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那把柳叶刀:剥下医学的外衣
21196000000056

第56章 另类医史(11)

纪念小白

时下恶搞成风,尤其是网络上,什么轰动的事情一发生,马上就会出现恶搞的版本。恶搞古诗词、流行歌词等已经成了中小学生的新流行,前一段时间还有专家出来批评这些“恶俗”的东西。结果也就创造了许多“新词”,比如有人说你是她的“偶像”,你可要小心了,千万不要面露得意之色,因为那是“呕吐的对象”的简称;同理,“可爱”是可怜没人爱的意思。如果有人叫你“小白”,你可能会一头雾水,不晓得自己哪里白了,其实,这是一句骂人话的委婉表达——小白痴的意思。

此类恶搞****于何时已不可考。本文所要纪念的小白却绝没有取笑、不尊重之意,这里要说的是那些为现代医学的进步而献身的作为实验动物的小白鼠。它是值得所有医药界人士甚至整个人类向其致敬的可爱白色小精灵。本文也不仅仅是纪念那些可爱的小白鼠,还包括所有种类的为人类医学科学进步而献身的实验动物们,只不过小白鼠最为常见。

1901—2000年,人类的平均寿命在100年时间里延长了20多年,医学与生命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当然是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如果没有实验动物挡在人体试验之前进行各种前期实验,医学科学不可能取得这么快的进展。甚至有人认为,没有实验动物,人类的科学文明可能要倒退一个世纪。

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需要建立实验动物模型,使用最多的便是小白鼠。小白鼠俗称“小鼠”、尖嘴鼠,由于颜色纯白而得名。小白鼠是野生鼷鼠的变种,隶属于脊椎动物门,哺乳纲,啮齿目,鼠种。我国饲养小白鼠历史最早,据记载,公元307—1641年就有人捕获野生小鼠进行饲养,并作为古代僧侣们的祭物。

动物代替人类进行实验,历史悠久。如古希腊的名医希波克拉底,哲学家、博物学家亚里士多德及古罗马名医和解剖学家盖伦著作中关于人体解剖的记载,其资料仍然主要来自动物解剖。17世纪,哈维利用动物实验证明了血液循环的原理。公元8世纪初,唐代药学家陈藏器写的《本草拾遗》中,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动物药理实验。实验动物的来源广泛,有野生的,也有家养的。人工培育的主要是哺乳动物,大约有1000多种。用得最多的实验动物是大鼠和小鼠。其中,小鼠在全世界的实验动物使用数量中占80%。

从18世纪开始,小鼠开始成为实验动物,有的也进行观赏饲养。我国目前饲养最广泛的是1946年从印度某研究所引入到云南昆明饲养的品种,又名昆明种。19世纪50年代由昆明引到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以后输送到全国各地饲养。实验动物学作为独立学科,是在20世纪50年代才发展起来的,并成为科研发展的主要辅助手段。

现在,我们所使用的实验动物通常是人工培育,医学上饲养的小白鼠可以说完全是为实验而生存,有人也把它们称作人造动物。它们是在自然界中找不到的新物种,比如所有的小白鼠都是在严格控制遗传学和微生物学特征的条件下生产出来的。这些为人类献身的小白鼠从事的工作非常神圣:它们要被设计成“剖宫产小鼠”、“糖尿病鼠”、“脑痴呆鼠”等进行试验,用有限的2年生命为人类健康事业鞠躬尽瘁。

实验所用动物数量非常多,一个实验室每年要用数百甚至数千只小白鼠,另外还有兔子、狗等。近些年,动物的权利和福利是探讨得比较激烈的一个话题,社会也开始重视动物的权利或福利。不管将来人类的生物医学发展到什么水平,人类生物医学永远都离不开这些可爱的小白鼠。绝大多数研究人员最后把实验结果写成论文发表时,都不忘在文章末尾致谢一节加上一句:感谢协助实验的××只小白鼠。这是我们现在所能做到的,也是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