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战国策全鉴
21282900000010

第10章 齐策二

昭阳为楚伐魏

【原典】

昭阳为楚伐魏①,覆军杀将得八城,移兵而攻齐。陈轸为齐王使,见昭阳,再拜贺战胜,起而问:“楚之法,覆军杀将,其官爵何也?”昭阳曰:“官为上柱国②,爵为上执圭。”陈轸曰:“异贵于此者何也?”曰:“唯令尹耳。”陈轸曰:“令尹贵矣③!王非置两令尹也,臣窃为公譬可也。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④。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⑤?’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今君相楚而攻魏,破军杀将得八城,不弱兵,欲攻齐,齐畏公甚,公以是为名亦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昭阳以为然,解军而去。

【注释】

①昭阳:人名,楚怀王将,官为大司马,掌管军事大权。

②上柱国:楚国最高武官,又称柱国,职位仅次于令尹。

③令尹:楚国最高官职,是军政首脑,地位相当于别国的相国。

④舍人:身边的侍从人员。

⑤为之足:给蛇画脚。足:名词动用。

【译文】

昭阳为楚国攻打魏国,打败了魏军,杀了魏将,夺得八座城池,又调兵去进攻齐国。齐王派陈轸为使臣,去见昭阳,他向昭阳拜了两拜,祝贺他取得胜利,然后起身问他:“按照楚国的规定,打败敌军,斩杀敌将,应该封给什么爵位呢?”昭阳说:“赏赐上柱国的官职,封给上执珪的爵位。”陈轸说:“比这更尊贵的官职和爵位是什么?”昭阳说:“那就只有令尹了。”陈轸说:“令尹最尊贵了!可是楚王不会设置两个令尹啊,让我给您打个比方吧。楚国有个举行祭祀的人,祭祀祖先以后,给他的左右亲近赐了一杯酒。这些人商量说:‘这点就我们几个人不够喝,给一个人喝还有剩余。让我们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成,谁就喝酒。’有一个人最先画好了,拿起酒杯准备喝,他左手拿着酒杯,右手又继续画着,他说:‘我还能给蛇添上脚呢。’蛇脚还没画好,另一个人把蛇画好了,夺过酒杯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能给它添上脚呢?”说着就喝下了酒。那个给蛇添脚的人,终于丢掉了他应得的酒。如今您辅佐楚国进攻魏国,打败魏军,斩杀魏将,夺得八座城池,兵力没有受到损耗,又要调兵去进攻齐国,齐国很害怕您。您有这样的威名,也足够了,上柱国的官位之上再没有官职可加了。战无不胜却不懂得适可而止的人,将会有杀身之祸,他的爵位将会归给他人,这就好像画蛇添足一样啊!”昭阳认为陈轸说得很对,于是撤军回国。”

秦攻赵长平

【原典】

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秦计曰:“齐、燕救赵,亲,则将退兵;不亲,则且遂攻之。”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周子谓齐王曰①:“不如听之以却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而齐、燕之计过矣。且赵之于燕、齐隐蔽也②,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则明日及齐、楚矣。且夫救赵之务,宜若奉漏瓮③,沃焦釜。夫救赵,高义也;却秦兵,显名也。义救亡赵,威却强秦之兵,不务为此而务爱粟,则为国计者过矣。”

【注释】

①周子:人名,齐国的谋臣。

②隐:通“荫”。

③奉:通“捧”,两手平托,捧着。

【译文】

秦国攻打赵国长平,齐国和燕国一起救援赵国。秦王谋划说:“齐国、燕国援救赵国,如果他们三国团结合作,我们就退兵;否则,我们就继续攻打长平。”赵国军队粮食不够,向齐国接粮,可是齐国不答应。谋臣周子对齐王说:“您不如答应赵国的请求,以此迫使秦国撤兵,如果不答应,秦兵就不会退却,这样,正中了秦国的心意,齐、燕两国就失策了。况且赵国是燕国和齐国的屏障,这就像牙齿有嘴唇保护一样,如果没有了嘴唇,牙齿就要受冻。今天秦国灭了赵国,明天就要轮到齐、燕两国了。而且救赵一事,就像手捧漏水的瓮,又想往烧干的锅里浇水那样急迫。援救赵国,这是大义之举;使秦兵退却,又享有威武的美名。既有救赵的义举,又发扬威力,迫使强大的秦兵退却,不去致力于这样的大事,只知道爱惜粮食,这是为国家谋划的人的失误啊。”

或谓齐王曰

【原典】

或谓齐王曰:“周、韩西有强秦,东有赵、魏。秦伐周、韩之西,赵、魏不伐,周、韩为割,韩却周害也。及韩却周割之后,赵、魏亦不免与秦为患矣。今齐、秦伐赵、魏,则亦不异于赵、魏之应秦而伐周、韩。今齐入于秦而伐赵、魏,赵、魏亡之后,秦东面而伐齐,齐安得救天下乎?”

【译文】

有人对齐王建说:“周、韩两国西面有强大的秦国,东面有赵、魏两国。如果秦国进攻周、韩的西部,即使赵、魏两国不出兵,周、韩两国也将被秦国分割,韩国退却,周国更会遭到危害。等到韩国退却、周被分割之后,赵、魏也就免不了秦国的战祸。现在齐国跟随秦国进攻赵、魏两国,也就和当初赵、魏两国跟随秦国进攻周、韩两国没有什么不同。现在齐国投靠秦国一边去进攻赵国和魏国,当赵、魏两国灭亡后,秦国就会向东进攻齐国,齐国又怎么可能得到诸侯的救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