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与生活:让你受益一生的88个心理学定律
21406000000030

第30章 高效能人是怎样炼成的(2)

科学家研究发现,出现这种事与愿违的局面,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狼被人为地杀害。没有了狼的追击,鹿开始无限量地繁殖,生物的优胜劣汰原则被打破,这非常不利于鹿群的生存。再者,鹿在狼的追逐下,必须经常处于逃跑的运动状态,而这大大促进了鹿的健壮发育,没有狼了,鹿再不需要奔跑,因此鹿群的体质大大减弱,导致鹿群中的病弱者增多。

美国政府为了挽救灭狼带来的恶果,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引狼入室”计划。1995年,从加拿大运来首批野狼放生到森林中。不久后,森林中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没有了狼的追杀,鹿群比以前生活得更加舒适,进而停止了奔跑。然而,停止奔跑并没有让鹿群永葆生机,而是让鹿群一度濒临灭绝。可见,忧患意识,无论是对青蛙,还是鹿群,乃至整个自然界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好处。

自然界中“优胜劣汰”的法则同样适合于人类社会。随着社会的进步,没有忧患意识的人只能是等待着被淘汰。倘若你止步不前,别人仍在进步,那就说明你在倒退;倘若你止步不前,而后边的人却仍在奋力赶超,那你无疑就是在为别人加马力。没有人可以一劳永逸,今天的佼佼者,只要放松进步的脚步,明天就会成为别人的手下败将。

刘辉和张铭是大学同学,毕业的时候,他们曾到同一家公司面试,结果,刘辉如愿以偿地留了下来,张铭却被淘汰了。

刘辉初来乍到,尽管自己手里握着重点学校的文凭,但是跟那些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元老比起来真的是相形见绌。于是为了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他丝毫不敢怠慢。白天他跑工地,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晚上还要挑灯阅读专业知识。因为他发现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跟实际应用比起来真是少得可怜。

那个时候的刘辉,感觉自己真的像是一个没有气的气球,太需要“充气”。两年的努力下来,刘辉的汗没有白流,换来了部门经理的头衔。他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至少,再也不用担心自己随时都会被炒鱿鱼。

自从当上经理后,刘辉再也不读书,也不跑工地了。

张铭面试时被公司淘汰后,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开始发奋读书,他后来到了另一家公司做了一名职员。这家公司无论是论实力还是规模,都在刘辉所在公司之上。

刘辉做了1年的经理后,准备到更大的公司谋求发展。机会终于来了,张铭的公司在年终的时候准备招兵买马,于是张铭把这个消息透露给了刘辉。

面试前,刘辉颇有胜算。结果面试的过程中,他在回答考官的问题时支支吾吾,根本无法完整地回答上来。而让他更加懊恼的是,那些问题曾经是在自己当了经理后遇到的问题,只是当时的自己懒得去处理,便随手把他丢给了自己的下属。最终刘辉没能通过这次的面试。

一名小小的职员,如同大海里的一滴水,随时都有蒸发掉的可能,因此,不能停止前进的脚步,必须提高警惕,要求自己不断进步,否则,就会被淘汰出局。而舒适、惬意让刘辉失去了继续努力的动力,于是他做了安逸的“鹿”,直至“狼”重新出现在眼前,才恍然大悟,自己已经退化到无力奔跑。

没有了压力,努力似乎就没有了意义。但事实上,职场中的努力永远没有终点。只有不断地树立新的目标,不断地接受新的挑战,甚至让自己处于竞争的压力之中,才能总是睁大眼睛去拼搏。

而安逸享乐总是会消退人的意志。锐气全无的人,结果也只能是一败涂地!

异性效应:干活要讲究男女搭配

经常听人们说一句话:“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而且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总是能得到证实。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呢?原来,在人际交往中,异性之间总是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相互吸引力和激发力,彼此双方都能从交往中体验到难以言传的愉悦感,进而使双方的活动和学习都受到积极的影响。这种在社会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就被称为异性效应。

林娜在一家公司任公关部经理,不知是职业的需求还是性格使然,她的社交面颇广,而且总是出师必胜,为公司立下赫赫战功。

公司的原料告急,材料科的张科长四处奔走却连连碰壁,最后他只好求助于林娜,结果问题很快迎刃而解。于是,张科长对林娜赞不绝口。

公司的运作资金出现缺口,需要向银行贷款,但是对方却总是以种种借口推脱,总经理为此急得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林娜主动请缨,为公司解了燃眉之急。为此,林娜备受领导器重,工资、奖金一加再加。

有人试图总结林娜成功的秘诀,他们发现,林娜的思维敏捷,口才较好,知识丰富。除此之外,也不得不说,林娜的姿色在女性里边算是佼佼者。她身材高挑,容貌姣好,举手投足间流露出的职业女性的气质,让很多人为之迷恋。

但不管怎么说,公司总经理的才能应该说也不在林娜之下,在他都被认为很难啃的骨头,却被林娜拿下了。究其原因,还是异性效应的作用。因为,林娜的成功也不得不说得益于对方大多都是异性。

