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王瑛 口述 张佶华 整理 韩斌
电影回放
街头。大树下一老太双眼紧闭。110民警正在拨打120。围观群众不理解:“有打电话扯淡的工夫,还不赶紧把人送医院去!”“什么有求必应,这不是见死不救吗!”
一女子挤入人群中,忿而争执:“那万一是心脏病、脑溢血呢?怎能随便挪动?警察不是医生,警车也不是救护车!”
室内。父亲,换了便装的民警,正在阳台上为儿子调校望远镜。母亲在给轮椅上的儿子喂饭。我们认出,母亲就是街头仗义执言的女人。
情景再现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拍摄的电影《警徽 警戒》,是作为党的十七大的献礼片播出的,那是根据我丈夫王建中的真实故事改编的。
男主角找得可真准。从外形到性情,都像极了。我家老王就是个子高高,面孔瘦瘦,话不多,看上去有些“面”,骨子里却极有韧性的这么一个人。
我是一边看电影,一边眼泪哗哗流。老王也落泪,他的情绪明显舒畅多了。
他还会跟我开玩笑了:电影里你的形象很高大嘛。我也跟他开玩笑:这辈子,就托你这么点福!
老王出事到现在四年了。现在我们家的故事被搬上了银幕,让更多的人知道,民警王建中,是个好警察。
电影回放
派出所。王警官对实习民警说:“该干是咱们的职责,多干是咱们的美德。你要这么一想,心里也就舒服了。”
对讲机响起:“商业街4号有人打架,出警了!”
商业街4号。幽暗的小弄堂内,一男人拎着酒瓶躲在汽车后,探头窥望。
情景再现
2003年5月19日,“非典”正肆虐。晚上,我打电话给老王,让他送我上医院。我已经发了三天烧。老王说要替同事值班,让我弟弟送我。我火死了。他从来不会拒绝别人,一辈子只会对家人说“不”。现在想来,如果那天晚上他回来了,他的命运就不会是今天这样了。
在出这趟警之前,老王刚刚调解好一起争风吃醋打架的纠纷,还把受伤的人从山上背下来。那天,他已经出了9趟警。
现实中的“商业街4号”,叫新建路3号。那里并不是老王的管区,他并不熟悉那里的地形——老城区,大杂院,很复杂,有22扇门属于新建路3号!
报警人等在路边,只是在十几米外指了一指,就走开了。老王感到,报警人喝过酒了。好不容易找到现场,屋里透出灯光。老王听了听,没声音,上前敲门。出来一个女人,说,没人打架,是夫妻吵架。老王向屋内看了一看,很平静。老王说不要吵架,别影响邻居休息。就回去了。
22时53分,第一次接警之后20分钟,110又接到报警,还是同一地方,还是说有人在打架。老王和辅警再次赶去。
在路上,老王要求和报警人通电话,请报警人一起去看一下。报警人死活不肯。老王第二次来到现场。这次是男主人开门。老王跨进门内,电视机在播放节目,两个小孩睡在床上,没有任何异样。男人说,“非典”来了,生意不好,夫妻吵架,实在不好意思。老王劝说了一番,就回去了。
凌晨一点,所里接到医院来电:有人送来一个小伙子,已经被打死了。
被打死的小伙子,是从新建路3号送来的。确切地说,是从老王去过两次的那间房子后面的房间里,送来的。
男人和女人是一对夫妻店主。被打的是他们的伙计。当时,这个伙计被男店主和另一伙计毒打了几个小时。报案人是房东,怕报复,不敢出面带路,也没有告诉警察,如果从昌国路190号弄堂走进去,很容易就能找到。
老王懊恼万分,拿头撞墙:这是我去过的地方啊,怎么就没有发现!
