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林果飘香
21245200000021

第21章 阳光森林(7)

植苗造林应用的苗木种类,主要有播种苗、营养繁殖苗和两者的移植苗,以及容器苗等,这些苗木可按根系是否带土分为裸根苗和带土陀苗两大类。裸根苗起苗、储藏、包装、运输相对方便,但起苗伤根多,栽植后遇不良环境条件常影响成活。带土陀苗,是根系带有宿土且不裸露或基本上不裸露的苗木,根系较为完整,栽植易成活,但重量大,费工、费力。一般营造用材林,因为造林树种较多,采用的苗木种类也较多,主要是以不同繁殖方法培育的留床的或移植的裸根苗,以及容器苗。营造防护林,多用经过移植的裸根苗,有时也用未经移植的裸根苗。城市和“四旁”绿化,一般多用经过移植的裸根苗,甚至经过多次移植的大规格带土陀苗或裸根苗。采伐迹地更新有时还利用野生苗和萌生苗。

(2)苗木栽植前的保护和处理

苗木成活的关键在于保持体内的水分平衡。苗木从圃地起出后,在分级、处理、包装、运输、假植和栽植等工序中,必须加强保护,以减少水分散失,防止茎、叶、芽的折断和脱落,避免运输中发热发霉。为了保持苗木的水分平衡,栽植前应对苗木进行适当处理。地上部分的处理措施有截干、去梢、剪除枝叶、喷洒化学药剂、喷洒蒸腾抑制剂或其他制剂等;地下部分的处理措施有修根、浸水、蘸泥浆、蘸保水剂、激素蘸根以及接种菌根菌等。运至造林地暂不栽植的苗木,应及时选阴湿地方假植,随栽随取,栽植之前根系须浸入带水容器或以湿润物包裹。

当利用容器苗造林时,一般只需苗木保护,特别是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散陀,而无需进行其他处理。

(3)苗木的栽植方法

栽植方法一般可按如下方式进行分类。

1)按栽植穴的形状分类,有穴植、缝植和沟植3种。穴植是在经过整地的造林地上挖穴栽苗,应用最为普遍,可栽植各种苗木,但工效低。穴深应大于苗木主根长度,穴宽应大于苗木根幅。使用手工工具或挖坑机开穴,每穴植入苗木1株或多株。缝植是在经过整地的造林地或土壤深厚且未整地的造林地上,用锄、锹开出窄缝,植入苗木后,再从侧方挤压,使土壤与苗根密接。此法栽植速度快,也能获得较高的成活率,特别是在高寒地区还可以预防或减轻冻害,不足之处是根系常被挤压变形。缝植一般用于新采伐迹地、沙地栽植针叶树小苗。沟植是在经过整地的造林地上,以植树机或蓄力拉犁开沟,将苗木按一定株距和行距摆放沟底,再覆土、扶正、压实。此法效率高,但只能用于地势平坦或坡度较缓的地方。

2)按苗木根系是否带土,可以分为裸根栽植和带土栽植两种,两者的优点和缺点如前所述。

按同一栽植穴的苗木数量分类,有单植和丛植两种。丛植的优点类似于群状配置,由于可以形成独特的小气候,抵御不良环境的影响,丛内植株的相互促进和竞争,因而造林成活率、保存率较高,林木生长快、干材质量好,造林成本因无需补植而较低。适于丛植的树种主要是耐阴或幼年耐阴的树种。单植一般以采用小苗为宜,如能捎带宿土效果更好。

3)按使用的工具分类,可分为手工栽植和机械栽植两种。手工栽植一般以镐、锹等或畜力牵引犁铧开沟进行栽植,多用于山地造林。机械栽植是在经过整地后疏松、深度符合要求、草皮充分腐烂的造林地上,取合格苗,利用植树机划线开沟、植苗、培土以及镇压等工序完成栽植的造林方法。这种方法造林工效高,劳动强度小,造林成本低。机械栽植主要用于地形平坦且宜林地集中连片的平原、草原、沙地、滩地等。