学生时代,女生总是喜欢男老师,而男生则恰恰相反,他们则认为女老师更善解人意。工作中,人们也总是更喜欢与异性打交道。说到底,这些都是异性效应在发挥作用。

曹阳是一家IT公司的市场总监,在公司里算是中层领导。但一直有个难题困扰着他,那就是他的部门整天死气沉沉的,大家看起来似乎没有太多的激情。为此,他想过很多帮助大家释放压力的法子,但都不奏效。

曹阳的部门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员工清一色的“须眉”,大家似乎对此也都已经习惯了。后来,一次部门招聘,曹阳招进来两个女员工。结果,曹阳发现自从这两个女员工到来后,部门的男同胞们开始注重自己的形象,大家更是一改过去的常态,收敛了很多。而且令曹阳远远没有想到的是,部门的业绩在那一季度末创了历史新高。

曹阳的做法正是利用了异性效应。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一个只有男性或女性的工作环境里,无论工作条件多么优越,自动化程度多么高,大家却总是容易疲劳,工作效率不高。

懂得了异性效应这一心理现象,身为职场中的管理者就应懂得“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核心含义。或许,困扰你很久的一个难题会因此迎刃而解。

布利斯定律:工作之前要计划周密

美国行为科学家艾得·布利斯提出,如果每次行动前,都用较多的时间来做计划,那么,做这项事情时所用的总时间就会大大减少。换言之,行动之前进行头脑热身,构思自己所要做之事的每一个细节,然后再投入行动,这样做起来就会更加得心应手。这就是著名的“布利斯定律”。

美国曾有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将学生分为三组,然后按照不同的方式训练他们的投篮技巧。

第一组的学生在20天里每天都练习投篮,然后记下第一天与最后一天的成绩;第二组的学生也将第一天与最后一天的成绩记录下来,但是他们在此期间并不做任何练习;第三组的学生则每天都要练习,并用20分钟的时间来总结当天的练习,对不足之处做出相应的纠正,并且计划自己第二天的训练,然后分别记下第一天与最后一天的成绩。

实验结果表明,第一组的学生进球增加了24%;第二组的学生毫无长进;第三组的进球则增加了26%。

据此,心理学家得出结论:行动之前进行头脑热身,构想要做之事的每一个细节,并将这些细节牢牢地铭刻在自己的脑子里,一旦行动起来,便会更加得心应手。

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在做任何一件事情前,如果做出周密的计划,将会大大增加行动成功的可能性。倘若说目标是努力的方向,那么计划就是做事的方法。其实,目标与计划是密不可分的,有了目标,就要随之制定出一份严格可行的计划来。只有遵循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前进,才能实现宏伟的目标。倘若只有目标而没有完整的计划,行动起来就像是无头苍蝇,到处乱撞。

高阳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由于没有经验,只能到一家公司做起了人事,但那并不是他最终的目标。当他发现自己的收入跟市场部的同事有着天壤之别时,更是不甘心。他发誓,只要一有机会就会跳到市场部。

机会终于来了,在人事部“潜伏”了半年后,老板看在他各个方面表现都很优秀的分上,答应让他到市场部大展身手。

高阳如愿以偿地进了市场部,兴奋不用言表。但是他很快发现,做业务真的不是那么简单。于是高阳更加卖力,他相信天道酬勤的良训。

一个月下来,高阳的客户量已经是400个。可是他发现,记录一多,工作紧跟着就杂乱起来。更糟糕的是,由于客户的资料混乱,他根本不知道哪些客户是自己需要的。甚至,他把那些只差临门一脚的客户都忘记了。

一个月下来,高阳开始反思自己的工作模式,他发现光是勤奋是不够的,他必须让自己的工作井然有序。于是,他调整了工作战略,为自己制订周密的客户跟踪计划,给自己留出时间去“磨刀”。

高阳所谓的“磨刀”,就是把每天的客户量减少并开始有的放矢地把跟客户联络的内容记在卡片上,而且每天下班前必做的工作就是回顾这些卡片,并且制订出第二天的工作计划。

这样一来,高阳的工作不再杂乱无章,而是安排得井然有序。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真的是“磨刀不误砍柴工”,自己干得一单更比一单漂亮。

亨利·德佐·罗也曾经说过:“倘若一个人朝着他所梦想的方向奋勇前进,尽力奉献自己所能够提供的一切,他的事业就会成功。”当我们为自己树立宏伟的目标之后,随之就应该制订出与之相对应的落实计划,然后只需按照计划坚持下去,你就会发现离成功越来越近。

有关权威研究机构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成功实现目标的人当中,事先制订计划的人数比例高达78%,而未制订计划的人数比例则只有22%,他们的成功多半伴有偶然性。

我们也常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在实现计划的过程中,总是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

这并不代表计划是无足轻重的,相反,我们需要在行动中进一步检测和完善我们的计划。

当然,无论是目标还是计划,倘若不付诸行动,都只能是纸上谈兵,工作上也是如此。在职场打拼,每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谁都不会甘于平淡,但是有些人在职场中可以做到游刃有余,有些人则表现得束手无策。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成功者总是善于规划自己的人生,他们无论做什么事,都是那么井井有条,有条不紊。一旦一个人按照科学的、积极的方法实施自己的计划,他就已经通向了成功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