4天后,老王被区检察院以涉嫌玩忽职守罪起诉。第二年八月,法院认定他罪名成立,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一年。
收到起诉书时,老王昏倒了。送医院抢救,医生说是心脏病发作。老王以前没有心脏问题,他是心里头太憋屈了。
电影回放
病房内。王警官在昏迷中。
病房门口,公安局领导前来探望。王妻拭泪:“这种人你们救他有什么用!当不了好父亲,当不了好丈夫,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好警察,结果还让人给判了刑!他连死都死得不漂亮!”
情景再现
我知道丈夫是个好人。可我真是看不懂他,你说这年头,还有他这样的人吗?
1993年,老王从海军转业了。他当了20多年的兵,转业时是副团长。本来可以去现在的海事局,省级单位。谁知他提出,要到公安局。到了公安局,本来可以去后勤科,他又提出,要去派出所。
我气坏了。如果早个几十年,他这种行为还能理解,舍不得这一身军装,一心奉献嘛。可这都快21世纪了,还那么死心眼,这个男人是不是不可理喻?
我父亲劝我,要支持丈夫。父亲是老军人,我们舟山当年就是他们部队打下来的。好吧,我想,民警就民警,我不求你升官发财,只要每天平平安安回家,帮我分担一点家事,就行了。
就这么去了派出所,在北园社区,一个城乡接合部,一干十多年。
电影里只表现了他三分之一。他做的那些事,太多了。居民家里屋漏了,夫妻吵架了,老人上医院了,都来找他。有时候他刚刚到家,饭碗才捧起来,电话就来了。我说你吃了饭再去,他搁下饭碗就走。自从提出“有事找民警”,这下更好了,不管白天黑夜,不管工作日还是休息日,他是随传随到。小区车棚、自来水、煤气、门窗,这些鸡零狗碎的事情,他总是来者不拒。
我恨死了,说他:“就你最会干,忙来忙去不过是个小民警!”我想他是不是傻啊,不图名不图利,用我们当地话来说,这人“寿头古气”的。
电影回放
王家。父亲对儿子说:“聪聪,今天爸爸休息,等下带你去街心公园转转。”手机响起:“王警官,你快来看看吧!”王搁下电话,为难地看着儿子。儿子温和地说:“又有任务了?”父亲摸摸儿子的脸:“中午想吃什么?”“红烧鸡翅。”“明白!”
社区蔡大爷家。大爷欣喜地开门:“今天我生日,特意一早把你叫来,中午咱爷俩一块吃顿长寿面!”王无奈地笑。
社区小店前,王警官正在劝说一踩三轮送货的男子:“小蔡,今天你爸生日,快回去看看吧。”男子嚷嚷:“他不是有个警察儿子吗?你不是比他儿子还亲吗?干脆你把他接家养去得了!”
王家。聪聪用手推轮椅,轮椅侧翻,聪聪摔倒在地。直到王妻回来,聪聪仍趴在地上,小便失禁,地上一摊水渍。王妻见状,痛哭。
情景再现
一看到电影里的儿子,我就哭得停不住。我们的儿子就像这电影里的小演员,非常漂亮,非常可爱,非常懂事。儿子1982年出生,7岁时被确诊,得了“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医生把中英文资料推到我面前,我一看,就昏倒了。一个活蹦乱跳的孩子,全身肌肉将一寸寸萎缩,直至全身瘫痪,最后丧失呼吸功能。
我儿子的病不是天生的,他是基因突变。儿子3岁时,阿姨抱他出去吃了一个肉包子,回来后就拉肚子。反反复复几次都没治好,发高烧,从头到脚像蜕了层皮。也许那就是基因突变了。
我对孩子充满愧疚。我初中毕业去黑龙江插队,1979年回城后,在土产公司当营业员。我不甘心这么过一辈子,想读书。读电大,法律专业。老师说我口才好,思维清晰,最适合做律师了。结婚生孩子后,读书忙不过来,孩子就请了阿姨带。是我太疏忽了!
