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悬疑灵异日记惊魂完结篇之重返禁地
21500000024

第24章 重返禁地(三)

PART3.

送走了凌舞风,陈一铭朝着学院的后勤办公室走去,为了寻找到更多的线索,他需要先到李默然的寝室去看一看。

经后勤办公室的主任同意后,带着他来到了那幢年岁已久的教师宿舍。

数月之后,再次走进这幢印刻着历史痕迹的建筑,站在它那扇圆拱形的大门之下,陈一铭的心情忽然压抑起来。让他产生这种压抑感的并不是这建筑的本身,而是那个梦,那个他曾经所做的噩梦,还有噩梦中的那个老太婆,那个看守着这幢房子的老太婆。

“阿婆,这位是警察,他想去李副院长的寝室看一下,麻烦您给他开个门。”后勤办公室主任站在那铁栅栏的窗外朝里面喊道。

“哦……,来了。”那老太婆步履蹒跚地从房里走了出来。

陈一铭站在那位主任的身后,故意转过了身子,故意看着天花板,装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而其实在他的内心却深深惧怕着这个诡异的老太婆,那个可怕的噩梦至今让他无法忘记。

“陈警官,我还有事恕不奉陪了,你跟阿婆上去吧。”

“好的,请便。”

目送走了后勤办公室主任后,陈一铭转过了身,那老太婆此刻正冲着她在笑,那笑容让他觉得浑身不自在。

“请跟我来。”老太婆从口袋里摸出一大串钥匙,转身朝着那楼梯走去。

到了李默然的房间门口,那老太婆用钥匙拧开了锁,推开了房门,笑着对陈一铭说:“请进。”

陈一铭走进了屋子,对她说道:“你先下去吧,我走时自然会关好门窗。”

“好……好。”老太婆一边应着声一边不情愿地迈着蹒跚的步履走下了楼。

陈一铭轻轻关上了房门,他实在不愿再见到这老太婆,更不愿意让她看着自己在这寻找线索。这段时间以来,每当他回想起那个数月前所做的噩梦时都心有余悸,除了总认为那个梦是一种可怕的征兆之外,更让他疑惑的是似乎在自己的记忆中早就有对这老太婆的印象,而且时间上应该是十分久远,可就是怎么也想不起来究竟在何时何地见过这样的嘴脸。

“算了,还是先看看在李默然的房间里能找到什么吧。”陈一铭心中暗暗想着,朝着房间里四处打量起来。

房间很是整洁干净,摆设也非常简单,和当初郁兰那间屋子给他的感受很接近。一般女人的房间里都会有梳妆台,可在李默然的房间里却没有看到这样的家具,只有在写字台上摆放着一面小镜子,很明显,这张写字台就是她的梳妆台。

写字台上盖着一块玻璃板,玻璃板下有李默然年轻时的一些照片,有一张是和郁兰一起照的。小镜子的前面摆放着一把梳子,上面还依稀留有几根李默然的头发。陈一铭拿起了梳子看了看,又将它放回了原处。

写字台的右侧放着一排医学工具用书,在那些工具书的上面放着一小摞杂志,封面上印着“××学院学报”的字样。

陈一铭继续在屋里搜寻,接着他又走到李默然写字台旁边的那座书架边看了起来,书架的中间一层整整齐齐地放了一整排“学报”杂志。

“为什么那几本不放进书架呢?或许是有她想要查阅的重要资料在里面,不然不会和那些常用的工具书放在一起。”想到这,陈一铭又一次走回到写字台前,拿起那几本“学报”翻了起来。

很快,在其中一本的目录上看到了一篇署名是李默然的文章——《有关异形CSB、CSA基因病毒的报告》。

对于这两个专有名词他并不陌生,在郁兰向他引荐李默然的时候,李默然曾亲口告诉他有关在那具无名女尸身上所发现的这两种异常基因,在之后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一种诱变这基因变异的病毒,那种导致孟娜快速衰老的病毒。

陈一铭立刻将书翻到了文章的那一页,仔细地阅读起来。很快他便发现了在对于这种病毒的认识上,李默然有了新的发现,从成因推测到致病原理都比先前几个月与他一同调查“第四校区”遗案时所掌握的更为丰富和详细,尤其是在文中甚至提出了抑制病毒繁殖速度的方法,并对疫苗的开发研究指明了方向。

看完之后,陈一铭又翻到封面看了看这份学报的刊号,上面写着“2004年10月”。

看来这篇文章也是在两个月前才发表的,而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居然就能有如此大的收获,这在现代医学上几乎还是闻所未闻。从实验到论文的撰写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甚至是财力,尤其是病毒的培养、动物实验,往往要经过很长周期的不同阶段,李默然究竟是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获得这样的成果?很显然,那张破碎了的光盘给了她很大的帮助,让她得以事办功倍。

而后陈一铭立即对李默然的死有了新的分析,她惨遭不幸的原因极有可能是这篇文章,正是这篇文章引起了这病毒的始作俑者的注意,为了尽早地毁灭证据,杀害了李默然。

对了,那张光盘,那张已被赵军击碎的光盘!从当初得到的线索来看,赵军在这整个事件中并不是主谋,而不过是一个被人操纵和利用的傀儡,那么很可能当初就是这幕后的真凶命令赵军去拿回这张光盘,而赵军死了,相信这人一定急于想找回那张光盘。

当李默然的这篇学术论文发表之后,很快引起了凶手的注意,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张破碎的光盘很可能已经不在了。

想到这,陈一铭决定先从这光盘开始入手。他拿起那本书,看着窗外的校园,心头默默地念着,“第四校区,我又回来了。”