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卑鄙的圣人:曹操5
2133800000047

第47章 曹操发明重型投石兵车 (3)

鲜于辅看样子还不到四十岁,一张紫红脸膛,络腮胡子打着卷,两只眼睛黑若点漆,不怒自威颇有尚武之气。他此番不是自己来的,还带着副将鲜于银、齐周,长史田豫,以及三千多兵和十几车粮草,差不多把家底全搬来了。

原来自平灭公孙瓒以来,袁绍表面上任命鲜于辅为建忠将军、督率幽州六郡,实际上却一直有步骤地裁撤幽州旧部,尽量把兵权转移到他二儿子袁熙手中。此番官渡之战,袁绍虽调幽州旧部随军听用,却对他们处处戒备,只令鲜于辅屯兵河北以壮声势,不允许到前线参战,还让蒋义渠所部时刻监视。经过半年的对峙,前方没有传来捷报,后方却传来了坏消息,袁熙趁鲜于辅不在大肆更换幽州六郡官员,意欲根除旧制。这可把幽州人惹火了,在长史田豫的劝说下,鲜于辅决定反水,将蒋义渠所部痛打了一顿,率部过河投至曹营。

无论现在的状况如何,有人来降终归是好事,曹操感到一丝慰藉,扫视鲜于辅带来的这一干人,眼光锁定在长史田豫身上:“是田长史劝说鲜于将军归顺朝廷的?”

田豫微微一笑,倒是直言不讳:“我对我家将军说‘终能定天下者,必曹氏也。宜速归命,无后祸期’。我家将军从善如流,马上就来了。”幽州武人多剽悍,又常跟鲜卑、乌丸那帮北狄打交道,所以不甚恪守什么忠君礼仪,都是以势力强弱论英雄。像田豫这般不看寡众肯辨贤愚的理智之人却是极少。

曹操听他这么说,甚是受用:“我观田长史将将而立之年,年纪轻轻就当了幽州长史,实在是难得啊。”

哪知此话说完,那帮人哈哈大笑起来。鲜于辅乐道:“曹公莫看这厮三十出头,单论打仗比我的资格还老呢,不到十六岁就跟着刘备打黄巾,地地道道的老兵痞呀!”他这么一说,连曹营的人也跟着笑了。

“田长史昔年曾跟过刘备?”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现在一提到刘大耳,曹操便格外留意。

田豫倏然低头脸上露出几分黯然:“昔日在下还在弱冠之时,随刘玄德讨黄巾、征张纯,颇受他赏识。后来他往徐州任职,我因老母之疾归还乡里,临别之际他还拉着我的手道‘恨不能与君共成大事也’。现在想来,往事历历在目……”

曹操闻听此言愈加悔恨——这么多人被大耳贼拉拢过,当初我真是瞎了眼,小觑了那厮!正懊恼间,又听田豫话风却变了:“惜乎!刘玄德不是成就大业之人。”

“哦?!”曹操听了他这么说,既高兴又好奇,“何以见得?”

“刘备其人固然仗义敢为,潇洒倜傥,善收人心。但是做事不为先谋,纵横捭阖但凭于心,如此目光短浅岂能成就大事?他这十年间屡屡易主,三变两变就把人心都变没了。除了关羽、张飞那几个心机单纯的武夫,还有刘琰、糜竺那等好乱倾奇之士,谁肯给这样的人效力呢?”

“是啊是啊……机灵善变之人固然可以得利一时,但是变来变去也把自己为人处世那点儿本钱也给变没了。”曹操手捻须髯不住点头,已渐渐喜欢这个田豫了,想开口请他为掾属,但又一琢磨眼前胜败生死还未可知,哪还顾得上这么多?又逐个扫视其他人,见后排还有个年纪羸弱的白面书生,看模样也就二十三四岁,夹在一帮武夫中间甚是扎眼,曹操忙问:“这位先生又是何人?”

那书生拱手道:“草民乃乐安盖县人士,贱名国渊。”

曹操吃惊匪小:“君乃郑康成老先生的高足国子尼?”

“不才,正是在下。”

曹操早听郗虑念叨过,他师父郑玄门下有两个最小的弟子,一个是乐安国渊、一个是东莱王基,投至门下学经时都还只是小童,光阴荏苒不想今天在官渡遇见了,竟随在幽州旧部里。不看国渊的面子,也需念郑玄的名望,曹操起身还礼:“尊师近来可好?”

“老人家已经亡故了……”

“死了?!”曹操还不知这段公案呢。

“请明公与诸位评评理!”国渊气哼哼道,“袁绍意欲南征,命其子袁谭将我师父挟至黎阳随军。老恩师都快八十岁了!从北海到黎阳一路鞍马劳顿,猝死于酒宴之上。且不论他袁绍是何等身份,就是寻常之人但凡有点儿仁爱之心也没有折腾八十岁老爷子的。这就是他们四世三公袁家父子办出来的德行事!”国渊怒不可遏,浑身直哆嗦。

在座诸人咬牙的咬牙、叹息的叹息,荀攸微合双眼道:“古人有云‘能说一经者为儒生,博览古今者为通人,采掇传书、以上书奏记者为文人,能精思著文连结篇章者为鸿儒’。郑康成通晓各家经典,乃是数百年才出一位的鸿儒,不想竟死得这么冤屈,真是儒林一大憾事。”

“我师父死得不明不白,这件事绝不能善罢甘休!”国渊向曹操深深作揖,“在下原先在辽东躲避战乱,此番奔丧也不打算再回去了,就随在明公营中,请您务必擒杀袁氏父子,为老恩师报仇!”