儿子生病后,我再也不想自己的事了,全身心扑在儿子身上。开始我们还抱着希望,四处求医,上海、北京,老王的一万多转业费都花在这上面。
都没有效果。孩子的病在一点点发展。最初经常摔跤,摔得两只膝盖红通通的。我就给他每条裤子的膝盖上都绣上装饰品,摔倒时可以不那么痛。后来他上学了,家里五层楼,学校三层楼,我一次爬八层楼,风雨无阻。可是才读到小学四年级,他就没法上学了。我眼睁睁看着我的孩子像一个落水的人,水淹到膝盖,淹过身子,一点点淹没脖子……很伤心,很伤心。
老王在部队时,一个人管孩子,我没怨言。转业回家了,我想他能搭把手吧,谁知他那么忙。我说你请个假嘛,我们家这种情况,领导应该会照顾的。他不响。我才反应过来:原来你没说过啊?
现在我才懂他,他就是这么耿,组织观念、党性来得个强,决计不要给领导、组织添麻烦。但当时我认为,他是要面子。我气得不得了。
他这一生,唯一一次给我说软话,是在儿子七八岁时,我发现自己怀孕了。我决定打掉。只要儿子活着一天,我就要一心一意对他一天。我对老王说,我要去结扎。他说,“你别去,我去。”我说不行,“你这个样子,我还没有想好,要不要和你白头到老!”他说:“我会一辈子对你好。”
我心软了,一边动手术,一边下决心:就让他安安心心工作吧,我一个人把儿子管好。
对外人,我也会说:“他无怨无悔,我也无怨无悔,支持他工作。”
你说我境界有多高,没有多高。我心里头不怨是不可能的,生活里都是具体问题。
电影回放
医院。医生对王妻说:“王聪的情况是,他已经完全没有了免疫力。”
病床前。聪聪插着氧气管。王警官愧疚地抚摸着儿子的脸庞。聪聪醒来,慢慢说:“爸爸,来世,我要做你的战友,做你的哥们,和你一起执勤。这样,我们就能天天在一起……”
情景再现
我最不能原谅丈夫的,是1996年,我们带儿子去石家庄看病,那次治疗结合了功能锻炼,效果还是有一点的。一个疗程要三个月。不到一个月,老王就接到所里的电话:“严打”开始了,警力不够,需要你回来。儿子求爸爸:“爸爸,再陪我住两个月,我会好起来的。”儿子那时已经是个英俊少年,我背不动他了,需要父亲帮助他锻炼。可他父亲说:“回去吧,爸爸下次再带你来。”儿子绝望地说:“爸爸,你不要我了。”他爸爸也哭了,可还是坚持要回去。孩子的求生愿望是那么强烈,我伤心欲绝。那一次,我跟他离婚的心都有了。
十多年的寻医问药、东奔西跑,家底掏空,我们不得不接受现实。儿子自己也从电脑上查了很多资料,他说,“妈妈,科学家霍金也是这个病。我不治了,把钱省下来,给我买台电脑,让我自己学习吧。”我心里在哭,脸上笑着安慰他:我们把60岁的人生浓缩到20岁吧,你该享受的,妈妈一定都让你享受到!
从那时起,我一天只睡五六个小时,一边照顾儿子,一边打三份工。一份是自己的工作,一份做保险,一份做美容。
我也不和老王吵了。他忙他的工作,我忙我的事情。大概半年多后,社区里的“百管阿姨”陈阿姨告诉我,老王去医院排解医患纠纷时,被患者家属踢伤了命根子。我吃了一惊,这事我都不知道。我有些内疚。那时候我俩都忙得像机器人,沟通很少。
儿子非常懂事。“妈妈,当初你领养一个小妹妹就好了。”他走的那一年,经常这么说,为我担心:“爸爸工作忙,以后谁来陪你说话啊?”
