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先锋
21196600000035

第35章 2011年部分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3)

丹心催桃李碧血育英才──记教育学院体育学系教工理论党支部

■文/黄道旋

体育学系教工理论党支部由11位专业教师党员组成,主要面对体育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生们。如何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难题,如何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一直是支部11位党员最关注的问题。党支部创新地将支部建设与学生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探索出了一条有专业特色的、关注学生发展的支部建设之路。

因材施教──以特色活动促内涵发展

“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体育产业管理本科生尽早地接触到科研活动”,体育学系教工理论党支部书记郭怡老师说。浙大体育产业管理本科专业在2009年获准建立,是国内985高校中第一个设立的体育类目录外专业。2010年,专业开始招收第一批学生,生源来自两部分:2010级已确认在专业的体育类学生,2010级大类学生主修专业确认。如何稳步推进新专业教学组织管理,如何培养已确认在专业的学生,如何吸引大类生源,引导年轻一代加入中国体育产业与休闲经济发展,是体育学科师生研究实践中的重要课题,也是体育学系一项阶段性重点任务。针对体育产业管理新专业着眼于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较强科研能力的复合型体育人才这一培养目标,教工理论支部提议较早让学生介入体育前沿。

2010年10月,在教育学院党委许迈进书记、王珏副书记和体育系总支周永平书记的指导下,“师生联合引领一年级学生成长”计划正式启动。体育学系教工理论党支部和研究生支部进行结对,从本科生的需求出发,联合举办了如读书报告会、学术SEMINAR等一系列活动。体育学系研究生读书报告会每两周就会举行一次,支部利用这一活动,选取一些本科生同学感兴趣的课题,把研究生的读书报告会也向本科生开放,为本科生同学创造了一个稳定、开放的平台,方便低年级同学和研究生学长间的交流。对于这一方式,同学们都表示受益匪浅。支部积极利用院系创造的相关平台组织举办各类学术讲座、研讨会。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科技书刊部主任李晓宪教授、爱尔兰都柏林大学体育学研究中心主任John Shuttleworth博士等国内外知名人士相继为师生做了多场讲座,开展了多次交流活动。这些活动中,本科生可以直接参与,和知名教授、学者、校友交流,尽早接触专业的科研领域,树立专业的奋斗目标。

“支部引导体育产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参与其中,就是为他们提供一个更加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郭书记说,“体育产业管理这一新兴专业需要培养的是具有国际视野、较强科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支部着眼于这一目标,通过和国外高校院系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等途径,为学校师生提供了良好的交流机会。”

将书本与实践相结合,融教于实践活动中,支部在实践活动中积极探索体育产业管理教学的新方式方法。2011年10月,在杭州举办的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教工理论支部就鼓励体育产业管理本科生同学争当志愿者。支部还为学生谋划了西湖休博会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同学们和体育实业进行了零距离的接触。“我们正在策划一个新的活动,‘西湖高尔夫球场体验之旅’,我们希望让同学们亲眼看到,亲身体会到,零距离接触到高尔夫球场的运作、经营和管理。”

学生小周说:“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实际操作起来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不亲自去这个行业中走一走,可能以后再去摸索就困难了。”“书本上再多的事例,也没有一次实践活动能让同学们印象深刻。”郭书记说。体育学系教工理论党支部举办的这些富有吸引力的实践活动,以活动成效促进内涵发展,把党组织资源转化为科学发展资源,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科研兴趣,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对明确同学们的专业定位,坚定专业信心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保驾护航──以搭建平台促英才培养

大学,由于授课方式、培养方法等方面的不同,多数同学反映很少和老师有单独交流沟通的机会,师生关系较高中似乎冷漠一些。体育学系教工理论党支部敏锐地意识到师生间的交流难题,特别对于体育产业管理这一新兴学科而言,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如何让老师和学生们有更多的交流机会,让广大学生能够在课下也能得到老师和学长们及时的指导?支部在这一方面下了很大工夫。

