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先锋
21196600000049

第49章 2011年部分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17)

三重奏唱响“服务”之歌──图书与信息中心第六党支部侧记

■文/朱怡

在求是园里忙碌着这样一群人,他们维护着连接五个校区、六大附属医院的80公里校网光缆,保障着6万名在校师生的用网环境,支撑着全校400多个网站和系统的托管与运行,承担着100余项网络和信息化重点项目,支持着40多个学院部门信息化试点示范项目……少有节假日,没有双休日是他们的工作常态。虽然任务极其繁重,但他们没有丝毫怨言,他们将自己的智慧、心血和青春献给了事业,他们用真诚、热情和执著践行着“服务师生员工,支撑战略发展”的理念。

他们所在的支部──图书与信息中心第六党支部,虽然仅有正式党员16名、预备党员1名,但先后在2010年创先争优活动中获中心“红旗党支部”荣誉称号,在2011年获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这样一个基层党支部,它的先进性究竟体现在哪里?“服务”二字,正是支部同志们的集体回答。在走近第六党支部,走近它的低调与从容之后,我们仿佛能听到那一曲“服务集体、服务师生、服务校园”的美妙三重奏。

服务集体,团队建设促进步

“人为本,和为贵,变则通”,这是图书与信息中心第六党支部的团队文化,也是党支部成员们服务自我、建设团队的真实写照。党支部虽小,却继承了其前身网络与信息中心党支部的光荣传统,凝聚力和战斗力极为强大,每位成员都在积极建设基层党组织的过程中做出了诸多贡献,也促进了自我的成长与发展。

在常规的理论学习之外,党支部结合业务工作建立了“信息化建设论坛”及“网络工程与运维技术研究论坛”,邀请校内外技术专家及中心内部员工定期对信息化、网络建设及运维技术进行研讨。至今,这两大论坛已经举办了33场讨论会,帮助党员及其他员工们拓宽了视野,提高了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在以网络和信息化工作为重点的信息中心,青年同志们更富有战斗力和创造力。担当项目负责人、领衔技术攻关小组、组织培训交流、学习考察……一次次的磨炼使支部的年轻一代接受考验、学会成长。

“我们的日常工作比较平凡,而锻炼新人的过程能让他们发掘和实现自我价值,从而在工作中逐渐成长。”党支部书记程艳旗这样说道。被评选为2010年“党员先锋岗”的牟星亮同志,在发现V PN账号缴费充值成为师生的麻烦事时,主动请缨,带领项目组改版升级了原有的V PN用户管理系统,实现了V PN账号网上缴费及上网服务信息化。

随后,他被派往服务台工作,处理用户打来的各类投诉电话。在郑强、江肖强等支部老同志的手把手指导下,他度过了最初的不适期,学会了如何用专业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用户,舒缓用户的焦急情绪,最终使其满意而归。监控中心在牟星亮同志的模范作用引领下不断创先争优,2010年荣获了浙江大学“青年文明号争创集体”荣誉称号。

牟星亮在总结自己工作时,写下了对支部的感谢之情:“这一年的进步,离不开党组织的关心和照顾,离不开信息中心各位老师的教导和栽培!”正是由于支部对青年同志成长的关注,像牟星亮这样的技术骨干才得以脱颖而出,在更大的舞台上去发掘潜力、展现风采。

服务师生,便捷高效创和谐

“节假日不保证休息,双休日保证不休息。”这是几年以来中心成员习以为常的生活写照。笑谈的背后,是沉重的工作任务和巨大的工作压力。自2006年学校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以来,中心的工作量骤然翻了好几倍。在人员编制没有增加的情形下,中心克服了种种困难,致力于构筑更加安全、便捷、可靠的网络和信息化支撑环境。

在日常工作之外,中心每年都会接到许多临时的重要任务。只要中心一动员,无论是节假日还是双休日,大家都能招之即来、来之能战,圆满完成各种突击性任务。

2010年4月,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浙江大学红十字会在校园内组织了募捐活动。但由于传统募捐需要手动点钞,且统计名录麻烦,所以工作量较大。党支部中校园卡管理办公室主任徐锋同志创新思路,立刻提出可以利用师生持有的校园卡来进行电子募捐,这一想法马上得到了校红十字会的认可。党支部迅速召集相关人员,将此任务作为首要攻艰项目率先开发,当天就完成各功能开发,测试后马上投入使用。党支部还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化成果,以“zupo”为基点,通过邮件系统、电子服务平台、校园卡网站、自助服务终端等平台制定宣传与实施方案,设置宣传栏目,开通捐款功能。在爱心顺利传递的背后,是相关工作人员连续24小时不休息,熬夜加班加点的辛劳。

