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写给孩子的恐龙小百科
21302200000024

第24章 恐龙家族写真(5)

钉状龙与剑龙属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剑龙属缺乏臀部与尾巴连接处附近的一对显着的尖刺。钉状龙有许多小型骨板沿着颈部与肩膀排列。前部的甲刺较宽,而从中部向后,甲刺逐渐变窄、变尖。在双肩两侧还另外长着一对向下的利刺。而背部后方与尾巴通常有6对尖刺,每个尖刺长度为0.3米。就像如今的豪猪一样,钉状龙可以左右挥动它有尖刺的尾巴来避免被攻击。剑龙属的骨板可能能作为体温调节作用,而钉状龙的尖刺可能只有自我防卫的功能。

钉状龙股骨的长度与腿的其他部分相比,显示它是一种缓慢而不活跃的恐龙。钉状龙可能用后腿直立起来以接触树叶、树枝,但正常的状态应该是处于完全四足状态。

在1909年到1912年,一个德国挖掘团队在东非发现了数种新恐龙化石,钉状龙就是其中最重要之一。沃纳·詹尼斯在1910年发现这是一个剑龙类化石,而首次叙述钉状龙是在1915年。人们利用钉状龙已发现的化石——一个接近完整的尾巴、骨盆、数节背椎,组建出一个钉状龙的骨架模型,在柏林自然史博物馆展出。除此之外,一个颅骨与尖刺化石曾存放在柏林洪堡大学的洪堡博物馆,但此博物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轰炸,而这些化石也已经遗失了。

名称:钉状龙

存在时期:侏罗纪晚期

身长:4.9米

体重:未知

食性:植食性

24.前肢巨大的腕龙

腕龙是大型恐龙之一,生活在侏罗纪晚期。因为腕龙前肢较后肢要长,并有巨大的身躯、很长的脖子、小脑袋和长尾巴,所以想要分辨腕龙和其他恐龙是很容易的。

腕龙身长23米,重达40吨。肩膀离地大约5.8米,而当它的头抬起举高时,离地面大约有12米,一个成年人的头顶只能够到这种庞然大物的膝盖。腕龙前肢高大,肩部耸起,整个身体沿肩部向后倾斜。它走路时四脚着地,每只脚有五个脚趾头。每只前脚中的一个脚趾和每只后脚中的三个脚趾上有爪子。与其他巨型植食性恐龙一样,它也是小脑袋,因此不太聪明。

众所周知,腕龙整个身体不成比例,头非常小,用现在的眼光看,它们的身体是很奇怪的。同人类一样,脑是指挥身体行动的“司令部”,脑量很少的话是不可能协调身体运动的,而腕龙却恰恰相反。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腕龙的中枢神经系统在腰部变大、膨胀,形成一个神经节,替大脑分管内脏和四肢的运动,这就是专家们所称的“第二大脑”。

腕龙是有史以来陆地上最巨大的动物之一,这么高大的动物要采食高树上的枝叶,当然是很容易的。虽然腕龙可以觅食高树梢的枝叶,但是有些科学家认为它不会让脑袋抬举太久,因为要将血液输送上去那会是非常困难的。如果这样,它就需要一个巨大、强健的心脏不断地将血液从腕龙的颈部输送到它的小脑。另一些科学家则认为它也许有好几个心脏来将血液输遍它庞大的身体。

爬行动物有个特点,身体终生都在不停地生长。各种类型的恐龙都在不停地吃、不停地长,而腕龙这样的大型恐龙生长速度更快,吃得也更多,它需要吃大量的食物,来补充它庞大的身体生长和四处活动所需的能量。虽然腕龙的牙平直而锋利,但是它吃东西时,不咀嚼就将食物整块吞下去了。

水对于腕龙来讲实在是太重要了,水中的藻类、湖岸边的丛林为腕龙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同时又可以靠水的浮力来减轻一些体重,部分弥补腕龙体重过大、行动不便的弱点。更重要的是它保障了腕龙的安全,让腕龙能躲避食肉恐龙的袭击。如果肉食性恐龙来了,它就迅速移到深水处,全身浸泡在水中,只把脑袋顶部的鼻孔露出水面呼吸,肉食性恐龙只得望水兴叹。所以腕龙除了产蛋、转移湖泊时上岸外,长期都是泡在水里。腕龙潜水的本领可不小,也正因为腕龙的鼻孔长在头顶上,所以方便在水里泡着的时候换气。

腕龙可能每天都成群结队地居住并且一块外出觅食、旅行,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游荡,寻找新鲜树木。腕龙生小恐龙时不做窝,而是一边走一边生,这些恐龙蛋于是就形成了长长的一条线。而且腕龙,从不照看自己的孩子。

名称:腕龙

存在时期:侏罗纪晚期

身长:23米

体重:40吨

食性:植食性

25.长相凶猛的鲨齿龙

鲨齿龙又名望齿龙,生活于9800万到9300万年前的白垩纪。鲨齿龙是目前发现的第四大的肉食性恐龙,它生存于非洲埃及、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和尼日尔。