(4)植苗造林的栽植技术

栽植技术指的是栽植深度、栽植位置和施工具体要求等。

适宜的栽植深度应根据树种、气候和土壤条件、造林季节的不同灵活掌握。一般考虑到栽植后穴面土壤会有所下沉,故栽植深度应高于苗木根茎处原土痕2~3厘米。在湿润的地方,只要不使根系裸露,可以适当浅栽;而在干旱的地方,尽量深栽对成活有利。土壤湿润黏重可略浅栽。秋季栽植可稍深,雨季宜略浅。生根能力强的阔叶树可适当加深,针叶树多不宜栽植过深。截干苗宜深埋少露。

栽植位置一般多在栽植穴中央,使苗根有向四周伸展的余地,不致形成窝根。有时把苗木植于穴壁的另一侧(山地多为里侧),成为靠壁栽植。靠壁栽植的苗木,其根系贴近未破坏结构的土壤,可得到通过毛细管作用供给的水分。此法多用于栽植针叶树小苗。有时还把苗木栽植在整地(如黄土地区的水平沟整地)破土面的外侧,以充分利用比较肥沃的表土,防止苗木被降雨淹没或泥土埋覆。

施工的要求,除前所述以外,栽植时可先把苗木放入栽植穴,理好根系,使其均匀舒展,不窝根,更不能上翘、外露,同时注意保持深度。然后分层覆土,把肥沃湿润土壤填于根际,并分次踏实,使土壤与根系密接,防止干燥空气侵入,保持根系湿润。穴面可视地区不同,整修成小丘状或下穴状,以利排水或蓄水。干旱条件下,踏实后穴面可再覆一层虚土,或盖上塑料薄膜、植物茎秆、石块等,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栽植容器苗和带土大苗时,除防止散坨外,应去掉根系不易穿透的容器,否则可连同容器、包装物一起栽植,其他技术与裸根栽植基本相同,覆土后也应填实土坨与土壤之间的空隙。

(5)植苗造林的季节和时间

为了保证苗木顺利成活,需要根据造林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造林树种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社会经济状况,确定适宜的栽植季节和时间。就全国范围来说,一年四季均可进行植苗造林,但不同地区、不同树种又有各自具体的适宜季节和具体时间。具体地说就是应选择温度适宜,湿度较大,遭受自然灾害的可能性小,符合树种生物学特性,栽植省工、省力、省投资,劳动力和造林机械容易组织的季节和时间进行造林。

3.5.3分殖造林

分殖造林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如枝、干、根、地下茎等)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又称为分生造林。中国早在周代末年的《庄子》一书,已有杨柳插条的记载,以后的多种古书对许多树种(包括竹类)的插条、分蘖、分根造林和栽植季节有了更为全面的阐述。对某些树种,如杉木、柳杉、竹类来说,分殖造林是其主要的造林方法。

(1)分殖造林的特点和应用条件

分殖造林具有营养繁殖的一般特点,能够保持亲本的优良遗传性状,但某些树种有时因多代连续无性繁殖,往往造成林木早期生长衰退、寿命短促的不良后果。由于营养器官中储藏着丰富的养分,造林初期林木生长较快。与植苗造林相比,这种方法无须采种、育苗,施工技术简单,造林省工、省时,节约经费。

分殖造林主要用于能够迅速产生大量不定根的树种。虽然具有这种能力的树种为数较少,但它们大多是常用的主要造林树种,因而这一方法仍然应用很广。分殖造林的材料来源,受亲本树数量、分布状况的限制,亲本树稀少的地区,进行大规模造林有一定困难。由于分殖造林主要依靠繁殖材料孕发新根,因而为满足其发根的基本条件,要求造林地具有良好的湿度条件,否则就不能保证造林成功。

(2)插条造林

截取树木或苗木的一段枝条作为插穗,直接插于造林地的方法。插穗可在树木秋季落叶后到春季发芽前从中、壮年优良母树上选取,也可以从采穗圃、苗圃中选取。最好利用根部或干基部萌生的粗壮枝条,有些萌芽力弱的针叶树应利用梢部带顶芽的枝条。枝条的适宜年龄随树种而不同,插穗的一般长度为30~70厘米,针叶树为30~60厘米,粗度为1~2厘米,下口斜切成马耳形或切平。可在造林前进行浸水处理,以增加含水量,增强抗旱能力,提高造林成活率。扦插深度因树种、穗长、土壤湿度和造林季节而异。秋季扦插时为保护插穗顶端不致在冬春季失水风干,要适当深埋,不要使上切口外露。

