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男孩,走好青春期的第一步
21192400000012

第12章 男孩青春期应注意的心理病症(5)

此时,人体血压升高、肌肉紧张、心脏输入四肢的血液增多、消化和免疫系统几乎完全关闭。但这种战备状况一般只会持续几秒钟,这是因为大脑内负责传输的化学物质神经传输素在数秒内就会消失。也就是说,人真正感到愤怒的时间也不过几秒,但之前大量释放的紧张、压力荷尔蒙此时还会残留在血液中,如果其含量长期居高不下,就会导致冠状动脉中动脉硬化物质的形成,增加血栓的可能,同时还会抑制人体免疫功能,并使中风和心脏病突发的可能性成倍增加。

青春期男孩对愤怒的正确态度是疏泄怒气,适度释放,将心中的不满坦率地讲出来。一般来说,青春期男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控制心中那团愤怒的小火焰。

1.把激怒的情境“看淡看轻”

一般来说,易发怒的男孩对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很在意,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他会耿耿于怀。过后,他又会把事情往坏处想,结果越想越气,终至怒气冲天。制怒的技巧是,当怒火中烧时,男孩要立即放松自己,命令自己把激怒的情境“看淡看轻”,避免正面冲突。当怒气稍降时,对刚才的激怒情境进行客观评价,看看自己到底有没有责任,恼怒有没有必要。

2.平心静气,解决问题

对生活中不涉及原则的小事不要斤斤计较,要充分理解和宽容别人的所作所为,不固执己见,不钻牛角尖。很多情况下,怒气是由误会产生的,所以当你遇到怒不可遏的事情时,先不要兴师问罪,大动干戈,而是要平心静气地考虑到各种可能:是否自己误解了别人的用意,是否自己还有未了解的真相。即使你确实被别人伤害了,也不能意气用事,一怒之下,做出两败俱伤的蠢事。

3.提醒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

如果你是性格急躁,容易发火的人,就要经常提醒自己,时刻保持平静的情绪和清醒的头脑。当你觉得怒火马上就要喷发时,让自己马上从让你愤怒的事情中走开,等心情平静下来后,再回过头来理智地处理问题。

4.合理释放愤懑的情绪

当自己在学习或生活中一旦受到不公正的待遇,遭遇不快的事情时,可以向亲朋好友倾诉心中的不平和愤恨,还可以到野外走走,赏花观柳,听听乐曲;或是跑步、打球,做些剧烈的体育运动。通过这样一些方式化解大脑中的愤怒,心情自然会很快转换过来,变得愉悦,从而避免愤怒伤心、伤身的悲剧。

战胜你的逆反心理

19岁的小孟,高中三年级。学习优秀,家长和老师对他都给予了很大的期望,认为他能考上名牌大学。在家里,小孟的爸爸经常在朋友面前炫耀自己的儿子在不久的将来就是名牌大学生了。而在学校。每次摸底考试成绩一出来,小孟都能稳拿第一,老师们也经常在班级里说:“你们要像小孟一样好好学习,考上好的学校。”小孟对此非常反感,再三强调,没有接到通知书不要妄下定论。

后来小孟一听到类似的话都非常生气,后来干脆不参加考试了。甚至高考填志愿时他能上个好学校的成绩,却只填了一个普通的省内二本。令家人和老师非常失望,而对于小孟,他却非常地高兴。

根据心理学的解释: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青少年中常会发现个别人“不受教”、“不听话”,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

李亮出生于1989年,父母现已55岁,晚年得子让夫妻俩对孩子有截然不同的态度。因为父亲跟他谈话从来都是以命令式的口吻。正值青春期的李亮便愤怒地朝自己年迈的父亲举起了凶器。

父亲是位典型的严父,对孩子说话一律是命令的口吻,而母亲则非常溺爱孩子,而且喜欢不停地唠叨。李亮认为自己最烦恼的事就是他的父亲“经常因为黄豆大点的事冲他喊”。李亮也承认自己“脾气不太好、易怒”。到了青春期,出现逆反心理的李亮与父母的矛盾开始爆发。去年12月,再一次遭到父亲呵斥的李亮,冲着父亲举起了菜刀。这时候李亮的母亲终于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到沈阳市心理研究所求助。