2011年寒假,紫金港农生环组团大楼将要迎接华家池校区各学院的迁入,但楼内的网络建设还未开始动工。接到学校下达的紧急任务后,中心广大党员和全体员工积极工作,召开与代建方的协调会9次,通过与基建处等单位协调协助电信公司解决了网络管道敷设问题、弱电机房桥架敷设问题、供电问题,独立完成了主干网络、VLAN、IP地址规划并敦促电信公司部署、测试,抢在搬迁之前完成网络建设。

作为一个服务领域遍及全校的组织,信息中心常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诟病与苛责。在信息中心的监控中心,“三班倒”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要接到几百个咨询电话,处理各种故障问题,抱怨责备都是常事。为了更好地培养服务精神,他们特意邀请了专业人员来训练自己的一言一行,包括接电话时的礼貌用语。这个小小的细节,正是“服务”二字的最好注解。

“信息化工作的目标群是全校师生。帮助他们创造价值,才能体现我们工作的真正价值。”中心领导这样解释他们为师生服务的片片红心。在校园的每一角,信息中心都心系师生,想师生所想,急师生所急,用辛勤的汗水履行着“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服务承诺。

服务校园,党员先锋在行动

共享数据中心、统一身份认证、校园卡服务、个性化信息门户……求是园内形形色色的各类服务交织成了一张无形的信息化大网。近年来,信息中心在支撑学校的科研、教学、管理和服务等各项工作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电子签章为例,信息中心研发的电子印章配合协同办公系统及网上审批平台,将20多项跨部门的办公审批“搬”到了网上,从而大大减少了老师们跑校区盖章的麻烦。

玉泉党小组组长郑强是运维部副主任,他样样走在前头,起早摸黑、加班加点,很少有过双休日、节假日。无数个凌晨,当人们酣然入梦时,郑强和他的家人总会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当家人还没反应过来时,郑强已经披上衣服,匆匆地赶往机房或故障地点;为了不影响师生在工作和学习时间上网,无数个深夜,郑强和同事们在机房紧张有序地安装调测设备、修改数据、捆扎电缆,或进行机房搬迁,或对交换机版本升级、扩容。他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了教工党员的良好形象。

2010年暑假,为尽快完成“智慧型校园建设”的课题,党支部书记和党员们带头利用暑假时间,对学校各单位进行了现场调研,并向相关专家进行咨询。郭晔同志当时正身患痛风疾病,每走一步,就会疼痛难当,但他以坚强的毅力和高度的责任感,一瘸一拐地和大家走完了调研全过程。在向陈劲教授进行调研咨询时,由于陈教授第二天要出差,时间只能安排在当晚的新生报告会之后,各位党员在演讲厅外等候了近3个小时,最终见到了陈教授。陈教授也为大家的工作热情所感动,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与建议。等到调研结束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的凌晨时分。

在广大党员的模范表率作用下,信息中心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越来越多的同志围绕在支部周围,努力工作,热心奉献,在集体主义精神的感召下,信息中心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校的网络基础设施及保障迈上了新台阶,网络出口带宽高峰期利用率提升到90%以上;不断构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新平台,相继建设并充实统一身份认证、共享数据中心、校园卡、综合信息门户、公共通讯平台、机构典藏、学科服务和统一检索等多项服务。

图书与信息中心第六党支部扎根基层,将“服务”奉为组织发展的精神圭臬,不图虚名、多做实事,谱写了浙江大学信息化建设的一页华丽篇章。

“服务是无穷无尽的,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程艳旗谦虚地表示。雄关漫道真如铁,在学校争创世界一流大学的背景下,第六党支部将再接再厉、开拓进取,继续唱响“服务”三重奏!

■快评

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服务,坚持一天容易,坚持几年很难;奉献,个人做到容易,集体做到太难。但在这个党支部,我为他们的无私付出而震撼,而感动。从踏实工作、微笑着面对网络用户责备的青年大学生,到放下家庭、为工作而赴京挂职的年轻干部,每一个人物,都是一段鲜活的故事,一支动人的旋律。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作为深入群众、深入社会的先锋部队,基层党组织一定要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服务群众作为核心任务,将“服务”的精神永远延续下去,并在日常工作中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

图书与信息中心第六党支部的党员们切切实实做到了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处处存在,但又能像空气一样让人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就是信息化工作的最高境界。”在第六党支部,这种服务精神也如空气一般,沁入我们每一个人的心脾。

(本文编辑吴雅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