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多姿气象
21237500000004

第4章 发生在昨天的重大气象灾害(2)

1.4大气中的恶煞——风暴

1.4.1北美黑风暴

1934年5月11日凌晨,一场巨大的风暴席卷了美国东部与加拿大西部的广阔区域。从美国西部土地被破坏最严重的干旱地区刮起的狂风,卷着黄色的尘土,遮天蔽日,向东部横冲直撞,形成一个东西长2400千米、南北宽1440千米、高3400米迅速移动的巨大黑色风暴带,空气中含沙量达40吨每立方千米。风暴整整刮了3天3夜,掠过了美国2/3的大地,3亿多吨土壤被卷走,风暴所经之处,溪水断流,水井干涸,田地龟裂,庄稼枯萎,牲畜渴死,千万人流离失所。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北美黑风暴”事件,名列20世纪世界十大自然灾害的第一位。《纽约时报》当天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这次黑风暴的专题报道。

黑风暴是一种强沙尘暴,俗称“黑风”,大风扬起的沙子形成一堵沙墙,所经之处能见度几乎为零。它是强风、浓密度沙尘混合的灾害性天气现象,一般发生于春夏之交。黑风暴形成与大气环流、地貌形态和气候因素有关,更与人为的生态环境破坏密不可分,它是沙漠化加剧的恶果。

北美黑风暴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次历史性惩罚。由于美国拓荒时期对土地资源的不断开垦及对森林的不断砍伐,致使土壤风蚀严重,连续不断的干旱又为土地沙化火上浇油。广袤的沙化土地,虽不是风暴产生的直接根源,但却会因下垫面摩擦力变小对路经风暴推波助澜,而且还是把风暴染“黑”的祸首,因为正是它为黑风暴中“沙墙”的形成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沙尘。

黑风暴的袭击,给美国的农牧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使原已遭受旱灾的小麦大片枯萎而死,以致引起当时美国谷物市场的波动。此外,黑色风暴一路洗劫,将肥沃的土壤表层刮走,露出贫瘠的沙质土层,使受害之地的土壤结构发生变化,严重制约灾区日后农业生产的发展。

1.4.2飓风卡特里娜袭击美国

2005年8月23日,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发布预告,第12号热带低压已在巴哈马东南方海域上形成。这个编号曾一度引起争议。因为第12号热带低压的形成与10号热带低压的残余有关,而根据美国国家飓风中心的命名规则,一个低压系残余死灰复燃又新发展为低压系统时,两个一脉相承的低压应为同一个编号。事后分析显示,12号热带低压并不是由10号热带低压残余重新发展而来,而是与另一个扰动合并后发展形成的,所以给一个新的编号是恰当的。

飓风卡特里娜袭击美国

8月24日早上,第12号热带低压系统增强为热带风暴卡特里娜。25日,持续增强为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第四个飓风,并于当天18时30分在佛罗里达州哈兰达海滩一带登陆,尔后穿越佛罗里达州南部后进入墨西哥湾。由于墨西哥湾海水温度超过32℃,海面生有微弱的垂直风切变和良好的高空辐散,因此卡特里娜迅速增强为一个5级飓风,近中心最高持续风速为278千米/小时。29日破晓,以233千米/小时的风速,再次在美国墨西哥湾沿岸新奥尔良外海岸登陆。登陆超过12小时后,减弱为强烈热带风暴,最终以3级飓风的强度登陆路易斯安那州,之后系统加速向东北移动。8月31日,在俄亥俄州转化为温带气旋。

卡特里娜波及的范围几乎与英国国土面积相当,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造成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5级飓风卡特里娜给美国新奥尔良造成了严重破坏。8月28日,在宣布路易斯安那州进入紧急状态一天后,美国总统布什又宣布密西西比州进入紧急状态。美国政府要求新奥尔良市百万人撤离飓风可能抵达的地区。密西西比州哈瑞森县共有80人丧生,整个密西西比州的死亡人数至少为218人,路易斯安那州死亡423人,亚拉巴马州死亡2人,佛罗里达州死亡14人。密西西比州、路易斯安那州、亚拉巴马州和佛罗里达州至少有230万居民受到停电的影响,有些城市甚至90%的建筑物遭到了毁坏,此外还造成了大规模的通讯故障。8月30日,由于投资者担心飓风会给美国经济带来巨大损失,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全线下挫。