对于父母的教育极为不满的李亮,由于逆反心理作祟竟然对自己的父亲举起了菜刀,真是令人难以相信。

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都有可能发生,且有多种症状表现。如对正面宣传不认同、进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对先进人物榜样无端怀疑,甚至完全否定;对不良倾向持认同情感,大喝其彩;对教育者“顶牛”、“对着干”,老师让他往东他偏要向西,老师要他念书他偏要写字;对学校规章制度消极抵制、蔑视对抗,等等。逆反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对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产生这种逆反心理的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

主观上,青少年学生的大脑发育成熟并趋于健全,脑功能越来越发达,思维的判断、分析作用越来越明显。这些为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基础和可能。同时,青少年又处于社会角色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无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对立的情感。

客观方面,周遭人群的可信任度、教育手段、方法、地点的不适当,往往也会导致逆反心理。现在青少年的成长压力很大,成长历程被严重挤压,失去了自由、失去了欢乐、失去了童趣。当压力超过青少年的承受能力的时候,就会产生逆反行为,甚至敌视成人。同时,青少年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时,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会产生逆反的行为。

那么青春期的男孩该如何战胜自己的逆反心理呢?

1.多与父母沟通和交流

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常常是导致两代之间出现代沟、产生误会、发生冲突的重要原因。因为父母和孩子的成长经历和所面临的环境是不同的,因而很容易出现价值观、人生观的差异,以及信息的错位,导致他们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如果父母或孩子都坚持己见——父母要求孩子按照父母的愿望行事,而孩子要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这就容易造成彼此的关系紧张,让父母觉得孩子“不听话”,而孩子觉得父母“不尊重自己”。

因此,青春期男孩面对这种情况要及时和父母沟通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和愿望跟父母说一说,告诉他们做某事的理由,同时不要一意孤行,要明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道理,要听一听父母对同一件事的想法和意见,以便能够综合自己和父母的意见作出更有利的选择。

2.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青少年的心理活动,会受到社会经济制度、文化、道德、法律等意识形态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应把自己的思想情操等各方面的培养同社会政治生活、经济文化活动以及社会道德风尚联系起来,以提高自己心理上的适应能力,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不致迷失方向。

3.青少年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努力升华自我

这里须提倡自我教育,就是要求青少年要学会把自己作为教育对象,经常思考自己,主动设计自己,并自觉能动地以实际行为努力完善或造就自己。

4.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青春期的男孩要学会做一个敢作敢当的真正的男子汉,学会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因为经历、经验和能力的缺乏,有时候,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可能会导致失败和摔跤,带来一些不利的后果。此时,男孩不要责怪父母没有帮助自己、没有给自己必要的引导和支持,而是要努力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把挫折当做人生的一种重要经历,从中汲取、提高和成熟自己的经验教训。

克服你的懒惰心理

懒惰行为是青少年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不良习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青少年若不克服懒惰心理,要想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就无从谈起。

13岁的雨辰这样自述:

我想好好学习,但在读书写作业时,不是想喝水,就是想吃东西。常对自己说,再也不能这样,可是坚持不了两天,懒惰的毛病就又犯了,刚看一会儿书,就控制不住打开电视看起来,我对自己说看完这个节目,就去复习,可是看了一个又一个,还是舍不得离开电视。有同学来电话,一聊就是半天。早上该起床时,就是赖在床上不想起来。可想而知,我的成绩怎么能有起色。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清晨,当闹钟把你从睡梦中惊醒,你明知已到了该起床的时间,可是你留恋着热乎乎的被窝,留恋着酣甜的梦境,赖在那里,就是不想起来。你一边不断地对自己说“该起床了”,一边又不断地说“再睡五分钟,就只再睡一会儿”。于是,在忐忑不安之中,你躺了一个五分钟又一个五分钟,直到妈妈五次三番地来催,或是你看到钟上指示的时间再也不够你耽误了,才艰难地爬起来。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事真是不胜枚举。很多情况下,因为人的惰性作怪,我们总是能为自己找到各种各样的懒惰理由。下雨了,可以作为不出门的理由,睡晚了可以作为不早起的理由,累了可以作为不干活的理由,没有东西可写可以作为今天不记日记的理由。

在我们每一个人的骨子里,都有一种先天的惰性。能躺着绝不坐着,能坐着绝不站着。有的人能果断地战胜自己的惰性,积极主动地面对挑战,而还有更多的人却被自己的主动性和惰性拉来拉去,深陷于自我激战的泥潭,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消失。在惰性的驱使下,人们一点点地消磨了自己的意志,变得越来越不思进取,在惰性的腐蚀中,一点点地变得冷漠麻木,学会投机取巧,敷衍了事。

