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21284700000005

第5章 棍棒之下出逆子(2)

上面是从负面影响说的。下面说的是正面影响: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会头脑平静地生活。

我认为还应加上一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暴力之中、地狱之中的话,他就会成为魔鬼。所有的家长应该问问自己了:我的孩子到底生活在什么之中呢?

心理学家指出:杀人犯大多都是在暴力的、缺乏爱的环境里培育与成长起来的。人们可以从这样的环境里分离出上万条恶因,但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爱的缺失。

大卫·梭罗断言:爱是一种永远无法消除的饥渴。医生与精神病学家早就认识到爱与缺爱都将对身心疾病形成重大影响。蒙太古说:把一个杀人犯、一个不可救药的刑事犯、一个行为不良的青少年、一个精神变态者或一个冷血的家伙弄到我这儿来,在几乎每一种情况里,我都能让你看到童年没有得到适当的爱所造成的悲剧。

美国监狱提供的一份详细分析报告中指出:85%的刑事犯,是因其对于爱的基本需要和个人尊严的感情没有得到满足而导致犯罪的。爱是人的一种本能,它是盲目的;但是,爱的缺失会产生惊人的摧毁力,招来诸多苦恼,甚至引发战争。完全可以说,当通向爱的渠道受到阻隔而处于干涸状态时,反作用力就会像沉睡的火山那样喷发并演变成暴力。暴力,是爱受到挫折的结果。父母若不能给自己的孩子充分的爱,或迟或早都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谁发动了二次世界大战

历史学家罗伯特·怀特在他的著作《精神变态者之神》中,对希特勒的性格形成进行了极为深入的分析。希特勒的父亲是个嗜酒如命而又性格暴躁的人,他常常在酗酒之后当着孩子的面痛打自己的妻子,希特勒也常常免不了受皮肉之苦。童年的希特勒最主要的情感体验是焦虑、紧张与残暴。他似乎生活在永无尽头的恶梦恐惧之中,形成了既不信任、也不同情,直至仇视人类的个性。本来,他对父亲打母亲的行为非常痛恨,可是当他长到15岁时,竟然鬼使神差地对母亲使用暴力。这一点与杨杰有些相似,两人都是在15岁的年龄开始爆发,只不过,杨杰的对象是父亲,希特勒的对象是母亲。

再后来,希特勒便在世界范围内大打出手了,他这种不健全的人格使全世界付出了千百万条生命的代价。所以有人便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是谁发动了二次世界大战?

就是说,二战的起缘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希特勒的内在秉性,而他的秉性又来自于他父亲的秉性。

同样,我们也有理由这样来问:是谁制造了“4·20”大案?是那些直接参与的罪犯呢,还是他们的父母?

灵魂的逃亡

再比如,另一个名叫张文龙的罪犯,他的父亲也像杨杰的父亲一样因为包庇儿子被判入狱,他也认为儿子变成这样没有做父亲的责任,因为他尽过力了。他举了两个例子说明他并不是没有教育儿子,第一个例子是:小时候张文龙有一次夜不归宿,被他提起来摔到墙上摔昏;第二个例子是:儿子大一点时到歌厅唱歌,被他打得半个月不能起床。在他的观念当中,教育就是打就是骂,而不是说服,更不是沟通。结果,他的儿子小学三年级时就开始逃学,初中没有毕业就辍学游荡,与女孩同居,打架,偷盗,差不多偷遍了镇上的所有商店。还抹上口红,戴上耳环、胸罩,以“小姐”身份到歌厅坐台。他是这桩大案里年龄最小、心肠最毒的一个,抢炸药的主意就是他出的,临刑时还不到20岁。

还有那个名叫王丽的女孩,她说:我走到今天这一步与我爸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我知道我爸是为我好,想让我做个好孩子、好学生。可是他的方法让我太难接受了,非打即骂不说,为了监控是不是在外面干了坏事,常常偷看我的日记。有一次,他发现我在看一本小说很愤怒,一气之下,不但撕了小说,还撕了作业。