儿子病危那晚,老王本来在休年假。也是因为我过度疲劳,生病倒下了,他才肯休假。才休了两天,所里在追查一个摩托车盗窃团伙,警力不够,他又去上班了。半夜里我给他打电话,儿子不行了。他说,他在蹲点,不能脱岗。
他的同事后来告诉我,他接了电话后,躲到角落里,满眼泪水。
5天后的傍晚,我们都在病房陪儿子。儿子精神很好,他说:“妈妈,我很想和你讲讲话。”我躺在他旁边的床上,还在发烧,我说:“我们俩都睡一觉,下半夜有了精神,再好好说话。”我睡着了。丈夫看着儿子,可是他太累了,也睡过去了。就那么几分钟时间,他猛然惊醒,儿子已经窒息了。
他抱着再也醒不过来的儿子,失声痛哭。
当儿子感到自己的病情一天天恶化,坐轮椅都快要撑不住时,很想去趟普陀山,看看朱家尖大桥。儿子天天盼着爸爸带他去,可是这个小小的愿望,至死都没能实现。
电影里有一幕,非常真实:居民区同志来慰问我,我说:“你们去慰问老王吧,他对儿子,付出太少了,他心里,比我更难过。”
电影回放
病房外。居民大妈拉住局领导的手说:“我父亲是军人,我老头子是军人,我知道共产党干部应该是啥样的。老王是我们见过最好的民警,像这样的人都要判刑,别说他想不通,我们都想不通!”
情景再现
2001年10月,母亲过世。2002年7月,儿子去世。2003年8月,自己被判刑。老王他是人到中年,丧母、丧子、丧失他最看重的政治生命,连续三年一连串的打击。
我婆婆过世时,孤零零一个人在江苏老家,我们都不在她身边。老王嘴上不说,我知道他非常伤心。他母亲30多岁守寡,拉扯大五个孩子。老王在部队年年先进,他母亲年年收到儿子一张喜报,就当见到儿子的面了。
我和我婆婆一个命。老王在公安局年年先进,年年拿一个嘉奖的红本本回来。领导说,如果没有这次事件,老王很有可能当选全国英模。有什么用?到头换来一副手铐!他就像岳飞一样,后世的人也许会称颂他,跟着他生活的人,太难了!
可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才慢慢了解我的丈夫。
老王被判刑的事一传开,像炸锅一样。民警都不服,都非常同情他。有一天,他那个管片的居委会主任,给我送来一封信。我一看,是社区千名居民的签名请愿书。这封信后来被送到公安部警务督察局。信是开头是这么写的:“王建中同志是我们社区的一个好民警。他努力认真对待每一天,每一件事情。十余年来,他从没有好好度过一天休息日,社区居民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只要找他,他都能想办法帮其解决……”
社区主任说,老王管片里有家银行,工作人员粗心,多给了储户三千元。银行只知道储户的名字,打电话给老王。银行一报名字,老王马上知道是个河南民工。他上门一查,这个人刚刚离开,回家去了。老王带着银行主任追,一直追到渡轮上。老王苦口婆心地做他的思想工作,竟然把钱追回来了。银行做了一面锦旗,送到派出所。这是在老王取保候审,失去了工作资格的时候发生的事。
真是不可思议,这么多年我都没有读懂他,等他出事后我才真正理解他。片儿警的工作,可以敷衍,也可以管得很深。
电影回放
病房外。面对前来探望的领导,王妻哭泣:“连医院都说了,那孩子是死于致命毒打,却变成老王耽误了抢救时机。他在法庭上不愿为自己辩解,那是他太有良心了,面对那死去的孩子,他说不出与自己无关的话。可为什么越有良心越要成为牺牲品!”
