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古今农事
21245000000014

第14章 世界农业(7)

(2)新材料技术

新材料技术包括功能材料、复合材料、聚合物材料及特种陶瓷等,其中以聚合物材料与农产品原料生产关系最密切。例如合成橡胶、塑料、合成纤维等聚合物材料的使用,可减轻对农产品原料需求的压力。塑料广泛用于建筑材料(今后可能占1/4以上),将会大大减少对原木的需求,免除对森林的过量采伐。此外,具有特殊光、电、磁、热性能的功能材料今后在农业上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生物能源技术

生物能源技术如20世纪70年代后期出现的种植能源林,选择速生的能源树种,甚至开发能源林场,生产的薪材林主要用作民用燃料。此外,还可种植能源原料的农作物。如从甘蔗、玉米中提炼取得的酒精已用于工业生产,可部分取代汽油。又如巴西甘蔗产量的一半用于生产酒精,每吨甘蔗干物质可制造酒精8.2吨。再如,利用植物秸秆、牲畜粪便、海藻及污水产生的沼气,已成为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一些农村的重要民用能源。

(4)海洋开发技术

在海洋开发方面已崭露头角的高新技术有:开采海底石油,海水养殖,海水淡化,从海水中提取钾、镁等元素,海洋发电、潜水和水下作业技术等。其中与农业关系最密切的是海水养殖业,它使农业为人类提供食物的任务从陆地扩展到海域,并从根本上改造了海洋渔业的原始捕捞方式,而用人工方法使海洋水生生物增殖,因而维护了渔业资源的再生力。海水养殖技术有两种:一是人工放流鱼苗,待其增殖后回收一部分;二是在沿海滩涂养殖海生生物。海水养殖前景广阔,据估算,如果充分利用世界沿海滩涂,可生产相当于现在海洋渔获量15倍的水产品。此外,海水发电将使农业有充足的电力,海水淡化不仅可用于工业,也可用于农田灌溉。

(5)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中的微电子技术已经成熟。微型电子计算机可以应用于农业中的许多方面,包括会计和财务分析,农牧业生产管理与自动化生产,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建立农业数据库系统、专家系统,进行系统模拟、适时处理与控制和数字图像处理等。如在作物生产管理方面,美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发出大型棉花和虫害管理模型(CIM)。后来又通过嵌入专家系统进一步加以完善,于1986年推出了棉花综合管理系统(COMAX)。在开发计算机网络服务方面,法国农业部植保总局建立了一个全国范围的病虫害测报计算机网络系统,可以适时提供病虫害实况、病虫害预报、农药残毒预报和农药评价信息等。

(6)空间技术

空间技术与农业关系密切,如通讯卫星、气象卫星可提高气象观测水平,更好地为农业服务。遥感可用于土壤调查与土地资源清查及其制图、作物估产、植物识别、自然灾害调查、土壤湿度与农业环境污染等方面。遥测可对农作物、森林和渔场进行观察监视,预报产量,预报鱼群洄游路线以及森林防火等。预计在未来还将出现在航天飞行器里栽培植物的“宇宙农业”。

2.4.3农产品国际贸易空前活跃

随着19世纪末世界农业专业化和区域分工格局的确立和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农产品的国际贸易空前活跃,1992年世界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10034亿美元,比1971年增长了6.25倍,其中出口额4677亿美元,进口额5537亿美元,分别比1971年增长5.46倍和7.78倍。农产品出口值同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380多亿美元相比,则增长了11.3倍。近40多年来,世界农产品的贸易经历了40年代末至60年代的稳步发展阶段、70年代的大发展阶段、80年代前半期(1981~1985年)的衰退阶段和80年代后半期至90年代初的回升发展四个阶段。总的来看,这一时期农产品的国际贸易有如下一些特点:

第一,农产品的贸易与经济发展同步。从世界范围看,1960~1989年的30年中,发达国家农产品出口值与进口值分别增长了5.91倍和4.82倍,而发展中国家则分别增长了4.52倍和8.5倍。特别是近年来由于亚洲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其农产品贸易额由1985年的1138.3亿美元猛增到1992年的2150.1亿美元,增长了88.9%。

第二,农产品进口种类的变化。传统的大宗农产品(如谷物、食糖、棉花、烟草、原木等)贸易相对稳定,但随着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禽产品(肉类、奶类、鸡蛋类)、水产品、各类水果、油脂、饮料、森工产品等则有明显的增长。