成年的鲨齿龙估计可长达11.1~13.5米,体重约7.9~13.9吨。鲨齿龙在长度上仅次于南方巨兽龙和埃及棘龙,是世界上第三长的肉食性恐龙,略超过最大的马普龙和霸王龙。

鲨齿龙巨大的头骨带着一打又薄又利的牙齿,类似餐刀,有很明显的纹路,有些像鲨鱼的牙齿。难怪它被称为“鲨鱼牙齿的蜥蜴”。它有一张像鸟一样的嘴。它的头比霸王龙稍长稍大,仅次于南方巨兽龙,但脑容量比霸王龙小,所以比起聪明的霸王龙来,鲨齿龙还是比较笨的。

鲨齿龙是一种凶狠的肉食性恐龙,它会捕食一些同时代的大型植食性动物,而且一些比它身型小的肉食性动物也难逃它的捕食。鲨齿龙以两条强大的后腿站立,速度和冲力无可匹敌,当它锁定目标后,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用它那锋利的牙齿将猎物撕成碎片,然后美食一顿。

1931年,古生物学家发现了鲨齿龙的牙齿和一些残骸。1894年4月24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空军野蛮地炸掉了这具令他们莫名其妙的鲨齿龙头骨化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修复被损坏的鲨齿龙头骨,美国古生物学家的考察队深入非洲。终于在1995年,在撒哈拉大沙漠找到了另外一个鲨齿龙头骨的化石。直至那时,鲨齿龙那神秘的面纱才被揭开。

非洲的沙漠环境严酷,寸草不生,人迹罕至。然而就在1995年这一年,一队由芝加哥大学古生物学家塞里诺领导的探险小组,不畏艰苦,也踏进了这片沙漠。他们的目标是寻找棘龙的化石。然而,令他们惊奇的是,他们又发现了两种全新的恐龙化石——三角洲奔龙和鲨齿龙。

名称:鲨齿龙

存在时期:白垩纪

身长:11.1~13.5米

体重:约7.9~13.9吨

食性:肉食性

26.爪子超大的重爪龙

重爪龙生存在中生代最后的一个纪,始于距今1.37亿年,结束于距今6500万年,其间经历了7000万年。白垩纪是中生代地球表面受淹没程度最大的时期,在此期间北半球广泛沉积了白垩层。

1983年1月,在英国的三角洲沉积层发掘到极可怕的恐龙钩爪化石,这个像镰刀状,尖端如短剑的爪子是被一个业余的收藏者沃克挖掘到的,它的长度超过了30厘米!之后又发现了其他化石。古生物学家给这个恐龙命名为沃克氏重爪龙,意思为“坚实的利爪”。

沃克氏重爪龙的爪子比较其体躯而言真是庞大。重爪龙约为7~9米长,约3.6米高,体重为2吨。骨骼研究显示,最完整的标本并非完全长成,所以重爪龙可以会更为大型。重爪龙的每只手掌的拇指上有大爪,经量长度为31厘米。它的长颈部并没有像其他兽脚亚目般呈强烈S形状。头颅骨被设置成一锐角,并不像其他恐龙的直角。

沃克氏重爪龙的牙齿和上下颚与鳄类极为相似,有着96颗牙齿,较鳄类多出一倍。下颚骨上有64颗牙齿,而上颚骨有32颗较大的牙齿。鼻端可能有一小型的冠状物。在重爪龙的上颚骨近鼻端下侧有一转折区间,就像鳄鱼用作阻止猎物逃脱的特征,而鲨鱼也有这一特征。

虽然重爪龙的大爪子可以把植食性恐龙杀死,但它的牙齿是圆锥形的,并不是一般肉食性恐龙的牛肉刀形。所以重爪龙不适合担任掠食者的角色,但它会吃死掉的恐龙,这可以以在重爪龙的胃部找到的小禽龙骨头碎片为证。

那重爪龙的主食是什么呢?仔细观察重爪龙的牙齿和上下颌,我们会发现它与鳄类极为相似,所以它非常可能生活在水边,用它强壮的前肢、可怕的利爪来捕食鱼类。重爪龙这种方式就像现今的灰熊。抓到鱼后,就用嘴叼住,然后带到蕨树丛中去慢慢享用。后来在重爪龙的胃部发现了大量的鱼鳞、鱼骨残骸,所以基本可以肯定:重爪龙是一种以鱼为主食,腐肉为辅的恐龙。

大多数恐龙都可以按几种基本形态来辨认,唯独重爪龙与众不同:头部扁长,口中长满细齿;前肢强壮,有三只强有力的手指,特别是拇指,粗壮巨大,有一个超过30厘米长的钩爪。它的食物也与其他食肉恐龙不同。喜欢吃鱼,而且还很会抓鱼。

名称:重爪龙

存在时期:白垩纪早期

身长:7~9米

体重:2吨

食性:肉食性

27.成群捕猎的恐爪龙

恐爪龙是驰龙科恐龙的一属,生活于下白垩纪的阿普第阶中期至阿尔布阶早期,距今约1亿1500万~1亿800万年前。恐爪龙是灵活、行动敏捷的掠食动物。恐爪龙的体型小,二足步态类似鸵鸟,尾巴与地面平行,还有大型的、镰刀状的第二趾爪。

