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先锋
21196600000010

第10章 2009年部分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9)

Teamwork软件所,团队铸就辉煌──记计算机学院软件研究所党支部

■文/邹楚杭张静恬

计算机学院软件研究所党支部,为浙江大学2009年表彰的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党支部现有党员19人,支部书记卜佳俊老师,于2008年担任支部书记至今。

严格按照党员先进性要求,近年来,软件所党支部提出了“强化组织建设、实践以人为本、促进业务提升、坚持成果转化”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党支部以其持之以恒的团队精神,为软件所、计算机学院,乃至学校争得了许多荣誉,形成了支部建设中“团队铸就辉煌”的鲜明特色。

“沟通信息网”,织起团队新天空

软件所党支部有着19名党员。这19名党员可都“不是省油的灯”。经常出差,甚至长时间驻留外地,办公室里的凳子往往还没坐热就又奔赴另一个地方。在基层组织建设中,支部党员间互相学习、交流合作是构建和谐的先进党支部必不可少的条件,这般“难以会首”,又该如何解决?

我们是一个团队!党支部不能成为一盘散沙!

秉持着这样的信念,支部成员创新尝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起“沟通信息网”。通过电子邮件列表、网上群组聊天等方式,组织进行网上讨论和学习,召开集中的组织生活会议,并按照上级要求不定期开展针对特定主题的学习活动。

令人惊讶的是,就是在这张“网”的作用下,曾经的“难以会首”已然成了“常相聚”,虽说支部成员总是各自奔波,却在“网”上保持着“团队力量”,几年来带领软件所团队参与各种项目合作与学术交流,收效颇丰。

其实,这“沟通信息网”,还有其他的“独特功能”。

对于一些刚进入软件所的新教师,总会遇到“难以融入团队,无法完成角色转换”等问题,此时,“沟通信息网”又开始大显身手。

在支部的带领下,软件所建立了“信息共享平台”,收集来自学校、院办、院工会和各职能科室的各种信息,并通过邮件列表向所有软件所教师即时发布。同时,软件所在引进新教师的时候充分发挥所内已有科研团队的作用,让新教师加入到合适的团队中,增进新老教师间的交流,帮助新教师迅速成长。

正是在这样独特的“网”下,软件所成员间的关系愈发紧密。党支部开拓创新,用一张小小的“网”联结起了所有人的心,使之团结一致,共创辉煌。

传承团队精神,学生培养的别样“艺术”

World final champion,Zhejiang University!

2011年北京时间5月31日凌晨。美国佛罗里达,三名浙大学生和老师一同捧起那沉甸甸的ACM程序设计竞赛全球总冠军奖杯!

虽说已过去几个月,但一回想到这情景,身为浙大ACM总教练、软件所党支部组织委员的王灿老师,依旧是满脸的兴奋与喜悦。

在党支部带领下,软件所的团队力量,不仅仅促成了教师间的紧密联系,更影响了一代代的学子。在支部的协调和推动下,软件所合作企业──浙大网新和道富等大型公司,连年赞助学校的ACM程序设计竞赛和ACM代表队。而该代表队也在软件所陈越老师、王灿老师和计算机学院的翁恺老师的带领下,在国际大学生ACM程序设计竞赛中屡创佳绩。能在此次全球ACM程序设计竞赛中获得ACM/ICPC全球总冠军,软件所可谓是“功不可没”。

是什么让浙大的程序设计队伍站在“世界之巅”?在培养学生方面,软件所党支部又有着怎样别具一格的方法?