第三,国际农产品贸易竞争加剧,市场结构向发达国家倾斜。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由于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与衰退,导致进口需求下降和世界农产品贸易增长速度放慢。主要表现在民办农产品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农产品库存量增加,致使各国争夺世界农产品市场份额的竞争进一步加剧。为此,发达国家政府直接干预,并加强贸易保护政策,养活国外市场对国内生产的不利影响,对外实行出口补贴,刺激出口;而发展中国家由于外汇不足,不得不缩减必需的农产品进口。因此,目前世界农产品贸易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其中欧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贸易市场,1994年约占世界农产品进出口额的将近一半。亚洲地区80年代以来由于日本、中国及中东石油输出国谷物、食糖、棉花、奶类等农产品的进口量逐年增长,在世界农产品进口贸易额中所占比重已超过1/4,但农产品的出口额仅略有增长。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为主要农产品出口国,80年代以来,由于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美元升值、广大发展中国家缺乏支付手段,以及农产品出口市场竞争加剧等原因,出口额所占比重有所下降;同时,美国又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拉美各国一向为世界谷物、肉类及热带经济作物的主净出口国。非洲80年代以来农产品进出口受气候条件影响波动较大,其中进口以谷物为大宗,出口则以热带经济作物、林产品为主。

第四,国际农产品贸易区域化、集团化趋势日益明显。由于国际农产品贸易保护主义日甚,农产品自由贸易受到严重阻碍,国际农产品市场的要素配置机制作用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许多国家为了寻求较大范围内的贸易保护措施。例如,欧共体在内部实行统一的农产品价格保证制度和自由流通,对外实行共同的农产品贸易壁垒政策。近10年来,尽管国际社会为制止和扭转农产品贸易保护主义,建立开放的多边贸易体系做了大量工作,并制定了一些措施与方案,但限制与反限制的斗争从未停止过。又如欧共体为加速“欧洲统一大市场”建设,于1994年1月1日成立了全球最大的经济圈——欧洲经济区,它是由欧洲共同体12国和除瑞士及列支敦士登以外的欧洲自由贸易联盟5国组成的共同市场。另外,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组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也于1994年1月1日生效。这两大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对今后世界经济和农产品贸易格局产生重大的影响。

第五,跨国农业公司在农产品贸易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跨国农业公司兴起于19世纪后期,当时着重进行土地开发和经营。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跨国农业公司把重点放在经营农产品加工和贸易上,并以“合同收购”方式牢牢控制货源,形成强有力的“生产、加工、供销”一体化的公司体制。同时,还利用其在资本和加工技术方面的优势和对世界农情、商情的掌握和判断能力,以及利用各国经济法规的某些差异的漏洞,大力向国外推进。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80年代初的统计,世界85%的粮食贸易由卡吉尔、大陆等6家跨国农业公司控制,75%的茶叶贸易控制在5家跨国公司手中,7家跨国公司控制了世界90%的烟草贸易,11家跨国公司控制了世界70%以上的农机生产和销售量,年销售收入3亿美元以上的189家跨国公司所经营的食品加工业,年产值达1861亿美元,占世界食品加工业的27%。

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跨国农业公司以直接投资经营、合资经营等方式,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和加工业。其中控制发展中国家出口额85%以上的农产品有小麦、玉米、烟草、棉花、黄麻、咖啡、可可和热带水果,控制出口额70%~85%的农产品有稻米、茶叶和天然纤维。跨国农业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销售额和加工产值也逐年上升。

2.4.4现代世界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农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也不断增加。但是,随着世界范围经济工业化和社会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人口膨胀,耕地、淡水及生物等资源短缺,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加上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越来越悬殊,当代世界农业发展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1)农业发展速度下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农业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的快速增长和70年代的持续增长后,80年代至90年代初,农业生产增长速度下降,农业生产指数(含种植、畜牧业和农产品初步加工业)降到60年代的水平。据专家预测,这种停滞不前的低速增长局面仍将维持一段时间,直至21世纪初。导致世界范围农业发展速度下降的原因,一是自然灾害频繁,包括大范围的旱、涝及虫灾。例如1978~1993年中国平均每年的受灾面积为4519万公顷,其中成灾面积2196万公顷(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2.7%),成灾面积中,水灾约占44.8%,旱灾占55.2%。又如非洲中北部广大地区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末以来的持续干旱,是导致这一地区农业生产长期低而不稳、粮食自给率较低的主要原因;二是农业投资不足。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初级产品出口价格暴跌等原因,经济困难,财政状况恶化,债台高筑,无力对农业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的投资,致使水利设施老化,年久失修,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加重。近年,联合国开发署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虽对发展中国家一些农业项目给予贷款扶持。但杯水车薪,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三是农业价格政策不合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不断扩大,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尽管从原始农业形成以来,世界农业发展就是不平衡的,一部分地区已进入农业发展的新阶段,另一部分地区却停留在前一发展阶段上。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这种不平衡性在逐步加剧,主要表现在:占世界总人口32.2%、总耕地面积47.85的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它们的农产品出现了过剩;而占世界总人口76.8%、总耕地面积52.2%的发展中国家则不但没有实现现代化,而且在一定的区域内(如非洲)还存在着农产品的严重短缺,难以满足这些国家人口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即使是多数已达到粮食自给或基本自给的国家,也仅仅是温饱型,其食物的营养结构水平较低,特别是蛋白质和脂肪的平均日摄入量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今后,由于现行的不合理的国际农产品贸易体制和世界农产品贸易的保护主义仍将继续有利于发达国家,加之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太快,以及高新技术率先在发达国家农业中推广应用等因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不平衡状况将持续到21世纪,甚至有可能进一步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