而变得消极、自卑,从而放弃自己、放弃努力。

2.批评孩子时,千万不能用“我是为你好”来做幌子

每一位家长为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孩子好,这是自然的道理。但是,在很多时候,父母们说这句话时,得到的是反效果,但他们自己却不知道。

例如,很多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喜欢这样向孩子表明立场:“我这是为你好!”

是的,大人当然可以理解,每个做父母的都不会害孩子,是真的为孩子着想。但这些接受批评的孩子们可不会这样想,尤其是当孩子有了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后,他们更不会这样想。他们会想:

爸爸妈妈总是拿着“我为你好”的幌子来批评我!

他们要是真的为我好就不会批评我了!

爸爸妈妈真虚伪!

所以,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即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们也不会心甘情愿地与父母沟通。

3.坚决不翻的“旧账”

很多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喜欢把孩子以前所犯的错误统统翻出来,例如,“你上次跟我撒谎我都没跟你算账,你现在又骗我……”“今天咱新账、旧账一起算,上次没考好,这次又没考好,说吧,你什么时候能考好?”……

每当听到这样的话时,这些自尊心超强的5-6年级孩子就会这样想:

爸爸妈妈记性真好,为什么他们只能记得我的坏,却总也记不住我的好呢!

就是因为这几次失误,爸爸妈妈可抓住我的把柄了!

家长可以想一想,孩子总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他们会反思自己的错误行为吗?他们会去改正自己的错误吗?

不会,原因就在于父母的教育方式——总是翻他们的“旧账”。所以,父母要给孩子以前的错误都全部“结案”,当孩子再犯了错误时,要具体错误具体分析,千万不可翻以前的“旧账”了。

4.不要带着情绪去批评孩子

很多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喜欢把自己愤怒的情绪表达给孩子,例如,父母一边批评孩子,一边说:

“气死我了,你快把我气疯了!”

“不气死我,你不死心是吗?”

对于5-6年级的孩子来说,父母带着情绪去批评他们,即使他们向父母屈服了,往往也是口服心不服。当然,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父母粗暴的坏脾气对他们会越来越不起作用。

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如果父母总是想用自己的坏脾气来征服孩子,那孩子也会模仿父母,当他们遇到很难解决的事情,或者与同学们发生矛盾时,往往也会“崇尚武力”,采取“以暴制暴”的措施。

心理学家指出,一个人发脾气时,往往是他思维最混乱的时刻。试想,一个人思维混乱的时刻,如何能教育好孩子?所以,父母千万不能带着情绪去批评孩子;那些“你快把我气疯了”之类的话语,更不能出现在教育孩子的时候。

当然,也许会有一些脾气大的家长要说了:“我这脾气大的毛病都几十年了,可真不好改。”其实,说这些话的家长还没有认识到坏情绪对孩子、对自己造成的危害。但是,一些认识到坏情绪危害的父母就早已经开始采取行动了。

一位家长因为脾气很坏,孩子很不愿意与他亲近,更不用说与他沟通了。因此,为了孩子的成长,为了使亲子关系恢复正常,他采用了一个方法来改变自己的坏脾气,这个方法就是——契约法。

考虑再三,这位家长给自己订立了这样一个契约:

想发火时,闭上眼睛,思维停顿一分钟;

觉得自己想要“教训”孩子时,马上下楼,并绕着小区跑一圈;想开口指责、批评,或抱怨孩子时,不管饿不饿,吃点东西来让嘴巴有事可做;

仅仅是坚持了一周,他就激动地说:“现在孩子竟然会主动找我聊天了。”

大多数孩子的改变,都来自于父母的改变。父母为孩子改变一点点,那孩子就可能有很大的进步。所以,当父母又想带着情绪批评孩子时,不妨试试上面那位家长的“契约法”,用契约来改变自己的坏脾气。

5.先批评自己,后批评孩子

5-6年级,孩子有了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他们的自尊心进一步增强,所以父母在批评他们时,只有讲究技巧才能既达到教育孩子的效果,又使他们心服口服。

一位家长在批评孩子之前,总会先批评自己,达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例如:

有一次,孩子没有考好,她知道后,这样对孩子说:“你这次成绩没有考好,妈妈有一定的责任,妈妈这段时间太忙,忽略了你的学习。但这与你这段时间努力不够也有一定的关系。”

孩子听后非常感激地说:“妈妈,我向你承认错误,这段时间我确实没有认真学习。我向你保证,以后我一定会认真学的。”

5-6年级左右,孩子的头脑中会出现强烈的是非观念,他们爱憎分明,喜欢对别人的缺点指手画脚,但他们的自控能力很差,也会经常犯一些错误。但当错误发生在他们身上时,他们却不喜欢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

所以,当他们犯了错误时,父母先批评自己,再批评他们,就会保护了他们的自尊,使他们更容易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接受父母的批评。

6.出现这五种情况不能批评孩子

教育专家指出,在五种情况下,做家长的绝不可批评孩子。情况分别是:

孩子同你讨论某种个人问题时;

孩子看上去非常激动而又没有说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时;

孩子为某件事而兴高采烈时;

孩子需要人帮助做出决定时;

父母想让孩子解释或同自己讨论某件事情时。

如果在这些情况下,父母批评了孩子,不仅会使他们做事的积极性大大减退,更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所以,父母在批评孩子时一定要慎重。

7.多谈心,少批评

5-6年级左右,孩子已经具备了理性思考的能力,其实在很多时候,不用父母批评,他们就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关键就是一个改正错误的行动问题。所以在这个时候,批评可能会导致孩子叛逆,而故意不去改正自己的错误。而此时,如果父母用谈心的方式代替批评,往往会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谈心与批评不同,谈心是用一种很轻松的语气与孩子沟通,它会令孩子更容易接受,也会使亲子之间讨论的话题越来越深入。这有利于孩子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对自己、对他人造成的伤害,进而促使他们下定决心去改正自己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