2010年,党支部以支部的青年博士生为主力,协同支部的党员老师们成立了“博士党员本科生导师组”,旨在为低年级的同学们提供一个答疑解惑、学术交流的良好平台。每一位博士生党员和本科生同学进行结对,由青年博士生党员来担任本科生的导师。“青年博士党员本科生导师组”成员每个秋学期便会与体育产业管理专业新生集中见面,对接到人。在2010年9月的见面会上,师生们共聚一堂,交流大学中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交换了本科阶段学业规划基本意见。见面会之后,每一位本科生导师通过现场团体辅导、个体辅导或E-mail、QQ等网络平台和同学们进行实名交流,直接对广大学生们进行专业学习方法和日常生活行为上的指导。

这一方案充分利用支部资源,让师生的交流不再局限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交流空间也从课堂延伸到网络上。这一平台的建立使得学生们和专业的老师、学长们有了稳定长期的交流渠道。

体育产业管理专业强调国际化,及时了解国内外最新的专业发展动态,对于学生们的学习和未来职业规划相当重要。支部的教师党员有很多出国交流、学习的机会。在自身学术修养提高的同时,支部教师党员也相当重视将他们国外学习、生活、工作的收获体会分享给广大同学,常常在师生共同的交流平台上分享出国交流的经验,让学生们获得国外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如支部委员司琪博士、温熙博士就开设过讲座,和广大同学们分享自己在美国、韩国、我国香港的工作学习经历,同学们都很感兴趣。

除了开设讲座、报告会等形式之外,网络平台更是在师生的交流中发挥了巨大作用。2011年1月至7月间,支部的郑芳老师作为访问学者前往美国密西根大学。在此期间,她一直利用支部搭建的师生交流平台,在网络上和她的学生们进行交流和联系,第一时间将她在国外工作的体会如实告知给她的学生们,让他们感受国内外体育管理事业的异同。这样的交流保证了时效性,效果比延时的回忆模式的经验讲述好得多。2011年11月,郭书记也要赴美国访学三个月,将会进一步把体育前沿介绍给体育产业管理专业的同学们。

孙扬、周苏红这些体坛名将,大家都不会陌生,而他们也是求是园中的成员。“身边的优秀典型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优秀同龄人带给学生们的感触可能比教师的更大。体育系中的优秀学生很多,搭建一个让优秀学生和普通学生交流的平台十分必要”,郭书记说。

支部积极谋划体育产业管理专业本科新生与孙扬、周苏红的交流会,让同学们面对面、零距离地感受到体坛名将勇于挑战、不甘落后、争创一流的体育精神。下一步,支部还会组织更多的见面会、交流会,创造这些优秀同学和广大师生交流的机会。

体育学系教工理论党支部人少,但做的事并不少;支部规模小,但办的事影响却不小。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支部党员们凭着一颗对学生们的关爱之心,努力把支部建设和服务师生成长融合在一起,做出了骄人的成绩。在支部党员们的关爱下,体育学系的同学们羽翼正丰满。

■快评

关注学生就是关注未来

大学教育的根本就是培育好人。“以生为本、为生服务”,是体育学系教工理论党支部的工作重点。如何开展具有吸引力和实际效果的支部活动,探索支部建设与学生培养的结合之路,体育学系教工理论党支部以特色活动促内涵发展,以搭建平台促英才培养,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党支部的工作成效告诉我们,身边的广大学生就是教工党员最需要关注的对象。想同学之所想,急同学之所急,满足同学们的需求,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就是最有意义的事情。因为学生是祖国的栋梁,未来的希望。关注学生,培养英才,就是关心祖国的明天,就是为高等教育做出教工党员应有的贡献。

基层党支部不需要什么惊天动地的业绩才算作成功,能够实事求是,以高度的责任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对党、对国家最大回报。体育学系教工理论党支部就像一颗螺丝钉,虽然在整栋大楼中是那么的渺小,但它却牢牢钻进广大同学群体之中,为培育祖国的栋梁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文编辑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