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认为伤齿龙主要是捕食哺乳类动物。它们的利爪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如果组成群体进行围攻捕猎,可以使中型的植食性恐龙毙命。与其他肉食性恐龙比起来,伤齿龙的眼睛要大得多,这说明它的视力极好,并且能适应黑暗的生活环境,这无疑加大了它的生存空间。
7.最愚蠢的恐龙
聪明和愚蠢是相对的,有了最聪明的恐龙,想必也一定有最笨最愚蠢的恐龙,那它会是谁呢?
当然,我们所说的愚蠢恐龙,也只是相对的。即使是最愚蠢的恐龙,也知道如何去寻找食物,如何寻找配偶生儿育女,以及如何在生存中自我保护。
相比较而言,这种最愚蠢的恐龙名气却比最聪明的恐龙大,这就是剑龙。它是在北美洲被发现的,虽然被众多的科学家判定为恐龙世界里的“头号笨蛋”,可就这么一个大笨蛋,也在地球上生存了一亿多年,到了白垩纪早期才灭绝。
剑龙繁荣于侏罗纪中期,它是一种植食性恐龙。一般来说食草动物的智商都低于食肉动物,由于它们吃素,没有充分的优质蛋白质来满足大脑的进化需求,所以,最聪明的一定是肉食性恐龙,植食性恐龙注定是低智商。据资料统计,它的身长约9米,最大的特征就是脑袋特别小,背上还背着许多像剑一样的骨板,要不可能就叫它笨龙了。
科学家们说它笨,说的就是它脑袋小这个特征。经过对剑龙颅骨的测试之后,发现它的脑容量比猫的稍微大一点,但还不到猫的2倍,或许还不如一只高尔夫球大呢,估算它的重量大约也就是100~200克的样子。这样说来,在恐龙之中,它是够笨的了。
我们简直不能想象,一个不到200克的脑子怎么去指挥一个身长9米、体重1~2吨的身躯。吃饭、运动、繁育后代一切生活都得靠它的控制。
当然,全靠这么一个脑子控制是不够的,剑龙的臀部还有一个神经球,这可以帮助它的大脑指挥,作为一个补充。但这个臀部的神经球只能支配和控制它的后肢和尾部,并不能彻底解决实质性的问题。所以说,这个“最愚蠢恐龙”的名号,还是非剑龙莫属。
8.甲爪最锋利的恐龙
众所周知,穿山甲、食蚁兽等动物需要经常扒土找食,这样长期以来,它们的爪子就会很锋利。鸟类中的猫头鹰的脚爪也很厉害,不知道你是否见过它在夜晚突然急速飞下来,然后抓起野兔飞上天空的景象,虽然有些凶残,但这足以说明它的爪子是多么得锋利。
其实,恐龙也有甲爪,而且甲爪是肉食性恐龙的主要猎食武器之一。一般认为,最大最凶猛的恐龙必然甲爪也是最锋利的,其实并不是这样的。那么爪子最锋利的恐龙又是谁呢?
一些中小型的肉食性恐龙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竞相发展自己的“独门武器”,恐爪龙是这里面甲爪最锋利的。
恐爪龙是生活在白垩纪时的兽脚类恐龙,它的骨骼化石是在北美洲发现的。恐爪龙身长约3米,显着的特点是双脚第二趾各生有一只弯刀似的大甲爪。
1969年,美国的奥斯特罗姆对恐龙爪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发现恐爪龙的四肢长而有力,骨骼很轻,这就说明恐爪龙善于奔跑;它的尾椎骨长有很多骨棒,这能使尾巴保持坚挺,从而很好地控制方向,以使它在奔跑中抓住猎物。但它最大的特点还是长着一双结构特殊的脚,并用后肢行走,脚上有四个趾,每个趾上都有锋利甲爪,第二趾上的尤其大,像个又长又弯的大钩子,前肢上各有三个手指,指上也长有利爪,利爪相互对应,能够抓握食物。当恐爪龙遇到猎物时,先用它的后爪向前扑抓,使其深深地扎进猎物的躯体,然后,再用前爪将猎物撕开。恐爪龙就是利用这个武器,使自己成为恐龙家族中最凶猛的类群之一。
9.恐龙中的尾巴之最
恐龙的尾巴同其他陆生四足动物一样,其基本功能是在陆地上行走和奔跑时起平衡身体的作用。有的植食性恐龙的尾巴呈鞭状,或者在尾巴上长有尾刺、尾锤等结构,这类尾巴具有防御敌害的作用。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恐龙中的尾巴之最——最长和最厉害。