曹操正求之不得:“放心吧,曹某竭尽全力,一定替老先生报仇雪恨。”他环视幽州来的这帮人,群情激奋各显恚怒,都惦记跟袁绍玩命,便问鲜于辅,“将军如今官拜何职?”

“袁绍给我个有名无实的建忠将军,领渔阳太守,督率幽州六郡,其实全他妈是扯淡!”鲜于辅没好气道。

曹操轻蔑地摆摆手:“不要他封的伪职,我代表朝廷正式任命你为度辽将军。”度辽将军乃汉武帝创立的官职,掌握兵马专门替朝廷镇抚边庭,中兴以来历任的种暠①、段颎等无一不是名将。

鲜于辅见曹操这么恭维自己,眼睛都瞪圆了:“在下可不敢当。”

“有什么不敢当?将军名噪北疆,鲜卑、乌丸无不敬重,当这个官理所应当。你先统领旧部,日后老夫还要给你增兵!”

鲜于辅与鲜于银、齐周、田豫等人对望了一眼——不比不知道,老曹跟那个鼠肚鸡肠的老袁一比较,简直一天一地。诸将齐声呼喊:“我等当肝脑涂地以报曹公厚恩。”

“并非我的恩德,乃是朝廷之恩。”曹操不忘强调这一点,抬手又唤夏侯渊,“妙才,你领鲜于将军到西面扎营,千万提防敌人放箭。”

“诺。”夏侯渊得令起身,“诸位将军请随我来吧。”

曹操瞟了一眼国渊:“先生不要跟他们去了,暂时留在我营中为客,我叫刘延他们为您安排下榻之处。”所谓“为客”仅仅是第一步,有这样的大贤高足,曹操必定要把他慢慢过渡为幕府掾属。

“既到贵营,悉听尊便。”国渊深施一礼跟刘延他们去了。

眼见这帮人呼呼啦啦鱼贯而出,曹操便打发诸将散去,依旧只留下荀攸、郭嘉和任峻。不一会儿的工夫,外面响起了嗖嗖声响,袁军又开始放箭了,曹操打了个哈欠道:“即便添了鲜于辅这些人,还是杯水车薪。我跟他们说了半天全是装牛气,破敌之策才是关键所在。”说这话时他方才的气魄消失得无影无踪,又换上了一脸愁容。

任峻倒颇为兴奋:“无论如何他们肯归顺总是好的,这些人都与袁家有仇,战场上应该可以放心。”

郭嘉更是给曹操打气:“谁不知天下有三大贤,荀慈明、陈仲弓、郑康成。虽然都不在了,可军师与令君是荀公的子侄,陈元方(陈纪)父子任职许都,郗虑也在朝廷,如今国子尼(国渊)也来了。三大贤的门生子弟都归于主公,这说明什么?证明天下士人之心在主公这边,现在有人倒向袁氏不过是形势所迫,只要主公坚持一阵,必能有所转机,千万不能自暴自弃就此收兵!”荀攸随着不住点头。

“话虽如此,但善用兵者当制敌,而不能受敌之制,现在咱的局面就是受敌之制啊……”曹操凝眉思索。

任峻忽然狠狠拍了自己脑袋一下:“我这脑子,几乎忘却!”从怀里掏出一卷竹简,“这是荀令君给您的信,关于退兵之事的意见。”

曹操早想知道荀彧的看法,连忙打开观看:

今谷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闲也。是时刘项莫肯先退者,以为先退则势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搤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

“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啊!”曹操眼睛一亮,“确是这个道理。昔日高祖与项羽僵持于荥阳、成皋之间,久久难分胜负,后来两家划定以鸿沟为界各自退兵。项羽先撤,高祖趁势追击,这才兴汉灭楚大获全胜。现在谁也不能撤,谁若撤退必死无疑。”他顷刻间想明白了,把竹简往案边一放,“无论破得了破不了袁军,必须在这里死撑。”

郭嘉笑了:“这就对了,伸脖子一刀缩脖子一刀,事到如今咱们放手一搏吧!”

“令君言到现在是用奇之时,如何用奇兵制胜呢?”曹操这些天实在是疲劳了,觉得脑子里很乱,索性又拿出《孙子》诸卷翻看,直翻到第七卷《军争篇》:“军无辎重而亡,无粮食而亡,无委积则亡”,而这句话后面他曾以浓墨标注道:“无此三者,亡之道也!”

曹操把兵法一合,从口中迸出两个字:“劫粮。”

“劫粮?”任峻吓了一跳,“敌众我寡,反而去劫他们的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