她说她多少次都想对父亲大喊,求他把女儿往好里想。她说自己初中之前一直是个好学生,因为父亲的粗暴,干脆破罐子破摔。后来有一次,父亲打她打得太厉害了,妹妹怕她被打死,向“110”求助,她便趁机逃出家门。

这一走再也没有回来,当家人得知她的消息时,她已进了监狱。王丽说,最让她感到难受的是审判那天她的母亲、妹妹拍打囚车车窗又哭又喊的样子,她说她一辈子都忘不了那个情景。还有陆文林,有一次被父亲吊在房梁上几乎打死。

这里面,只有郭永涛的父亲在儿子尸体运回去之后总算有所醒悟,他说:我儿子走到今天这种地步全都怨我,怨我这个当父亲的没有好脾气,光知道打,打得孩子事事躲我,不跟我说心里话。

有一年春节郭永涛回家,他的父亲劝他到煤矿上班,郭永涛不同意,他操起一根棍子狠狠打了儿子一顿,这一打郭永涛再也没回来。

这简直是在逃亡,是不是?灵魂的逃亡!棍棒之下,这些孩子除了逃亡还能有其他的选择吗?所以,杨杰临刑前,看守所的工作人员要他跟父亲见最后一面,他坚决不见,他说这辈子最恨的就是父亲,已经好多年不跟他说话了。

难道父亲不爱自己的儿子吗?他是太想让儿子成才了,但做法错误,才把儿子逼成了这样,逼成了仇人。当他看清大儿子杨杰不再回头时,绝望之下,又把心思全部用在二儿子杨军身上。那时候杨军还很优秀,勤快、节俭、体贴家人。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儿子他也没能保住。

有一次,因为买厕所阀门,他叫杨军买一种四川出的什么牌子,杨军听卖货人说这种牌子不如另外一种牌子好,就买了那种。父亲不干了,他认为儿子没有听他的话,就开始大声辱骂。杨军一气之下,搬到厂里去住。

之后,他又把希望寄托到最后一个儿子——小儿子杨辉身上,那时杨辉正上中学,他发誓要把这个儿子培养成大学生。每天天不亮起床,给杨辉做早饭,每顿都有荷包蛋。这样的情形一直持续了好几年。作为一个父亲,这样做算是很了不起了,但是,他那种望子成龙的眼神压得杨辉喘不过气来,结果学习越来越糟,成绩一直排在后面。

3.智慧的爱与愚昧的爱

浪子为何不回头

即便这样,弟兄三人并没有从情感上完全与父亲割舍,其内心并不是非要作对到底。只要有可能,他们随时准备与父亲言归于好,但是这样的结果并没有成为现实。如果我们把他们称作“浪子”,这几个浪子为何不回头呢?

杨辉说:“我们兄弟特别羡慕人家的父子关系,有一次上楼,我们看见邻居家父子两个从门里出来,儿子搀着老爸又说又笑,我们眼馋得不得了,进屋之后谁也不说话,都坐在沙发上叹气。我爸回来的时候,我就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想跟他聊天。谁知没谈上三句话,他又教训起我来了,我一下控制不住,跟他大吵大闹。”

他说:“就是现在,尽管这样恨我爸,但是只要他能摸摸我的头,向我说声对不起,我想我肯定会掉泪、再恨不起来了。”

杨杰也是这样,据他的妻子讲,杨杰其实对他的父亲感情非常复杂。一方面,他痛恨父亲,另一方面,又可怜父亲。有一次他一个人在屋里唉声叹气,妻子问他出了什么事,他说他觉得老爸其实非常可怜。问怎么可怜,他不再往下说了,只是叹气,然后叫妻子买些东西给父亲送去,并强调不能让父亲知道是他让买的。等到再见面,还像以前一样对父亲发狠,大吵大闹。吵完了又让妻子买东西送去……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其实他特别想跟父亲缓和关系,恢复正常的父子关系。可是做父亲的从来不给儿子这样的机会,而这种机会很有可能缓解他仇恨的蔓延,使他精神的发展道路尽可能趋于正确,使一个心灵的“浪子”回头。后来杨杰对父亲彻底绝望了,彻底仇恨了,就连自己长得越来越像父亲也万分苦恼。有一天,当杨杰对着镜子刮脸,突然发现自己的长相也越来越像父亲时,他非常震惊与绝望。