(3)插干造林

将幼树树干或大树粗枝直接插于造林地的方法,又叫截干造林。插干造林一般采用2~4年生直径为3~5厘米的枝干,截成长3~5厘米备用。插植深度约100厘米,每****直插干1株。插干造林多用于旱柳、垂柳、白柳及某些杨树营造片林或“四旁”绿化。栽插的孔穴,可用人工挖成或以机械钻成。树干插入后,插孔要用土填满砸实,如有可能最好适当进行灌水。

(4)分根造林

分根造林是利用刨取的粗根截成插穗插植于造林地的方法。根条可于秋季树木落叶后而土壤尚未冰冻前,或春季土壤已经解冻而树木尚未发芽前,从发育健壮的母树根部挖取。选取粗度不小于1~2厘米的根条,剪成长约20厘米的根插穗,倾斜或垂直插入土中,上端微露,上切口盖土成堆。这种方法是用于根部容易萌生不定芽的树种,如泡桐、漆树、楸树、刺槐、香椿和文冠果等。

(5)地下茎造林

地下茎造林是竹类的造林方法之一,常用的方法有移栽母竹、移鞭、埋蔸和埋节等。

移栽母竹就是从原有竹林中挖去母竹栽植于其他造林地的方法。母竹年龄以1~2年生为宜,挖掘时按一定长度截断竹鞭两端,来鞭留短些(30~40厘米),去鞭留长些(40~70厘米)。挖出的母竹在打梢并妥善包装后运至造林地,挖穴栽植,穴宜稍大,最好施入适量肥料。栽植时须注意使鞭根舒展,防止损伤鞭芽和笋芽,覆土可比母竹入土部分稍深,分层填土踏实,穴面壅土成丘状,并覆以厚层杂草。

移鞭就是从成年竹林中挖取2~5年生鞭芽饱满的竹鞭进行造林。竹鞭应在鞭芽出土前,即造林开始前1个月左右挖出,尽量多带宿土,截成长约100厘米,平埋在挖好的沟内,覆土厚度约10厘米,使略高于地面并踏实。

埋蔸是把挖出的母竹竹竿自地表以上20~30厘米处截断,利用下余部分(称作竹蔸)栽植,由竹蔸上的芽发笋成竹。埋节是利用地上部分的竹节进行造林,于春季将母竹竹竿截成段,每段最好有2个竹节,直埋、横埋或斜埋在深20~30厘米沟内,节上枝芽偏向两侧摆放,然后覆土、压实、盖草。从严格意义上讲,埋节虽为分殖造林方法,但已不属于地下茎造林范畴了。

(6)分殖造林的季节和时间

插条和插干造林的季节与实践,与植苗造林基本相同,随树种、地区的不同,可在春季、秋季插植。常绿树种随采随插,落叶树种随采随插或穗条经储藏后再插。

在竹类产区造林,除寒冷及酷热天气外,其他时间都可以进行小规模栽竹,不受时间限制。大面积栽植时,单轴型竹类可在生长缓慢的冬季和早春(11月至翌年2月)进行,合轴型竹类可在1~3月进行。

我国的森林受热量和水分条件影响,自南到北有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和寒温带针叶林等各种类型分布。森林分布的历史变迁是自然和人为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森林起着固碳释氧、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生态作用,提供木材、林产品和服务等直接和间接经济价值,同时在政治、军事、文化、美学、科学和历史等方面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森林按作用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按人类的影响分为原始林、次生林和人工林;按林木特征分为针叶林、阔叶林,纯林和混交林等,还可以按其自然属性分类。森林病害的发生主要由于真菌、细菌和病毒等引起,虫害主要有食叶害虫、蛀干害虫和地下害虫,林木病虫害防治要遵循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防治的原则。森林火灾按起火原因可分为地表火和地下火,及早预警和及时科学扑救是森林防火的关键。常用的造林方法有播种造林、植苗造林和分殖造林,可以根据造林的目的和树种不同,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