墨西哥湾附近1/3以上油田被迫关闭,7座炼油厂和一座美国重要原油出口设施也不得不暂时停工。8月29日,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价格开盘时每桶飙升4.67美元,每桶达70.8美元。8月31日,布什政府同意动用战略石油储备,帮助被严重破坏的原油加工厂恢复生产。9月2日,国际能源机构宣布,所有26个成员国一致同意每天将战略储备的200万桶原油投放市场,为期30天,以帮助解决因“卡特里娜”飓风而造成的市场紧张局面,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当天应声大幅下跌。

9月1日,美国新奥尔良市出现了混乱局面,部分地区的抢劫之风越刮越猛,劫匪们公然大肆烧杀抢掠和强奸,并与警方发生枪战。300名刚从伊拉克撤回的国民警卫队队员抵达新奥尔良市维护治安,并被授权随时开枪击毙暴徒。当地时间9月2日凌晨4时35分,新奥尔良的河岸边突然发生数次剧烈爆炸。9月3日,布什下令要求7000名士兵在72小时内紧急赶赴美国南部墨西哥湾的受灾地区。9月4日,受灾地区发生了武装团伙与警察之间的枪战,有4人死亡,局势仍相当混乱。新奥尔良市警察面临沉重压力,有两名警察自杀身亡,200人交出了自己的警徽提出辞职。9月2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言人佩索纳兹在日内瓦说,灾区有30万~40万儿童无家可归。

1.4.3横扫缅甸的风暴

2008年5月2日早晨,热带风暴纳尔吉斯在缅甸的海基岛附近登陆,最高时速超过190千米。3日,缅甸政府当天宣布5个省邦为灾区。据官方统计,风灾遇难者近8万人,仍有5万多人失踪,250万灾民处境十分艰难。

纳尔古斯飓风过后的缅甸

2008年4月27日,缅甸气象与水文局开始发布“纳尔吉斯”强热带风暴预告。5月1日,向全国媒体发送简报。2日,风暴登陆缅甸,但却没有按照惯常路径进入孟加拉国或缅甸西北部山区,而是向东急转,突袭缅甸中部地势低平的伊洛瓦底三角洲。由于伊洛瓦底三角洲地域广阔,地势低平,不利于减少风暴威力,因此风暴潮上岸之后依然势不可挡。伊洛瓦底沿海地区多为养虾场和稻田,缺少林木,这也助长了风暴威力。

1991年4月,热带风暴袭击孟加拉国,引发洪水泛滥,大约13.8万人死亡。为避免和减轻风暴造成的损失,孟加拉国抗灾专家阿提克·拉赫曼告诫说,事前将风暴袭击地的居民转移到别处,可非常有效地减少伤亡。

然而,另一些专家认为,考虑到缅甸受灾区域较大,涉及数以百万计的人口,再加上不少村庄地处偏远,信息、交通不畅,事前疏散、转移人口的难度非常大。兰德说,大规模转移人口说来容易,但具体操作起来很难,因为灾区民众无处可去,或因害怕失去财产而不愿离开家园。

印度一环保组织负责人苏尼塔·纳拉因说:“尽管我们无法把具体灾害归咎于气候变化,但有足够科学研究表明,气候变化会加剧热带风暴。”“‘纳尔吉斯’是一个征兆,”纳拉因说,“风暴受害者是气候变化的受害者,他们的遭遇提醒着这个富裕的世界:我们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做的努力实在太少了。”

1.5大气中的杀手——烟雾

1.5.1伦敦烟雾事件

伦敦是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世界名城,既是英国政治、金融的中心,又是文化古都,在体育方面,还是户外运动、现代体育的主要发源地。1908年8月27日至10月29日,第四届奥运会就在这里举行。

雾罩伦敦

1952年12月5~9日,伦敦人怎么也没有想到,一场前所未有的浓雾,给他们带来一场触目惊心的灾难。浓雾期间,英吉利海峡被一层厚厚的冷空气堆所占据,其上又笼罩着一层暖空气。像锅盖一样难以穿透的逆温层,把被丘陵四面包围的伦敦城捂得严严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