1911年,德国的古生物学家埃伯哈德弗莱期在非洲的********发现了巴洛龙的化石。巴洛龙是一种植食性的蜥脚类恐龙,身长达24米,体重大约40吨,比8头大象加起来还要重。它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到目前为止,在所有被发现的恐龙中,巴洛龙的尾巴是最长的,达到了20多米,由82块骨头组成。巴洛龙那长达9米的脖子就是靠着它那极长的尾巴来保持平衡的。除此之外,长尾巴还可以用来作防御武器,像鞭子一样,攻击袭击它的敌人。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所有的植食性恐龙在恐龙世界中都处于被宰割的地位。经研究后,专家们认为,植食性恐龙的身材一般都比肉食性恐龙大好几倍,只有这样,才能防御肉食性恐龙的攻击。
但是植食性恐龙一旦遭遇成群的肉食性恐龙的攻击时,体积再大也难逃被吃的命运。正是如此,它们开始发展自己的御敌武器,达到让对方在攻击自己时,也要三思而后行的目的。
其实,尾巴一直都是恐龙们进攻和防御的武器,而占据这个优势的,并不是肉食性恐龙,而是一种植食性恐龙,这种恐龙叫甲龙,它可拥有“尾巴最厉害的恐龙”名号。甲龙是白垩纪时的大型植食性恐龙,发现于北美洲,身长达到了10.7米,它的最大特点是长着一条巨大的棒槌尾巴。甲龙是一种能在关键的时刻和肉食性恐龙拼上一拼的恐龙。甲龙的整个身体,包括它的头、脸、眼皮上都长着厚厚的骨质鳞甲和刺骨,肉食性恐龙的利爪根本就抓不进去。
在甲龙那坚挺强健的尾巴上,末端有一个沉重的尾锤,由愈合在一起的骨板构成,可以利用强而有力的尾部肌肉来做摆动。当有凶猛的肉食性恐龙袭击时,它就会横扫这个至少几十斤重的“流星锤”,从而给予对方沉重的打击。
10.牙齿最尖利的恐龙
在恐龙大家族中,不管是肉食性恐龙,还是植食性恐龙,牙齿都是非常尖利的。但是牙齿最为尖利的还是噬肉鲨龙。
噬肉鲨龙和鲨鱼一样,都有着巨大而又锋利的牙齿,是海洋中最凶猛的动物,让很多其他海洋生物都感到心惊胆战。噬肉鲨龙的身长大约有8米,还有一个特征是脑袋特别大,十分聪明,并且当它跑起来的时候也很快,在恐龙家族中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大“杀手”。
如果说噬肉鲨龙的牙齿是最尖利的,那么紧排在它后面的就是暴龙。它的身长大约12米,牙齿尖利得就像是我们吃牛排用的刀,此外,它的鄂部非常有力,能够让牙齿产生很大的咬合力量。
阿尔伯特龙的牙齿相比较噬肉鲨龙和暴龙而言,就要逊色一些,但是,它们的牙齿也是很尖锐锋利的,可以胜任这个季军的位置。阿尔伯特龙是兽脚类恐龙,身长大约有8米,最先是在美国和加拿大发现的。它的牙齿也是很有特点的,除了像钢锯一样锋利之外,最显着的就是牙齿向后弯。我们可以想象得出,要是哪个动物一旦被阿尔伯特龙的牙齿咬住,想要脱身那会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
我们认识了牙齿最尖利的恐龙,不过还要了解到,强中更有强中手,或许还有其他动物的牙齿更锋利,这还有待科学家们进一步探索。
11.牙齿最多的恐龙
在认识牙齿最多的恐龙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另一种动物——蜗牛。
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虽然它的嘴大小和针尖差不多,但是却有25600颗牙齿!在蜗牛的小触角中间往下一点儿的地方有一个小洞,这就是它的嘴巴,里面有一条锯齿状的舌头,科学家们称之为“齿舌”。齿舌的表面就像擦姜末用的锉板一样,有一些角质的小齿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蜗牛吃东西的时候就用这把“小锉板”把植物的叶子磨碎,再一点点地吃下去。虽然它的牙齿很小,我们肉眼无法看到,但是它却十分厉害,即便你把蜗牛放入一个比它的身体还硬的硬纸盒中,它也能咬破硬纸板爬出来。
也许有很多人都会感到惊讶,这么小的蜗牛竟然有这么多牙齿,太出乎我们的意料了。如果你之前不知道,说明你对现存动物还不是十分了解。那么,由此看来,我们就很有必要来认识一下恐龙,这个已经灭绝了很久的古生物,究竟哪一种恐龙的牙齿最多?