有一个古老的故事,有一对夫妇晚年得子,十分高兴。他们把儿子视为掌上明珠,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什么事情都不让他干。一天,夫妇要出远门,怕儿子饿死,于是想了一个办法,烙了一张中间有一个洞的大饼,套在儿子的脖子上,告诉他想吃的时候就咬一口。等夫妇俩回到家里时,发现儿子已经饿死了。原来他只知道吃脖子前面的饼,前面的吃完了,却懒得将后面的饼转过来吃。

这种处世方式使得这样的人越来越懒惰、脆弱,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

那么产生懒惰心理的原因有哪些呢?

1.依赖性强

懒惰的人他们有很严重的依赖性。什么事情都要靠其他人,没有主见,缺少独立性,他们在家靠父母,在学校依靠老师,在社会上依靠其他人,这种依赖性就是导致懒惰的主要原因。

2.得过且过,缺少上进心

上进心是前进的动力。缺少上进心的人做事容易满足,对自己要求不高,得过且过的思想严重。做事不求真,不求质量,不求快节奏,常抱着“应付”的态度和“混过去就行”的不负责任的态度。而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必然导致懒惰现象的产生。

例如,某公司为灾区的募捐做义务宣传工作,就有个别人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心想:公司有这么多能人,也不缺我一人,能躲就躲吧,躲不过,应付过去就得了。于是懒得精心构思,懒得用心着色,草草完成了事。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是产生懒惰心理的根本原因所在。

3.家庭的影响

从客观上说,家长的过分溺爱,也是造成学生懒惰心理的因素。父母对孩子的过分娇纵,大包大揽,只会使孩子从小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劳而获的坏习惯。另外,有的家长本身就缺少时间观念,没有勤奋的习惯和雷厉风行、果断利落的作风。“身教重于言教”,这样的家庭影响严重影响了子女良好健康习惯的形成和良好行为的发展,导致懒惰现象的发生。

青春期的男孩该如何告别懒惰呢?

1.从勤奋开始,与懒惰分手

世上哪有一个人不付出辛苦就可以出成果,世上哪有一个人不经历艰苦奋斗就能成功?曾有一首小诗对我们很有启迪:“盛开的花,人们都惊叹它的明艳,然而当初的芽,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牺牲的血雨。”

处于青春期的男孩不要以为吃点苦就受不了,要永远记住:一个人的辛勤劳动是取得杰出成就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任何一种杰出成就都必然与好逸恶劳的懒惰品行无缘。只有勤奋才能使一个平庸的生命变得伟大,使一双笨拙的手变得灵活有用,使一个普通的头脑变得卓尔不凡。有了勤奋,你就会生机勃勃,永远不会感到疲乏和厌倦,成功的人生自然就在你的掌握之中。

2.争分夺秒,集中精力学习

从现在开始,集中精力学习,以分钟来计算时间,自觉地争分夺秒。常言说:“对每个人而言,世界上最可恶的敌人是自己。”一个人往往是毁在自己的手里,而不是别人。有位作家,为了控制自己的懒惰,强迫自己每天晚上必须写到深夜11点,否则不允许看电视。有时困了想偷懒,一想到自己是犯了失信罪,应该严惩不贷,就强迫自己到户外去跑步,也不准上床睡觉,久而久之,管住了自己,养成了好的习惯。

3.定下的事必须完成

要告诉自己凡是定了的事,就必须完成,哪怕下次修改,这次定好的事,也必须做成。要牢记,“有条件要完成,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完成”。当然定下事后,还要分步进行,由易到难,有计划,有目标,才不会半途而废。

举重运动员练习举重时,通常是先从他们举得动的东西开始的,经过一段时间后,才慢慢增加重量。优良的拳击经理人,都是为他的拳师先安排较易对付的对手,然后逐渐让他和较强的对手交锋。聪明的人为了达到目标,常会设立次目标。有的人因为一开始就把自己的计划定得过高、过难,致使制定的目标无法实现而放弃,这是多么可惜呀。

总而言之,如同克服任何一种坏毛病一样,克服懒惰心理是件困难的事,但是只要你决心与懒惰分手,在实际生活与学习中持之以恒,那么你一定可以告别懒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