根据恐爪龙的最大型标本,恐爪龙的体型可达3.4米,头颅骨最大可达41厘米长,臀部高度为0.87米,而体重最高可达25千克。它的头颅骨有强壮的颌部,有约60根弯曲、刀刃形的牙齿。起初人们以为它的头部呈宽广的三角形,类似异特龙。但在发现更多、更完整的恐爪龙与其近亲的化石后,显示恐爪龙的上颚部呈拱形,口鼻部较狭窄,颧骨宽广,使头部看起来较为立体。恐爪龙头顶较坚固,头颅骨及下颌都有洞孔,可减轻头部重量,而恐爪龙的眶前孔是特别的大。按头颅骨来推算,恐爪龙眼睛主要是向两侧的。

似镰刀的第二趾爪是恐爪龙的最显着特征,因为它的后肢第二趾上的趾爪非常大,估计这个第二趾爪有12厘米长。呈镰刀状的第二趾爪,在行走时可能会缩起,仅使用第三、第四趾行走。不同标本的第二趾爪的形状与弯曲度都有所不同。据科学家认为,这只镰刀爪的大小及形状,随着个体、性别或年纪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认为恐爪龙是以它的手来捉住猎物,并以镰刀爪来割破肚子。但是后来的研究发现,这些镰刀爪并非用作割开猎物的,而是刺戳猎物的,也可能用来爬上猎物的身体。

恐爪龙的尾巴有着一连串的长骨突与骨化肌腱,这种结构使恐爪龙的尾巴硬挺,可提供更好的转弯能力并在高速转向时来维持稳定及平衡。

由于恐爪龙体型较小,当它在捕猎时很难与大型肉食性恐龙直接对抗,所以,对恐爪龙来说,群体行动会是一个很好的策略。在2007年,科学家们在中国山东省发现了有六个大小相近的个体恐龙化石,这些个体相距约一米,朝同一方向缓慢前进。科学家推测这些足迹化石可能是由大型驰龙科恐龙所留下,而且研究人员提出,虽然该足迹化石并不能明确指出驰龙科的猎食行为,但无法排除它们以群体猎食的可能性。

恐爪龙的科学研究,被认为是20世纪中期最重要的恐龙发现。因为这个新发现的活跃、敏捷的恐龙,改变了很多关于恐龙的科学研究,以及一般大众对恐龙的认知,且开启了人们对恐龙可能是温血动物的辩论。

名称:恐爪龙

存在时期:白垩纪早期

身长:3.4米

体重:约20千克

食性:肉食性

28.长有羽毛的尾羽龙

一种新的兽脚类恐龙——尾羽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尾羽龙有着短而方形的头颅骨,口鼻部类似喙,在上颌前端只保存有少数锐利、长的牙齿。尾羽龙的前肢非常小,尾巴也很短,不过脖子却很长。它拥有长后肢,身躯体结实。在它的尾巴及手臂上有对称的正羽,上有羽枝与羽片,这些羽毛的长度为15~20厘米。

虽然尾羽龙和原始祖鸟个体大小相仿,甚至化石保存的姿态都非常相似,但是它们代表着两类截然不同的动物。尾羽龙长着又短又高的头,满嘴除了吻部最前端发育有几颗形态奇特的向前方伸展的牙齿外,几乎看不见其他牙齿。在它的胃部,还保留着一堆小石子,这就是现代鸟类胃中常有的胃石,用于磨碎和消化食物,所以它可能以植物为食。胃石在鸟类和其他种类的恐龙当中很常见,但在兽脚类恐龙当中却是非常罕见的。实际上,尾羽龙的骨骼形态要比始祖鸟原始。它的头后骨骼形态表明它是一种奔跑型动物,还不会飞行。

尾羽龙的短尾巴短,末端坚挺,尾椎数量少,如同鸟类与窃蛋龙下目。另外在短尾巴末端,有一丛羽毛。它的骨盆与肩膀很原始,颅骨的许多处也有原始的特征,例如:方轭骨、鳞骨、方骨、颧骨、下颌孔。尾羽龙的第三指缩短,类似原始鸟类与窃蛋龙科的雌驼龙。

最为激动人心的是,在尾羽龙的尾巴顶端长着一束扇形排列的尾羽,在它的前肢上也长着一排羽毛。这些原始羽毛沿着第二指排列,如同其他手盗龙类与鸟类的原始羽毛。这些羽毛具有明显的羽轴,也发育有羽片,总体形态和现代羽毛非常相似;唯一的区别在于它的羽片是对称分布的,而包括始祖鸟在内的鸟类的羽毛则具有非对称分布的羽片。

尾羽龙的化石没有保存附着于前肢的次要飞羽。有可能是尾羽龙在生前时,手臂已没有羽毛,或者原本有,但没有保存于化石之中。由于羽毛的短小及对称,以及短手臂,可见尾羽龙是不能飞的。一般认为,非对称的羽毛具有飞行功能。尾羽龙对称的羽毛可能代表羽毛演化的相对原始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