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巴黎:维也纳
21240300000001

第1章 黎明与日落·流动与爱

意外的开始

Celine和Jesse,或者加上似有若无的爱情,让我非常想去欧洲旅行。

还在做梦的年纪就看了电影《爱在黎明破晓时》(Before Sunrise),自此难忘搭火车在城市与城市间行进,与陌生人轻松谈论人生和爱情的场景。

我惊讶两个钟头车程就可以到另一个语言全然不同的国度,羡慕欧洲男女是否都能如Celine和Jesse轻易谈起说不完的话题。

当时并不知晓爱情,但总觉得所冀望的一切都可以在欧洲实现。喜欢片中轻松带过的维也纳街景;喜欢餐车里两杯咖啡中的絮语;喜欢早上在布达佩斯,晚上在维也纳,隔天就到巴黎的流动;喜欢片子开头吵得泼辣的夫妻、居然因为浪漫情怀同意赊酒的酒保,以及初次见面就可以聊得天南地北一整日的Celine和Jesse。

所以如果可以,那么我想去欧洲。带着属于《爱在黎明破晓时》(Before Sunrise)的浪漫,去追寻属于自己生命的流动与爱。

而若是这么地向往,能够实际踏上日落破晓的双城之旅,到底算不算意外?

2008年,我拿到一张“欧洲21国火车通行证2个月任选15天”的环欧车票。

那是7月。某个征选“电影与旅行计划”的比赛,经朋友转达,进入我脑海。

彼时刚将年假一次消耗完,甫自满是咖啡香的维也纳归来,说起来好像怎样都没理由去想工作之外的事。然而也许是心境还停留在维也纳一间又一间人文咖啡馆,或是因为旅行方毕却持续驿动的情绪,渴望再度呼吸点常态外空气的心愿,一点点、一点点浮游而上,无预警占满心扉。

下意识间,居然已开始搜寻种种信息,进而忍不住动笔写下新的旅程。

我仍停留在维也纳回来的浪漫残影,心念不断地回忆非常喜爱的电影《爱在黎明破晓时》(Before Sunrise)。还记得初看电影当时,约莫与女主角同岁、同样对爱情懵懂;而后慢慢与十年后的续集《爱在日落余晖时》(Before Sunset)里的主角一般成长,在感性与理性间、情感与现实中波折。

如此,两部电影居然亦像是某种属于自己生命记录的对照。忍不住,依循电影轨迹纳入计划,在巴黎到维也纳间细细排入流动的旅程。

新的计划一点一滴成形,渴望再出发的念头与日俱增。

经过几重挑选,新的计划居然被选中。我决心克服万难,努力凑上农历春节原有假期,硬是挤出一个多月时间。

终于,在2009年元月底,带着写有“如有紧急公事须立刻回来”但书的假单、不论发生何事都必定随身的相机、几本跟旅行相关的书籍,以及能够保证随时与台北联系的笔电,我踏上深冬的银白欧洲、追寻电影中的浪漫与爱。

而一切的一切,就这样展开。

关于希波

虽然拿到欧铁券后,在欧洲的交通不用烦恼,机票费用也在各式各样的文案兼职里慢慢省出来,但欧游住宿仍然是很大一笔开销。即使在巴黎租住便宜小公寓,其它地方尽可能利用青年旅馆,或是睡在火车上(老实说卧铺车票并不便宜),要在欧洲住上一个多月,特别是还想在阿尔卑斯山上住美丽的温泉旅馆、好好吃几顿像样的饭、尝试瑞士琉森的监狱饭店尽管不是没有钱,但不小的支出实在是种负担。

还好,我有朋友,要好而且重要的朋友。

旅居维也纳的希波先生,是过去几年来,我精神上的重要支柱。乍听到远行计划,希波毫不考虑出让他在维也纳二区的两房小公寓,作为我的旅行据点,也让我能在维也纳享受无忧的电影与咖啡馆旅行。最棒的是,念建筑的希波在我的旅行计划中拉出一条重要的“穿越冬雪的建筑之旅”支线(很可惜在本书中没能介绍),并且一路陪伴我做着种种梦想,讲了难以计数的对话,帮我查了许多资料,同时身兼德文翻译,在深冬大雪中步步前行。

凡此种种,至今我仍深深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