可以说,杨杰弟兄就是在这样的绝望当中一步步沦为罪犯的。他们没有一个精神上的家园。我们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这些浪子并不是没有回头的可能,但做父亲的总是一次次错失良机,直到孩子走向不归之路。听监狱的工作人员讲,最后见面那一次,他们的母亲,把两只手分别递给两个即将临刑的儿子,贪婪地抚摸着儿子的脸,那种景象真像一位双目失明的母亲在抚摸失散了几十年的孩子。她似乎想用自己的双手留住什么,但她能留住什么呢?她能做到什么呢?唯一能做到的,只能伸出一双苍老的手,只能抚摸那两块毕竟曾经属于自己的肉了,但是,没有人也没有办法让犯了重罪的儿子重获新生……

我想,面对此情此景,“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样的感叹真是太不着边际了!

我们说,杨杰的父亲并不是不爱自己的儿子,但结果不是导致爱而是导致憎恨呢?原因是他的爱出了问题。

智慧的爱与愚昧的爱

我们说爱是教育的前提,指的是不管父母对孩子付出如何多,要是没有爱,或者说不能让孩子感受到爱,那么他所有的努力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无效。但这只说了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只有爱是不够的,他的爱必须是智慧的而不是愚昧的。

智慧的爱能使孩子优秀,愚昧的爱只能毁灭孩子。在杨杰家里,父爱跟智慧毫不沾边,不幸的是,母爱也存在着这样的情形,他们的母亲,虽然爱自己的孩子,却陷入了另一种极端,也是一种愚昧的爱而不是智慧的爱。

用杨辉的话说:现在想起来,我爸的教育方式当然很糟,但我妈也有不对的地方。比如,我大哥有许多毛病,好吃懒做呀,贪图享受呀……都是我妈惯出来的,我大哥直到六岁还在吃奶,从这一点你就知道我妈是怎样惯着他了。采访时,他的父亲,也愤愤不平地一再提起妻子对杨杰过分的溺爱和放纵,说是妻子的溺爱害了孩子。

但是,母亲把爱变成了溺爱、愚昧的爱,很大程度上是由丈夫造成的,丈夫的凶暴使她的爱变了形。她就像身处危境中的母鸡那样,一边护着小鸡一边盯着天上的老鹰,时时提心吊胆,准备最后一搏,以至发展到是非不分、听任放纵的地步。而孩子呢,只能在慈母与凶父的夹缝中残喘,在火与冰的对峙中蜕变……

渐渐地,做母亲的对丈夫也越来越粗暴,夫妻二人常常大打出手,杨杰弟兄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到了成年。

杨杰在监狱里说,他这一生最痛苦的事情还不是父亲对他的粗暴,而是看着父亲打母亲时他无能为力。为此,兄弟三人曾经撺掇母亲与父亲离婚,由于没有离成,便大失所望。

一位合格的母亲首先要分清“慈爱”与“溺爱”的界限,慈爱是蜜糖,溺爱是毒药;慈爱是智慧之爱,溺爱是愚昧之爱。溺爱最容易发生在母亲身上。合格的母亲能让她的慈爱化作孩子人生道路上的强大动力,溺爱只能使缺少辨别能力的母亲们丧失理智,从而毁了孩子。

母亲如果不能正确理解爱,对于爱不加适度控制,就会发展成溺爱和纵容,过分顺从孩子的意愿、包庇孩子的缺点,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也会全部包揽。这样一来,母亲的慈祥就会成为无条件的妥协和软弱,孩子受其影响,也会在思想及行为上表现出同样的妥协性与软弱性。杨杰成年后曾经干过许多行业,但干一行砸一行,每遇困难就退缩,我想,除了父亲对他的摧残之外,母亲的溺爱也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