王灿老师是这样解释的:“我们ACM校队训练参赛学生,走的并非是传统的路线。”

事实上,程序设计竞赛并非一人“单干”的比赛,它需要学生三人组队,共同完成一项项颇富挑战性的“任务”。这之中需要的不仅是个人的高超技巧,更有队员间的团队协作能力。

所谓的传统路线,就是将学校里编程能力最强的三名学生组在一起参赛。

在广泛招募ACM队员和层层筛选后,最终会留下了一支十多人组成的“校队”团体。而王老师会在这训练和筛选过程中细细品察每一位同学的“特色”。

“有些同学在解决数学问题上很有一套,有些同学在编程方面很有技巧,每一个人都有其最为独特的一面。”

在充分了解同学们的“特色”后,王老师会以“互补”的方式将同学们一一组队,力图让每一支队伍成员间都能达到能力上的“互补”与“契合”。

这便是王灿老师心中的“拼图”理想:每一块拼图总是凹凸不一,各有长短,想要拼出一幅好画,并非需要其中一两块拼图有多么地大多么漂亮,而是需要选择最能相互契合的拼块们,将之组合到一起,才能焕发最绚丽的光芒。

“我要告诉他们的就是团队精神!一个人再厉害,也厉害不过一支好的团结的契合的队伍!”

正是这一“非传统”模式,令浙大拼得“冠军”殊荣。

近几年来,党支部传承团队精神,在优化培养模式上有了进一步的改进,如今ACM校队学生的选拔制度改成了“积分制”。同学们可以积极参与校内外各项程序设计竞赛,只要获得一定“积分”即可以进入校队。选拔制度变得更为灵活,也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进入团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让同学们以更“high”的心情参与到ACM竞赛之中。

团队服务社会,科技改变人生

社会责任感,是每一位教师应当坚守于心的人格境界。

对于软件所党支部来说,想要履行这份“社会责任感”,就得团结起来,将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造福于人类。这是软件所老师们的共同追求。

为此,支部积极推动与国内外著名企业的合作,协同创新。目前,软件所与航天科技集团、美国道富银行、浙大网新、网易等企业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成立了航天—浙大基础软件研究中心、浙江大学道富技术研究中心、浙江大学—网易互联网技术研究中心等联合研究中心,为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提供了良好的渠道。

在支部党员带领下,依靠所内成员的开拓创新与深入研究,软件所的科研成果在航天领域应用、美国道富银行各类IT系统、网易博客和网易相册等互联网产品中全面应用。

支部成员还坚持参与掌握核心技术、填补国家空白、保障国家利益为宗旨的国家战略级项目研制工作。

软件所联合北京神舟航天软件有限公司研制的神舟OSCAR数据库填补了国产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空白,在功能、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上均已达到关键应用的要求,已经在航天各有关单位得到应用。

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不仅在于承担国家重大项目,更要成就公益事业的一片天空。

支部成员、软件所所长陈纯教授带领其团队联合中国残联,策划和组织了中国残联历史上最大的科技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残疾人信息无障碍关键技术支撑体系及示范应用”。依托浙江大学的科研和技术优势,成立了中国残疾人信息和无障碍技术研究中心,积极开展残疾人信息和无障碍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为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如今,想要完成一个“项目”,制作出可以应用于实际生产的“产品”,没有团队的力量十分困难。多年来,软件所正是依靠积累而得的团结传统,让这一切变得轻而易举。无论是所内老师间合作,还是加入软件所的其他团队参与共同研发,他们都没有忘却“团队”二字。从老师到学生,正是这般坚韧的合作精神让他们克服了一道又一道的难关,让科技的力量处处焕发出耀眼夺目的金黄。

■快评

团队彰显未来

先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离不开团队精神的彰显。

当今社会,众多新兴学科蓬勃而起,海量信息爆炸式增长。一个科学问题涵盖多种知识,非个人所能完成。唯有优秀的团队,才能攻坚克难,所向披靡。

中国共产党作为先进性组织,更应发扬团队精神,弘扬团队文化。

高举团队大旗,计算机学院软件研究所党支部尽显风采。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支部构建“沟通信息网”,在支部建设层面获得突破;塑造教师团队品格的同时,不忘将其传承于下代,培养了以ACM全球总冠军团队为首的一批“Teamwork”优秀学子;团队精神还付诸于社会责任感的实现,用技术改变人生,服务社会。

团队,彰显未来。一个朝气蓬勃的党,需要一支支这样的活力团队!

(本文编辑彭凤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