一说到恐龙的牙齿,大家都会想到那些习性凶残、彪悍威猛的肉食性恐龙,因为它们在捕捉猎物的时候,总是要露出那一排锋利的牙齿。其实,有的恐龙牙齿虽然锋利,但数量却不一定多。
牙齿数量最多的是鸭嘴龙。它属于鸟脚类的植食性恐龙,它的繁盛期出现在白垩纪晚期。鸭嘴龙的头骨前部和下颚变宽,形状很像扁阔的“鸭嘴”,它的名字就是因此而来的。
鸭嘴龙的牙齿除了数量多,结构也很特殊。在它扁阔的大嘴里,上下左右的每个牙床上就有500多颗牙齿,这样算来,对于典型的鸭嘴龙来说,牙齿总数可以达到2000多颗,虽然不能像蜗牛的牙齿那样多得惊人,但在恐龙界也是十分罕见的。这些牙齿密密麻麻地排列成数行,还有的呈交叉状排列。
其实,这和磨盘是一个道理,有助于将食物磨碎,并研磨成糊状。正在使用的牙齿被磨损后,就逐渐被顶出来,进一步受到磨损后换成新的牙齿。鸭嘴龙是吃植物的,看来它们能够利用这副牙齿轻松地将食物切碎,并且把它嚼烂。由于鸭嘴龙特殊的嘴喙构造,它很适于在水中捞取食物,从它脚趾间的蹼,也可以证明这一点。而且鸭嘴龙长着一条又细又长的尾巴,这对游泳是很有帮助的。
12.中国发现最早的恐龙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恐龙化石产地之一,中国的恐龙化石发现地遍及东西南北。云南、四川、山东、内蒙古、新疆等地都因出土了大量的恐龙化石而闻名于世。与这些恐龙大省相比,黑龙江就显得逊色了很多。可是你知道吗?中国最早被科学命名的恐龙化石却正是发现在黑龙江省的一个小渔村附近,这个小渔村就是嘉荫县的渔亮子。
由于江水的长期侵蚀,沿江两岸的地层不断地被剥蚀,里面埋藏的恐龙化石就不断地被冲刷出来,最终暴露在江边的河滩上。当地的渔民发现了这些化石后觉得非常惊奇,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粗大的动物骨骼。最初,黑龙江对岸的俄国人就前来调查并采集化石,他们把这些大化石骨头误认为是猛犸象,并且在俄国伯力地方报纸上作了报道。俄国地质学家被这一报道所吸引,从1915年至1917年连续到我国进行了三年的大规模考察和发掘,采集到一批恐龙化石。他们把采到的化石进行了修理,并配上三分之一的石膏模型,把这些化石装架起来,陈列到彼得堡地质博物馆里。研究认定,这是一种鸭嘴龙,高4.5米,长约8米,俄国地质学家把它命名为“满洲龙”。
嘉荫县出土的这些满洲龙化石颜色大多是深褐色或黑色的,埋藏在砾岩中,石化程度很高,质地坚硬,黝黑发亮。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含化石的砾石层是含油层位,因此地下的化石被石油长期浸泡。
鸭嘴龙是恐龙家族中的晚辈,生活在白垩纪晚期,是一类以植物为食的素食恐龙。它们那两条巨大的后腿与长长的尾巴构成一个类似于三脚架的装置,足以支撑其笨重的躯体。它们前肢短小,自由地悬在身体上部,可以用来抓取树上的枝叶。它那高昂的头上长着一张扁平的鸭子似的嘴,嘴里长着数千颗小牙齿。这些牙齿呈棱柱形,牙根细长,一层层地镶嵌排列着。这样,当上层牙齿磨蚀殆尽,下层的牙齿就会长上来补充。
这样一来,鸭嘴龙就有了能够自我修复和更新零件的用于研磨粗纤维性食物的高效器官,这也许正是它们特别适应白垩纪晚期的生态环境的原因。这主要因为,到了白垩纪晚期的时候,地球上柔软的蕨类植物已经衰落,而多粗纤维的、较硬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已经开始成了地球植被中的优势类群。
嘉荫县不仅出土了属于鸭嘴龙的满洲龙化石,还发现了似鸟龙化石和大量的植物化石。对这一生物群落的研究和分析表明,现在如此寒冷的黑龙江畔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气候温暖潮湿、植物茂密繁盛,气候条件与现代的海南岛差不多。
令每一个中国人深感遗憾的是,中国出土的第一只被科学命名的恐龙并没有被珍藏在中国。但可喜的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地质学工作者和古生物学家在那只恐龙化石的附近又找到了新的恐龙化石地点,发掘出了一批新的满洲龙化石。这些恐龙化石现在陈列在黑龙江省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等科普场所里,正在向观众讲述着6500万年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