情景再现
我对老王说:“你别难过,我们卖房子。就是倾家荡产,也要打这个官司!”可是老王却说了一句让我意想不到的话:“我们离婚吧。”
1980年,我24岁。年轻,漂亮,心气高。追求我的人很多。别人介绍了海军的一个连长,高干子弟。连长每个星期天来我家里,他的排长开车送他来。父亲不同意,说我们不要去攀高干家庭。我很听话。连长不来了,排长仍然来。部队在海岛上,排长每次来都要花上一个多小时。这个排长就是老王。
老王嘴笨。可我心里知道,他对我的感情很深。我们结婚后,他们部队隔天就要开车进城买菜,只要有机会,他就抢着开车,趁机回家来看看我。
结婚20多年,过得坎坎坷坷,我也常把“离婚”挂在嘴边,可是我也明白,我们分不开。这是第一次,从他嘴里蹦出这两个字,而且表现得无比强硬:“我就是要跟你离婚,你不离我就死给你看。”
2004年8月17日,我们在法院办公室接到了刑事判决书。他抱着我痛哭。我难过得要命。这么个硬汉子、倔男人,这是他第一次在大庭广众中失态。
三天后,我们正式离婚。我拗不过他。离就离吧,但离婚不离家。他租了房子要搬出去,我不同意。晚上心脏病发作怎么办?他也没再坚持。我知道,他心里还是舍不得我的。
离婚第五天,晚上,我正在洗澡。听到他在客厅里说:“我吃了半个西瓜,剩下半个,你出来吃。我去小区转转。”我应了。我不知道,他是整整齐齐地穿着他的新警服走的。要是我看到了,我就有警觉了,他被立案审查以后,照规定就不能再穿警服了。
我刚洗完澡,就接到“百管阿姨”陈阿姨的电话:“不对了不对了,老王吃药了,你快来!”
原来老王是在家里吃下一百片安眠药,然后来到社区警务室。遇到陈阿姨他们,他说:“陈阿姨,我和你们告个别。”他的舌头已经变得大了,人倒在地上。陈阿姨和其他居民都哭起来,拼命叫他,把他送到医院去抢救。医院也拼命救他。医院是他的管片,闹医患纠纷,都是他去处理的。医生说,再晚20分钟,老王就没命了。
他留下三封遗书,一封给所长,一封给律师,一封给我。给我的那封写道:“请你相信我,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你。这场官司把我逼到绝路上。我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我们已经失去了儿子,我不能让你过平安的日子。我很对不起你,请原谅我,以后不能照顾你了。”
我抱着他大哭:“你为什么这么傻?人家会说你畏罪自杀,更加说不清楚!你要好好活着!你垮了,我努力个啥!”
我丈夫的人生看上去到了最低谷,可也是在这种时候,看出真情来。
老王自杀的消息传开后,有天晚上有人敲门,塞进一封信,转身就走。信里有一千块钱。信上说:“基层民警的艰辛和压力,(外人)也许永远也无法体会……你尽到了一个警察应尽的责任,你无愧于你身上的制服和头顶的国徽……无论如何请你站起来,无论如何请你走下去。”
他是一位杭州民警,没留名字。
老王的领导、同事都全心全意地帮他,我们的律师吕思源,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送来一万多块钱,对我们说,我会和你们一起努力的。
电影回放
太阳照常升起。小区里人来人往,有人在放风筝,有人在悠闲地遛狗。祥和宁静。老王穿着便服走在小区里。“王警官!”人们亲热地和他打招呼。老王和妻子相视而笑。
情景再现
2005年1月8日,我们复婚了。组织上为我们在城里最好的饭店举办复婚仪式,结婚时都没那么隆重。公安部的领导都赶来参加了。
组织上对老王很关心,恢复了他的党籍,把他调到后勤部门,成了一名公务员。
在电影首映式上,省厅厅长说:“王建中,你是我心目中最好的警察。”公安部领导说:“王建中,你是一个好警察。人民不会忘记你,警察不会忘记你。”
这也是一个警察的最高境界吧。
我很感谢我的经历。它让我真正认识了我的丈夫。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幸运的事了——她的丈夫,是一个值得她付出的男人。
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60诞辰
纪念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