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无奈的选择
家里的下水系统堵塞或者零件坏了,我们找来维修工,疏通一下或者换上一个新的零件,下水系统的排污功能马上就恢复如初了。可人体的下水系统如果坏了,就没那么容易修复了,肾脏就是人体的排污系统,每天负责清除大量的垃圾和废物,并以尿的形式排出来。一旦肾脏停止了工作,身体里的代谢废物就会越积越多,人就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气短、水肿、乏力等症状。这种情况在医学上称为肾衰竭,也就是通常说的尿毒症。
今天,患了尿毒症的人是相对幸运的,这是基于尿毒症不再是绝症而言的。从生活质量来说,肾移植是最佳选择,但由于供体、配型和经济的原因,绝大部分患者选择了维持性治疗的方法——透析,主要有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两种,俗称洗肾。
可以推测,100多年前尿毒症发病率不会比现在小,可那时候属于不治之症,结果只有一个——肾衰竭而亡。在发现了肾衰竭的机制后,医生们开始考虑能否制作功能相同的装置(人工肾)替代病变肾脏的功能呢?
先说血液透析吧,这是历史最久、应用最多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把血液引出,通过体外循环在透析器内与透析液进行物质交换(清除毒素),然后返回体内。由于该方法安全、易行,可应用于绝大部分的肾衰竭患者。
1913年英国的阿黛尔用硝棉胶膜作为透析膜,生理盐水作为透析液为肾病患者进行透析,这是较早的人工肾研究。1935年黑斯首次将透析技术用于临床。1937年萨尔海莫应用赛璐玢作为透析膜以后,人工肾的研究又进了一步。1943年荷兰医生科尔夫制成了第一个人工肾,首次以机器代替人体的重要器官。早期的人工肾其实就是一个透析机,体型巨大,治疗十分不方便,效率也不高。1960年,美国外科医生斯克里布纳发明了一种塑料连接器,可以永久装进患者前臂,连接动脉和静脉,与人造肾极容易连接,不会损伤血管,这样就能够为患者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1967年又发明了空心纤维透析器。1975年出现了9.2千克携带型人工肾。
随着技术的改进,现在透析机基本上是空调机的体积,而且机器的性能也改变了很多。透析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明显地延长了尿毒症患者的寿命,成为了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的有效治疗手段。2007年12月,英国媒体报道了一种新型的便携式血液透析机(把透析机的重量从当时的5千克减至2千克),可以让患者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并且提高患者的生存机会。
再说说腹膜透析,腹膜透析就是把一种被称为“腹透液”的特制液体通过一条“腹透管”灌进腹腔,这时候腹膜的一侧含有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的血液,另一侧是干净的腹透液,血液里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就会透过腹膜跑到腹透液里。这样每天更换几次,就可不断地排出体内的毒素和多余水分了。
腹膜透析也经历了很长的发展历史,早在19世纪人们就注意到腹膜的半透膜性质,也有研究人员认为腹膜透析是透析方式中最早被采用的治疗方式,早在1923年就开始运用于临床了。1965年,Tenckhoff等人创造了Tenckhoff透析管,成功地解决了重复使用腹膜通路的问题,为慢性腹膜透析的开展铺平了道路。20世纪70年代中期出现了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疗法,属于简单的、不用机器和能源的、更合乎生理而有效的肾替代疗法。后来,经过不断改进,用塑料袋取代了玻璃瓶,使CAPD获得迅速发展和普及。到1990年,全世界估计约有5万名终末期肾病患者依靠腹透维持生命,其中CAPD占90%。
作为尿毒症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与血液透析相比,腹膜透析不需要像血液透析那样进行体外循环,它具有操作简单、可自行透析、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残余肾功能的特点。不足之处是可能引起腹膜炎、蛋白质流失、高脂血症、体重增加等。
与血液透析相比,腹膜透析最大的缺点就是透析不充分,这主要是因为腹膜透析溶质交换的量远没有血液透析大,特别是对于那些透析时间超过两年、残存肾功能已基本完全丧失的患者,透析不充分的问题更是日显突出。从理论上讲,增加每次透析液量和增加透析液交换的次数是可行的,但势必增加患者负担,使患者完全束缚于透析治疗中。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20世纪80年代开发出了全自动腹膜透析技术(APD)。APD是靠一台腹膜透析机在夜间患者睡眠的时候自动为患者进行液体交换,从而把患者白天的时间完全解放出来。APD最大的优点就是把患者从透析治疗中解放出来,使患者回到自由的生活中,这正是无数透析患者所无限向往的。APD最大的缺点就是费用昂贵。
关于肾病(肾衰竭)的治疗方案,截至目前,只有肾脏移植、血液透析疗法及较新的腹膜透析疗法3种。其中,居家式的腹膜透析疗法简单、方便,疗效也备受医学界肯定,成为越来越多病患选择的洗肾疗法。即使这样,最有效的治疗应该说还是肾移植。血液透析,只是无奈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